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首先对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说明,然后在标准化对企业降成本的作用进行了重点的分析。最后论文阐述了加强标准化的方法。
关键词:标准化,降低成本,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保证,其通过对各个方面标准化的管理,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在进行标准化管理中,要依据自身实际,充分分析市场因素,以实现标准化控制的过程性和有效性。
一、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大厦的的地基,企业管理大厦盖得越高,既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越高,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即地基也势必打得更深更坚固。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一方面,标准化是企业决策层科学决策,指导协调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其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努力发展商品生产,尽量减少消耗,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创造财富,增加积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手段千方百计地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每一种管理方法都离不开标准化,都是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这样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高效发展。如在企业管理中,从上层到基层,从管理到技术,无不滲透着标准化的影子,标准化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决策者制定制度,明确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标准化使企业生产者在生产活动中有章可循。企业生产者直接面对生产设施和生产程序,他们是生产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工作质量的好坏,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技术操作规范程度都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紧急效益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一套标准化的规程,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步骤,有一套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大到油水井的投产,小到一颗螺丝的紧固,都有相应的标准来衔接,约束。作为指导、协调、参与生产活动的依据和纽带,任何环节上的失调都会影响整个生产任务和作业质量,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标准化为企业生产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标准化是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依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功地把握时机,谋求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灵魂,企业没有了创新,也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经济效益,只有面临着亏损,倒闭和破产。企业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要自身不断的进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标准化,脱离了标准化的创新是不成熟,不健全的创新,它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因为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不论是新产品还是新工艺,从研制到鉴定都有标准在把关,在衡量,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有。由此可见,标准化是创新成果用于生产领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引入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管理模式创新离不开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它是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如果一味地追求新、奇、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那这种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用途。只有与国际接轨,走标准化的路子,才能使管理创新真正发挥作用。如航天飞船一次次发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它的每一个设计和每一步操作都有严格的标准,它反映了标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标准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目前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项目和課题越来越广泛,它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项技术创新,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技术的要求,必须符合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标准和档次,才能和其他标准化的设备和设施配套使用,才能具有广泛的推广性和生命力。如果技术创新脱离了标准化,就不能应用于生产,而只能成为一纸空文。一些好的企业如联想集团等,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新技术出台,而新产品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它的技术创新是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是标准化造就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出台。可见,标准化已经成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依据。
3、标准化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标准化对某些对象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简化,控制多样化和复杂化。如对产品品种规格进行合理简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批量,为企业创造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设备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提高生成效率,以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降低成本,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道操作步骤标准化,避免操作过程和步骤上的混乱,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从而使生产更加安全高效,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施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仅生产成本一项就包含有各种管材,钻材配件,油料,燃料,劳保等诸多费用,如果不按照标准采购,就会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必须制定各种物资采购标准和各种定额标准,采购标准化的产品和标准化的设备。只有按照标准操作,才能减低消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标准化对企业降成本的作用
1、标准化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标准化可使企业产品价格根据企业各方面能力及其他因素定位到一个适当价位,保证产品既有市场又有效益。标准化工作可使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产品配件、维修配件形成标准系列。标准化程度提高,使企业易于选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某钻井队在钻井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配件和设备等,如:钻杆、钻铤、套管、法兰、密封垫、阀门等等。如尺寸都在标准系列之内,则易于选购,且价格较低。而非标准尺寸的套管和钻杆则需厂家单独制作或委托有加工能力的单位制作。其所发生的费用远远高于市购标准件的价格。而且非标准件的生产周期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整体工程施工,必然使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
2、标准化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竞争的核心是质量。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就指出:“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抓好质量和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一个衡量质量和质量管理优劣的尺度,那就是标准。没有先进的产品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只有制定、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水平的产品标准,企业才能够根据顾客、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尽快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是标准化的主体,产品标准是企业的自身行为,是企业成为标准化主体的主要改革措施。通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以安全、卫生、环保、资源利用及一些必须统一的通用基础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使标准中的核心部分——产品标准获得活力。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随着顾客、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不断进步,使产品标准成为有利于发展,能够取得效益的先进标准,使企业真正成为标准化的主体,才能使我国产品质量普遍地迈上新的台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3、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征是高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生产速度加快,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节奏性越来越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提高。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密切协作。以某钻井队的钻井生产为例,在正常的钻井施工过程中,需要由钻进、测井、录井、固井等一系列生产施工和管理环节来完成。如果各个分项工作没有各自的标准,很难想象这一系列工作会顺利进行,若各个环节按标准互相合理配合则会缩短钻井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每支钻井队伍在进行钻井生产施工作业中,都离不开法兰、阀门、节流管汇、放喷管线、泥浆泵、柴油机等一系列零部件、管线和各种设备。这些零部件、管线或设备的生产分别由许多国内外公司生产,最后由这一支钻井队伍分别采购后,统一连接组装。这样一个复杂的、众多的产品类型、技术水平要求不一的生产组合,要靠制定和执行许多的标准,使各个生产环节和各个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保证整个井队各部分的准确、顺利安装,满足其生产施工要求。因此,标准化工作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4、做好标准化工作,是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向国外开放。关税大幅度下降,配额、许可证等手段将大量取消。随着国外一些价廉物美的产品涌入我国市场,一些企业将失去市场。我国企业只有快速、有力地加强标准化工作,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扬长避短,抓住有利时机进入国际市场,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WTO对企业的冲击。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较低,标准化工作同世界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标准既是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是克服外贸技术壁垒和发展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因此,采用国际标准是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进入国际市场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标准化的方法
1、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
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是转变观念、增强采标自觉性的必由之路。标推化客观上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自觉程度和受益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存在着转变观念、大力推行标准化进行再认识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有企业特色的轮训是强化员工标准化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因此应大力开展企业全员标准化知识的普及轮训工作。另外,应大力加强企业全方位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观念深入人心。强化标准化意识,加强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培育、培训,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使企业决策者和生产者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企业管理标准化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使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位,这是解决企业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根本。
2、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機制
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标准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体制和机制实质上就是企业运行的软、硬件。应包含以下内容:建构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这是使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举措。制定、完善和推行系统配套的标准化运行机制。想做到这点,应该用企业工作全面标准化的思路来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密切关注纵、横向的协调和配套。纵向的有三个层次: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的各项运行规章制度;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横向的有:科研生产运作、人才猎头运作、供销物流运作、财务资金运作、情报资料运作等的规范规则。上述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始终贯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最简原则。
3、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
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是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追加投入,而必须寻求一种脱胎换骨的质的提高。必须把标准化审查的大部分常规工作溶入到全员的日常工作之中。
4、认真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保证体系,使企业各专业的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标准研究机构要用标准研究成果及时指导和引导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实施。要以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要鼓励企业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计算机数控管理、技术改造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企业也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要结合标准化法的贯彻将已经颁布的有关标准文本、标准实施办法,切实落实在企业各个岗位及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之中,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网络。总之,企业管理标准化对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企业必须首先要搞好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质量水平高,质量管理先进的世界名牌企业,无不是以高水平的管理标准作为坚强支柱的。因此,只有搞好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实力标准化既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就会层出不穷,只有首先抓住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对企业降低成本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企业通过标准化管理,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得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加大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利荣.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
[3]王婷、蒋华.如何推进企业标准化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
关键词:标准化,降低成本,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保证,其通过对各个方面标准化的管理,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在进行标准化管理中,要依据自身实际,充分分析市场因素,以实现标准化控制的过程性和有效性。
一、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大厦的的地基,企业管理大厦盖得越高,既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越高,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即地基也势必打得更深更坚固。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一方面,标准化是企业决策层科学决策,指导协调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其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努力发展商品生产,尽量减少消耗,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创造财富,增加积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手段千方百计地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每一种管理方法都离不开标准化,都是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这样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高效发展。如在企业管理中,从上层到基层,从管理到技术,无不滲透着标准化的影子,标准化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决策者制定制度,明确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标准化使企业生产者在生产活动中有章可循。企业生产者直接面对生产设施和生产程序,他们是生产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工作质量的好坏,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技术操作规范程度都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紧急效益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一套标准化的规程,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步骤,有一套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大到油水井的投产,小到一颗螺丝的紧固,都有相应的标准来衔接,约束。作为指导、协调、参与生产活动的依据和纽带,任何环节上的失调都会影响整个生产任务和作业质量,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标准化为企业生产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标准化是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依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功地把握时机,谋求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灵魂,企业没有了创新,也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经济效益,只有面临着亏损,倒闭和破产。企业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要自身不断的进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标准化,脱离了标准化的创新是不成熟,不健全的创新,它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因为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不论是新产品还是新工艺,从研制到鉴定都有标准在把关,在衡量,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有。由此可见,标准化是创新成果用于生产领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引入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管理模式创新离不开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它是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如果一味地追求新、奇、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那这种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用途。只有与国际接轨,走标准化的路子,才能使管理创新真正发挥作用。如航天飞船一次次发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它的每一个设计和每一步操作都有严格的标准,它反映了标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标准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目前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项目和課题越来越广泛,它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项技术创新,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技术的要求,必须符合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标准和档次,才能和其他标准化的设备和设施配套使用,才能具有广泛的推广性和生命力。如果技术创新脱离了标准化,就不能应用于生产,而只能成为一纸空文。一些好的企业如联想集团等,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新技术出台,而新产品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它的技术创新是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是标准化造就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出台。可见,标准化已经成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依据。
3、标准化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标准化对某些对象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简化,控制多样化和复杂化。如对产品品种规格进行合理简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批量,为企业创造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设备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提高生成效率,以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降低成本,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道操作步骤标准化,避免操作过程和步骤上的混乱,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从而使生产更加安全高效,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施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仅生产成本一项就包含有各种管材,钻材配件,油料,燃料,劳保等诸多费用,如果不按照标准采购,就会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必须制定各种物资采购标准和各种定额标准,采购标准化的产品和标准化的设备。只有按照标准操作,才能减低消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标准化对企业降成本的作用
1、标准化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标准化可使企业产品价格根据企业各方面能力及其他因素定位到一个适当价位,保证产品既有市场又有效益。标准化工作可使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产品配件、维修配件形成标准系列。标准化程度提高,使企业易于选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某钻井队在钻井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配件和设备等,如:钻杆、钻铤、套管、法兰、密封垫、阀门等等。如尺寸都在标准系列之内,则易于选购,且价格较低。而非标准尺寸的套管和钻杆则需厂家单独制作或委托有加工能力的单位制作。其所发生的费用远远高于市购标准件的价格。而且非标准件的生产周期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整体工程施工,必然使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
2、标准化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竞争的核心是质量。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就指出:“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抓好质量和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一个衡量质量和质量管理优劣的尺度,那就是标准。没有先进的产品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只有制定、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水平的产品标准,企业才能够根据顾客、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尽快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是标准化的主体,产品标准是企业的自身行为,是企业成为标准化主体的主要改革措施。通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以安全、卫生、环保、资源利用及一些必须统一的通用基础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使标准中的核心部分——产品标准获得活力。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随着顾客、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不断进步,使产品标准成为有利于发展,能够取得效益的先进标准,使企业真正成为标准化的主体,才能使我国产品质量普遍地迈上新的台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3、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征是高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生产速度加快,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节奏性越来越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提高。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密切协作。以某钻井队的钻井生产为例,在正常的钻井施工过程中,需要由钻进、测井、录井、固井等一系列生产施工和管理环节来完成。如果各个分项工作没有各自的标准,很难想象这一系列工作会顺利进行,若各个环节按标准互相合理配合则会缩短钻井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每支钻井队伍在进行钻井生产施工作业中,都离不开法兰、阀门、节流管汇、放喷管线、泥浆泵、柴油机等一系列零部件、管线和各种设备。这些零部件、管线或设备的生产分别由许多国内外公司生产,最后由这一支钻井队伍分别采购后,统一连接组装。这样一个复杂的、众多的产品类型、技术水平要求不一的生产组合,要靠制定和执行许多的标准,使各个生产环节和各个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保证整个井队各部分的准确、顺利安装,满足其生产施工要求。因此,标准化工作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4、做好标准化工作,是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向国外开放。关税大幅度下降,配额、许可证等手段将大量取消。随着国外一些价廉物美的产品涌入我国市场,一些企业将失去市场。我国企业只有快速、有力地加强标准化工作,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扬长避短,抓住有利时机进入国际市场,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WTO对企业的冲击。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较低,标准化工作同世界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标准既是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是克服外贸技术壁垒和发展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因此,采用国际标准是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进入国际市场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标准化的方法
1、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
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是转变观念、增强采标自觉性的必由之路。标推化客观上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自觉程度和受益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存在着转变观念、大力推行标准化进行再认识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有企业特色的轮训是强化员工标准化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因此应大力开展企业全员标准化知识的普及轮训工作。另外,应大力加强企业全方位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观念深入人心。强化标准化意识,加强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培育、培训,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使企业决策者和生产者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企业管理标准化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使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位,这是解决企业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根本。
2、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機制
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标准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体制和机制实质上就是企业运行的软、硬件。应包含以下内容:建构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这是使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举措。制定、完善和推行系统配套的标准化运行机制。想做到这点,应该用企业工作全面标准化的思路来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密切关注纵、横向的协调和配套。纵向的有三个层次: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的各项运行规章制度;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横向的有:科研生产运作、人才猎头运作、供销物流运作、财务资金运作、情报资料运作等的规范规则。上述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始终贯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最简原则。
3、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
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是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追加投入,而必须寻求一种脱胎换骨的质的提高。必须把标准化审查的大部分常规工作溶入到全员的日常工作之中。
4、认真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保证体系,使企业各专业的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标准研究机构要用标准研究成果及时指导和引导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实施。要以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要鼓励企业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计算机数控管理、技术改造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企业也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要结合标准化法的贯彻将已经颁布的有关标准文本、标准实施办法,切实落实在企业各个岗位及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之中,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网络。总之,企业管理标准化对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企业必须首先要搞好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质量水平高,质量管理先进的世界名牌企业,无不是以高水平的管理标准作为坚强支柱的。因此,只有搞好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实力标准化既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就会层出不穷,只有首先抓住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对企业降低成本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企业通过标准化管理,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得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加大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利荣.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
[3]王婷、蒋华.如何推进企业标准化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