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们写《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以下简称《演化》)这本书的主要动力是要为安全研究领域提供学科社会学(disciplinary sociology),这是约瑟夫·奈和林恩-琼斯(Sean M.Lynn-Jones)等研究者曾努力呼吁但直至目前却还未被撰写的。我们认为,这样一部学科社会学将有助于安全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研究视角源自何处及其如何相互关联。我们还强调了支撑安全研究路径(approach)的本体论、认识论和规范性假设,因为据此假设,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当代研究视角的发端(ancestors),以及一些
【机 构】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哥本哈根大学不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写《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以下简称《演化》)这本书的主要动力是要为安全研究领域提供学科社会学(disciplinary sociology),这是约瑟夫·奈和林恩-琼斯(Sean M.Lynn-Jones)等研究者曾努力呼吁但直至目前却还未被撰写的。我们认为,这样一部学科社会学将有助于安全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研究视角源自何处及其如何相互关联。我们还强调了支撑安全研究路径(approach)的本体论、认识论和规范性假设,因为据此假设,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当代研究视角的发端(ancestors),以及一些路径间竞相争锋、执于己见或交叉重叠的原因。
其他文献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烈地暗示我们,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其他亚洲国家为维持稳定的均势一定会动员自身资源并寻求相互间更紧密的合作。虽然已有证据显示,过去20年里这种制衡机制已在发挥作用,但直到最近这
中美关系在2010年的恶化引起了东南亚各国的广泛担忧。经常通过东盟集体发言的东南亚诸国一贯坚持在中美两大国间保持平衡,在接纳以大国身份崛起的中国的同时,也坚决主张作为制衡者的美国应维持其在本地区的存在。我们担心的是,中美间的紧张局势若继续加剧,将使得业已不稳的亚洲力量均衡出现倾
一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亚太安全架构仍将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安全架构。一方面,冷战时期形成的美国主导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包括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美泰等同盟依然存在。这些双边同盟尽管各有各的问题,但大体而言
在构建地区多边制度时,我们能从比较东亚与欧洲、北美和其他已经为此做出的努力中学到什么呢?对这一问题的许多讨论十分重视地区"安全架构"的构建,尽管尚不清楚原因何在。欧洲及诸如拉美或者北美等任何一地区的经验,都不足以证明地区"安全
一、中国日渐增强的自信钓鱼岛撞船事件只是中国在东亚的自信心正在逐渐增强这一大趋势的表现之一。这种自信源于美国力量的相对衰落和中国日益觉醒的大国意识。这一趋势的其他表现还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上作战能力的增强,中国海洋能源开发活动的
这些评论主要是从东盟国家的视角来看的。让我从回答小组议题所隐含的问题开始:为亚洲创建一个坚实的地区安全架构是一个已经展开的进程,还是只是一个尚未成真的希望?答案处于这两者之间,至少对东南亚地区来讲是如此。是的,
冷战初期,杜鲁门政府为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产主义和推行由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推行了第四点计划。在第四点计划中,美国政府正式将非政府组织纳入其外交轨道,使之成为执行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条重要渠道,从而服务于美国总体战略目标。在推行第四点计划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处理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的经验,对于理解今天的全球治理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传统上由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开始受到来自世界多极化的挑战。以减贫领域为例,中国国内贫困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中国减贫治理强调主权国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导性作用,国内各种社会力量的整合运用,通过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立足国情、有效利用国际援助及对外援助的去意识形态化。中国开始将这些来自国内实践的有效经验合理整合到全球减贫议程中,促进相关治理机制改革及内容调整,进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贫困治理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理念和方法。
自2010年3月韩国"天安号"事件发生以来,亚太地区因南海主权争议、中日"钓鱼岛撞船"危机等不断出现外交和安全紧张情势。美国则大张旗鼓地相继与韩国、日本举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也不顾中方多次警
2010年12月4—5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外交部、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及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