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改变学习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倡导终身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变。而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的强调竞争,使得有些同学把比自己强的同学视为眼上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同学之间勾心斗角的事常有发生,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下,使得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要倡导高效、开放的学习方式,同时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明确的指出,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的着力点应当是合作式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久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尝到众人智慧的力量,共同进步的喜悦。培养团队协助意识,集体精神,这正是我们长期应试教育下广大学生缺少的东西,唯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思想不断的进步,视野更加开阔。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能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都是铺天盖地,教师总是担心自己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到。一味的追求知识点全,知识面广,反而会促进学生的懒堕思想的形成。"反正老师是会讲的,不用担心。"从而导致学习缺乏主动性。实际上,认为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到、讲全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里,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老师是不可能保证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不可能保证今天所传授的知识到日后就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必须由单一的传授知识结构转化到都必须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由教学的整体化转向教学的个性化。在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这样说,"我们只能顾及到绝大多数同学,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向的对象是整体而不是全部,是局部而不是个体。他们不允许有非整体的个体性行为产生,否则他们认为原定教学计划将无法完成。久而久之,同学们便向着老师规定的方向去发展,丧失了学生自我的个性,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便这样一天天被消磨,也就不必奇怪怎么会出现当今这种教育局面了。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具备宽容之心,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学生非整体性的个体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我们也就不能统一规格,统一要求。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快慢,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学会发现、了解并研究不同学生间的差异,为每一个同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学习资料库,资料库中详细的记载每一个同学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学生风格等,还可以记录每一个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甚至可以细化到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再定期的对这些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位同学量身制作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个体化,做到因材施教。
  课程历来推动着教学的运行。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力在明显地加大。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因此,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我们的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多年的教学让我们的很多教师患上了一些教师特有的职业病。具体表现在对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带有一定的偏爱,而对于成绩差的特别是表现差的带有一定的歧视,这种病态在教师中普遍、广泛的存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会造成学生心理扭曲,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待学生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个学生如同己出,在教学中实行仁爱、博爱教学,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且每一个学生本身便于工作要承受社会、家庭、同学间的压力,因此,我们不应当再给学生任何学习以外的压力,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学过程受着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整体观念把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习变成较为轻松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是教育改革的先锋者,所以我们的教师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一线的教师最能体会到如何做才最适合教学的需要,才最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而虽然广大的教师在内心体会到了这一点,可是这些体会仅仅是一些感性的体会,或是个体体会没有得到推广。同时,在一线的教师有更多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机会,他们可以直接的与实验者进行交流,及时获得相关反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对缩短的科研开发周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这一矛盾。
  总之,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危机感,感受到自身的挑战。规划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逐步培养自身学术科研能力,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其他文献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语文
期刊
目的:  通过四川省某机关公务员健康体检,了解公务员健康现状,探求静坐少动人群中医体质特征,印证中医“五劳所伤”理论,探究静坐少动与脾胃气化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那么,优化的新课导入应该是怎样的呢?新课导入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新
期刊
【摘要】 针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改变当前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倡导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本文从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或学生分组实验,增加学生实验自由度,改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利用课外实验的探究教学功能四个方面来论述初中实验教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  【关键词】 初中科学实验 创新能力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基础,又是初中科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就是把过去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变为教师引导鼓励、培养支持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研究、发展,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学生变为探究知识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
期刊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试验结果表明间作5龄和9龄南酸枣分别竞争利用了施用于毗邻花生9.66%和30.15%的氮肥,从而促进了间作南酸枣的生长。同时,南酸枣与花生间氮素竞争对毗邻南酸
在考试教育的影响下,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普遍的,讲课力求讲深讲透,并大搞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讨厌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坚持不懈,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下面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操作方法。  1.课堂情境与学习兴趣  1.1利用巧妙的悬念。兴趣的重要来源是强烈的好奇心,它能紧紧抓住人的
期刊
目的:分析挖掘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总结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术思想,探索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方法。评价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
温病学派的划分按学术渊源及主要特点分为主流学派、温疫学派、伤寒学派、伏温学派、兼融学派。兼融学派是将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从多角度进行融合,以应变复杂的临床变化。因此
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1.新课导入诗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