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发展与重大科技工程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就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要“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只有占领前沿、引领前沿,才能实现超越目标。
  重大科技工程是实现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重大科技工程是国家为实现战略性目标,例如,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或者重大工程进展,集中优势资源,努力实现以局部跃升带动全面跨越发展而设立的战略性科学研究任务。
  重大科技工程往往都高度契合国家意志,立足国家安全需求和战略利益,具有打造先发引领优势的前沿性、应对高风险高难度的挑战性、惠及多行业多领域的带动性等特征。重大科技工程,特别是在严峻的环境下上马的项目,领袖的眼界和思想、胆识和魄力,是重大科技工程政治上的保证。
  重大科技工程往往是高难度、高风险的复杂巨大系统工程,从技术研发、工程管理甚至经费投入来看,均具有开创性,不仅能实现自身工程科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可拉动科技、经济、工业等多领域发展。重大科技工程也是举国之力推动的大工程、巨工程,往往是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和应用,具有创举性的科技工程,不仅是综合国力、国家意志的体现,更是战略智慧、战略思想的体现。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多少年来,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科技事业才能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各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各项重大科技工程成就斐然。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改革勇气,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针对事关我国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的重大科技工程作了全面布署,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和战略目标,极大推动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取得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英明决策与领导下,几代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在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执行力,开展并完成了许多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伊始的“两弹一星”工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4 年10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塔爆式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 年6 月17 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 年4 月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两弹一星”项目上马时,新中国内忧外患、科技基础极为薄弱、尖端科学研究几乎空白,选哪些重大科技工程优先实施,是摆在当时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难题。如果没有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的决心和执行力,我们现在仍可能生活在国外的核威胁下。
  “两弹一星”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其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并行之有效的领导、组织和管理重大专项工程的成功经验,开创了中央对重大科技工程直接集中统一领导的先河,当时我国科技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自上而下的“抓总”机制保障了人、财、物的需求及项目的顺利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的“863”计划。20 世纪80 年代,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定向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为赢得21 世纪的战略主动,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实施重大工程,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果断决策,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将其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抓手。“863”计划正式拉开了序幕,让我国及时把握了高技术发展机遇、争取了战略主动、提升了我大国地位。
  “863”计划是我国继“两弹一星”科技工程之后又一项赋予特殊使命的重大科技工程。它在世纪交替之际新一轮大国战略博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取得了一大批让世界震惊的辉煌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战略高技术的发展,为增强国家实力、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大国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20 世纪90 年代的 “载人航天工程”。 为确保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加速推进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实践表明,载人航天活动在推进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国家安全战略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一个国家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载人航天飞行活动既有重大的政治与科技效益,又有着不可估量的军事与经济效益。载人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集中体现了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展。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超净、深冷及太阳能资源,进行微重力科学、材料加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实验及应用,可以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被重力掩盖了的科学现象本质,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中国通过载人航天工程,有力推动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多个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
  经过多年发展,中國载人航天工程先后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空间交会对接到空间实验室等重大跨越,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引领前沿技术发展的科技重大专项。21世纪初,全球科技发展表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支持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一是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引发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着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二是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三是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四是科学全球化深刻改变研发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方式。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我国面向未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战略定位上,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了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自计划实施以来,有效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获取了核心电子器件、超级计算机等一批事關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还壮大升级了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材料等产业,多项成果对提高自主保障能力、满足战略亟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建成了一批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凝聚了30 多万科研人员参与重大专项任务攻关,有力促进了核电、新药创制等行业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增强了产业竞争力。推动科技计划从注重单项创新转变到强调多项技术的集成,以形成重大战略产品、建设重大系统工程为导向,提升我国重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1世纪以来,我国国防工业领域重大科技工程同样引人注目,以航母为代表的大国“重器”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军事实力,中国军队实现了从防御型向攻守兼备型的跨越。
  新时代系列重大科技工程。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防科技领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集中突破了一批对国防建设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都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战略性产品,有力支撑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提升了若干关键领域产业基础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维护国家国防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以航空工业为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国产军民用飞机研制成果显著,歼20 战斗机、运20 大型运输机、歼15 舰载机等新一代先进航空装备列装部队。ARJ21 涡扇支线客机批量进入市场,C919 大型客机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航空工业正在大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018 年10 月20 日,国产AG600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发来贺电,勉励航空工业要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我国重大科技工程发展的显著特色
  实行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很多重大科技工程往往是“首脑”工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只有在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才能调动各方力量,高效推进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与之相反,如果缺乏党对重大科技工程的统一领导,就可能因无法协调各部门利益而导致重大科技工程的失败。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前提和组织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层次对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实施进行有效领导,从而克服单个部门的局限性,充分发挥跨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推进重大科技工程。
  发挥举国之力的强大优势。重大科技工程能够发挥强大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高成熟度的技术成果的直接转化应用是重大科技工程发挥效益的主要方式。重大科技工程一般都是举国之力推动的大工程,需要解决多方面的科技难题,需要多方面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参与,必要时应当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时甚至是集中全球的力量。我国“863”计划的专家库规模达到2 万人之多,共有15 万科研人员参与承担项目。
  运用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重大科技工程往往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和专业技术,需要跨学科、跨地域地协作完成,具有研制周期长、投入经费规模大、风险和效益并存等特征,其决策管理和实施推进往往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为此,必须采用系统工程思维和方法持续推动。早在1962 年,在钱学森的倡导下,我国航天型号研制就采用了基于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后经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研制试验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工程决策管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系统发展问题,有效地把笼统的初始研制要求转变为众多任务参与者的具体工作,最终把体量庞大的重大科技工程综合为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可行、能协调运转的大系统。
  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的主动权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当前,军事竞争的重心已向军事科技领域前移,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抢占科技前沿,军队才有站上前沿的可能。自主创新实力的大小多少,决定了明天、决定了成败、决定了发展。因此,必须超前谋划和抢先占领战略前沿,在下一轮科学技术领域竞争中实现率先突破,瞄准各个技术领域的制高点,从跟随追赶到超越引领,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不断探索可提高军事能力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技术,努力从源头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破解发展的瓶颈。
  发挥专家的技术主导作用。建国以来,我党就高度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事实证明,这些专家人才在实施重大科技工程过程中的技术牵头作用确实至关重要。我国的“863”计划一开始就发挥了科学家牵头作用,冲破传统单一的按部门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一流的战略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领域专家委员会和技术主题专家组,实行专家技术决策与行政统一指挥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组织保障由行政人员做主、技术指挥由科学家做主,充分发挥科学家在重大科技工程中的积极主动性,保证了“863”计划的顺利实施。重大工程方案的选择、整体推进的组织实施以及关键里程碑的战略决策等都离不开专家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应站在国防科技发展全局的角度,在制度层面建立战略科学家发起、领导重大科技工程的有效渠道和机制,发挥好战略科学家的“设计师”“领军者”的作用。
  有重点分阶段稳步推进。所有重大科技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根据当时国情、基础条件和技术基础进行合理考量,选择重点研究方向进行集中攻关;有时因为技术实现难度太大,需要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分阶段稳步推进实施。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就坚持了“三步走”战略,先易后难、层层推进,由飞船起步,到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最终建成长期在轨的空间站。这既符合中国当时的科技与经济实力,又符合载人航天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平稳实施提供了保证。
  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合理规划不同阶段提高能力、实现创新的关键领域,通过对各阶段性目标的系统化分解,合理调控和降低各部门阶段性任务难度,从而易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创新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创新的旋律越来越激越昂扬。当前,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国防力量急需加强。同时,世界又正处于一个科技发展的大爆炸时期,哪个国家掌握了科技创新的先机,就是抓住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培育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你把百姓当亲人,百姓把你当恩人。” 兴隆村,没有王莉的一寸土地和一个亲人,但是她却在这里全身心地奋斗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并且还在继续为振兴农村经济奋斗着。  秦岭,孕育着春天和希望,蕴藏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位于秦巴山区的城固兴隆村,虽然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能够尽享天然氧吧的恩赐,但由于山高林密,偏僻落后,这里的人们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窘境。  2017年,新一轮精准扶贫、深度扶贫的攻坚战打响。王
期刊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高度重视并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职责使命、方针原则、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强调要在新时代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明
期刊
现代工业文化研究源于20 世纪的80 年代,随着一部介绍日本企业的美国纪录片播出,人们开始认识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1950 年,美国的质量学家戴明博士受邀到日本讲学,经过多年努力,他的全面质量管理在日本实现了落地生根,推动了日本制造业在战后的崛起,在多领域成为了美国强大的竞争对手。日本的成功让美国开始反思,专家学者现场研究后认为,全面质量管理能够产生出一种软性力量,让企业文化成为了提升组织竞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高度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与百年奋斗的精神谱系,强调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作为中国革命摇篮的井冈山,其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其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也是奋进航空发动机
期刊
从大学毕业工作到2019 年整整40 年,我做了三家企业,北新建材是其中一家,这家企业过去是一家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后来经过改革发展成为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  2002—2019 年我在中国建材集团工作了18 个年头,把这家企业从营业收入20 亿做到了4000 亿。2009—2014 年,我在担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的同时,也担任了国药集团的董事长,五年间,国药集团的收入从300 多亿增长到2500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65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作为发展航天事业的主力军、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事业的重要论述,注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史明理
期刊
作为人民兵工精神的创造者和忠实传承者,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丰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着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好军工央企顶梁柱作用。  坚持学史增信  兵器装备集团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对央企使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今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 周年。65 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有力支撑了国防能力提升和国民经济建设,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航天以其深厚的发展实践基础,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
期刊
彭士禄(1925—2021),男,1945 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顾问,2018年11月离休。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时代楷模”称号(追授)、核工业功勋奖章。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英烈后
期刊
百年奋斗筚路蓝缕,百年艰辛苦难辉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近百年来,人民军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凤凰涅槃过程,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  人民军工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艰苦创业的奋斗史。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充分发挥安源煤矿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