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几点尝试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ta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推动教研工作重心移到学校。坚持以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可以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然而,农村学校教研经费短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理解模糊……种种现实存在的困难使得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成为制约农村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思索着,实践者,探索着,试图找到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途径。
  我校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和每个教师发展为宗旨,以广大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以催生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我们作了以下几点新的尝试:
  
  一、以学促研,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
  
  以前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主要就是上课、听课、评课,或者请一些专家到学校做几次讲座,时间、精力、物力花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尽管上课的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甚至是集体备课,但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再如评课时,要么讲些空话、套话,要么隔靴搔痒,讲不到点子上,指不出问题所在。这样的校本教研徒有形式却没有实效,原因很简单,我们重“研”轻“学”,研而不学则浅,学而不研则空,学是研的基础,教师们只有通过学习具备了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才能相互补充,相互提高,才不至于校本教研在浅层次上徘徊。正如“盲人摸象”,让他摸一百次他也不会得知是象。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极力鼓励教师参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我们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为教师购买和邮订了几十种教育教学书籍和报刊杂志;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利用一节课作为“充电”课;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对发表的论文按规定进行奖励等等。通过以上举措,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显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教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二、课例研讨,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
  
  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在课堂,课例研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为改变以往课例研讨“一听一评”这种单一的模式,我们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同课异教研讨。选择同一篇课文,由不同的教师自行设计,分别执教,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研讨切磋,取长补短,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以便扬长而为,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
  2.同人同课复教研讨。一个教师选取同一篇课文,进行多次的教学设计、上课、研讨、反思,不断修改和完善,不断精雕细琢,最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课后,听课教师还要针对这堂课进行评课,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在如此“磨课”的过程中,执教者就会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改进提高,从而快速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在反复试教过程中,又能促使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教师,以促进每个教师发展为宗旨,以广大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因而,课例研讨普遍受到我校教师的欢迎,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和文化。
  
  三、主题教研,以问题为研究的对象
  
  随着新课改在农村的推行,许多新理念、新名词纷沓而至,我们日常教学中,也常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或者普遍性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新困惑以便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呢?我们采取了主题教研这种形式,即选择某一主题,采取个人研讨和小组研讨相结合的原则,从收集资料到学习研讨最后到成果汇报。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框架内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并作为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的必修课。但绝大部分教师对这一门课程基本不了解,又没有专家的指导,没有教材依据,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不懂如何进行实际教学。因此,我们采取主题教研的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首先,收集一些国家级、省级实验区学校以及起步较早的学校已经推广的许多成功的活动方案或案例,为我们提供参考,尽快进入角色,同时减轻在活动设计方面的压力,使得这门课程尽快启动起来。其次,组织教师收集学习课程理论知识方面的文献资料,采取个别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在这个领域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边反思,逐渐学会了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去设计活动方案,我们获得了一些成功的方法和有效的经验。如:我们自主开发了“走进自然”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的提出、方案的制定、活动准备、活动实施都有师生共同参与。
  
  四、挖掘地区资源,助推校本教研
  
  农村学校教研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而“请进来”则更加渺茫。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地区资源,使校本教研更加扎实而有效地开展。
  1.利用校园互联网开展网络教研。农村学校大多开通了互联网,在网上搜索一下,名师教学实录,精彩的教学设计,俯拾皆是,这可以使我们走近大师,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各种教学论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同行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可以说,校园网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又方便快捷、经济实惠。例如,语文学科,我们利用校园网络组织教师们观摩孙双金、薛发根、窦桂梅、王菘舟、孙建峰等几位新生代名师的课,同时,鼓励教师对某一名师的课进行跟踪研究,教师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2.利用本地区的“名师”资源。其实,充分发挥本地区一些有水平、有特色的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未尝不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校本教研。如,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邀请本市教研员和市实验小学的学科带头人全程跟踪指导,他们手把手地从备课、教学设计、上课认真辅导。这是被老师们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容易接受的校本教研的形式。
  通过以上尝试,学校的教研氛围更浓厚了,广大教师教育观念有明显转变,素质也有了一定提高。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能较熟练地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的人多了,几年来,有多位教师在市级赛课中获奖,二是教师撰写的文章量增,质量高,有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但是,农村小学班级数量大增,班额过大,教师数量不足,负担过重,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尚且吃力,开展校本教研更是困难重重。如何切实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开展校本教研成了我们探索的新领域。
其他文献
本文以江汉平原为例,分析了农村高中办学普遍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为当前农村高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爆裂性眶下壁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多。本文对2004~2007年收治的爆裂性眶下壁骨折住院患者,采用唇龈沟柯-陆氏入路,鼻内窥镜下用白体脑腱膜修补,报道如下。
供电企业必须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从而满足消费者用电需求、市场变化需要以及自身发展要求,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电力服务的同时保障自身稳定、良好发展。本文将简单分析供电
目的 研究在局部巩膜变薄的情况下,球周注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对视网膜是否存在毒性影响.方法在23只新西兰白兔双眼颞上方切除一1/2厚的巩膜瓣建立巩膜变薄的实验动物模型.右眼给予不同药物、不同剂量和不同频度的球周注射,左眼作为对照.光镜,电镜及FERG检查了解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结果庆大霉素4万单位注射4次和8万单位注射1次时光镜下见视网膜外层结构破坏.庆大霉素2万单位注射4次时电镜
针对市政桥梁常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性分析,并简单介绍加强市政桥梁检测的现实意义,明确市政桥梁工程上部结构检测要点,提出桥梁下部结构检测技术应用途径,希望可以
我国住宅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浪费大、机械化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性能差等问题,为了改变传统建造模式的弊端,国家制定大量的政策法规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发展,但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当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和创新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分析和思考;对校本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提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教育科研应积极发挥引
目的研究L-精氨酸和L-NAME对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10-7mol/L、1×10-6mol/L、1×10-5mol/L、1×10-4mol/L、1×10-3mol/L及1×10-2mol/L的L-精氨酸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与小梁细胞共同孵育48 h,以不加药组为对照组,用化学比色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
目的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 3)mRNA在RCS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caspase 3特异抑制剂Ac-DEVD-CHO对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