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卸去了工作的重担退休在家,在本应颐养天年的时候默默地为当地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为“聚力兴赣鄱,共筑中国梦”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他们就是以易明生、马龙贤、吴兴权为代表的水江镇退休十部群体。
易明生:修桥筑路的先行者
易明生,今年64岁,水江镇塘下村人,2007年从水江镇政府退休。
塘下村破洞坑村民小组地理位置偏远,自古以来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土路进出村子,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此交通现状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更成了易明生的一块心病。修路需要40万元的巨额资金,易明生曾多次到镇、村反映,由于种种原因,修路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2012年8月,易明生决定不再等靠下去了,要立即行动起来带领群众修一条致富路。他一面向镇、村两级汇报,一面找到当地村民小组长商议,召开村民会议,成立修路理事会。在众人的力荐下,易明生担任了理事长。为了拉赞助,易明生8次下宜春,找到本村两位在外创业的老板,苦口婆心劝他们赞助资金修路。两位心系家乡的老板被一次次登门“化缘”的老易感动了,均答应动工后各捐款10万元。理事会决定村里按人均1000元标准集资。易明生当即表示他家除按人口数出资6000元外,再捐资2000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纷纷解囊出资。老板捐款加上群众集资共筹得30万元,尚有10万元资金缺口。易明生又亲自写了两份言辞恳切的报告报送到镇、村,请求以一事一议项目解决资金缺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镇领导反复向区有关部门协调,上级终于答应给塘下村在计划外再另行调剂一个一事一议项目。道路勘测施工期间,易明生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夜以继日地蹲在施工现场,起早贪黑全力搞好协调指挥事务。新规划的路段涉及外组村民的利益,为此,两组村民发生了激烈争执,矛盾一度激化,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此时身为共产党员的易明生,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和闻讯赶来的镇、村干部一道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从上午10点钟一直到晚上12点钟,他们终于成功化解了这场因修路引起的土地权属群体性纠纷。而就在这天下午,易明生年仅4岁的孙子突发高烧,老伴5次打电话叫他送孙子到镇卫生院治疗,均被他以情况紧急、正处在纠纷解决的节骨眼上为由拒绝。事后,老伴流着眼泪对村干部说:“这个死老头子,为修路的事连家人都不要了。”易明生从开始修路的那一天起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吃过一顿好饭,去宜春跑赞助,到镇里要项目,自己辛苦疲惫,却从没向理事会要求报销过一分钱路费和饭钱。有人劝他别这么傻,为公家做事还要自己掏腰包。他却憨厚地笑道:“修桥筑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我为这事花钱值得。”
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长2500米、宽4_米的组级公路终于竣工。全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状况。
马龙贤:儿童老人的守护者
马龙贤,今年70岁,水江镇快荣村人。2003年退休。
2008年5月连续的特大暴雨,使快荣村多处道路泥泞难行,许多孩子的上学路变成了漫漫长征路,充满艰难和危险。马龙贤闻讯后专程赶到学校,将那些回家不方便的孩子安置在自己家中,并每天按时接送孩子,直到天气转晴,道路不再危险。2011年11月,快荣村小学发生一起学生意外死亡事故。悲痛之余,马龙贤决定为孩子们做点实事。于是,学校就多了一名编外教师。马龙贤每周去学校为孩子们讲一堂安全知识教育课或革命传统教育课,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马爷爷”。马龙贤的退休金并不高,可每当希望工程捐款时,他总要捐上一些钱。近5年来,他为希望工程、幼苗扶助工程捐款达2000余元,先后资助留守儿童6人次,资助金额达1万余元。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马龙贤非常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他经常组织老人们到畔龙村老年体协观看表演,组织快荣村小学的孩子们为老人们表演节目。他还经常陪伴空巢老人下象棋、打扑克,填补老人心头的孤寂。此外,他还定期深入孤寡老人的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后及时向村委会反映。同时他积极协调帮助老人们维权。祠堂组的村民黄某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只留下耄耋之年的父母,两年来黄某没回过一次家,也没打过一次电话,仅仅是寄点钱给老人。两位老人非常伤心,经常以泪洗面,说儿子抛弃了他们。为此,马龙贤经常上门安抚二老,逢年过节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马龙贤多次和黄某电话沟通,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可千万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做人不能忘本。在他的谆谆劝导下,2013年春节黄某终于回家把二老接到深圳共同生活了。
吴兴权: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吴兴权,今年72岁,水江镇沧溪村人,2001年退休。
吴兴权退休以后,坚持不懈地义务调解村民的家庭纠纷,做邻里乡亲的“和事佬”。乡亲们对他心服口服。2010年,吴兴权带头组织村民修建从沧溪村至白家源一段长3.5公里的水泥路。在修路过程中,因为资金和土地权属问题,纠纷不断产生。但在吴兴权积极调解下,所有矛盾都及时被化解,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据沧溪村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吴兴权出面调处的大小纠纷不下20件,为沧溪村的和谐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吴兴权善于做思想工作,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于细微处倾真情,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2012年10月,村民梁云发为制止犯罪挺身而出,被犯罪分子驾驶的车撞倒身亡。事发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扬言政府若不妥善解决,将抬尸到区政府上访。此纠纷如不及时解决,将会给水江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吴兴权得知后,主动请缨参与劝导家属的工作。他对死者家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经过3天的耐心疏导,终于说服了死者家属。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一场即将激化的群体性事件就这样得以化解。吴兴权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沧溪村的和谐稳定。多年来,吴兴权不但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还热心公益事业,经常身体力行劝导人们远离“黄赌毒”,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在他的影响下,沧溪村呈现出一派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革命精神不能退休”,这是水江镇退休干部一直坚持的信念。他们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勤务员的职责,真正发挥了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他们本着一颗诚挚的热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实现中国梦默默无闻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编/晓辉
易明生:修桥筑路的先行者
易明生,今年64岁,水江镇塘下村人,2007年从水江镇政府退休。
塘下村破洞坑村民小组地理位置偏远,自古以来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土路进出村子,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此交通现状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更成了易明生的一块心病。修路需要40万元的巨额资金,易明生曾多次到镇、村反映,由于种种原因,修路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2012年8月,易明生决定不再等靠下去了,要立即行动起来带领群众修一条致富路。他一面向镇、村两级汇报,一面找到当地村民小组长商议,召开村民会议,成立修路理事会。在众人的力荐下,易明生担任了理事长。为了拉赞助,易明生8次下宜春,找到本村两位在外创业的老板,苦口婆心劝他们赞助资金修路。两位心系家乡的老板被一次次登门“化缘”的老易感动了,均答应动工后各捐款10万元。理事会决定村里按人均1000元标准集资。易明生当即表示他家除按人口数出资6000元外,再捐资2000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纷纷解囊出资。老板捐款加上群众集资共筹得30万元,尚有10万元资金缺口。易明生又亲自写了两份言辞恳切的报告报送到镇、村,请求以一事一议项目解决资金缺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镇领导反复向区有关部门协调,上级终于答应给塘下村在计划外再另行调剂一个一事一议项目。道路勘测施工期间,易明生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夜以继日地蹲在施工现场,起早贪黑全力搞好协调指挥事务。新规划的路段涉及外组村民的利益,为此,两组村民发生了激烈争执,矛盾一度激化,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此时身为共产党员的易明生,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和闻讯赶来的镇、村干部一道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从上午10点钟一直到晚上12点钟,他们终于成功化解了这场因修路引起的土地权属群体性纠纷。而就在这天下午,易明生年仅4岁的孙子突发高烧,老伴5次打电话叫他送孙子到镇卫生院治疗,均被他以情况紧急、正处在纠纷解决的节骨眼上为由拒绝。事后,老伴流着眼泪对村干部说:“这个死老头子,为修路的事连家人都不要了。”易明生从开始修路的那一天起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吃过一顿好饭,去宜春跑赞助,到镇里要项目,自己辛苦疲惫,却从没向理事会要求报销过一分钱路费和饭钱。有人劝他别这么傻,为公家做事还要自己掏腰包。他却憨厚地笑道:“修桥筑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我为这事花钱值得。”
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长2500米、宽4_米的组级公路终于竣工。全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状况。
马龙贤:儿童老人的守护者
马龙贤,今年70岁,水江镇快荣村人。2003年退休。
2008年5月连续的特大暴雨,使快荣村多处道路泥泞难行,许多孩子的上学路变成了漫漫长征路,充满艰难和危险。马龙贤闻讯后专程赶到学校,将那些回家不方便的孩子安置在自己家中,并每天按时接送孩子,直到天气转晴,道路不再危险。2011年11月,快荣村小学发生一起学生意外死亡事故。悲痛之余,马龙贤决定为孩子们做点实事。于是,学校就多了一名编外教师。马龙贤每周去学校为孩子们讲一堂安全知识教育课或革命传统教育课,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马爷爷”。马龙贤的退休金并不高,可每当希望工程捐款时,他总要捐上一些钱。近5年来,他为希望工程、幼苗扶助工程捐款达2000余元,先后资助留守儿童6人次,资助金额达1万余元。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马龙贤非常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他经常组织老人们到畔龙村老年体协观看表演,组织快荣村小学的孩子们为老人们表演节目。他还经常陪伴空巢老人下象棋、打扑克,填补老人心头的孤寂。此外,他还定期深入孤寡老人的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后及时向村委会反映。同时他积极协调帮助老人们维权。祠堂组的村民黄某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只留下耄耋之年的父母,两年来黄某没回过一次家,也没打过一次电话,仅仅是寄点钱给老人。两位老人非常伤心,经常以泪洗面,说儿子抛弃了他们。为此,马龙贤经常上门安抚二老,逢年过节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马龙贤多次和黄某电话沟通,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可千万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做人不能忘本。在他的谆谆劝导下,2013年春节黄某终于回家把二老接到深圳共同生活了。
吴兴权: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吴兴权,今年72岁,水江镇沧溪村人,2001年退休。
吴兴权退休以后,坚持不懈地义务调解村民的家庭纠纷,做邻里乡亲的“和事佬”。乡亲们对他心服口服。2010年,吴兴权带头组织村民修建从沧溪村至白家源一段长3.5公里的水泥路。在修路过程中,因为资金和土地权属问题,纠纷不断产生。但在吴兴权积极调解下,所有矛盾都及时被化解,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据沧溪村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吴兴权出面调处的大小纠纷不下20件,为沧溪村的和谐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吴兴权善于做思想工作,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于细微处倾真情,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2012年10月,村民梁云发为制止犯罪挺身而出,被犯罪分子驾驶的车撞倒身亡。事发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扬言政府若不妥善解决,将抬尸到区政府上访。此纠纷如不及时解决,将会给水江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吴兴权得知后,主动请缨参与劝导家属的工作。他对死者家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经过3天的耐心疏导,终于说服了死者家属。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一场即将激化的群体性事件就这样得以化解。吴兴权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沧溪村的和谐稳定。多年来,吴兴权不但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还热心公益事业,经常身体力行劝导人们远离“黄赌毒”,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在他的影响下,沧溪村呈现出一派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革命精神不能退休”,这是水江镇退休干部一直坚持的信念。他们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勤务员的职责,真正发挥了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他们本着一颗诚挚的热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实现中国梦默默无闻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