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的提升帮助学生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育要求培养综合全面的人才,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要注意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创设情境阅读,开展阅读活动,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151
一、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阅读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充斥在网络上,但是传统书籍仍然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日常需要获得的含金量较高的知识都在书中,由此可见书籍的重要性。而阅读是书籍知识进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师要主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小壁虎找尾巴》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动物的尾巴有了新的认识,动物的尾巴有各种不同的作用,在课后学生通过对动物的尾巴产生的兴趣,由此进行的知识的扩充,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不同,人类在远古时代的也是有尾巴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逐步消失了,尾巴对于人类没有作用,但是对于其他动物的作用很大。
(二)阅读有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发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潜移默化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阅读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增强对文化的认同。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之后,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国之重担在于少年,“少年强则国强”,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加强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且将这篇文章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带入到教室设定的情景之中,增加学生的责任感。
(三)阅读有利于语文的学习
阅读的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重要过程,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的基础是学生需要一定的识字、认字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教导,同时要求学生将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句子做好标记,通过这样不断的练习和锻炼,加深了语文的基础学习。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注重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结合,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对教材内容的解读,通常发生在教学的初期和中期;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知识的拓展和衍生的阅读,通常发生在教学的后期。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意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预习,在课程开始前,给予时间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完成设置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不仅可以认识到不少的植物,还可以了解到大自然中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繁衍下一代的方法。在这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其他植物的传播方式,比如豌豆、花生、苍耳等。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的开展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开展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材。例如在《升国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播放天安门前升国旗的视频,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天安门前看升国旗的激动的心情,同时也为学生培养对升国旗重要性的认识。情景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情绪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扮演教材的人物,通过扮演人物之间的对话,感受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学生从而能更好地认识到文章中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三)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仍然保持着好玩、好动的性格,学生对校园活动的开展的兴趣大于学习的兴趣。因此,学校、教师适当的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比如读书会、阅读日、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活动等,教师要充分使用教材,加强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在阅读活动中会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同时教师要教授阅读方法,保障学生阅读的开展,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提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参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加学生阅读兴趣,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能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其过程中做好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婧.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黑河教育,2020(09):58-60.
[2]王年萍.如何提高小學生阅读能力[J].清风,2020(16):87.
[3]余孝敏.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14):47-48.
关键词:小学阶段;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151
一、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阅读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充斥在网络上,但是传统书籍仍然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日常需要获得的含金量较高的知识都在书中,由此可见书籍的重要性。而阅读是书籍知识进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师要主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小壁虎找尾巴》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动物的尾巴有了新的认识,动物的尾巴有各种不同的作用,在课后学生通过对动物的尾巴产生的兴趣,由此进行的知识的扩充,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不同,人类在远古时代的也是有尾巴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逐步消失了,尾巴对于人类没有作用,但是对于其他动物的作用很大。
(二)阅读有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发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潜移默化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阅读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增强对文化的认同。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之后,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国之重担在于少年,“少年强则国强”,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加强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且将这篇文章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带入到教室设定的情景之中,增加学生的责任感。
(三)阅读有利于语文的学习
阅读的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重要过程,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的基础是学生需要一定的识字、认字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教导,同时要求学生将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句子做好标记,通过这样不断的练习和锻炼,加深了语文的基础学习。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注重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结合,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对教材内容的解读,通常发生在教学的初期和中期;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知识的拓展和衍生的阅读,通常发生在教学的后期。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意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预习,在课程开始前,给予时间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完成设置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不仅可以认识到不少的植物,还可以了解到大自然中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繁衍下一代的方法。在这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其他植物的传播方式,比如豌豆、花生、苍耳等。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的开展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开展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材。例如在《升国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播放天安门前升国旗的视频,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天安门前看升国旗的激动的心情,同时也为学生培养对升国旗重要性的认识。情景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情绪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扮演教材的人物,通过扮演人物之间的对话,感受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学生从而能更好地认识到文章中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三)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仍然保持着好玩、好动的性格,学生对校园活动的开展的兴趣大于学习的兴趣。因此,学校、教师适当的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比如读书会、阅读日、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活动等,教师要充分使用教材,加强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在阅读活动中会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同时教师要教授阅读方法,保障学生阅读的开展,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提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参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加学生阅读兴趣,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能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其过程中做好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婧.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黑河教育,2020(09):58-60.
[2]王年萍.如何提高小學生阅读能力[J].清风,2020(16):87.
[3]余孝敏.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1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