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贫困生工作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以我校贫困生为基本素材,从诚信、感恩、励志三方面,探讨贫困生的管理之道。
[关 键 词] 贫困生;诚信;感恩;励志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072-02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和学者都对“如何做好高职贫困生的教育、培养、管理工作”进行过广泛研讨。根据《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规定,贫困生分为特别困难学生和一般困难学生两类,符合7种情况之一者为特别困难学生,符合5种情况之一者为一般困难学生。本文以我院贫困生个案为研究对象,以诚信、感恩、励志教育为侧重点,为加强高职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诚信教育
何同学是我院2010级城镇规划班的学生,进校以来表现一直不错。何同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然而,据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历年来助学贷款还款率处于全省下游,甚至影响到了下一届学生的贷款发放。这类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种现象,应该从贫困生自身、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加强诚信教育。
(一)加强贫困生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诚信观
贫困生的自我意识是诚信来源的根本,诚信教育应该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突破口,通过贫困生自主学习来深化理解诚信的内涵。随着高职院校新校区的郊区化,贫困生在校园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的书刊杂志、知识渊博的教师,为其自觉学习并提高诚信认知水平创造了良好环境。贫困生只有把自觉学习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才能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诚信观,避免自己的行为受外部复杂环境的诱惑。
(二)营造校园诚信舆论,做到环境育诚
提倡高校以诚信为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大力宣扬诚信的优秀典范,树立诚信榜样,在校园内形成诚信环境,使贫困生深刻理解诚信是为人的必备素质,每个人都要有完善的诚信意识。此外,学院各级部门、教职工首先要树立诚信表率,用言行感化学生,只有我们教师树立了诚信意识,履行了承诺,学校才会有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才能深入学生心灵,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三)健全社会诚信管理系统,提供法律保障
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生中,针对少部分恶意欠款或延期还款的学生,需尽快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
二、感恩教育
学校每年都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但每次参与的人数都不多。以城建学院为例,从2010年至今,每年都在5篇以内,从文章总数来说,不甚理想。虽然征文活动并不能完全体现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学生对于感恩的忽视或不重视。我们有义务让受助贫困生意识到感恩之情,不仅是自身应承担的义务,也对助学事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转变观念,除学习外,更要注重子女人格和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
(一)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政课
为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学校可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利用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开展主题班会和征文等活动;又比如通过志愿者、学雷锋等实践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生感恩父母、同学及社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在感恩中学会理解和尊重。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应做好表率,展现自己的良好道德素养,同时,在面对资助时,着重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二)感恩教育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全社会倡导感恩精神,通过积极、正面的宣传引导人们懂得感恩
社会团体或个人可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比如物质上或经济上的资助,提供实习岗位或就业机会等。贫困生在社会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下,才可能成长为心怀感恩的优秀学生。
三、励志教育
雷同学是我院2009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考进我校时成绩平平,为人也非常低调。但是高职三年我们都记住了这个少年:主动把自己申请国家助学金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作为学习委员,连续三年荣获校级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参加学校技能大赛,获得多个项目的奖项;2011年6月成功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2012年6月荣获校级和省级优秀毕业生……
雷同学作为一名普通学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自强自立的好榜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作为高校的助困工作者,除了在经济上积极帮助贫困生外,还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确立自强自立的理念,克服依赖思想,把解困的着力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上,鼓励他们通过艰苦奋斗,辛勤劳动来解决经济问题。基于以上案例和报告,我想强调的都是励志,所谓励志,就是使人适应环境,激发生活或工作热情,促进工作事业奋发向上的心灵调节过程。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更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教育,也是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结合。因此,应该从心理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三个方面加强励志教育。
(一)心理教育
贫困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励志教育要从心理教育做起,心理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健康的人生观。第一步,引导贫困生先确定一个激励自我且适合自己的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奋斗的动力;第二步,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多参加各类活动,经营好人际关系;第三步,学会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遇到困难或突发状况能够及时自我调整。当然,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正确步骤,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整心态的方法才是王道。
(二)赏识教育
教育者要学会赏识,发现贫困生的优秀品质,用我们的真诚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以友善、平和的心态与同学相处。我们要善于发现贫困生的优点,引导贫困生挖掘优点,帮助贫困生树立真正的自信,面对任何事情都以积极态度去思考。教育形式可以生动、新颖,比如把握“90后”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充分运用文娱、体育、微信等,把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让贫困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锻炼中培养自立自强精神。
(三)挫折教育
贫困生的挫折感来源于经济、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不舒缓压力,容易感受到挫折。家庭贫困并不是缺点,而是现实,贫困生自身必须消除自卑感和挫败感,正视自我,而我们应积极引导贫困生过一种更为充实而美好的生活。通过体验生活,让贫困生明白人人都有压力,适当的压力能激发斗志,我们只有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满足与充实,生活也才因此而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佳,杨敏.学校感恩教育应该常态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5(9).
[2]徐国立.基于大学生自强精神培养的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9).
[关 键 词] 贫困生;诚信;感恩;励志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072-02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和学者都对“如何做好高职贫困生的教育、培养、管理工作”进行过广泛研讨。根据《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规定,贫困生分为特别困难学生和一般困难学生两类,符合7种情况之一者为特别困难学生,符合5种情况之一者为一般困难学生。本文以我院贫困生个案为研究对象,以诚信、感恩、励志教育为侧重点,为加强高职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诚信教育
何同学是我院2010级城镇规划班的学生,进校以来表现一直不错。何同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然而,据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历年来助学贷款还款率处于全省下游,甚至影响到了下一届学生的贷款发放。这类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种现象,应该从贫困生自身、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加强诚信教育。
(一)加强贫困生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诚信观
贫困生的自我意识是诚信来源的根本,诚信教育应该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突破口,通过贫困生自主学习来深化理解诚信的内涵。随着高职院校新校区的郊区化,贫困生在校园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的书刊杂志、知识渊博的教师,为其自觉学习并提高诚信认知水平创造了良好环境。贫困生只有把自觉学习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才能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诚信观,避免自己的行为受外部复杂环境的诱惑。
(二)营造校园诚信舆论,做到环境育诚
提倡高校以诚信为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大力宣扬诚信的优秀典范,树立诚信榜样,在校园内形成诚信环境,使贫困生深刻理解诚信是为人的必备素质,每个人都要有完善的诚信意识。此外,学院各级部门、教职工首先要树立诚信表率,用言行感化学生,只有我们教师树立了诚信意识,履行了承诺,学校才会有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才能深入学生心灵,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三)健全社会诚信管理系统,提供法律保障
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生中,针对少部分恶意欠款或延期还款的学生,需尽快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
二、感恩教育
学校每年都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但每次参与的人数都不多。以城建学院为例,从2010年至今,每年都在5篇以内,从文章总数来说,不甚理想。虽然征文活动并不能完全体现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学生对于感恩的忽视或不重视。我们有义务让受助贫困生意识到感恩之情,不仅是自身应承担的义务,也对助学事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转变观念,除学习外,更要注重子女人格和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
(一)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政课
为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学校可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利用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开展主题班会和征文等活动;又比如通过志愿者、学雷锋等实践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生感恩父母、同学及社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在感恩中学会理解和尊重。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应做好表率,展现自己的良好道德素养,同时,在面对资助时,着重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二)感恩教育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全社会倡导感恩精神,通过积极、正面的宣传引导人们懂得感恩
社会团体或个人可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比如物质上或经济上的资助,提供实习岗位或就业机会等。贫困生在社会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下,才可能成长为心怀感恩的优秀学生。
三、励志教育
雷同学是我院2009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考进我校时成绩平平,为人也非常低调。但是高职三年我们都记住了这个少年:主动把自己申请国家助学金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作为学习委员,连续三年荣获校级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参加学校技能大赛,获得多个项目的奖项;2011年6月成功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2012年6月荣获校级和省级优秀毕业生……
雷同学作为一名普通学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自强自立的好榜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作为高校的助困工作者,除了在经济上积极帮助贫困生外,还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确立自强自立的理念,克服依赖思想,把解困的着力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上,鼓励他们通过艰苦奋斗,辛勤劳动来解决经济问题。基于以上案例和报告,我想强调的都是励志,所谓励志,就是使人适应环境,激发生活或工作热情,促进工作事业奋发向上的心灵调节过程。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更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教育,也是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结合。因此,应该从心理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三个方面加强励志教育。
(一)心理教育
贫困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励志教育要从心理教育做起,心理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健康的人生观。第一步,引导贫困生先确定一个激励自我且适合自己的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奋斗的动力;第二步,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多参加各类活动,经营好人际关系;第三步,学会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遇到困难或突发状况能够及时自我调整。当然,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正确步骤,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整心态的方法才是王道。
(二)赏识教育
教育者要学会赏识,发现贫困生的优秀品质,用我们的真诚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以友善、平和的心态与同学相处。我们要善于发现贫困生的优点,引导贫困生挖掘优点,帮助贫困生树立真正的自信,面对任何事情都以积极态度去思考。教育形式可以生动、新颖,比如把握“90后”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充分运用文娱、体育、微信等,把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让贫困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锻炼中培养自立自强精神。
(三)挫折教育
贫困生的挫折感来源于经济、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不舒缓压力,容易感受到挫折。家庭贫困并不是缺点,而是现实,贫困生自身必须消除自卑感和挫败感,正视自我,而我们应积极引导贫困生过一种更为充实而美好的生活。通过体验生活,让贫困生明白人人都有压力,适当的压力能激发斗志,我们只有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满足与充实,生活也才因此而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佳,杨敏.学校感恩教育应该常态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5(9).
[2]徐国立.基于大学生自强精神培养的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