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筛选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制剂,以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1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40%环丙唑醇WP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5.23%;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2.45%、78.34%和70.33%。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结论] 40%环丙唑醇WP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是实施小麦综合防控技术的理想选择。12.5%氟环唑SC、25%乙嘧酚ME、50%醚菌酯WG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药剂筛选;防治效果;40%环丙唑醇
  中图分类号S435.12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35-02
  小麦白粉病是江苏省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常年发病普遍而重,对小麦产量、品质影响极大,是江苏省小麦后期“一喷三防”重点防控对象之一。由于使用三唑酮低毒、低成本、低残留,农民认知度高,最初数年使用三唑酮及其复配制剂进行防控,效果明显,但由于持续使用时间较长(在江苏已推广使用30年以上),病菌对其产生明显抗药性,需增加防治次数、提高药剂用量,不仅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且对环境及产品污染大大增加。近年来,一些防治白粉病农药新制剂陆续上市,但其效果不明确。鉴于此,笔者对防治小麦白粉病新药剂进行了筛选,以期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40%环丙唑醇SC(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40%腈菌唑WP(美国陶氏益农公司)、40%氟硅唑EC(广东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2.5%氟环唑SC(德国巴斯夫)、12.5%四氟醚唑EW(浙江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50%醚菌酯WG(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乙嘧酚ME(陕西西安近代农药科技有限公司)、56%丙森·嘧菌酯WP(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5%己唑醇SC(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戊菌唑EW(浙江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80%戊唑醇WP(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15%三环唑WP(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0%多·酮WP(江苏省丰山农化有限公司)。
  1.2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江苏省滨海县现代农业园区的浦岗村,土质为粘心油质盐土,有机质含量为25.87 g/kg,pH为8.1。前茬为水稻茬,小麦品种为“淮麦29”(高感小麦白粉病品种),于2014年11月20日进行机条播,播种量为262.5 kg/hm2,密度充足,施肥水平中上等,苗情较好,有利于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1.3试验设计共设14个处理:40%环丙唑醇SC,300 ml/hm2;40%腈菌唑WP,225 g/hm2;40%氟硅唑EC,150 g/hm2;12.5%氟环唑SC,900 g/hm2;12.5%四氟醚唑EW,600 ml/hm2;50%醚菌酯WG,150 g/hm2;25%乙嘧酚ME,1 200 g/hm2;56%丙森·嘧菌酯WP,1 500 g/hm2;5%己唑醇SC,1 200 ml/hm2;10%戊菌唑EW,600 ml/hm2;80%戊唑醇WP,225 g/hm2;15%三唑酮WP,750 g/hm2;40%多·酮WP,1 800 g/hm2;对照(清水)。每处理3次重复,计42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 m2,随机区组排列。
  1.4施药方法及气象条件施药器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或静电喷雾器);施药时间于4月24日(发病始盛期)施第1次药,5月1日 (与第1次用药期间隔7 d,病情激增期)用第2次药;按对水量450 kg/hm2手动均匀喷雾,在对照区喷清水,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施药前10 d降水17.3 mm,第1次施药当日晴,最高气温为26.6 ℃,最低气温为13.0 ℃,东风3~4级,相对湿度为34%。第2次施药当日晴,最高气温为23.9 ℃,最低为13.1 ℃,东南风2~3级,相对湿度为64%。第1次与第2次施药之间共降水19.7 mm,第2次是药后10 d降水17.5 mm。
  1.5调查方法
  1.5.1调查时间及取样方法。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1次药后7 d和第2次药后10 d分别调查一次防治效果。采用10点取样法,每小区选10点,每点查3个相邻的有效分蘖上部3张功能叶,每小区计查90张叶片(固定),以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叶数和总叶数,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5.2计算方法。根据第1次用药后7 d、第2次用药后10 d各处理区病情指数变化情况计算防效。并以三唑酮及三唑酮复配剂(多酮)作对照药剂,将其他各处理效果与之比较。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表示喷药前对照区病情指数;CK1表示喷药后对照区病情指数;PT0表示喷药前处理区病情指数;PT1表示喷药后处理区病情指数。
  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1.5.3安全性观测。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10 d目测试验药剂处理区小麦苗情,评估供试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2结果与分析   2.1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表1)
  2.1.1第1次药后7 d防效。40%环丙唑醇SC 300 ml/hm2的防效为65.16%,40%腈菌唑WP 225 g/hm2为21.58%,40%氟硅唑EC 150 g/hm2为30.62%,12.5%氟环唑SC 900 g/hm2为46.36%,12.5%四氟醚唑EW 600 ml/hm2为41.66%,50%醚菌酯WG 150 g/hm2为61.0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为62.07%,56%丙森·嘧菌酯WP 1 500 g/hm2为47.80%,5%己唑醇SC 1 200 ml/hm2为4.30%,10%戊菌唑EW 600 ml/hm2为24.55%,80%戊唑醇WP 225 g/hm2为56.15%,15%三唑酮WP 750 g/hm2为40.71%,40%多·酮WP 1 800 g/hm2为40.70%。其中,40%环丙唑醇、50%醚菌酯、25%乙嘧酚的防效较好,均超过60%。
  2.1.2第2次药后10 d防效。40%环丙唑醇SC的防效为95.23%,40%腈菌唑WP为37.22%,40%氟硅唑EC为30.83%,12.5%氟环唑SC为82.45%,12.5%四氟醚唑EW为59.01%,50%醚菌酯WG为70.33%,25%乙嘧酚ME为78.34%,56%丙森·嘧菌酯WP为55.64%,5%己唑醇SC为9.02%,10%戊菌唑EW为47.91%,80%戊唑醇为57.79%,15%三唑酮WP为46.19%,40%多·酮WP为47.24%。其中,40%环丙唑醇、12.5%氟环唑、50%醚菌酯、25%乙嘧酚的防效较好,均超过70%。
  2.1.3方差分析。经差异显著性测验,40%环丙唑醇SC 300 ml/hm2防治效果较好,与对照药剂15%三唑酮WP 750 g/hm2及40%多·酮WP 1 800 g/hm2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
  2.2对作物的安全性根据先后2次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 均未发现明显药害症状,表明各品种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性较好。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0%环丙唑醇SC 300 ml/hm2 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但需注意的是,由于环丙唑醇及氟环唑也属三唑类杀菌剂,与三唑酮属于同一类化学产品,其是否有交互抗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在其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选用其他不同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防抗性产生,降低防效。
  参考文献
  [1] 刘文敏,苏祥瑶,陈彤.小麦白粉病对小麦产量影响初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4):17-20.
  [2] 马志强,刘国镕,严乐恩,等.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6(1):93-96.
  [3] 王金凤,闫晓静,杨代斌,等.环丙唑醇代替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比较[J].作物杂志,2011(4):28-31.
其他文献
摘要泡腾片作为一种干的液体制剂,指的是在体外置于水中时,崩解剂迅速崩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种新剂型。在此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起保健及预防疾病的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泡腾片工艺制备的综述,分析了泡腾片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中草药中功能成分的具体功效和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开发具有各种医疗保健作用的中草药泡腾制剂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泡腾片;制备工艺;常见问题
期刊
摘要系统地总结了曼地亚红豆杉繁殖方式、栽培管理、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并对曼地亚红豆杉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其进一步规范化种植和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曼地亚红豆杉;繁殖方式;栽培管理;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014-03  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adia)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最早于1918年发现于美国天然
期刊
摘要该鉴定试验以农业部《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为依据,结合3因素(苗穗期、基穗率、穗粒数)聚类分析结果,对2014~2015年度冀中南冬小麦水地组区试的17个品种进行了春性鉴定。鉴定结果:春性品种有邯生730、衡116021;弱春性品种有龙华808、金禾12089、轮选329、邢麦16;半冬性品种有石124117(近弱春性)、中信麦99、农艺麦2号、D11491、WF2号、乐土808、Jun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明同一品种番茄不同发育期及贮藏期果实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和不同番茄品种在同一时期果实表型性状的差异性。[方法] 试验选取6种番茄品种,采用新型便携式表型分析工具KeyBox,对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在不同发育期及采后贮藏期表型性状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试验表明,6种番茄品种在不同发育期及采后贮藏期表型性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紧密度、粗糙度及硬度3个方面。不论任何番茄品种,转色期果实硬度
期刊
摘要通过对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了解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类型构成和存在问题,围绕对生态公益林的规模和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促进海南省生态公益林进入有效保护和良性发展的轨道,提出海南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海南;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建设与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68-03  当前,气候变暖
期刊
摘要 [目的] 验证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为豫北经济经济区筛选合适的玉米种衣剂组合。[方法] 选用5种进口杀虫剂和5种进口杀菌剂在豫北地区进行多点大田试验,研究这些种衣剂对玉米发芽率、幼苗素质、田间保苗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这些进口种衣剂对玉米发芽无不良影响,甚至有的对发芽还有促进作用。不同的种衣剂对幼苗不同性状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杀菌剂满适金与杀虫剂锐胜对玉米田间保苗数有显著作用。
期刊
摘要论述了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文化景观作为符号在传达意义时所要进行的符号传媒介的选取类型和符号意义的关联方式,并以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为例。同时指出,只有处理好校园文化景观的物象和意象两个层面的内容,才能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符号学;校园文化景观;意义传达  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63-02  近些年来,校园
期刊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植物阻滞剂处理下水稻全生育期内镉在不同部位的分配累积规律。结果表明:随喷施浓度的增加,各处理镉含量降低,各部位镉含量为根>茎>叶>子粒;根部镉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分蘖期>拔节期>成熟期>孕穗期>秧苗,而茎中镉含量变化规律为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拔节期>秧苗,叶中的镉含量为成熟期>分蘖期>孕穗期>拔节期>秧苗;植物阻滞剂对镉的吸收和运转有明显的阻滞作用,且作用部位
期刊
摘要[目的] 筛选最适宜重庆地区甘薯生产上应用的块根膨大剂。[方法] 以甘薯品种“豫薯13”为研究对象,在栽插后47~59 d喷施块根膨大剂矮脚虎、多效唑、国光膨大、绿肽尔块大,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探讨4种块根膨大剂对甘薯生长的生长调控能力及对其产量和其他经济特性的影响。[结果] 喷施矮脚虎后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薯干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藤叶产量与对照相当;而喷施国光膨大后薯干产量和藤叶产量比对照
期刊
摘要在了解线性滨水空间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分级效能结构的滨水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合并使用Delphi法对指标层及权重进行确定,构建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评价体系。同时以郴州城区5条主要河流的滨水空间作为调查对象实地踏勘,对使用人群和相关专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及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结合;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突出场地景观特色的景观优化。  关键词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