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堪忧的现状,提出通过“三步曲”——“教师引导、阅读练习、领悟能力”来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能力 引导 练习 领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的重要渠道。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市语文中考的阅读文分值,占了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一。显然,学生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语文成绩。那么如何增强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采用“引、练、悟”三步曲以有效增强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
一、第一步曲:“引”是“方向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何谓“引”?“引”即是:领、引导之义。在增强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首先就是引领者的角色。学生犹如一辆小车在知识的公路上前行,教师就是这辆小车上的方向盘,没有了它,这辆小车如同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无法到达成功的尽头。今年,笔者在所任教的学校初中部进行了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在调查的1137份问卷中,对“你阅读时的困惑是什么?”选择B(找不到好书或文章)的学生有234人,选择 C(不知道看什么书或文章)的学生有226人,选择D(不太喜欢阅读)的学生有212人,三者总人数超过被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这说明了一部分学生阅读渠道较为单一,阅读无明确方向,当然更谈不上获得便捷的阅读渠道和高效阅读。因此教师理应就此加以引导。
那么如何引导呢?
(一)引领学生思想,重视课外阅读,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必需
倘若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课外阅读,阅读只是流于形式,那么一切说教都无益。教师要将课外阅读与学生的人文素养、考试的利弊关系阐述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如果不重视课外阅读,那么他的知识视野就不开阔,知识厚重感就不足,也势必影响其交际能力。所以只有重视课外阅读才能提高语文成绩、才能提高个人文学素养。去年,笔者所任教的初一年级,外来员工子女占了全年级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缺乏经济基础支撑,家庭很少有藏书,父母整天忙于打工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读书,因此这些学生很少阅读课外书籍,知识面非常狭窄,在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中往往成绩不理想。而且他们的整体素养不及本地户籍的学生,平时的一些行为表现总是令老师头疼,如在校园内边走边吃零食或是随意丢弃垃圾。为此,笔者曾和学校德育处进行了一项课题研究,就如何从引导学生阅读方面来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展开研究。在研究初期阶段,我有意识先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我先把学生阅读的时间定在早晨、地点定在班级里,这样我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学生在阅读,避免了个别平时懒散的学生偷懒。其次采取随时抽查的制度,不定时地抽查之前布置的阅读内容,这样让学生内心有种紧张感,不能把阅读内容当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再者要求学生要积极写阅读感想,而且感想必须紧扣个人生活实际来谈,其实这种方法的设计初衷是源于平时课外阅读文最后一题常考的题型:结合个人实际生活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意识培养,我欣喜地发现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提高了,早晨不再需要老师监督,学生一进教室就会自觉地拿起课外书阅读了,而且班级里整体读书的氛围悄然地影响了那些原本不想读书的同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的最后一题得分率也提升了不少这也许就是古人常说的:“开卷有益”吧。
(二)给予学生目标,开展分层阅读,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教学中常有些老师用一句“多看点课外书”来勉励那些阅读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可谁不知要多看点课外书呢?关键是看什么书?怎样阅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考出好成绩?这些疑惑教师往往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就要给学生是个目标做参照,如鼓励学生近期多看点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文章,它会提高你亲情类、友情类的阅读文的答题能力。其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差异分层次引导。不是所有学生在同一时期有同一目标的阅读要求,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要求,反之,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则需要较低的层次要求。例如有的学生知识面广、情感较丰富、思辨能力强,他们可以阅读一些像杂文之类的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而有些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感悟能力较差,他们更需要阅读一些像记叙文之类的浅显的文章。笔者曾就《水浒传》这部名著给学生进行分层次地阅读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差异来定,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选择《水浒传》完整版来读,阅读能力低的学生选择减缩版来读;平时语言积累较差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侧重于疏通生僻字,另一方面要注重做好名著中经典语言的收集,能够较完整地概括故事情节;而语言功底较好的学生在阅读中则要侧重于对作品里人物形象的品析,能对某个人物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研读,谈出自己对作品人物的体会,感受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从而达到深入阅读的目的。这样在同一阅读目标情况下,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指导,在一段阅读时间以后,我再依据不同层次来辅以难易不同的阅读考查,结果发现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就培养了他们阅读的动力。
(三)结合学生实际,立足教材文本,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根本
如今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是名家作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次序编排,适合初中生阅读。可是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却弃而不用,尤其是自读文章往往不教,而好高骛远,选择了自认为有益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文章,结果揠苗助长,收效甚微。如果说教材里的文章是“砖”,那么教师引导学生把文章吃透,然后立足文章,从横向、纵向加以引导就可以得到“玉”的作用了。那么什么是横向、纵向引导呢?“横向”可以理解为和文章同一主题的作品,“纵向”可以理解为文章的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如以鲁迅为例:《藤野先生》一课,我们教师可以从横向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怀念老师主题的文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纵向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鲁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此体会鲁迅的弃医从文的爱国情怀。 “引”是学生阅读的“方向盘”,倘若教师成功地扮演了领路人的角色,导引了正确的方向,学生就能在阅读的道路上正确前行。
二、第二步曲:“练”是“驾训场”,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平台
“练”即练习,一辆车性能怎么样?就要让它在驾训场上跑一跑才知道。初中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后就要辅以练习来检测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初中生在进行阅读能力检测练习时就要遵循一定的条理、步骤:
(一)遵循课标,有目标地进行阅读练习
众所周知,课标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指南,课标明确指出要阅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标的相关内容,就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读什么。这样一来,师生在阅读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盲目的阅读现象,而在此基础上的阅读训练就可以做到聚焦目标,重点突出。
(二)依托考纲,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练习
考纲明确了考试的范围,如果偏离考纲,那么复习起来可能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找不到落脚点。所以学生一定要按照考纲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去年笔者所在的市语文中考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为此,笔者依据考纲范围精选了几篇课外阅读文,这些阅读文分不同体裁,在练习的设计上,有故事情节的概括、有分析作者的情感、还有观点的领悟等等,然后让学生练习完以后再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文来练习。因此,老师的前期精选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参考,余下的工作就是学生要学会遵循考纲要求,有选择性地阅读了。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文本的选择方面避免了盲目性,对阅读能力的检测就更有针对性了。
(三)着眼题型,有焦点地开展阅读练习
近几年,笔者所在市语文中考题型基本不变化,前面几道题往往考的是基础知识积累,例如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是词语解释这样的题型;其次是考一些句子赏析题,例如从文中画线的A、B、C三个句子中,选择一句,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作批注;最后是生活联系题,主要是让考生就阅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一些感悟。倘若初中生能经常按照这些考试题型加以反复训练,那么今后他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阅读文本中有些精彩语段适合用来训练。如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训练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结果训练久了,学生会主动把他看到的精美语段拿来再加以分析,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逐步加强,应试能力也会提高。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初中生想要增强课外阅读能力就是要多加练习。
三、第三步曲:“悟”是“火花塞”,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旨
初中生要增强课外阅读能力,不是单靠老师的引路、练习的相助而已,而是要自己多领悟。如果一辆车的火花塞点不着火,怎能启动?或是行驶途中突然熄火,岂不无法到达目的地。同样的道理,一篇文章如果你没有多领悟,思想上无法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又怎能理解得更透彻呢?多领悟可以不断产生阅读的灵感,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使溪流永远充盈。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多领悟呢?
(一)在质疑中领悟
质疑可以启智,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讲解思路走,而是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质疑,质疑文章中的字、词、句的含义,质疑文章的主旨,质疑文章的表现手法等等,这样就可以不断开启自己的智慧,产生新的理解,这就是阅读的火花,灵感的源泉。笔者曾有一位学生,特别爱看武侠小说,有一次他在阅读金庸写的小说《神雕侠侣》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人名、地名、事物的名称与故事情节看似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例如杨过与小龙女在绝情谷中了情花毒,中了情花毒的人思想上必须不能因情所困,方能解除情花毒带来的痛楚,这岂不是与“绝情谷”这个地名很相配。再者,解情花毒必须用断肠草,尝尽断肠之痛方可化解情毒,所谓肝肠寸断是伤心到了极点的意思,在此节里杨过与小龙女二人无法解除心中的毒而伤心、公孙绿萼内心爱着杨过却又不想勉强他而伤心、裘千尺看到公孙止背叛她而伤心、李莫愁为无法得到真情而伤心纵入火海,这些情节似乎是作者有意抓住一些文字而设计的。这位学生带着这种质疑的精神去阅读小说,结果发现读者书是越读越精了,常有些见解令人佩服。这就是质疑开启智慧带来的效应。
(二)在争辩中领悟
争辩可以明智,古希腊出了很多的哲学家,这与他们争辩的风气是离不开的。争辩使人的思维更加严谨、思路更加清晰、看问题更加全面。学生在质疑中启迪智慧,但自己领悟出的新观点正确与否还要在争辩中实践一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辩论的过程中也许你又得到了新的启发、新的体会,这样你就越来越明智了。所以日常课外阅读中,应鼓励学生经常性地就某篇文章辩一辩,辩的范围可以大到一篇文章的主旨理解,也可以小到一篇文章的字词意思,只要争辩的双方能客观的、公正地去评价对方的观点,那么大家对问题的探讨就会越来越有活力,阅读的动力就会越强劲,由此激发出的阅读灵感就源源不断。
总之,在增强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学生要多进行阅读练习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要多领悟,方能有效提升个人素养、提高阅读文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2]叶圣陶.谈语文教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关键词】课外阅读能力 引导 练习 领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的重要渠道。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市语文中考的阅读文分值,占了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一。显然,学生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语文成绩。那么如何增强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采用“引、练、悟”三步曲以有效增强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
一、第一步曲:“引”是“方向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何谓“引”?“引”即是:领、引导之义。在增强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首先就是引领者的角色。学生犹如一辆小车在知识的公路上前行,教师就是这辆小车上的方向盘,没有了它,这辆小车如同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无法到达成功的尽头。今年,笔者在所任教的学校初中部进行了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在调查的1137份问卷中,对“你阅读时的困惑是什么?”选择B(找不到好书或文章)的学生有234人,选择 C(不知道看什么书或文章)的学生有226人,选择D(不太喜欢阅读)的学生有212人,三者总人数超过被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这说明了一部分学生阅读渠道较为单一,阅读无明确方向,当然更谈不上获得便捷的阅读渠道和高效阅读。因此教师理应就此加以引导。
那么如何引导呢?
(一)引领学生思想,重视课外阅读,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必需
倘若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课外阅读,阅读只是流于形式,那么一切说教都无益。教师要将课外阅读与学生的人文素养、考试的利弊关系阐述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如果不重视课外阅读,那么他的知识视野就不开阔,知识厚重感就不足,也势必影响其交际能力。所以只有重视课外阅读才能提高语文成绩、才能提高个人文学素养。去年,笔者所任教的初一年级,外来员工子女占了全年级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缺乏经济基础支撑,家庭很少有藏书,父母整天忙于打工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读书,因此这些学生很少阅读课外书籍,知识面非常狭窄,在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中往往成绩不理想。而且他们的整体素养不及本地户籍的学生,平时的一些行为表现总是令老师头疼,如在校园内边走边吃零食或是随意丢弃垃圾。为此,笔者曾和学校德育处进行了一项课题研究,就如何从引导学生阅读方面来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展开研究。在研究初期阶段,我有意识先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我先把学生阅读的时间定在早晨、地点定在班级里,这样我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学生在阅读,避免了个别平时懒散的学生偷懒。其次采取随时抽查的制度,不定时地抽查之前布置的阅读内容,这样让学生内心有种紧张感,不能把阅读内容当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再者要求学生要积极写阅读感想,而且感想必须紧扣个人生活实际来谈,其实这种方法的设计初衷是源于平时课外阅读文最后一题常考的题型:结合个人实际生活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意识培养,我欣喜地发现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提高了,早晨不再需要老师监督,学生一进教室就会自觉地拿起课外书阅读了,而且班级里整体读书的氛围悄然地影响了那些原本不想读书的同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的最后一题得分率也提升了不少这也许就是古人常说的:“开卷有益”吧。
(二)给予学生目标,开展分层阅读,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教学中常有些老师用一句“多看点课外书”来勉励那些阅读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可谁不知要多看点课外书呢?关键是看什么书?怎样阅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考出好成绩?这些疑惑教师往往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就要给学生是个目标做参照,如鼓励学生近期多看点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文章,它会提高你亲情类、友情类的阅读文的答题能力。其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差异分层次引导。不是所有学生在同一时期有同一目标的阅读要求,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要求,反之,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则需要较低的层次要求。例如有的学生知识面广、情感较丰富、思辨能力强,他们可以阅读一些像杂文之类的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而有些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感悟能力较差,他们更需要阅读一些像记叙文之类的浅显的文章。笔者曾就《水浒传》这部名著给学生进行分层次地阅读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差异来定,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选择《水浒传》完整版来读,阅读能力低的学生选择减缩版来读;平时语言积累较差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侧重于疏通生僻字,另一方面要注重做好名著中经典语言的收集,能够较完整地概括故事情节;而语言功底较好的学生在阅读中则要侧重于对作品里人物形象的品析,能对某个人物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研读,谈出自己对作品人物的体会,感受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从而达到深入阅读的目的。这样在同一阅读目标情况下,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指导,在一段阅读时间以后,我再依据不同层次来辅以难易不同的阅读考查,结果发现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就培养了他们阅读的动力。
(三)结合学生实际,立足教材文本,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根本
如今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是名家作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次序编排,适合初中生阅读。可是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却弃而不用,尤其是自读文章往往不教,而好高骛远,选择了自认为有益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文章,结果揠苗助长,收效甚微。如果说教材里的文章是“砖”,那么教师引导学生把文章吃透,然后立足文章,从横向、纵向加以引导就可以得到“玉”的作用了。那么什么是横向、纵向引导呢?“横向”可以理解为和文章同一主题的作品,“纵向”可以理解为文章的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如以鲁迅为例:《藤野先生》一课,我们教师可以从横向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怀念老师主题的文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纵向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鲁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此体会鲁迅的弃医从文的爱国情怀。 “引”是学生阅读的“方向盘”,倘若教师成功地扮演了领路人的角色,导引了正确的方向,学生就能在阅读的道路上正确前行。
二、第二步曲:“练”是“驾训场”,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平台
“练”即练习,一辆车性能怎么样?就要让它在驾训场上跑一跑才知道。初中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后就要辅以练习来检测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初中生在进行阅读能力检测练习时就要遵循一定的条理、步骤:
(一)遵循课标,有目标地进行阅读练习
众所周知,课标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指南,课标明确指出要阅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标的相关内容,就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读什么。这样一来,师生在阅读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盲目的阅读现象,而在此基础上的阅读训练就可以做到聚焦目标,重点突出。
(二)依托考纲,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练习
考纲明确了考试的范围,如果偏离考纲,那么复习起来可能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找不到落脚点。所以学生一定要按照考纲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去年笔者所在的市语文中考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为此,笔者依据考纲范围精选了几篇课外阅读文,这些阅读文分不同体裁,在练习的设计上,有故事情节的概括、有分析作者的情感、还有观点的领悟等等,然后让学生练习完以后再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文来练习。因此,老师的前期精选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参考,余下的工作就是学生要学会遵循考纲要求,有选择性地阅读了。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文本的选择方面避免了盲目性,对阅读能力的检测就更有针对性了。
(三)着眼题型,有焦点地开展阅读练习
近几年,笔者所在市语文中考题型基本不变化,前面几道题往往考的是基础知识积累,例如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是词语解释这样的题型;其次是考一些句子赏析题,例如从文中画线的A、B、C三个句子中,选择一句,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作批注;最后是生活联系题,主要是让考生就阅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一些感悟。倘若初中生能经常按照这些考试题型加以反复训练,那么今后他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阅读文本中有些精彩语段适合用来训练。如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训练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结果训练久了,学生会主动把他看到的精美语段拿来再加以分析,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逐步加强,应试能力也会提高。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初中生想要增强课外阅读能力就是要多加练习。
三、第三步曲:“悟”是“火花塞”,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旨
初中生要增强课外阅读能力,不是单靠老师的引路、练习的相助而已,而是要自己多领悟。如果一辆车的火花塞点不着火,怎能启动?或是行驶途中突然熄火,岂不无法到达目的地。同样的道理,一篇文章如果你没有多领悟,思想上无法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又怎能理解得更透彻呢?多领悟可以不断产生阅读的灵感,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使溪流永远充盈。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多领悟呢?
(一)在质疑中领悟
质疑可以启智,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讲解思路走,而是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质疑,质疑文章中的字、词、句的含义,质疑文章的主旨,质疑文章的表现手法等等,这样就可以不断开启自己的智慧,产生新的理解,这就是阅读的火花,灵感的源泉。笔者曾有一位学生,特别爱看武侠小说,有一次他在阅读金庸写的小说《神雕侠侣》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人名、地名、事物的名称与故事情节看似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例如杨过与小龙女在绝情谷中了情花毒,中了情花毒的人思想上必须不能因情所困,方能解除情花毒带来的痛楚,这岂不是与“绝情谷”这个地名很相配。再者,解情花毒必须用断肠草,尝尽断肠之痛方可化解情毒,所谓肝肠寸断是伤心到了极点的意思,在此节里杨过与小龙女二人无法解除心中的毒而伤心、公孙绿萼内心爱着杨过却又不想勉强他而伤心、裘千尺看到公孙止背叛她而伤心、李莫愁为无法得到真情而伤心纵入火海,这些情节似乎是作者有意抓住一些文字而设计的。这位学生带着这种质疑的精神去阅读小说,结果发现读者书是越读越精了,常有些见解令人佩服。这就是质疑开启智慧带来的效应。
(二)在争辩中领悟
争辩可以明智,古希腊出了很多的哲学家,这与他们争辩的风气是离不开的。争辩使人的思维更加严谨、思路更加清晰、看问题更加全面。学生在质疑中启迪智慧,但自己领悟出的新观点正确与否还要在争辩中实践一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辩论的过程中也许你又得到了新的启发、新的体会,这样你就越来越明智了。所以日常课外阅读中,应鼓励学生经常性地就某篇文章辩一辩,辩的范围可以大到一篇文章的主旨理解,也可以小到一篇文章的字词意思,只要争辩的双方能客观的、公正地去评价对方的观点,那么大家对问题的探讨就会越来越有活力,阅读的动力就会越强劲,由此激发出的阅读灵感就源源不断。
总之,在增强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学生要多进行阅读练习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要多领悟,方能有效提升个人素养、提高阅读文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2]叶圣陶.谈语文教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