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问题的课堂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探究性学习是当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学习效果是通过探究问题呈现的。中小学各科大量的学习内容均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以产生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大量成功实验的事实证明,以问题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完全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认识,中小学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讨论、相互交往与师生互动中开发潜能,从而增强时代要求的各项索质。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是万物之灵,探究、体验、欣赏等需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学生的这些需要,为提倡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供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从哲学的范畴判断,一切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导”的教师总会在课之始、课之中和课之尾不断引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总是能够创造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问题。
  二、问题是学习创新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科学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创新的关键是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有目的、有步骤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问题的提出是创造过程中的起点,没有问题就迈不出第一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观人类社会,认识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科学的发明无一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牛顿从这一平凡的现象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并最终得出“万有引力”这一伟大的科学定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从问题起步。
  同时,问题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到有兴趣,学起来就积极主动,满腔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精神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积极因素。课堂教学调查表明:教师采用描述、讲解的方法教学,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便呈逐步下降趋势,兴趣率最高达到85%;而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学生的兴趣却呈逐步上升趋势,兴趣率平均高达95%~100%。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满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
  三、有价值的问题是课堂生成的重点
  让课堂充满问题并非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如果启发式教学变成了“满堂问”,便是走进了误区。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线索,但问题应有主次与轻重之分,科学与庸俗之别,难易与适度之标。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紧扣学科特点。问题设置要有价值,还要有层次。课程中的问题一般来自三方面,一是教师设疑;二是学生质疑;三是课后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把握设疑的标准,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以坚持分层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来设置问题。教师设疑可安排在课首,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使问题起到纲举目张、高屋建瓴的作用;也可在课中,当学生陷入迷茫时,教师的设疑如同一石投向平静的水面,会荡出层层涟漪;还可在课尾设疑,让学生感到时已尽而意无穷,拓展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学生质疑,是探究性学习的制高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要使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有思考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这样才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更新观念是构建教学新模式的基础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好学生。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可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往往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也不会提问题。造成这种沉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学生则养成了以听代学的习惯,“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
  我们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实验之初,曾作过多次“问题意识”的专项调查,结果表明:50%左右的学生认为,上学就是跟老师学,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学会就行;因为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我们不需要提什么问题,也没时间提问题;大约20%的学生是受传统教法影响养成思维的惰性,只愿听老师讲,懒于动脑去思考;30%的学生是课堂上有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不愿提出问题或不敢提问题,因为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喜欢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有问题也只好等待从老师的讲解中得到解决;只有10%的学生喜欢提问题,与老师交流问题,认为课堂应给学生提问、讨论的机会,但有的老师允许,有的老师不喜欢这样做。
  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虽然已被批判了半个世纪,但是陈旧的教育思想还笼罩在一些教师心头。所以,为了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学生也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学法,这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鼓励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重要因素。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过程。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晌、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所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究、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共享探究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问题研究的情境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特别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学生的需要,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将宽松、民主、和谐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法宝。
  我们构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思路是以问题为线索,带动探究性学习;以活跃思维为目的,让作为主体的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具体措施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乐于探究问题;激活问题兴趣,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加强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地位,让学生巧于提出问题,善于探究问题。我们归纳为“三纵六横”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即整体感知—重点探究—全面总结三阶段;理清文脉—发现问题—个人质疑—合作探究—总结评价—体验迁移六步程序。这样,使群体交流活而有序,个别质疑也能切中要害,课堂生动活泼又不失之浅显,主体得到体现,潜能得以开发,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能真正体现在促进者、引导者的位置上,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落实。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刘颖)
其他文献
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农村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怎样依法依规.建立农村文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各种文化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未成年人的保护在法律上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监护人的职责尤为重要。目前一些法律条文并没有规定监护失职导致社会危害性的刑事责任,缺乏强制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法律对未成年
200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11岁的小男孩Carl Walker-Hoover在家中自缢身亡。他的母亲说,她的儿子在所在的特许学校长期忍受同学们嘲笑他的穿着打扮,侮辱他是同性恋,还威胁他。2010年1月,美国马萨诸塞州15岁的Phoebe Prince也因为受到一群同学的欺凌而自杀。当地警方随后展开调查,发现她的同学使用短信息和Facebook对她进行辱骂和恐吓。这两名学生的自杀行为推动了马萨诸塞州
学校管理的最大资源,不是你开发了多少,而是你充分利用了多少。面对学校管理资源,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学校管理资源的最优化,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益是我们一线管理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在管理上,将方式方法适当改变一下,也许就能放大管理效应。  1.变推门听课为预约听课  前不久,某校一名女教师正在上语文课,刚打开录音机准备用朗读带范读课文,突然教室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了,当时把教室里
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融资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企业决策的一项重点。本文以中国高速公路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福建发展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发展)为研
网络经济则是指建立在网络基础上并由此所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角度也可以把网络经济定义为:信息和知识的生产、获取和使用的经济活动就是网络经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紧紧围绕“创教育名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按照“市内领先、省内排前、国内有名”的发展定位,一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群策群力,将江宁教育推向崭新的发展境界。  一、突出科研引领,挖掘内涵发展源动力  1.用科研文化培育  “十一五”江宁教育科研工作基于区域教育科研高品位发展的需要,以“魅力教科研”为目标,建设江宁教育科研区域文化,使教育科研的意识和理念逐渐内化
近日,记者前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语文教师黄朝霞进行了采访。时值春夏之交,洒在办公室里的阳光格外柔和,阳光下一本大红的荣誉证书反射着耀眼的红光。记者随手翻开一看,是湖南省
郭其俊同志1984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从2006年3月至今,但任百年名校、清华大学生源基地——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
陈赓大将戎马一生,充满感天动地的传奇色彩,其中就有一个建国初期的“刀下留人”,敢用“死囚专家”的故事。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后,院长兼政委的陈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和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