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学习型社团是以所在高校专业特色学习为依托,在以人为本、以学为重的原则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其具有社团成员拥有共同愿景、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特点,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建议从社团理念、管理机制、活动形式、创新意识、交流平台、文化塑造等方面着手构建。
关键词: 学习型社团 学风 影响 构建途径
高校学习型社团坚持以学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优良学风培育等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当代高校建设的发展性力量,学习型社团越来越成为高校新的发展趋势,其构建愈来愈受到高校的重视。
一、高校学习型社团内涵及其特点
(一)学习型社团的内涵。
学习型社团指符合学习型组织特点,社团成员能熟练创造、获取和传递专业知识的高校社团。该类型社团多依托于所在高校专业特色背景,将学生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能将专业学习与第一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第二课堂,又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加实践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搭建的平台。在学习型社团中,成员之间共同努力、互相学习,社团成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为了社团共同愿景而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二)学习型社团的特点。
1.组织结构扁平化
在高校普通学生社团中,都有层次十分明显的组织管理结构,不利于成员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学习,且传统型社团更侧重社团管理工作与任务完成与否,运作模式较为机械化,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传统型学生社团不同,学习型社团更注重促进成员全面发展,组织结构偏向扁平化、弹性化、网络化,没有明显的管理层级,能够使社团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令社团成员更具有主动性。在此结构下,社团成员之间能够平等学习、平等交流,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由平等、能够灵活展示自我的平台,便于社团成员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此结构下的信息流动快捷有效,能够更好地促进团队学习,提高社团工作效率。
2.管理目标共同化
与传统型社团忽略树立成员团队意识,缺乏明确的共同目标不同,学习型学生社团每个成员充分理解并认同社团的发展目标,全心全意为学生社团发展作出贡献,并把学习作为活动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型社团组织,通过鼓励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社团发展规划的大框架下,确立自身发展目标,以此激发社团成员创造力,促使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不断学习和创新工作思路的氛围中。社团成员在活动的同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成就小我促进整个社团发展。
3.学习氛围浓郁化
社团成员有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学习型社团维持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型社团成员对社团领导者有一定的依赖心理,社团任务多由管理阶层下达后成员被动完成,社团内缺乏良好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而学习型社团则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团队成员间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自主寻找更为广阔的个体发展途径,学会系统思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共同为社团成长与发展而努力。
二、学习型社团对学风的影响
(一)学习型社团能明确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
在高校专业学习中,由于专业学科种类繁多、专业知识内容复杂、教师教学风格迥异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学生找不到努力目标与方向,导致专业课程学习迷茫,逐渐缺失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个体弥散到集体,严重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学习型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能够通过组织众多有文化价值的活动,使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专业技能实践,帮助学生逐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弥补第一课堂中专业知识学习的不足。
(二)学习型社团能调节良好的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由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情绪、意志三方面组成,是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准备状态。如今高校中的学生在这三大方面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型社团相对于传统社团而言,汇聚了一群以学习为目的的优秀人才,社团内部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都能够激发学生向上发展的欲望,从而使他们更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将更多注意力投放到学习与研究当中,在社团整体优良风气的长期感染下,学生将更加注重自我发展与突破,并树立起“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强烈意识,由此,学生的学习态度便得到了有效调节。
(三)学习型社团能培育积极的学生精神风貌。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团都应当加强对学生精神风貌的培育,唯有如此,在走向社会、走上职业岗位时,学生才能凭借优秀的精神风貌获得更多机遇。
三、学习型社团的构建
(一)更新社团建设观念,深化对社团建设的认识。
学习型社团构建的基础是不断更新社团建设观念和深化对社团建设的认识,社团成员及社团骨干都应加强自身观念的更新,深化对自我与对团体的认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新社团成员的“主体理念”,增强他们关怀社团建设发展的主体意识;更新社团骨干的“发展理念”,增强他们提升自我与发挥模范作用的先锋意识;更新社团的“人本理念”,增强社团关怀社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使社团成员及社团骨干深刻认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大力加强社团构建与完善,凭借良好的团队理念促进学习型社团的高质建设。
(二)进行体制完善,彰显社团特色。
建立健全社团的管理体制,是进行社团建设的重心工作,学习型社团应注重细化和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选拔机制,强化对人员筛选,提高选拔的标准,从而保证社团的高质量建设;完善信息传播机制,使成员对社团工作有明确完整的了解,并共同参与到社团发展中,为社团工作建言献策;实行奖励制度,鼓励成员积极进行创新创造,对于取得优秀成果的社员进行表彰,采用激励方式发展社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社员发展动力更足;完善社团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团成员学习进程与状况的考察力度,严格落实社团考核体制,从而凸显出学习型社团浓厚的人文情怀及社员发展的旺盛活力。
(三)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社团品牌。
想要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创新学社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因此建议学习型社团打造社团特色创新活动,并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激发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将社团成员丰富的创新想法与社团活动、精神、文化相结合;二是精心培育社团文化,以学习型社团文化作为社团活动创新的灵感;三是指导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为社员创新社团活动指点方向;四是学社将已有学社活动精品化、品牌化,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四)建立网络平台,增进校际间的交流。
社团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成员与社团整体发展相脱离的状况,成员对社团工作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不能把握社团及自身发展方向,不利于实现社团成员们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应健全社团内部社员间交流网络及普通社员与社团骨干间沟通网络,实现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及时向成员公布社团工作及任务传达,实现社员间学习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五)构建社团文化,强化社团的影响。
优良的社团文化促进着社团文明、社团品位、社团综合实力的提升。学习型社团应重视社团徽标的设计,凝练凸显社团高品质文化内涵;做好社团环境的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社团思想文化建设,铸就高雅的社团学风。使社团原有文化内涵与社团环境、社团思想、社团创造相结合,并强调社团文化建设机制的构建与管理,实现宏观机制与微观创造的统一,扩大文化环境对学习型社团的积极影响,为社团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校.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2]储召生.“土货校长”张伯苓[N].中国教育报.
[3]胡寒冬.创建学习型高校社团文化刍议[J].文教资料,2012(21).
关键词: 学习型社团 学风 影响 构建途径
高校学习型社团坚持以学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优良学风培育等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当代高校建设的发展性力量,学习型社团越来越成为高校新的发展趋势,其构建愈来愈受到高校的重视。
一、高校学习型社团内涵及其特点
(一)学习型社团的内涵。
学习型社团指符合学习型组织特点,社团成员能熟练创造、获取和传递专业知识的高校社团。该类型社团多依托于所在高校专业特色背景,将学生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能将专业学习与第一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第二课堂,又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加实践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搭建的平台。在学习型社团中,成员之间共同努力、互相学习,社团成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为了社团共同愿景而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二)学习型社团的特点。
1.组织结构扁平化
在高校普通学生社团中,都有层次十分明显的组织管理结构,不利于成员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学习,且传统型社团更侧重社团管理工作与任务完成与否,运作模式较为机械化,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传统型学生社团不同,学习型社团更注重促进成员全面发展,组织结构偏向扁平化、弹性化、网络化,没有明显的管理层级,能够使社团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令社团成员更具有主动性。在此结构下,社团成员之间能够平等学习、平等交流,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由平等、能够灵活展示自我的平台,便于社团成员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此结构下的信息流动快捷有效,能够更好地促进团队学习,提高社团工作效率。
2.管理目标共同化
与传统型社团忽略树立成员团队意识,缺乏明确的共同目标不同,学习型学生社团每个成员充分理解并认同社团的发展目标,全心全意为学生社团发展作出贡献,并把学习作为活动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型社团组织,通过鼓励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社团发展规划的大框架下,确立自身发展目标,以此激发社团成员创造力,促使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不断学习和创新工作思路的氛围中。社团成员在活动的同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成就小我促进整个社团发展。
3.学习氛围浓郁化
社团成员有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学习型社团维持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型社团成员对社团领导者有一定的依赖心理,社团任务多由管理阶层下达后成员被动完成,社团内缺乏良好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而学习型社团则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团队成员间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自主寻找更为广阔的个体发展途径,学会系统思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共同为社团成长与发展而努力。
二、学习型社团对学风的影响
(一)学习型社团能明确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
在高校专业学习中,由于专业学科种类繁多、专业知识内容复杂、教师教学风格迥异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学生找不到努力目标与方向,导致专业课程学习迷茫,逐渐缺失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个体弥散到集体,严重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学习型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能够通过组织众多有文化价值的活动,使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专业技能实践,帮助学生逐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弥补第一课堂中专业知识学习的不足。
(二)学习型社团能调节良好的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由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情绪、意志三方面组成,是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准备状态。如今高校中的学生在这三大方面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型社团相对于传统社团而言,汇聚了一群以学习为目的的优秀人才,社团内部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都能够激发学生向上发展的欲望,从而使他们更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将更多注意力投放到学习与研究当中,在社团整体优良风气的长期感染下,学生将更加注重自我发展与突破,并树立起“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强烈意识,由此,学生的学习态度便得到了有效调节。
(三)学习型社团能培育积极的学生精神风貌。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团都应当加强对学生精神风貌的培育,唯有如此,在走向社会、走上职业岗位时,学生才能凭借优秀的精神风貌获得更多机遇。
三、学习型社团的构建
(一)更新社团建设观念,深化对社团建设的认识。
学习型社团构建的基础是不断更新社团建设观念和深化对社团建设的认识,社团成员及社团骨干都应加强自身观念的更新,深化对自我与对团体的认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新社团成员的“主体理念”,增强他们关怀社团建设发展的主体意识;更新社团骨干的“发展理念”,增强他们提升自我与发挥模范作用的先锋意识;更新社团的“人本理念”,增强社团关怀社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使社团成员及社团骨干深刻认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大力加强社团构建与完善,凭借良好的团队理念促进学习型社团的高质建设。
(二)进行体制完善,彰显社团特色。
建立健全社团的管理体制,是进行社团建设的重心工作,学习型社团应注重细化和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选拔机制,强化对人员筛选,提高选拔的标准,从而保证社团的高质量建设;完善信息传播机制,使成员对社团工作有明确完整的了解,并共同参与到社团发展中,为社团工作建言献策;实行奖励制度,鼓励成员积极进行创新创造,对于取得优秀成果的社员进行表彰,采用激励方式发展社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社员发展动力更足;完善社团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团成员学习进程与状况的考察力度,严格落实社团考核体制,从而凸显出学习型社团浓厚的人文情怀及社员发展的旺盛活力。
(三)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社团品牌。
想要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创新学社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因此建议学习型社团打造社团特色创新活动,并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激发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将社团成员丰富的创新想法与社团活动、精神、文化相结合;二是精心培育社团文化,以学习型社团文化作为社团活动创新的灵感;三是指导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为社员创新社团活动指点方向;四是学社将已有学社活动精品化、品牌化,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四)建立网络平台,增进校际间的交流。
社团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成员与社团整体发展相脱离的状况,成员对社团工作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不能把握社团及自身发展方向,不利于实现社团成员们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应健全社团内部社员间交流网络及普通社员与社团骨干间沟通网络,实现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及时向成员公布社团工作及任务传达,实现社员间学习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五)构建社团文化,强化社团的影响。
优良的社团文化促进着社团文明、社团品位、社团综合实力的提升。学习型社团应重视社团徽标的设计,凝练凸显社团高品质文化内涵;做好社团环境的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社团思想文化建设,铸就高雅的社团学风。使社团原有文化内涵与社团环境、社团思想、社团创造相结合,并强调社团文化建设机制的构建与管理,实现宏观机制与微观创造的统一,扩大文化环境对学习型社团的积极影响,为社团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校.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2]储召生.“土货校长”张伯苓[N].中国教育报.
[3]胡寒冬.创建学习型高校社团文化刍议[J].文教资料,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