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过去某种媒介的补充。比如手机视频,其创作的便捷性和即时性就可以有效弥补电视和网络视频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尽管目前,手机在性能上还有一些局限性,使其在视频创作的题材上还略显单一,拍摄手法的运用上也有很多限制,但这并不妨碍手机成为大受欢迎的视频创作新武器。随着手机摄像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手机视频编辑器在功能上的进一步完善,用手机拍制片的时代指日可待。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充分认识手机视频的创作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手机媒介的优势。本栏目将以连载的形式对手机视频的拍摄与应用技巧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希望这些内容对广大党教片创作者丰富素材采集方式、拓宽拍制片路径能有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目前,在手机平台上传播的视频内容大都还是由传统拍摄方式制作的一些节目重新剪辑而来的。不过,随着手机摄像功能的不断升级,手机原创视频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长。尤其是近两年,很多新机型的像素都突破了1500万,而且还自带滤镜、升格镜头和延时摄影等功能,使手机拍摄制作视频的能力大大增强。当然,手机毕竟还是手机,与专业的摄录设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拍摄者只有掌握更多手机视频的拍摄特点,才能拍出质量更高的片子。
多用固定镜头
手机视频都有哪些拍摄要点呢?对于拍摄者来说最为重要的与其说是要掌握拍摄要点,莫不如说是要善于规避手机拍摄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运动镜头画面稳定性的问题,播放介质对创作方法影响的问题,等等。举个例子:假如影像是一部汽车,那么广播级播放平台就是高速公路,而手机播放平台则是乡间小道。汽车高速行驶时,在高速公路上可以保持相对平稳,但在乡间小道上就一定会很颠簸。怎么才能缩小这种差别呢?可以让车速降低,车速越慢,这种差别就越小。
从现有的手机机型看,绝大多数手机的主频在处理运动图像时都有欠缺,进而导致视频输出码流和帧速率不稳定。也就是说,手机在拍摄或后期编辑运动镜头时,画面是很难保证稳定性的,经常会出现拖尾现象和果冻效应。因此,为了获取更稳定的画面,用手机拍摄时我们就应尽可能采用固定镜头,这也是目前拍摄手机视频最重要的一个技巧。
此外,手机的播放特点也决定了手机拍摄时要多用固定镜头。手机是一种“移动”媒体,多数手机视频的受众都是在公交、地铁等交通运输环境中收看节目的。按照人正常的收视习惯,当自身处于一个运动环境中时,对所观看物体的稳定性要求就会比较高。例如,当一个人在公交车上眺望窗外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看向路边静止的花草、街牌等物体; 如果选择看向路上同样运动着的车辆,人就会很快感到疲劳甚至眩晕。
我们不妨再普及一下固定镜头的相关知识。所谓固定镜头,就是指在拍摄某一镜头时,摄像机机位、镜头光軸和焦距都固定不变,被摄对象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它的核心就是画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动。固定镜头要维系画面的稳定性需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是拍摄机位固定不变,即拍摄者在固定一点上进行拍摄,不发生移动,拍摄机位的固定是保证画面不动的关键所在;其次是拍摄时镜头光轴和焦距固定不变,即拍摄时不能过多使用推拉、变焦等技巧,要静静地记录事物,以不变应万变。
多用固定镜头并不意味着画面会沉闷无趣,相反,对于新闻类、直播类的手机视频来说,善用固定镜头能够增加节目的客观性和现场感。例如拍摄一段人物采访,如果拍摄者频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推拉或是交代周围环境,反而会影响观看者对节目信息的接收,从而对节目的权威性、客观性产生质疑。对于影视类的手机视频来说,善用固定镜头也能起到增强绘画感、造型感的作用。固定镜头就好比一幅有生命力的照片,能够让观看者心无旁骛,静静地体会其中的情趣。需要注意的是,与运动镜头相比,固定镜头在构图上的要求更高,更加讲究观感和艺术感。拍摄者一方面要保证画面质量,不能出现倾斜和晃动,另一方面要能够利用光影、线条、形状等造型手段美化画面。
多用小景别镜头
多用小景别镜头是由手机视频的载体特征所决定的。一般来说,我们把景别由远及近划分为五种。电影镜头景别的划分则更为细致,大约有十一种。但不论怎么划分,实际上都是为了视觉效果。所谓小景别,就是指在不破坏正常的艺术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尽可能让被摄主体处于距摄像机较近的位置,这样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占比就会大一些,也就是多采用特写到中景的景别范围。
因为手机视频是以手机为视频载体的,所以就要受手机屏幕的限制。尽管现在出现了许多专为收看手机视频设计的大屏幕手机,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手机屏幕的大小和电视屏幕、电脑屏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手机视频的内容生产者只有主動适应这一载体特征,才能满足收看者的视觉需求,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镜头的景别上做文章。对于视频节目来讲,画面景别不但关系到整体画面的构成,还会影响整个节目的造型、构图、节奏、运动及画面的视觉流畅性,所以在拍摄时就要考虑景别所包含的被摄对象能够表达的信息容量及景别对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一般来说,手机视频在镜头方面所要表达的信息容量很小,叙事的重点较为明显,通常不会出现类似电影电视节目中明暗线交错的复杂叙事结构,因此小景别镜头完全能够满足手机视频在表达与叙事上的需要。
与电视和网络视频相比,手机视频具备了一些小景别镜头特有的优势。首先,在近景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成为画面中表达的主要内容,一颦一笑都展现在观众眼前,拉近了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对人物的亲近感,也能更好地向观众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灵世界。如《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常以近景画面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使得他们播报的新闻内容更易于被观众接受。对于影视类手机视频,画面最好多采用特写镜头,因为特写画面的视角最小、视距最近、细节最突出,因而能更好地表现出被摄对象的线条、质感、色彩等特征。此外,特写画面还能将被摄主体的局部放大,在画面中只呈现出某一单一物体的形态,“强迫”收看者将视觉集中到屏幕上。特写还有利于细致地对被摄主体进行刻画和表现,更易于被观众重视和接受。
以网络视频平台中用手机直播的一档评论类节目为例,在整档节目中,编导除插入必要的图片资料外,有关主持人与两位嘉宾交流评论的镜头都是由两种小景别镜头交替完成的。在进行整体评论时,编导使用的是中景景别,将嘉宾及主持人三人的互动交流全部囊括在镜头内,同时又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人的动作和神态,镜头信息完整而不复杂。在嘉宾或主持人进行单独评论时,编导使用的则是近景景别,镜头内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等细节都展现在观众面前,营造“一对一”的交流感,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染力,也使画面传递出的信息更易于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尽管手机视频的拍摄特点还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上面介绍的这两个特点是最基础的,应用技巧也是最实用的。我们将在下期对手机视频的拍摄技巧做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待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委组织部)
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过去某种媒介的补充。比如手机视频,其创作的便捷性和即时性就可以有效弥补电视和网络视频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尽管目前,手机在性能上还有一些局限性,使其在视频创作的题材上还略显单一,拍摄手法的运用上也有很多限制,但这并不妨碍手机成为大受欢迎的视频创作新武器。随着手机摄像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手机视频编辑器在功能上的进一步完善,用手机拍制片的时代指日可待。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充分认识手机视频的创作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手机媒介的优势。本栏目将以连载的形式对手机视频的拍摄与应用技巧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希望这些内容对广大党教片创作者丰富素材采集方式、拓宽拍制片路径能有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目前,在手机平台上传播的视频内容大都还是由传统拍摄方式制作的一些节目重新剪辑而来的。不过,随着手机摄像功能的不断升级,手机原创视频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长。尤其是近两年,很多新机型的像素都突破了1500万,而且还自带滤镜、升格镜头和延时摄影等功能,使手机拍摄制作视频的能力大大增强。当然,手机毕竟还是手机,与专业的摄录设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拍摄者只有掌握更多手机视频的拍摄特点,才能拍出质量更高的片子。
多用固定镜头
手机视频都有哪些拍摄要点呢?对于拍摄者来说最为重要的与其说是要掌握拍摄要点,莫不如说是要善于规避手机拍摄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运动镜头画面稳定性的问题,播放介质对创作方法影响的问题,等等。举个例子:假如影像是一部汽车,那么广播级播放平台就是高速公路,而手机播放平台则是乡间小道。汽车高速行驶时,在高速公路上可以保持相对平稳,但在乡间小道上就一定会很颠簸。怎么才能缩小这种差别呢?可以让车速降低,车速越慢,这种差别就越小。
从现有的手机机型看,绝大多数手机的主频在处理运动图像时都有欠缺,进而导致视频输出码流和帧速率不稳定。也就是说,手机在拍摄或后期编辑运动镜头时,画面是很难保证稳定性的,经常会出现拖尾现象和果冻效应。因此,为了获取更稳定的画面,用手机拍摄时我们就应尽可能采用固定镜头,这也是目前拍摄手机视频最重要的一个技巧。
此外,手机的播放特点也决定了手机拍摄时要多用固定镜头。手机是一种“移动”媒体,多数手机视频的受众都是在公交、地铁等交通运输环境中收看节目的。按照人正常的收视习惯,当自身处于一个运动环境中时,对所观看物体的稳定性要求就会比较高。例如,当一个人在公交车上眺望窗外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看向路边静止的花草、街牌等物体; 如果选择看向路上同样运动着的车辆,人就会很快感到疲劳甚至眩晕。
我们不妨再普及一下固定镜头的相关知识。所谓固定镜头,就是指在拍摄某一镜头时,摄像机机位、镜头光軸和焦距都固定不变,被摄对象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它的核心就是画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动。固定镜头要维系画面的稳定性需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是拍摄机位固定不变,即拍摄者在固定一点上进行拍摄,不发生移动,拍摄机位的固定是保证画面不动的关键所在;其次是拍摄时镜头光轴和焦距固定不变,即拍摄时不能过多使用推拉、变焦等技巧,要静静地记录事物,以不变应万变。
多用固定镜头并不意味着画面会沉闷无趣,相反,对于新闻类、直播类的手机视频来说,善用固定镜头能够增加节目的客观性和现场感。例如拍摄一段人物采访,如果拍摄者频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推拉或是交代周围环境,反而会影响观看者对节目信息的接收,从而对节目的权威性、客观性产生质疑。对于影视类的手机视频来说,善用固定镜头也能起到增强绘画感、造型感的作用。固定镜头就好比一幅有生命力的照片,能够让观看者心无旁骛,静静地体会其中的情趣。需要注意的是,与运动镜头相比,固定镜头在构图上的要求更高,更加讲究观感和艺术感。拍摄者一方面要保证画面质量,不能出现倾斜和晃动,另一方面要能够利用光影、线条、形状等造型手段美化画面。
多用小景别镜头
多用小景别镜头是由手机视频的载体特征所决定的。一般来说,我们把景别由远及近划分为五种。电影镜头景别的划分则更为细致,大约有十一种。但不论怎么划分,实际上都是为了视觉效果。所谓小景别,就是指在不破坏正常的艺术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尽可能让被摄主体处于距摄像机较近的位置,这样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占比就会大一些,也就是多采用特写到中景的景别范围。
因为手机视频是以手机为视频载体的,所以就要受手机屏幕的限制。尽管现在出现了许多专为收看手机视频设计的大屏幕手机,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手机屏幕的大小和电视屏幕、电脑屏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手机视频的内容生产者只有主動适应这一载体特征,才能满足收看者的视觉需求,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镜头的景别上做文章。对于视频节目来讲,画面景别不但关系到整体画面的构成,还会影响整个节目的造型、构图、节奏、运动及画面的视觉流畅性,所以在拍摄时就要考虑景别所包含的被摄对象能够表达的信息容量及景别对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一般来说,手机视频在镜头方面所要表达的信息容量很小,叙事的重点较为明显,通常不会出现类似电影电视节目中明暗线交错的复杂叙事结构,因此小景别镜头完全能够满足手机视频在表达与叙事上的需要。
与电视和网络视频相比,手机视频具备了一些小景别镜头特有的优势。首先,在近景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成为画面中表达的主要内容,一颦一笑都展现在观众眼前,拉近了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对人物的亲近感,也能更好地向观众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灵世界。如《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常以近景画面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使得他们播报的新闻内容更易于被观众接受。对于影视类手机视频,画面最好多采用特写镜头,因为特写画面的视角最小、视距最近、细节最突出,因而能更好地表现出被摄对象的线条、质感、色彩等特征。此外,特写画面还能将被摄主体的局部放大,在画面中只呈现出某一单一物体的形态,“强迫”收看者将视觉集中到屏幕上。特写还有利于细致地对被摄主体进行刻画和表现,更易于被观众重视和接受。
以网络视频平台中用手机直播的一档评论类节目为例,在整档节目中,编导除插入必要的图片资料外,有关主持人与两位嘉宾交流评论的镜头都是由两种小景别镜头交替完成的。在进行整体评论时,编导使用的是中景景别,将嘉宾及主持人三人的互动交流全部囊括在镜头内,同时又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人的动作和神态,镜头信息完整而不复杂。在嘉宾或主持人进行单独评论时,编导使用的则是近景景别,镜头内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等细节都展现在观众面前,营造“一对一”的交流感,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染力,也使画面传递出的信息更易于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尽管手机视频的拍摄特点还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上面介绍的这两个特点是最基础的,应用技巧也是最实用的。我们将在下期对手机视频的拍摄技巧做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待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