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感受交流所带来的愉悦和知识的传承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以供同行才考。
关键词:有效交流;共识;共享;共进
有效的交流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一节课,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在交流中经历的,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知识的建构、思维的碰撞,都是通过数学交流来实现的。那么在低年级的课堂怎样开展有效的交流呢?本人多年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认为可以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共识——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常常是似听非听,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与思考,别人讲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在倾听上形成一种思考,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倾听。
应该说学生对教师的话一般是注意听,而对别的学生的话则是听得不怎么认真,他所关心的是快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其他同学回答的问题所出现的正、误则不怎么关心。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一是要听别人好的地方,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二是要听需要改正的地方,做出正确的修改;三是如果重复别人的发言,你能说出来吗?考查学习是否认真倾听。
这样听,才会有更多信息来源,才会引起真正的思考与共鸣,才会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听的课堂才是真正互动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无论是小组成员,还是参与交流的教师,我们都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分析其中的对错,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出适当的判断。
二、共享——指导学生分享交流的方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学语言必须是严密而准确的,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的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教材安排的是“数一数”这一内容,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从1到10这些数不仅会数还会写了,有些孩子还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但是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怎样正确地说出教材中的数量,对于数量词大部分孩子不会用:一匹马、一架飞机、一个滑梯……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规范孩子的语言,让孩子学会表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促进课堂中有效交流。
三、共进——内化知识创新求异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问、去说、去做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中,像58-4和58-40,69-6和96-60这类题计算中学生很容易出错,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先做一做,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有一些学生做得很快,我又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感染其他学生,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学会思考,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已有的知识表达出来,这样为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就有话可说了。
“数学交流学习”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学习理念,已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接受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有效的交流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正确引导、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指导学生分享交流的方法,内化知识、及时反馈、创新求异,促成学生富有成效地交流,为学生多创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有效交流;共识;共享;共进
有效的交流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一节课,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在交流中经历的,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知识的建构、思维的碰撞,都是通过数学交流来实现的。那么在低年级的课堂怎样开展有效的交流呢?本人多年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认为可以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共识——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常常是似听非听,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与思考,别人讲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在倾听上形成一种思考,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倾听。
应该说学生对教师的话一般是注意听,而对别的学生的话则是听得不怎么认真,他所关心的是快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其他同学回答的问题所出现的正、误则不怎么关心。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一是要听别人好的地方,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二是要听需要改正的地方,做出正确的修改;三是如果重复别人的发言,你能说出来吗?考查学习是否认真倾听。
这样听,才会有更多信息来源,才会引起真正的思考与共鸣,才会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听的课堂才是真正互动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无论是小组成员,还是参与交流的教师,我们都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分析其中的对错,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出适当的判断。
二、共享——指导学生分享交流的方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学语言必须是严密而准确的,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的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教材安排的是“数一数”这一内容,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从1到10这些数不仅会数还会写了,有些孩子还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但是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怎样正确地说出教材中的数量,对于数量词大部分孩子不会用:一匹马、一架飞机、一个滑梯……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规范孩子的语言,让孩子学会表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促进课堂中有效交流。
三、共进——内化知识创新求异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问、去说、去做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中,像58-4和58-40,69-6和96-60这类题计算中学生很容易出错,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先做一做,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有一些学生做得很快,我又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感染其他学生,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学会思考,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已有的知识表达出来,这样为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就有话可说了。
“数学交流学习”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学习理念,已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接受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有效的交流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正确引导、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指导学生分享交流的方法,内化知识、及时反馈、创新求异,促成学生富有成效地交流,为学生多创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