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通冠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国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探讨通冠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救心丸组和通冠汤组,各20只.空白组与模型组均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灌胃,救心丸组给予速效救心丸液27 mg/kg-1、通冠汤组给予10 mL·kg-1通冠汤水煎液灌胃,连续14 d.第15天,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结扎心脏左前降支,空白组只穿线不结扎.结扎30 min,恢复再灌注90 min,腹主动脉取血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一氧化氮(N0)水平,以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模型组ET、CK-MB、LDH、cTnⅠ、MDA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通冠汤组ET、CK-MB、LDH、cTnⅠ、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治通冠汤组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通冠汤组对MDA、CK-MB、ET的影响优于救心丸组.结论:通冠汤可减轻大鼠MIRI,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抗氧化、舒张冠脉血管作用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通冠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优于速效救心丸.
其他文献
历代注家关于《黄帝内经》“手少阴脉动者妊子”说有不同认识,通过分析认为,“手少阴脉”指手少阴心脉,其具体诊察部位在神门穴,“动甚”可释作脉搏搏动有力、滑利甚至是滑数,“妊子”即怀孕之义,故此说讲的是以手少阴心经神门穴脉象诊察妊娠的方法,而不是判断胎儿性别的方法;历代注家的得失表明,学习《内经》一定要具有历史的观念,尽量避免以今释古带来的误解.
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为增材制造技术,1984年Hull第一次利用计算机建模结合增材制造技术成功制造出实体,标志着3D打印技术的诞生[1].目前关节外科中主要应用的3D打印技术有以下几种:①立体光刻成型技术,光固化材料在激光的聚焦下,完成一个平面单位的凝固成型,然后垂直移动一个水平单位继续固定建模设定的相应层面,在骨科临床应用较为常见,多用于骨科手术模型的打印[2],同时也能应用在陶瓷类实体的制作[3],使用明胶类材料打印可应用于角膜基质组织修复[4];②电子束熔融技术,通过高能量电子束聚焦将金属粉末熔融成型
期刊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火针对脓疱型痤疮患者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南阳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例脓疱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4例.常规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联合组给予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及IgA、IgM水平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GAG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IgA、IgM均下降,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火针能有效杀伤痤疮丙酸杆菌等菌体,降低其对机体刺激进而降低Ig
目的:观察芪桂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邓州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2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芪桂通络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5%(191/2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8%(152/2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8个周期的临床观察研究.对照组单纯给予AC-T(环磷酰胺+吡柔比星+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方治疗,根据化疗前后白细胞数、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肝肾功能指标进行安全评价.结果:(1)白细胞计数:第4次化疗至第8次化疗结束,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化疗周期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9/30),显著低于治疗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哮喘(缓解期)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肺脾气虚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揿针组和中药组各32例,揿针组给予穴位埋针治疗,中药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治疗.连续治疗1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哮喘发作次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中医证候评分(易患感冒、气短自汗、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异常)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揿针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揿针组高于中药组,但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疑难病症之一,李延萍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以脾胃运化升降失常为主,常兼肝气郁结、肺失宣降、肾阴阳不足与心神不宁,治疗时擅用经方以调节脾胃升降为主,调和五脏气机为辅,佐以调畅情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疗效显著.
宁晓军主任医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外因责之于风寒湿等外邪侵犯机体,或单独致病,或夹杂跌仆损伤合而为病,内因责之于气血、阴阳亏虚,因内伤致筋脉肉骨无化生之源,因虚发病,同时阳气亏虚,不能温煦机体,难以驱邪外出,迁延难愈.宁主任将针刺、刺血、艾灸、正骨及中药汤剂等多种治疗手段相互结合,气血阴阳筋骨六者同治,针药相合,各得其所,效果良好.
李鲤教授根据朱丹溪“无痰不做眩”学说及李东垣“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的理论,认为脾胃失健为眩晕发病根本,风气内动是眩晕发病关键,痰瘀阻滞是眩晕发病重要环节.治疗上健脾和胃固其本,补益肝肾益其真,兼顾风火痰瘀,祛邪以助扶正,临证时随症加减用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是冠心病的关键病理环节,冠心病的病位在心与脉,从心、脉的生理特性出发,根据心为阳脏而主通明理论,调节心之气血阴阳,着眼于病证中的寒热关系、气血关系,注重心神的调护,提出调治冠心病的三个要点:顾护心阳,平调寒热;调和气血,通畅血脉;外避邪气,内养精神.符合中医学辨证调控思维,使阴阳协调,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