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洪水,谁能上方舟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有人喜欢将科幻电影分成“硬”和“软”两类。那种有较多科学技术细节、有较多当下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依据的作品,被称为“硬科幻”。比如《超时空接触》(Contact,1997)中,有使用射电望远镜进行“SETI计划”、按照外星人提供的技术方案制造时空飞行器等细节,就可以算是比较“硬”的;又如《2001太空奥德赛》(2001:ASpaceOdyssey,1968),因剧中那台电脑“霍尔9000"是一个中心角色,在当年也就算很“硬”的了。而幻想成分越大、技术细节越少的作品,通常就越被认为是“软科幻”。如《星球大战》(Starwars-,1977~2005)这样的影片,初看起来似乎颇“硬”,其实是相当“软”的——影片中除了“死星”、光剑、机器人士兵这类道具之外,最“科幻”的部分,也就是海盗飞船“千年隼”号驾驶舱中经常出现的那句话了——“进入超光速飞行”。
  对于科幻作品的“硬”和“软”,各种观众和评论者的口味颇不相同。越是倾向于唯科学主义立场的,一般就越欣赏“硬”,因为在他们看来,越“硬”就越“科学”;而“软”的远端,那就逐渐过渡到魔幻之类,很可能会被他们斥为“伪科学”。
  但是,比较“软”的作品,有时却可以在思想性方面取胜。从对人类文化的长远贡献来说,当然是作品的思想价值更重要。如果一部作品能促使观众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环境中很少思考、或不便展开思考的),而科幻作品却能够让某些假想的故事成立,那么这些故事框架就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思考空间(这方面小说往往能做得更好些)。
  
  (二)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天地大冲撞》(Deeplmpact,1998)可以算既有点“硬”,但同时又很有思想价值的影片。
  影片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古老的洪水故事的一段现代翻版。世界上好些古老文明都有关于古代大洪水或类似的传说,在西方《圣经》中的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当然是尽人皆知的。由于先知先觉或得到“天启”,预做准备,结果得以在一场浩劫中生存下来,然后东山再起,重铸辉煌。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结构,无疑启发了现代一些重要科幻作品的灵感。比如,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基地》系列中就有一条主要线索,一位先知处心积虑、未雨绸缪,要让文明的种子在一场为期3万年的浩劫中保存下来,并且要设法让这场浩劫的时间缩短为1000年。
  在《天地大冲撞》中,洪水是一颗撞击地球的彗星造成的。起先人类试图炸碎这颗彗星,但是爆炸实施的结果只是将彗星炸成了两段,一颗彗星变成了两颗;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两颗彗星依旧一前一后向地球撞来!科学家在精确计算彗星轨道和着陆地点后预测,撞击将引发超级海啸和洪水(影片中将这两项情形表现得相当惊心动魄),繁华的大都市转瞬变为人间地狱,惊天浩劫已经不可避免——人类文明甚至有可能完全毁灭。
  这时,美国政府决定启动一项称为“方舟计划”的应急预案。
  关于这项预案的内容及其实施情况,正是本片最具想象力、也是最具思想性的部分。
  
  (三)
  
  “方舟计划”决定让100万美国人进入预先建造好的特殊设施(即现代版的“诺亚方舟”)中,而这一设施可以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支持两年,以等待地球环境从浩劫中逐渐恢复。
  但是且慢,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恐怕最棘手的问题,不是如何确保特殊设施的安全和运作,而是——我想多半是——如何选择这100万人?换句话说,凭什么少数人可以被送进“诺亚方舟”,而大多数人将被抛弃在滔天洪水之中听其自生自灭?我们当中恐怕没有人敢于做出这样的预案。
  在影片中,“方舟计划”是这样选择100万美国人的:
  其中80万人由电脑随机选出,但是50岁以上的平民一律不在候选之列!
  另外20万人是由有关机构指定的优秀人才,包括医生、科学家、工程师、军人、教师、艺术家(影片中的排列顺序,也可能并无深意),这些人选不受50岁的限制。
  在影片中,美国人平静地面对“方舟计划”的实施。
  被选中的人没有欣喜若狂。几家人围坐着看电视新闻,忽然电话铃声响起,女主人接完电话后,平静地、有点抱歉地对丈夫和其他在座的人说:“我们被选中了。”大家听后继续看电视。过了一会儿,一位男士起身离去,妻子问他去哪儿,他说回自己家,“我们也可能接到电话”。
  未被选中的人也没有“在末日前疯狂一把”。那位起身去等电话的男士,最终未被选中。洪水来临前夕,他和女儿洒泪而别。另一位妇女则将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捐赠给特殊设施,希望这些艺术品能够库过浩劫。
  
  (四)
  
  电影当然要搞一点煽情,影片中有几处是相当“道德煽情”的:
  一个男孩(中学生)因为有某方面的优异表现,也被入选20万指定人选之列,但是他不愿意抛弃热恋着的女友独自得救。他先是和女友结婚,试图让她以他妻子的身份得到进入“诺亚方舟”的资格。这当然是小孩子的幼稚想法,和走后门并无多大差别。但是当他得知女友不能进入之后,他放弃了自己的入选资格,决定和女孩一同设法逃生。
  美丽的电视节目女主持人也入选了20万指定人选之列,但是她却觉得自己不应该入选,因为自己其实没有什么才能。不把自己的美丽和幸运当作多么了不起的资本,这应该说还是相当崇高的情怀。最终她将自己进入“诺亚方舟”的资格让给一位有小孩的妇女,自己来到孤独的父亲身边,两人热泪相拥,在海边平静地迎接滔天洪水的到来。当然,如果只从国家利益来考虑,女主持人这样做也许并不正确——毕竟,在重建文明的未来,人们对美丽而有经验的电视节目女主持人的需要,一般来说会超过对一位普通妇女的需要。
  派往彗星的宇宙飞船“弥赛亚”号,在实施了未能达到预想目标的爆炸之后,还剩下四枚核弹和一点有限的燃料。地球指挥中心宣布“弥赛亚”号行动失败,命令他们返航。但是宇航员们最终决定放弃生还机会,回头再次登陆彗星!这次他们将飞船驶入峡谷深处,引爆了核弹,终于将第二颗彗星炸成万千碎片。最后,在彗星残骸形成的壮丽流星雨中,地球避免了第二次撞击。宇航员们死的选择,换来了无数地球人类生的机会。那位中学生和他的女友,也因此幸存下来。
  
  (五)
  
  除了谁能进入“诺亚方舟”这样的问题之外,这部影片还可以引发许多思考。比如,应急预案的实施是完全透明的,让老百姓清清楚楚,还是一切都在严密的控制之下秘密进行?又如,如果你未被选中进入“诺亚方舟”,在这末日之前的若干天里,你将干些什么?或者,如果你已经被选中进入“诺亚方舟”,你将随身带些什么东西?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平日不会去想的。而看了影片之后,沿着其中故事展开的思路,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时,又会发现它们都是很难得出答案的。
其他文献
在2003年2月中旬,北京UFO研究会周小强接到朋友电话,说他的岳父看见了不明飞行物并拍了下来,老人希望北京UFO研究会能来调查一下,给一个专业的解释。  2003年2月22日下午,周小强、胡尔平、赵建中三人驱车前往北郊回龙观某小区,采访了这位目击并拍摄下不明发光物录像的老人。  老人叫高维宏,七十多岁,是一位UFO的爱好者。他曾多次看见过不明飞行物,现退休在家和老伴共度晚年。每晚,老人都要牵着狗
期刊
人们把Z网这对距地球350万亿千米以外的昏暗双星,试探性地看成是据称1961年曾经来过地球的外星智类的根据地。这个假设基于一系列奇异的、或者几乎可以说是怪诞的事件,以及天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催眠、健忘症以及类人生物等。这两个星被人们称为Z1和Z2(或者总称为Z网双星),都是五等恒星,肉眼几乎看不到,位于模模糊糊的网罟座之南。我们称为“z网事件”的怪异环境,听起来就像超市里卖的那些小报在UFO版面里所
期刊
问:焦国力大校,您在空军部队工作三十多年,接触了很多空军飞行员,他们在飞行中见到过不明飞行物吗?  焦国力(以下简称“焦”):我在空军部队工作多年,现在还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我的确有不少飞行员朋友,但是飞行员们遇到、看到的不明飞行物,我不便说,因为我的飞行员朋友叮嘱我不要说。再说我不是飞行员,我没有掌握第一手的情况,我当然不应该随意说。不过我可以笼统地告诉你,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飞行员都在空中飞行时
期刊
太平洋时间2002年10月21日早晨7时30分,美国国家不明飞行物报告中心(以下简称NUFORC)接到了一位在福克斯23新闻频道工作的记者——丹·巴扎尔打来的电话。他向NUFORC报告,该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10月20日下午在机场附近拍摄到了一组不明飞行物的镜头。此物体当时正穿过纽约州阿尔巴尼市近郊的天空。  在这次电话交谈中,NUFORC并没有很清楚地了解这个物体与它出现时的情景,但随后巴扎尔向N
期刊
网友热谈    主持人的话:2005年9月7日黄昏,我刚刚抵达大连,就接到了一个杂志社的两位编辑朋友共进晚餐的盛情相邀。饭后,在朋友的陪同下漫步星海广场。忽然,我看见广场西侧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UFO。它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急速飞行,又突然停止;闪着多色光点,在夜幕下散发出一种神秘诱人的魅力。  看我驻步观察,朋友忍不住笑了出来:“不会这么巧吧?你到大连开会,UFO就‘跟’来了!”慢慢走近了点,我
期刊
那是2005年9月8日,我和老伴、儿女一家六口在新疆喀纳斯湖附近旅游,该地名叫霍木乡白哈巴村,是一个土瓦族村庄。当晚21时11分左右(当地比北京日落时间要晚2小时,因此天还不太黑),我正带着三角架,准备拍摄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突然听儿子喊叫:“爸,您看,那是什么?”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天空中有一个奇异的发光物,头部呈长条;吠,向下喷射出五道光束。我赶忙调整好我的尼康D70数码相机,对准天空中
期刊
司马南先生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明UFO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发生在湖南境内的三起群体目击UFO事件,目击者的证言都是经得起检测和审查的,是绝对过硬的,确有其事的。一句话:这三个UFO事件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夜航来客    1975年5月4日晚上,湖南大托铺机场数百名空军官兵目击到一位“不速之客”。  大托铺机场的跑道呈南北走向,跑道的西侧紧靠着京广铁路,而铁路西侧便是湘江。机场跑道北面是有名
期刊
西方的科学在自然界探索方面极其成功,揭示了许多自然奥秘,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人类服务。我们克服了冬季的严寒,医学的进步减轻了我们的痛苦,我们还学会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远方的亲戚、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但与此同时,我们运用这些知识制造的毁灭性武器也轻而易举地破坏着生命。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掠夺地球资源,把生物圈拖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这个种族已经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沉湎于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其他生命以及赋予我
期刊
中国篇    1980年6月,广东UFO研究会成立。  1982年6月18日夜,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不明发光现象,直至影响空军飞行计划。  1988年6月30日,由中国UFO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的《飞碟在中国——国际UFO年十周年纪念展》在广州开幕。  1990年6月10日,中国UFO研究会网络中心成立。  1990年6月10日,台南县长李雅樵的儿子李立宇在台南县白河子镇关于岭大仙寺用随身携带的V8摄像机
期刊
比莱威尔兰得事件更为壮观的事件发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沙洛奇空军基地附近,时间是1976年9月19日清晨。这次事件有很多地面见证人,既有伊朗居民也有高级军事人员。此外,还有几名飞行员和两架F-4鬼怪式喷气战斗机的机组人员亲身经历了这次事件,雷达也追踪到不明飞行物,同时伴随明显的电磁效应。  当地时间午夜刚过,航空基地收到德黑兰的舍米兰区居民打来的电话,声称他们看到夜空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亮光,看不清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