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在海底硫化物矿化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

来源 :海洋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液流体与周围的海水混合常常形成海底热液矿床,沉淀形成的硫化物矿床通常为非生物成因。最近在冲绳海槽中部伊是名钻孔和伊平屋北丘的研究,结合二次离子质谱法测定黄铁矿颗粒的δ34S值,有力地证明了海底硫化物矿化的初始阶段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密切相关。在硫化物生长过程中,黄铁矿结构由草莓状→胶体状→自形状演化。草莓状黄铁矿中δ34S值为负值(低至-38.9‰),胶体型和自形黄铁矿中δ34S值向正值偏移。海水硫酸盐(+21.2‰)与草莓状黄铁矿δ<
其他文献
当前,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努力满足产业应用型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基于此,课题组从应用型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国内有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现状、应用型大学与衡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应用型大学推动衡水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探讨。
针对割草机电机在启动过程中转子定位精度低,加速阶段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手推式割草机的无感无刷电机高频方波注入启动策略;采用将割草机电机的启动分为低速和高速两个阶段的方法,在不同采样点提取αβ轴系下的高频响应电流,用于转子位置估计,该方法无需滤波器,降低了位置估计误差;文章还在正负脉冲注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电机首次启动时d轴极性的判断方法;利用STM32F302芯片搭建硬件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脉冲注入转子极性判别方法,能够准确判断转子极性,利用优化后的综合电流处理策略能有效地进行转子位置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施的现状,采用实证调研获取湖北省17个地市的空间分布及其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了符合湖北省的内、中、外三大圈层的“多类型、多圈层、多方式”的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并提出实施现代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力争在促进农村产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笔者针对电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电传动工程机械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电传动技术的发展和分类,阐述了电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电传动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工程机械行业早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大力发展电传动工程机械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主要趋势,实现纯电驱动工程机械是人们的终极目标。
为实现对某飞行设备进行模拟飞行测试,需要对大量的飞行仿真数据进行快速存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eMMC(embeded MultiMedia Card)阵列的高速大容量数据的存储设计;设计选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作为逻辑控制核心,通过控制其内部IP核GTX(Gigabit Transceiver)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通讯,为匹配数据的传输速率,采用缓存模块对GTX模块输出的并行数据进行缓存,依据缓存大小来控制eMMC阵列控制器模块对eMMC阵列进行写入;系统上电后
针对基于稀疏表示分类方法的训练样本于与类别标签信息提取不足,特别是在训练样本和待测样本都受到噪声污染的情况下将会明显下降及算法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以Gabor特征以及加权协同为基础的人脸识别算法;最初需要对人脸图像内所包含的各个尺度以及方向的Gabor特征完成提取,在稀疏表示中引入Gabor特征,将降维后的Gabor特征矩阵作为超完备字典,再用稀疏表示增强加权协同表示得到该字典下的的稀疏表示系数
数字时代农产品竞争中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整体呈现“散、小、弱、老”特点的温州农业而言,融合各方力量共创区域品牌价值是其农业品牌发展的重头戏。本课题以涵盖温州全品类农产品的市级区域品牌——“瓯越鲜风”为例,在数字时代品牌价值共创内涵框架下,对温州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共创进行思考分析。基于对“瓯越鲜风”品牌利益相关者的调研,本课题从政府、产业链、消费者三个维度阐述各利益相关者与品牌互动的动机与行为,由此初步构建了品牌价值共创网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对采自亚丁湾(MD92-1002)和红海(MD92-1008)盆地的岩心进行了矿物成分、粒度分布以及碎屑组分的87Sr/86Sr和εNd研究,以记录包含非洲湿润期(AHP)在内的末次冰期一间冰期转换期间(最近20ka)印度季风和西北风的变化。εNd87Sr/86Sr图表明,沉积物是埃塞俄比亚阿法尔火山岩和阿拉伯一努比亚地盾两个主要沉积物源混合的结果。沉积物同位素和矿物成分的
2011—2014年俄罗斯联邦在北极高纬度地区采集了大量新的二维地震数据,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很好地反映了包括欧亚海盆(中部和东部)、加克洋中脊及向拉普捷夫海过渡区域的基底结构和上覆沉积物的层序结构特征。通过地震剖面发现,南森海盆在C20(43.43 Ma)时期、阿蒙森海盆在C21(45.7Ma)时期以及两个盆地在C13(33 Ma)时期的基底地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首次揭示了欧亚海盆中部、东部共轭海盆及其边缘的基底结构特征,表明洋壳增生的非对称性,自大陆裂解以来阿蒙森海盆洋壳厚度相对南森海盆少增生了约
两个翻转俯冲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台湾周边地区复杂的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特征。欧亚板块在台湾岛之下是否发生俯冲/变形和以何种方式发生是构造模型争论的关键。以前报道过一个深度在200km以下的往东倾斜高速度异常体,但是它的具体形态是不确定的,因此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采用两步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欧亚板块的板片成像的几何形态得以恢复,南部区域超薄,在中心区域变得更大更陡,北部发生严重形变。通过板片是否撕裂的合成记录实验可以探明到板块断裂的可能深度和尺度。此外,在23.2°N发现板片形变似乎与在台湾南部曾经发生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