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由于地理、历史、语自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各民族在价值观念、信仰、风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各种不同的文化丰富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领域的变革以及社会文化的日益多样化必然反映到教育方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改造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并对具有矛盾冲突的多种文化具有整合作用,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多元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33-01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界定
多元文化主义一词的出现始于八十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场课程改革成为了后来被学者们称为“文化革命”的开端,这场改革迅速波及整个教育界,学术界对此现象进行探讨和争论。到九十年代,由于争论的激烈程度,有人甚至把多元文化主义及相关的争论称为“文化战争”。对于多元文化定义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
日本异文化教育学学会会长、九州大学的江渊一公认为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在多民族国家中对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和民族背景的青少年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与移民等处境较差的社会集团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在尊重他们的民族及其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英国的多元教育理论家詹姆斯·林奇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在多民族的社会中为满足各少数民族群体或个体在文化、意识、自我评价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是帮助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积极和谐地生活。
因此,综合起来看,多元文化中的文化含义是指区域、社会、集团、群体和阶层中的成员所创造、掌握、运用和共享而又作为社会性遗产代代承袭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它具有超越性,是超生物、超个体、超民族的社会化、理性化的群体文明的产物。
二、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一)多元文化促进了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
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具有不同的文化知识,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思维的革新,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要求我们变革陈旧的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思维方式。多元的思维方式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思考问题,从时间、空间,从大千世界,不断变换思维视角,从矛盾的复杂性中认识事物。
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因为教育改革涉及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层变革。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教学技能和模式层面的转变而不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那么带给我们的就是一个封闭、僵化的课堂。一味的压抑课堂,不仅教学难以进步,而且教师的创造智慧很难被激发,教师的生命发展也会被窒息。
(二)多元文化促进了教育民主的发展。
教育民主化有三层含义,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权利平等,即所有的受教育者,不论其种族、民族、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都应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民主化的体现。多元文化思潮的到来也让我国传统教育弊端渐露端倪,从以前学生的绝对服从到师生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虽然在处理制度缺陷和改变社会结构上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课程资源、公平享受教师资源,制定适合少数民族文化的教科书,政策帮助来实现教育公平。
(三)多元文化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多元化的教育给我国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前我国以传统中国式教材为中心到现在逐渐融合其他文化的教材,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东西,自改革开放来,我国努力接受国外的先进文化和制度,我们既要坚持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尤其要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敢于接纳新思想新文化。
(四)多元文化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往往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的百家争鸣时期,孔子,老子等学者为了宣传自己政治学说,都曾周游走于各诸国,他们的思想甚至主导了中国大半个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先后产生了但丁、莎士比亚等思想巨人,文艺复兴同时也是知识由于印刷和在艺术,诗歌,建筑等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知识爆炸。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指导和推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上都作出了开拓性的历史贡献。鸦片战争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就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批判继承马克思思想理论下,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充分表明,多元文化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创新型人才往往产生于一定的多元化。
(五)利于提倡个性化教育。
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学生文化背景差异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多元文化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从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角度,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教育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应努力引导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实现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努力适应社会发展。这种理念体现在课程上就是要通过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创造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3
[2]汤勇.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
[3]孙婷婷.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D].武汉大学.2009年
[4]李永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理念》,《江西教育科研》2001 年第 8 期。
[5]方丹丹.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李华.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让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J].沙洲职业工学院.
[7]何燕楠,张景书.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作者简介:余了袅(1990.07-),女,汉,四川巴中,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教育;多元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33-01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界定
多元文化主义一词的出现始于八十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场课程改革成为了后来被学者们称为“文化革命”的开端,这场改革迅速波及整个教育界,学术界对此现象进行探讨和争论。到九十年代,由于争论的激烈程度,有人甚至把多元文化主义及相关的争论称为“文化战争”。对于多元文化定义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
日本异文化教育学学会会长、九州大学的江渊一公认为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在多民族国家中对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和民族背景的青少年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与移民等处境较差的社会集团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在尊重他们的民族及其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英国的多元教育理论家詹姆斯·林奇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在多民族的社会中为满足各少数民族群体或个体在文化、意识、自我评价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是帮助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积极和谐地生活。
因此,综合起来看,多元文化中的文化含义是指区域、社会、集团、群体和阶层中的成员所创造、掌握、运用和共享而又作为社会性遗产代代承袭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它具有超越性,是超生物、超个体、超民族的社会化、理性化的群体文明的产物。
二、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一)多元文化促进了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
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具有不同的文化知识,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思维的革新,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要求我们变革陈旧的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思维方式。多元的思维方式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思考问题,从时间、空间,从大千世界,不断变换思维视角,从矛盾的复杂性中认识事物。
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因为教育改革涉及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层变革。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教学技能和模式层面的转变而不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那么带给我们的就是一个封闭、僵化的课堂。一味的压抑课堂,不仅教学难以进步,而且教师的创造智慧很难被激发,教师的生命发展也会被窒息。
(二)多元文化促进了教育民主的发展。
教育民主化有三层含义,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权利平等,即所有的受教育者,不论其种族、民族、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都应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民主化的体现。多元文化思潮的到来也让我国传统教育弊端渐露端倪,从以前学生的绝对服从到师生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虽然在处理制度缺陷和改变社会结构上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课程资源、公平享受教师资源,制定适合少数民族文化的教科书,政策帮助来实现教育公平。
(三)多元文化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多元化的教育给我国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前我国以传统中国式教材为中心到现在逐渐融合其他文化的教材,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东西,自改革开放来,我国努力接受国外的先进文化和制度,我们既要坚持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尤其要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敢于接纳新思想新文化。
(四)多元文化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往往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的百家争鸣时期,孔子,老子等学者为了宣传自己政治学说,都曾周游走于各诸国,他们的思想甚至主导了中国大半个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先后产生了但丁、莎士比亚等思想巨人,文艺复兴同时也是知识由于印刷和在艺术,诗歌,建筑等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知识爆炸。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指导和推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上都作出了开拓性的历史贡献。鸦片战争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就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批判继承马克思思想理论下,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充分表明,多元文化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创新型人才往往产生于一定的多元化。
(五)利于提倡个性化教育。
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学生文化背景差异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多元文化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从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角度,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教育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应努力引导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实现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努力适应社会发展。这种理念体现在课程上就是要通过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创造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3
[2]汤勇.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
[3]孙婷婷.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D].武汉大学.2009年
[4]李永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理念》,《江西教育科研》2001 年第 8 期。
[5]方丹丹.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李华.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让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J].沙洲职业工学院.
[7]何燕楠,张景书.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作者简介:余了袅(1990.07-),女,汉,四川巴中,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