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美容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00000p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瘢痕疙瘩是临床常见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不但感觉痛痒不适,而且在头面颈部发生的瘢痕疙瘩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瘢痕疙瘩治疗的美容效果期望值也在不断增加.我院自2003年起对瘢痕疙瘩开展手术后放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美容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瘢痕疙瘩患者412例,其中男166例,女246例,年龄11~49岁,平均33岁.瘢痕疙瘩位于面颈部74例(面颊4例、耳垂27例、颈部43例),胸腹部168例(胸部66例、腹部102例),四肢170例(上肢93例、下肢77例),330例患者为单发病变,82例为多发病变(病灶数≥2).瘢痕疙瘩最长21.5 cm,最宽2.2 cm,最厚0.9cm.412例中,80例为1次或多次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

其他文献
假体隆乳术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常所采用的隆乳层次有乳腺后[1]、胸大肌后(全肌肉后[2]、部分肌肉后[3]、双平面[4])、筋膜后[5]等.内镜辅助下双平面隆乳术,通过内镜操作[6-8],使假体同时置于乳腺后和胸大肌后,具有两个层次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期刊
目的 探讨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扩张皮瓣的解剖学特征及应用于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颈横动脉分支和胸肩峰动脉吻合支跨区供血,形成前界为锁骨、后界为肩胛岗、外界为肩峰的颈肩峰区的扩张皮瓣,以颈侧为蒂转移修复较大面积的颈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15例患者的19个颈肩峰扩张皮瓣(面积最大为23 cm× 16 cm)全部成活,颈部畸形矫正良好.结论 颈肩峰区跨区供血的吻合支丰富,于深筋膜浅层进行扩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比观察748例整形外科Ⅰ类切口住院患者围手术期不给药及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感染率.结果 多天数给药组(A组)、规范给药组(B组)、不给药组(C组)3个组别互相比较,其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形外科大多数Ⅰ类切口不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特殊情况者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给药即可达到良
组织扩张技术改变了整形外科"拆东墙补西墙"的一贯修复手术设计原则,而尽量取得"就地取材"的有利效果,是整形外科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性成就[1].虽然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整形外科30多年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如何加快组织扩张速度以缩短疗程,一直是广大学者探索的热点.许多学者通过改变注水方式以加快扩张速度,由于Ⅱ期扩张器取出后形成的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高,故目前临床仍以常规扩张法应用为主.
期刊
目的 探讨内镜在额颞部除皱术及术后再次修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67例受术者内镜下行额颞部除皱术,其中22例为额颞部除皱术后再次内镜下修复者.随访时间1个月至2年,受术者和医师对术后满意率作为评价标准,同时记录各种术后并发症.结果 67例受术者术后完全康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受术者的满意率为85%(57/67),医师的满意率为89%(60/67).80%左右受术者术后早期出现轻微并发症,如挂
睑袋是一种由于先天性或退行性变引起的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等组织松弛,从而导致局部眶脂肪膨出和下垂,致使下睑呈现衰老臃肿的一种征象[1-3].泪槽沟和睑颊沟指沿眶下缘分布在下睑内侧和外侧的沟槽或弧形凹陷.前者起于内眦向外下延伸至瞳孔下方,后者起于瞳孔下方向外侧延伸[4-6].随年龄增长,在睑袋形成的同时多伴有泪槽沟和睑颊沟的凹陷加深.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我们在国外学者报道的“弓状缘释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室(tissue-engineering chamber)在具有免疫活性的动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切取新西兰雄性大白兔耳廓软骨,体外构建:(1)软骨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2)软骨细胞-PLGA-胶原凝胶复合物,将复合物置入组织工程室内,再植入实验兔背部皮下;对照组无组织工程室,直接将复合物植入同一实验兔背部皮下.术后8周进行大体形体观察、组织学及免
每年,仅在发达国家,就有上千万人口因创伤或手术后而形成瘢痕.并常见因烧伤、刺伤、擦伤、撕裂伤、手术、接种疫苗等导致的真皮深部受损,从而导致瘢痕的过度生长.引起瘙痒、疼痛和挛缩畸形,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过度生长的瘢痕在临床上分为两类,即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L).由于KL的形成主要与人种和基因倾向性[1]有关,本文将不再赘
期刊
目的 探讨中重度杯状耳三维立体重建的有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乳突区皮瓣及自体肋软骨切取的Ⅱ期再造方法对中重度杯状耳进行三维重建.Ⅰ期行外耳皮肤脱套、乳突区皮瓣分离;切取肋软骨与耳轮软骨桥接重建耳上极及乳突区皮瓣包盖.Ⅱ期行再造耳上极掀起,耳后筋膜瓣覆盖及植皮重建.结果 18例中重度杯状耳畸形患者,1例桥接处糜烂,软骨部分坏死,其余均Ⅰ期成活,随访3~26个月,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乳突区皮瓣法
鼻整形术中,鼻中隔是作为移植软骨供区的的支撑结构,其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1].由于鼻中隔支撑强度不足,常导致术后鼻形态的改变.因此,我们对于上述情况通常应用鼻中隔加强软骨移植,获得良好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43例患者,其中不包括鼻中隔偏曲病例,取出鼻中隔中心软骨后均因保留的鼻中隔L型支架强度不足,需采用固定于鼻中隔的软骨移植物.其中15例为首次鼻整形就医者,28例为需再次修复者.43例中,移植物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