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保养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09553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虫对文物的损坏
  昆虫对文物的危害
  文物中有大批有机质文物,如纸张、书画、古籍,漆器、木器、竹器、丝毛棉麻织品、毛皮,皮革,羽毛品等。含有对害虫而言比较丰富的食物来源,如淀粉、大量的植物纤维、蛋白质之类的物质。而文物库房一般“小气候”比外界相对稳定,温湿度变化缓慢,各种剧烈的气候变化对文物的直接影响较小。以上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昆虫生长、繁殖。
  文物害虫属于仓库害虫的一部分,大约有30多种,目前我国常见的有14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毛衣鱼、档案窃蠢、烟草甲,其他对文物构成威胁的还有东方蜚蠊、德国蜚蠊、书虱,药材甲、鳞毛粉蠹、短鼻木象及黑皮蠹、中华圆皮蠹、花斑皮蠹。这些害虫种类虽不多,但危害甚大。
  昆虫和其他动物有机体一样,其生活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昆虫的生态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的,按其性质可分为气候因子(包括温度、湿度、空气等)、生物因子(包括食料,天敌,微生物等),人为因子(包括库房建筑,防治措施等)。
  温度对昆虫生存有着重要影响。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8-40℃是昆虫维持生命的有效温区,8-15℃是昆虫生长、发育的起点。22-35℃是昆虫的最适温区,35-40℃是昆虫的最高有效温区。48℃以上或-4℃以下为致死高温和致死低温区,昆虫在此高、低温度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均可致死。
  与湿度有关的是水分,水分对于昆虫生理活动的影响极为重要:消化作用的进行,营养物质的循环,废弃物质的排出,体温的调节等等,都与水分有关。一般昆虫体的含水量占体重50%左右,有的可达90%左右。没有水。昆虫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也有一定范围,因此有适湿范围、不适湿度范围。致死干燥度、致死过湿度等。多数昆虫的最适湿度接近高湿范围,相对湿度为70%-90%左右。高湿是维持虫体含水量的适宜湿度,因而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虫体发育,而在干燥的条件下,昆虫的发育则比较缓慢。湿度对昆虫的生殖也有很大影响。在适宜的温度下,湿度愈大。产卵愈多。
  昆虫的生长发育,必须以有机物质为养料,经过消化吸收,转化成自身的物质,补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因此,昆虫需要取食植物或动物有机体,这就对有机质地文物产生了影响。
  文物害虫一般为多食性或杂食性昆虫。发生虫害的主要是纸张,家具、木器、书籍、卷宗。特别是书画中的浆糊,胶水、胶片、皮革制品以及装文物的木制框架和建筑木材等都是昆虫的食物。其中有些害虫也能取食其他动植物。这些害虫能长期耐饥而不死去。当得到食物供应以后,又继续生长发育。
  综合以上几点,人为的环境条件的改变,往往改变了昆虫的居住环境和食物条件,从而抑制害虫的发生或者相反。这也是我们研究昆虫生态对文物损坏的意义所在。
  鼠类对文物的危害
  古书画、古籍,档案、纺织品、竹器,木器、漆器家具等有机质地文物非常容易受到鼠类侵害。一般危害文物的主要是家鼠。
  老鼠对有机质地古玩的破坏,主要利用其锐利的牙齿啃咬,将文物咬成孔洞或碎屑,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老鼠对文物库房及设备也会构成很大危害,如去湿机、空调机,各类仪器仪表、管道、文物柜、架、库内电路等。
  老鼠具有取食,饮水频繁和边吃喝边排泄的特点。在文物库房栖息、活动的过程中,其排泄物和唾液等分泌物是造成文物及文物库房环境污染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被老鼠污染的文物常常夹杂着鼠粪,粘附有鼠毛、纸屑、灰尘或其他杂质,并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污斑,并且会传染多种病原菌、霉菌、螨类以及跳蚤、壁虱等寄生虫。(连载五)
其他文献
香港苏富比2014年中国书画春季拍卖会将于4月7日举行,4月3-6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预展。此季将呈献近400幅近现代名家作品,包括来自欧美收藏之张大干、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谢稚柳等的书画,不少更是首次在市场推出,风格多样,精彩纷呈。其中亮点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的张大干《水殿风来》,用笔纵放无拘,气度宽宏,而墨韵淋漓,写来神完气足,为画家60年代泼墨荷花代表作。  齐白石:果品
期刊
纽约苏富比2014年春拍将于3月18日推出“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专场,其中一件重量级拍品“东周青铜鹦首提梁壶”将现身拍场。  “此器形制奇古,彝器中罕有之珍也”,这是晚清收藏家吴云在其《两晷轩彝器图释》中对本件鸮首壶作出的评价。此壶长圆腹,直口,口沿一侧有窄长流,颈部附铰链式提梁。盖作鸟嘴兽首状,通体饰瓦楞纹,确为壶类器物中仅见之孤品。壶的名称出自青铜器自铭,在众多西周青铜壶上都能找到
期刊
能上手一件元青花瓷器并把玩一段时间,我想一定是每个文物爱好者的梦想,但现在存世能盖棺定论的元青花数目屈指可数,且多在博物馆或有关收藏机构手中,梦想能变为现实的人确实不多。在我十余年的古瓷器修复生涯里,也只一次有幸与之亲密接触,共同度过近一个月的难忘时光。  当这件满身沾染着疙疙瘩瘩的水锈结晶的元青花满池娇纹玉壶春瓶攒到我面前时。实在看不出这就是传说中珍贵的“苏勃泥青料元青花”实物。我心里不由感慨时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于4月8日举行“聚——当代文人艺术”拍卖会,呈献当代水墨作品及艺珍,当中包括刘丹、曾小俊、蔡小松等当代水墨杰俊之作,可谓美不胜收,且有奇石、盘根等天成清供同聚一堂。精选拍品将于3月22-23日在台北预展中展出;而所有拍品将于4月3-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公开展出。  (责任编辑:李珍萍)
期刊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陶瓷文化,在英美国家的博物馆中表现出特有的风采。在这些绚丽多姿的瓷器陈列中,浙江唐宋青瓷以古朴端庄的造型,清雅内敛的纹饰和纯净典雅的色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浙江,在唐一五代两宋时期,因为有了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的历史,而使越窑青瓷的刻花工艺、秘色瓷、贡窑和衰落等问题成为陶瓷界争议的焦点。所以,对“流居”在海外的浙江青瓷的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对英美博物馆
期刊
台北宇珍国际艺术春季拍卖将于4月19日登场,预展为4月11-18日,地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二段15号中华文化总会大楼。本次春拍隆重呈献“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及“翠丽灵秀一翡翠珠宝”两大质量俱佳专场,汇集了400余件精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拍品丰富多元,囊括瓷器、玉器、鎏金佛、字画、铜器、景泰蓝,寿山石及文房类器物等,其多数来源为国际拍卖市场及国际知名收藏家之旧藏,件件尽属
期刊
中国玉器既可作为高档艺术品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又可作为大众把玩物,满足各界人士的收藏欲望。玉器,已经成为新时期举国关注的文化载体,肩负着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责任。2013年,中国玉器市场总的来说是平稳的,其中也有小波澜。  理论研究  “玉之德——第二届中国当代玉文化高层论坛”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玉文化研究会主办,上海雅园玉道、安徽省徽派玉雕文化协会协办的“玉之德——第二届中
期刊
“掩户留春笑我痴”。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的这幅书法作品,不仅是他朴素办公室的装点物,也是他当下工作、生活第二春的写照。  在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肖良平眼里,74岁的孟繁锦,现在比在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长任上还忙。2004年担任中国楹联学会会长以来,每天七点多就到办公室,“每年在外地的时间达百天,今年前七个月在外地的时间已超过五十天。”  记者首次接触中国楹联学会,也是首次接触到的一个早上七点
期刊
还有多少古代艺术品散落民间?  在国内,铺天盖地的古玩鉴赏将七千万收藏大军个个变成了火眼金睛。这火眼金睛里。半是对古玩的真知灼见,半是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对华夏灿烂文化艺术的热爱和与之伴随的“天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火焰,大有燎原之势。一次次“海选”,一次次“寻宝”。促使人们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犄角旮旯都搜寻挖掘得差不多了。  在国外,因文物持有者知识的贫乏。家族传承的脱节,晦涩难辨的方块字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尚未到而立之年,正随交通部水运研究所方仲甫先生、中央民族学院石钟健教授研习中国海外交通史。当时,交给我的课题是“古代航海的导航技术研究”。几年下来,虽有两篇习作刊发。却未能解决我国汉代之前的导航问题,以致不得不把着眼点放在搜寻更早的商周史料上。为此,当时的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陈遵妫教授给我引荐了其好友胡厚宣教授。由此,为我开启了研究古玉之缘。  那是1982年5月的一个周日上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