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良法善治”视野下的公民网络参政研究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由于互联网具有的信息互通及时、参与门槛低、开放性及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它的出现突破了长期制约公民参政的地域、成本、时间等诸多障碍,为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觉醒,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日益高涨,网络参政成为当下我国民主法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善治: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善治是良好的治理, 是治理力求达到的目标。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沟通过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的一种互促互进关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1]
  学者一般认为,善治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六个: (1)合法性,即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2)透明性,即政治信息的公开。立法活动、政策制定、法律条款、政策实施、行政预算、公共开支以及其他有关的政治信息,公民都有权获得,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3)责任性,它指的是管理人员及管理机构由于其承担的职务而必须履行一定的职能和义务。公职人员和管理机构的责任性越大,表明善治的程度越高。(4)法治,其基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是善治的基本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程序,就没有善治。(5)回应,它的基本意义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6)有效,这主要指管理的效率。它有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二、公民网络参政对政府行政的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来自于对一般意义上政治参与概念的延伸。它是指公民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手段,如通过博客、电子邮件、公共论坛等方式,对公共事务或公共决策进行利益表达或利益维护的网上行为。一般而言,网络政治参与是以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新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从政治参与的主体看,在网络时代,政治参与主体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意义上的“公民”转变为身份内涵复杂的“网民”,从传统意义上的政党组织转变为虚拟实在的“网络共同体”;政治参与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决策”,而在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虚拟空间的“政治生活”。
  网民们通过网络进行利益诉求、表达意愿;通过网络对国家时政进行褒贬与评价,建言献策;通过网络曝光社会不良现象,监督公共权力;通过网络凝聚网民爱国热情。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当下“离人民最近的是互联网,离中南海最近的也是互联网”。网络成为我国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同时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生态,冲击和挑战着传统思维及政府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公民通过网络参与重大事项讨论。二是公民通过网络直接向政府机关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三是公民通过网络表达一定的政治感情。四是公民通过网络监督政府机关的运行。由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开性和即时性,网民们在对现实社会的政治体系进行监督时,总是在第一时间实施公开的报道和评论,并迅速引起广大网民的进一步关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政策的决策和执行。
  在近几年的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中,互联网下的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生态的冲击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网络参政对政府行政至少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网络参政促进了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各级官员纷纷触网、用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2008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同网友在线交流;2009年“两会”期间,总理温家宝也通过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两会新闻中心还首次设立“网络访谈室”,邀请部分代表与网民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在线交流。二是网络参政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化。从汶川大地震到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政府都及时通过网络发布最新信息,稳定民心。许多地方政府利用官方网站,设立公众互动,在线咨询、网上信访、网上办事等栏目,将政府信息公之于众,便于公民查询、办事。三是网络参政有利于置政府权力于阳光下。网络拉平了许多信息壁垒,扩大了公民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使公民能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的主体地位。从2008年末至2009年发生的“人肉搜索”致南京周久耕被撤职一案、“躲猫猫事件”以及广东公务员公费出国视频曝光等一系列事件来看,互联网已经从最初的“发声渠道”演变为“监政督腐”的特别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一切政府行为和腐败现象都可能暴露在网民面前并诉诸公众。
  (下转第81页)
其他文献
修改后的刑诉法在庭审方式上突出了控辩双方的职能。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这一立法精神,切实提高出庭公诉水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职责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顺应司法发展趋势、适应庭审方式改革的现实需要。  一、周密准备出庭预案,做到胸有成竹  公诉人的出庭公诉就是一个如何展示证据,证明犯罪,说服法庭的过程。公诉人能否举证有力,控制场面,使庭审活动有序、有效地按照公诉人的意
期刊
一、2008年至2011年8月周口市检察机关查办“惠民涉农”领域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2008年至2011年8月周口市检察机关查处“惠民涉农”领域犯罪案件共140件179人。贪污案109件,受贿案5件,行贿案2件,私分国有资产案24件。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案件8件9人,生态环境保护案件4件4人,土地矿产征用开发案件33件51人,涉农专项款物管理案件2件4人,社会保障案件7件8人。其中涉案金额5万
期刊
今年上半年我院反渎职侵权局查办了罗城县东门镇安监办主任吴某玩忽职守一案,从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我县基层安监系统存在很大的职务犯罪隐患,我院职务犯罪预防局特深入本县安监局和各乡镇安监工作点开展调研工作,深刻剖析罗城县安全监督管理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成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安全生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罗城县安全监督管理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执法水平有了
期刊
一、律师法修改对公诉工作带来的影响  新律师法对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和庭审言论豁免权的相关规定予以完善,这表明我国的刑事诉讼将进一步实现控辩双方的平等。因此,作为控方的检察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到律师法修改对公诉工作带来的影响。   (一)言辞证据的客观性和稳定性减弱。言辞证据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等。言辞证据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虚
期刊
泰宁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得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佳”魅力名镇等十余块国家级、世界级旅游品牌。保护良好的生态,对泰宁旅游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泰宁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建设“海峡旅游”(泰宁)产业园规划,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泰宁旅游“二次创业”决议,这些都对泰宁旅游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作为检察机关,打击危害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责无旁贷,发挥检察职能作
期刊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金融市场动荡,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亦难在这场金融风波中独善其身。面对出口紧缩、通货膨胀等种种压力,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有效遏制了经济快速下滑,促进了经济稳定回升和较快发展。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余威尚存,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直接影响国内企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检察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计算机及其他高科技电子设备进行的违法活动随之涌现,为案件的侦破、公诉、审判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电子证据的兴起,使传统的证据概念、规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本文旨在借助数据调研、业务访谈等实证分析手段,对电子证据搜查、扣押环节的现状与良性发展提供比较全面的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电子证据;刑事搜查;扣押;取证  搜查、扣押措施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侦查措施
期刊
一、原则的选择——确立停止执行原则的标准和理由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不停止执行原则与停止执行原则两者相互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但在学术界,两者就谁是原则和谁是例外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人民将自身的权利的一小部分让渡给国家,形成国家权力,是为了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是如果国家在行使权力时,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侵害人民的个人利益,这将给社会安定带来恶劣的影响。我国当时单纯地从
期刊
摘 要: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的主要法律依据是2003年最高检制订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实行近六年来,效果显著,既维护了司法公正,又保障了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但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人民监督员的法律责任问题,《规定》中就没有具体的明文规定。我们知道 ,法律责任是立法中的一个核心间题,离开了法律责任,法律的生命并不存
期刊
无罪推定原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普通认同和采用的一项刑事诉讼程序原则,它在保障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保护人权方面起到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我国作为一个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制化社会的国家,在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无罪推定原则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适用,这我国的法制化建设的一大进步。但是,从近年来的各类案件和出现的各种问题来看,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还不完全,在立法上、司法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