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物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60例,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全部60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71.7%),志贺菌在全部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弧菌属、气单胞菌以及其他菌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钠等)具有显著的耐药现象。结论:对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发现,志贺菌是最主要的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而且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期间在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药敏结果,从而让临床疗效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物微生物;检验
  临床儿科中细菌性腹泻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因为各种病原体治病因素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1]。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显著增加。发现儿童患有细菌性腹泻需要第一时间就诊,不及时的治疗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大便次数增多导致儿童体内营养流失,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严重者留下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2]。虽然儿童细菌性腹泻也存在很多非感染因素,但是致病主要因素还是感染。因此,检查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根据结果,寻找预防措施,是當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23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4.4±0.8)岁。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显著变化、大便次数显著增加,有些患儿出现脱水、呕吐、发热等症状,病程2-12天,平均病程(5.6±0.9)天。全部患儿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细菌性腹泻。
  1.2方法
  采取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临床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病原菌检出率、药敏试验结果以及病原菌种类等。
  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在SS琼脂平板上接种粪便标本,在35℃条件下进行18-24小时的培养,根据相关临床鉴定手册来进行菌株鉴定,仪器选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
  药敏试验:利用K-B法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在35℃条件下进行18-24小时的培养,直径测量抑菌圈,采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来判断敏感性。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60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1.7%。志贺菌在全部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弧菌属、气单胞菌以及其他菌种。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钠等)具有显著的耐药现象。
  3.讨论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急性腹泻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现阶段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研究。临床研究发现,真菌、原虫、细菌以及病毒等都可能导致儿童急性腹泻,是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志贺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重要原因。病人和带均患者为传染源,一旦传染,其能够在体内潜伏几小时甚至一周的时间,因为2岁以下儿童有母乳作为抗体,因此不易感染,此菌种的感染主要作用于2岁以上儿童。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首先对临床确诊为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并给以药敏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志贺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部60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1.7%。志贺菌在全部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弧菌属、气单胞菌以及其他菌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钠等)具有显著的耐药现象。研究结果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一样[2]。研究结果表明志贺菌、弧菌属等是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临床研究发现,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为志贺菌,常见的志贺菌群包括鲍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以及志和痢疾杆菌。而在我国最常见的诱发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为宋内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临床中常用的抗生素对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存在显著的耐药菌,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要加强病原菌的培养分离、鉴定,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来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从而让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改善。临床中在对志贺菌导致的儿童细菌性腹泻进行预防时,要对感染进行有效阻断。如果瓜果蔬菜没有经过消毒则不能食用;要勤洗手,切断传播途径;口服依赖链霉素株制成的多价活疫苗[3]。
  综上所述,对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发现,志贺菌是最主要的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而且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期间在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药敏结果,从而让临床疗效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晓卿.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4:154-155.
  [2]蒋敏.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36:77+79.
  [3]阳正东.0~5岁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08:1107-11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其术后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间~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MSCTHR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方法:收集直径≤3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SPN)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先行常规胸部CT扫描,对感兴趣区行HRCT扫描及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对SPN的形态学特征及强化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测量其CT值增强幅度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恶性、良性及活动性炎性结节显示不同T-DC模式;深分叶征、空泡征及钙化在良、恶性结节的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影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观察所有患者内膜厚度与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斑块位置和颈动脉的出血情况。结果:经超声影像检查可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容易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分别为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动脉的起始部位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血浆样品进行测定,首先在样品中加入内标物质美利曲辛,然后利用乙腈沉淀蛋白进行提取。并与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受试制剂的血药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比较。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其回收率为97.2%-103.9%。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人血浆中的吡格雷酸的
期刊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CKD)发展到后期而引起肾功能丧失的最终结果[1]。在CRF进展过程中,特别是在CRF氮质血症期,一些可逆因素如“蛋白尿、高血压、高血糖”等会受到中药复方制剂的干预。在这类中药复方中以大黄蛰虫丸为代表,其药物的组成部分包括杏仁、干地黄、蛰虫、芍药、蛴螬、虻虫、桃仁等。本方经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活化纤溶系统、护肝、治肠粘连及对肠道推进功能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骨科手术中双层手套的使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以更好保护手术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1、采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手术中正确戴用手套的知识调查问卷,对35名手术室护士和骨科医生进行调查分析。2、2014年1—6月我院手术室前瞻性调查291例骨科手术双层手套的戴用情况,由巡回护士负责登记。结果: 共发放骨科手术中正确戴用手套的知识调查问卷35份,回收率100.0%;问卷总分10分,
期刊
摘 要:目的 :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级汉授本科护理专业的学生共78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名和实验组39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对两组教学后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授课的标准,随机抽取一名教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 somno graphy,PSG)确诊为OSAHS的患儿80例,以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采用学龄前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量两组儿童的心理行为。 结果:小韦氏智力测试(C-WYCSI)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知识、图片词汇、算术等10项得分均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针体留置时间观察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率提高30%,平均留置时间为5.4天。结论:通过提高静脉留置针的干预措施,有效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提高了留置效果,减少了患者持续输液的穿刺频率,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留置效果 留置时间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外周静脉留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问题,并提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和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本地区社区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3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的对照组,每组16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管理方式,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方式,实验以月为单位,为期三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概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病概率相比,1个月后的两组患者比较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