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交流的四个层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重要性。传统教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漠视学生作用,使学生沦为教学的局外人或受动者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无法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回归,要求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到教学之中。在调动学生的诸多手段中,引导学生交流,是一种积极的有效手段。语文学科本身就有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任务,因而,“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教学流程中,“交流”应有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生本交流,即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长期以来,受传统阅读理论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总在试图帮助学生寻求作者“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诠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揣摩和作品形式的分析过程中,我们总希望追溯文生义到一个“神秘”的本源,而这个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肯定的“神秘之物”就是我们考查学生的标准答案。在这样一个追本溯源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说读者)主体的作用是无足重轻的,他们在阅读中必须抛开自我,完全站在作者或作品的角度,殚精竭虑,冥思苦猜。由于作品本身固有的意义不确定性,到头来常常是一头雾水。偶尔猜中,也是“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与己无关。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将学生排除在阅读主体之外,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作品、作者传达出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可能跟他们毫不相关,自然索然无味,何谈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接受美学则告诉我们,文本与读者在阅读中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求作品的意义,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另一方面,“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他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新的阅读审美理论,赋予每一个读者(当然包括每一位学生)以“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每一个读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即阅读前结构,解读文本,才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也才有今天中、高考阅读评卷中“无对错之分,有高下之别”的评卷标准。在接受美学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接受美学给我们带来的阅读观念的革命,对语文教学中解放学生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试想如果把每一次答题或答问看作自己的成果展示的话,谁不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呢?
  阅读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熟读文本、读熟文本是基础工作。这个工作可以放在课堂中,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在与文本的交流中,学生一方面要实现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在领会作品意义的同时,结合自身阅读前结构,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即:“参与作品意义构成”;另一方面,要实现与文本形式的对话,即对语言本身作出分析、判断。
  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成果形式,一是对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二是就文本提出问题。但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持宽容态度。一来,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有限,不可与文学批评家同日而语,我们要善于捕捉并肯定学生解读信息中的每一个合理的积极因素;二来,学生阅读前结构参差不齐,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把握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保护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第二个层面:师生交流,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学生在实现与文本交流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与教师的交流。师生交流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平等对话。鉴于中国两千多年来受儒家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颇深,要实现教育中师生平等对话,有一个教师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的问题。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共同进行。”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彻底改变,倡导教学民主,做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师生的平等、和谐交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
  师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质疑一般来说有两个层次分别为:基础层次是就解读文本存在的疑问请教老师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同样要与文本有充分的交流,成竹在胸,沉着应对,给学生阅读以必要的指导;发展层次是学生能对文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内容、或形式、或浅层、或深层,因人而异,百家争鸣。这个时候,教师的平等对话是极重要的。教师绝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居高临下。如果那样,我们就往往只能看到学生的幼稚。教师要站在每一位不同的学生的角度,平视他们,欣赏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因为提出问题的勇气本身就值得赞赏。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问题中智慧的火花,肯定其问题的价值,表扬其进步,激发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要真诚,不能“虚假表扬”,不能为激励而激励,在与学生平等、真诚交流的前提下,教师也要适时指出学生思维、理解的误区,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教师也应事先准备或适时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交流后的探究引向深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师生交流不流于形式,注重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师生交流永葆生命活力。
  第三个层面:生生交流,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较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应该说已是一个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质的飞跃。在这样一个模式中,师生的地位、价值都得以保护和体现。教学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这个活动的主角,特别是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这对于激活我们当前缺乏活力的语文课堂,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就人的思维而言,这种双向活动,从长期来看,还是简单的、单调的。久而久之,也会令人生厌。同时,就师生关系而言,长期几十个学生向一个教师质疑,无论多高明的教师也是难于应付的。因而,除师生交流之外,学生与学生交流,形成三维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生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三个层面:一是就文本展开讨论,如文本中的某一个观点、某一个人物、语言特色、或者文本间的异同比较,都可以作为学生讨论的内容。新教材在编写上,本身就很注重学生的讨论,许多课后思考题,都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好话题。二是就学生关心的某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这个话题可以从文本生发而来,也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如中学生比较关注的足球问题、网络问题、伊拉克战争等,都可以给学生议一议、辩一辩,一方面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读写听说的全面发展。三是自主组织其它语文活动,如文学社团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以上三个层面的生生交流,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对学生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应该说是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由低向高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既要重视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大胆实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跨越。
  第四个层面:生网交流,即学生的网络交流。
  人类社会已经迅速步入信息化社会,网络正以迅猛发展之势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网络对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深刻影响。语文教学同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在实现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与网络的交流,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带给我们的便利,使网络技术“为我所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和水平。
  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快捷、信息量大。学生与网络交流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首先,利用网络,查找语文学习的相关资料,将大大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对作家相关背景资料的查找,对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十分重要,以前学生只能通过买相关辅导资料,或上图书馆查找,耗钱耗时,很多学生做不到。但在网络世界中,学生只须轻点鼠标,输入要查找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很快就会查找到相关的完备的学习资料,这种学习方式省钱省时,深受学生欢迎。新教材也注重了这个问题,课后练习中一般都列有相关资料查询的网址,更大大方便了学生。其次,利用网络阅读,也具有传统阅读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在,许多学校实现了图书管理现代化,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作品都已上网,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阅读到自己喜爱的作品,这无疑对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第三,利用网络,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也大有帮助。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网络道德素养培养的问题。
  另外,借助网络,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也更加方便、快捷,甚至在假期与老师、同学实现远程交流,使教学打破了时空界限。这种多维的、立体的教学模式的建构,无疑是教学的新境界。
  总之,“交流”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思想和方法。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致力于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尝试交流、自主交流,培养交流意识,提高交流能力,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单位:武汉市育才中学
其他文献
引言rn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窗口,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是政府机关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
市场经济、互联网+、信息爆炸……生活在这一现代化、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呼唤反而日趋强烈.人们关注到在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国人的内涵修养、综合素
期刊
邢长印:张校长,你是徐州市名教师,徐州市优秀专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可以说是教育战线上的成功人士了。你能否就怎样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这一话题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呢?张建杰: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各级学校全面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将体制课程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如何才能破解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挑战?位于广东省粤西地区的罗定喜耀粤西学校做了成功的探索。  融传统文化教育于体制课程的成功实践  喜耀学校创办于1999年,创始人是当代思想家、教育家、新人文主义与性情学倡导者霍韬晦教授。学校践行的性情教育理念,正是来自
期刊
国学课怎么上?如何提高国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国学教育工作者。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2001年就启动了全校性的国学经典诵读实验,组织学生诵读儒道经典、唐诗宋词、名言格言,采取“长短课并设,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每周一节国学长课(40分钟),每天一节短课(10分钟),均列入课表,保证了学生每天零距离接触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内容与现代白话文相比,虽然显得深奥,但由于古人遣词用句非常讲究
期刊
他进门的时候,客厅里没有她的身影.他微微一笑,向厨房走去.她果然在,正在用饭勺搅电饭锅里的饭.她总是这样做,盛饭之前要把电饭锅里的饭彻底搅翻一下.他曾经问为什么,她说:“
一、案例背景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概率的实际意义,提炼相关概念,培养数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重点是领会相互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教学方式,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三维教学在语文学科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以寻得语文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的革新和突破。    一、三维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唯物主义哲学指出时间、空间和物质构成了世界的三个维度。以课堂教学、网络
针对近年来隐私传播在大众媒体中的兴盛,本文首先从隐私的定义出发,提出隐私之所以成为隐私,是因为它在产生过程中便意味着隐私传播主体与隐私传播客体的存在,提出隐私传播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普遍意识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素质是什么?素质就是素养、修养,也就是用道理去教诲培育人民大众,使之用真情用诚心去照着规划、指示或要求等去做。我们平时说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就属这个范畴。  提高民族素质,需要全民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语文老师应尽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