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由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开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重要工作,如何让德育教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道德教育的启蒙
  中国古代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孔融天真幼稚,却能谦恭礼让,表现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他就不是按照自己的本能需要去做,而是严格地按照家人的启发、诱导的道德要求去选择,这便是道德启蒙价值的作用。当前,对广大小学生的启蒙,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统一的角度出发,由家长、教师二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方面,教师应当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贴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现实;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应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吸收为自己生活、学习和行为中的一部分。离开这两方面的任何一个,道德教育都会失败。当然,对小学生的道德启蒙,侧重点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比中从小学生的吃、住行、学、玩的活动中努力寻求教育和培养的契机。要善于捕捉、启发和鼓励孩子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与小朋友和平相处的优点,有意识地指出其不讲礼貌、自由散漫、不善合作的缺点,而事实上,其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就是平等观念、友善观念、合作观念。
  二、德育重主体、以德育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以德育人方面,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和性情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得到统一。
  1.班会活动
  德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为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班会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良好的班风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围绕学期德育重点,学校应每学期都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围绕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理想教育等方面,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沟通,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2.体验活动
  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中萌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使自己的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内化、升华。可以开展“我为家里做件事”德育体验活动,以“我为家里做件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坚持为家里做同一件事。并以此为契机,号召、鼓励学生在“体验周”后养成习惯,更要不遗余力的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思考亲情,以培养学生为家里做一些事的传统美德。类似的体验活动,能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学会如何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
  3.启发诱导、正面教育
  小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这样会极大的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三、德育重课堂
  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小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
  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结合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点点滴滴做起,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最终一定会达到对小学生德育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的意境表达,是艺术家的心境和情景的现实表征,是自然景观与精神依托的艺术产物,能够将自身的情感、思想、理念及时代文化、地域风俗有机地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而这种意境创造方式,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传承并宣扬民族文化思想、文化理念及文化元素的载体。
森林康养是森林旅游和休闲养生在新时代的升级版.普洱市是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城市,“养在普洱”成为普洱旅游新形象、新坐标.以普洱市澜沧县为例介绍了森林康养主要资源,提出了普洱市澜沧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路径:加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森林康养服务水平;加强森林康养精品线路与产品开发,打造“森林康养人家”品牌;积极培育发展森林康养各类市场主体;加强森林康养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和人才队伍培养,打造熟悉掌握森林康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20世纪的30年代,著名的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出了一本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文学长篇作品—《飘》.虽然这部作品已经面世有100多年了,但是人们依旧在广为传阅.作品之中是以美国的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女主斯嘉丽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线情节是以斯佳丽与艾希礼之间的经历所描绘的,但是作者在书中所反映出的自身对于南北战争的看法以及对于女性主义的肯定,迄今为止依旧值得人们深思.
一、确定“半抓半放”的形式  建构主义始祖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这个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得出以下两点: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意义。教学内容只有在学生按自己理解的方式构建起对客体的认识的过程中,才能被学生掌握。因此,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二、教师需要超越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关注学生
期刊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环节。鉴于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缺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基于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从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来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达到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多元思维模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切实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位置更加突出,价值更加明显,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职业教育观。而校企合作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观的基本路径,是职业教育契合新时代发展诉求的重要抓手。深化校企合作,能够帮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谋划并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以就业为主体、以服务为抓手的校企合作模式。
传统的“中国风”元素具有较高的商业与艺术价值。为此,从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东风韵味与西方风情相结合、审美性与实用性平衡三方面论述了中国风元素的组合搭配理念。同时,从儒释道思想巧妙“植入”与人文精神营造、中国风思想智慧“偷意”与自然和谐居室意境、“因室制宜”设计风尚与诗化器物陈设三方面探析室内设计运用中国风元素的策略。
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科学客观地绩效评价,是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促进阅读推广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从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评价指标层次入手,探讨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机制,以期促进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发展。
前一阶段,我校组织的以市级重点课题《形成农村小学高段学生习作障碍的教师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引领的“读写结合”主题评优活动。从本次的参评课来看,我非常欣喜地发现大多数教师都发生了转变,由文到情再到法,追求“读”向“写”的过渡,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采撷几朵浪花,与大家共赏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成长。  一、读写同行——“写”得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找到合适的读写结合点,既能帮助学生解
期刊
唐代高僧悟空是西游天竺的著名高僧。他在出使过程中因病出家,得以巡礼印度各地的佛教圣迹。回国时携归佛牙舍利一颗及佛经三部,于龟兹、北庭等地参与佛经的翻译,将汉文译本带回唐朝,被安置在章敬寺,赐号悟空法师。他携归的《佛说士力经》以及他委托圆照法师撰写的《大唐新译士地等经记》,成为人们理解彼时西域、罽宾和印度状况的非常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