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权衡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徘徊、摇摆、四顾。自我平衡与权衡外物能力不足的人硬撑着,企图像优秀的管理者那样,做出一两个完美的决定。
  必须要承认,需要权衡的事物远多于优秀的管理者,故凡人拼尽全力,要在矛盾中找到合适的容身之地。
  我把矛盾分为两类,实用的和诗性的。实用的矛盾像雨日挤潮湿的公交车,在上面找到立足点和扶手可不容易,但又不得不去做。学生在学习与课外兴趣间权衡得失,企业在激进与保守的措施间权衡利弊,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事关分数与利润。
  我们要在实用的矛盾里善加决断,否则诗性无从谈起。
  带有诗性的矛盾,沾了些人情味,而告别理性客观的分析。此时的权衡,更像是不分你我的好友玩跷跷板,你让我,我让你,各得其乐。此时的权衡,带着主观意愿而无伤大雅。
  比方说,一青年诗兴大发,想赞美自然景色,何必去想是否要在诗里暗含什么深意,何必查找报纸杂志的征稿邀请。不必做那些功利的事情,而只需从个人感受出发,歌唱自己想歌唱的,流露真心。这与那些“跛足”的粉饰太平的文辞相比,不是美得多吗?
  权衡,以自我为起点,之后才开始关注他人。
  “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权衡时有一点儿小偏袒,是极正常表现。而人是社会动物,关心他人感受,达到个人与集体的双赢,乃是幸事。标榜着无私实则无情的话语,在我看来反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诗性的矛盾目的是自得。既不被外在事物压得喘不过气来,也不在自我膨胀中受人唾弃。上古帝尧天下大治,农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当一个人对自我的管理到了大治的境界,也是相似的心境吧!若硬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哪有一日的安闲?
  自信自豪的人们,太需要收敛以自我为标杆的高尚权衡情怀了。在寻找权衡的标准时,怀有一点儿诗性,即使暂时失衡,也是可亲可爱的。
  那位少年,在闲愁与幼稚的间隙里写道:“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正因此,“天涼好个秋”才更具力量。
  转眼间,权衡之事有所收益———会心的微笑。
  教师点评
  本文在“权衡”之后,反其道而谈“失衡”,拓展了写作的思路,将“诗性的权衡”定位为写作中心,认为:权衡并非全要靠理智,既然“权衡”的主体是人,那么权衡中同样可带有人的主观情感。这样的写作切入点在大批泛泛谈“权衡”的文章中更易脱颖而出。(顾萍)
其他文献
和冰冲撞的威士忌  翻腾着,骤雨溅起  落下,黯淡成墨滴  闪电,焦味  打开匿名信上的火漆印  似曾相识的字迹  驱散胸口的窒息  出去,出去找你  我永远为你着迷  寻你,寻你  沸腾的水汽铺天盖地  我的缪斯,我的缪斯  你是否遵循那信上的约定  或是我依然未曾懂你  喘息,喘息  濃郁的深绿沉默如谜  我的魂灵,我的魂灵  能否引渡我回溯时间的丛林  难道得到就注定失去  骤亮的火焰升腾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文思泉涌、才情斐然,他们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同时,也有人别出机杼、妙笔生花,写出了许多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评语。“而”字评语  明朝景泰年间,江南有个王家湾,村中有位以教书为业的王先生。这位王先生酷爱读书,尤其喜欢用虚词。这一天,他给学生讲起了《论语》。  “子曰,”王先生拖长了腔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即训导尔辈,求学之道,而在乎温而习之,而只学而不诵
原文选段  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抵达。我们常为交通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几千年前,曾有一位思想家,乘坐着一辆简陋又缓慢的木车,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奔走在苍茫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这样描述孔子:在一条浩浩汤汤的大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只得到“天下皆乱,举
事件回放<<<<  河南某景区自2018年1月起,将300余名失踪儿童信息印在10万张门票上进行销售。2019年1月,一名被拐10年的女孩看到这一信息后,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受此启发,该景区又面向游客推出了“寻亲通道”。一些网友认为,借门票寻亲成功率较低并有炒作之嫌。  时事鲜评  客观上看,“寻亲门票”的确存在炒作成分,但能让更多人看到并关注此事,怎么也算得上是一种公益行为。失踪儿童是每个
近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慢慢地失去了“年味”,历史沉淀下的文化传统也逐渐被浮躁的喧嚣取代。不管是在生活层面,还是在思想观念上,年味似乎已慢慢消失。  何谓“年味”?年味其实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人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敬意。无论是制作红白年糕、备足福橘,还是贴福字、挂春联,都是这种文化自信外化的表现,即人们挂在嘴邊的“年味”。  既然年味意义如此重大,为何其近年来
推荐人语  与同龄人相比,潘芸珂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她似乎总是游离于嘈杂和喧嚣之外,  带着诗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她看来,文学不是外在的表演,而是深切的观照。正因如此,周围喜悦也罢,愠怒也罢,烦扰也罢,琐屑也罢,她就在那里,看似不冷不热,却不离不弃。  潘芸珂的文字天然地带有女性的细腻,却又不乏一点儿超越年龄的冷静、犀利,甚至狡黠。在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看到她的自信和聪慧。写作是她的“希腊小
熏风四月到天涯,边城无处不着花。  莫谓塞外春来晚,转眼秋實满枝丫。
到了高三,愿意写记叙文的学生越来越少。原因何在?记叙文制胜在精巧的构思、具体生动的描写、真实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前两点是写作技巧方面的标准,第三点则是从选材上提出了要求。其实,大部分学生“拒绝”写记叙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素材。那么,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选择触动心灵的素材呢?  一 有生活气息,熟悉又陌生,平凡中见新意  我们的生活是不竭的素材宝库,但我们总视而不见。脱离了现实生
母亲是家里的小女儿,生得羸弱,一小把,没骨头似的软软一团,许多人都说怕是养不活,她有一搭没一搭地竟然也活了下来。她人小,个子小,取名“细妹”。  外祖母在母亲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享年48岁。那天,母亲在水田里干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听到有人喊,告诉她,她娘走了,她就飞快地跑,瘦小的身体在田塍上摇来晃去,终于扑到娘的身上,可是那身体是冰冷的,她抱着娘的腿,眼泪在脸上哗啦啦地流,哭得身体一抖一抖的
我曾想活在枕头里。  我特别爱午休,这话写出来我自己都有点儿心虚。心虚地摸摸鼻尖,心里却无比笃定,因为平时四十分钟的休息时间里,我一般只能睡上二十分钟,有那么点儿言行不一的意思。但午休时间永远是我心里最软的棉花糖,它可以被作业或其他什么事情咬去一口,但竹签上仍会剩下丝丝缕缕,带着我喜欢的甜。  午休前二十分鐘,我一般用来写作业,好像趴下前一定要写几个字才踏实。窝在从窗户透进的光里,然后认认真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