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变革的伟大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等复杂多变的环境,使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权力第一、惟我独尊等侵蚀的考验。他们成为感恩心理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的一代,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贪图享乐,仇视社会等思想,导致违法犯罪活动频繁,越来越低龄化。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与责任意识,这是时代、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感恩心理 责任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247-02
感恩,就是“对别人的帮助给予感激。”它是一种责任意识,自我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道德素质低下,不再自信,不再宽容,不再有爱,不知感恩,不会感恩,不愿感恩,缺乏修养,情感淡漠,麻木不仁,甚至毫无责任意识。
一、感恩之心不存,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等复杂变化的环境中,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西方的价值观念不断渗入,网络文化中夹杂的黄、赌、毒等不健康内容,使学生道德素质下降,诱发了犯罪。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享乐主义思想冲击着当代人的心灵,腐蚀着人们的思想,使青少年推崇金钱至上,权力第一,引发盗窃,嫉妒等。有些人把钱看得太重,不择手段地抓钱、昧着良心地捞钱,导致持刀抢劫、绑架杀人等犯罪。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现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尽完善,考试成绩左右着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校对学生道德培养只能被弱化了,老师的教育、社会的帮助,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四)、家庭因素的影响。现在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只注重智力投资,不注重基本品质的培养,这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思想。单亲、离婚和重组家庭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恶劣影响,缺乏家庭的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因素。
(五)、留守儿童的因素。留守儿童对父母缺乏理解,他们不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是对家庭尽职尽责,相反,他们只会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长期与母亲生活让孩子缺乏处事果断的品质,惯成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等不良习惯。
(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的因素。教育方法不当的家庭:1.“失望型”家庭。2.“独裁型”家庭。3.“溺爱型”家庭。4.“唠叨型”家庭。
二、感恩心理与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在家缺孝心。“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十分看重亲情,孝道与责任。《今日说法》2011年1月29日报道:浙江富阳21岁的男青年郎琪曾向父母要钱还赌债遭训斥后,竟然趁父母熟睡时持刀砍死父亲,将母亲砍成重伤并索要存折和密码后逃离现场。现在社会上虐待、遗弃老人,不尊重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他人缺诚心。在湖北襄樊发生了“感恩风波”,因为受资助的学生一年多没有一封信,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企业家们断定他们不知感恩,便取消了他们的受助资格。像这种忘恩负义,麻木不仁,不知感恩回报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对社会缺良心。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问题片面化,处理问题极端化。他们常常责怪家庭不负责任,学校没尽义务,社会不给机会。
(四)、对自然缺爱心。我们经常会看到青少年学生乱扔垃圾、踩踏草坪、采摘花朵、损毁树木,不注意保护环境卫生。折射他们薄情自然,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缺乏对大自然的爱心。
(五)、对公物缺善心。不爱护公物,“伤残”公共设施。如损坏座椅、路灯、音箱、垃圾箱、公厕的门和窗等,他们常常把公共设施当成发泄的对象。
三、学生的感恩心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功能。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感恩心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无法替代的奠基作用。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之心与责任意识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
1.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楷模,体现榜样的力量。家长要感恩他人的帮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与同事、邻里和他人交往中,热情诚恳,积极帮助他人。关心尊重孩子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为人处事的经验。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替父母分忧解难。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适当安排他们做一些适当的家务,如洗碗、煮饭、拖地、擦桌子,洗衣服等,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付出的艰辛、快乐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同情心,让他们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道德、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3.经常与孩子们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对思想偏差要及时纠正,对孩子的过错不能回避、包容,要及时指出,并让他们改正。家长要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孩子沟通,促使孩子体验成功、承担责任。
4.要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联系。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使家庭、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育人的大环境。
5.让孩子感受挫折。在生活中,应该让孩子设法去争取,通过努力去获得,从而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体验父母的付出,在感恩中成长。
(二)、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功能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感恩心理与责任意识培养上具有主体功能作用,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学校要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品德,以自身形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2.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把感恩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中要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长,在家里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校离不开教师的教育之恩,在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社会、单位、朋友的帮助。只有心存感恩,知恩图报,一个人才有可能立足社会。
4.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学校的感恩教育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如培养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给老师倒茶,尊重老师;关心周围的同学,搞好与同学的关系;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踩踏花草、不虐待动物等。
5.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班、队会和社会实践活动,寓感恩教育于活动之中,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给教师做贺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逐渐认同、接受社会规则,积极走向社会,把校园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他人、社会对自己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工作,培养会感恩、能负责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1.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旗帜鲜明地褒扬富有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好人好事,抨击一切丑恶现象,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及所有有恩于他们的人。
2.要利用好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工具,对一些感恩典型事例进行推广和宣传,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大力弘扬感恩精神的良好氛围。
3.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成长,处处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让青少年每时每刻认识到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是一个有责任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感激的东西太多:要感激生育他们的父母;要感激朋友他们真诚的友谊;要感激学校让他们充实而愉快地学习;要感激老师教给了他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修养;要感激祖国为他们提供了安定的生存空间;要感激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家庭、学校、社会、时代、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我们要用爱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长处,用爱的鼓励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阴霾,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的责任心,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动,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的精神,用爱的理性惩罚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逐步走出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敢承担起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感恩心理 责任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247-02
感恩,就是“对别人的帮助给予感激。”它是一种责任意识,自我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道德素质低下,不再自信,不再宽容,不再有爱,不知感恩,不会感恩,不愿感恩,缺乏修养,情感淡漠,麻木不仁,甚至毫无责任意识。
一、感恩之心不存,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等复杂变化的环境中,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西方的价值观念不断渗入,网络文化中夹杂的黄、赌、毒等不健康内容,使学生道德素质下降,诱发了犯罪。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享乐主义思想冲击着当代人的心灵,腐蚀着人们的思想,使青少年推崇金钱至上,权力第一,引发盗窃,嫉妒等。有些人把钱看得太重,不择手段地抓钱、昧着良心地捞钱,导致持刀抢劫、绑架杀人等犯罪。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现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尽完善,考试成绩左右着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校对学生道德培养只能被弱化了,老师的教育、社会的帮助,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四)、家庭因素的影响。现在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只注重智力投资,不注重基本品质的培养,这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思想。单亲、离婚和重组家庭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恶劣影响,缺乏家庭的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因素。
(五)、留守儿童的因素。留守儿童对父母缺乏理解,他们不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是对家庭尽职尽责,相反,他们只会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长期与母亲生活让孩子缺乏处事果断的品质,惯成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等不良习惯。
(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的因素。教育方法不当的家庭:1.“失望型”家庭。2.“独裁型”家庭。3.“溺爱型”家庭。4.“唠叨型”家庭。
二、感恩心理与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在家缺孝心。“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十分看重亲情,孝道与责任。《今日说法》2011年1月29日报道:浙江富阳21岁的男青年郎琪曾向父母要钱还赌债遭训斥后,竟然趁父母熟睡时持刀砍死父亲,将母亲砍成重伤并索要存折和密码后逃离现场。现在社会上虐待、遗弃老人,不尊重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他人缺诚心。在湖北襄樊发生了“感恩风波”,因为受资助的学生一年多没有一封信,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企业家们断定他们不知感恩,便取消了他们的受助资格。像这种忘恩负义,麻木不仁,不知感恩回报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对社会缺良心。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问题片面化,处理问题极端化。他们常常责怪家庭不负责任,学校没尽义务,社会不给机会。
(四)、对自然缺爱心。我们经常会看到青少年学生乱扔垃圾、踩踏草坪、采摘花朵、损毁树木,不注意保护环境卫生。折射他们薄情自然,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缺乏对大自然的爱心。
(五)、对公物缺善心。不爱护公物,“伤残”公共设施。如损坏座椅、路灯、音箱、垃圾箱、公厕的门和窗等,他们常常把公共设施当成发泄的对象。
三、学生的感恩心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功能。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感恩心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无法替代的奠基作用。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之心与责任意识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
1.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楷模,体现榜样的力量。家长要感恩他人的帮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与同事、邻里和他人交往中,热情诚恳,积极帮助他人。关心尊重孩子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为人处事的经验。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替父母分忧解难。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适当安排他们做一些适当的家务,如洗碗、煮饭、拖地、擦桌子,洗衣服等,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付出的艰辛、快乐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同情心,让他们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道德、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3.经常与孩子们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对思想偏差要及时纠正,对孩子的过错不能回避、包容,要及时指出,并让他们改正。家长要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孩子沟通,促使孩子体验成功、承担责任。
4.要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联系。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使家庭、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育人的大环境。
5.让孩子感受挫折。在生活中,应该让孩子设法去争取,通过努力去获得,从而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体验父母的付出,在感恩中成长。
(二)、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功能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感恩心理与责任意识培养上具有主体功能作用,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学校要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品德,以自身形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2.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把感恩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中要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长,在家里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校离不开教师的教育之恩,在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社会、单位、朋友的帮助。只有心存感恩,知恩图报,一个人才有可能立足社会。
4.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学校的感恩教育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如培养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给老师倒茶,尊重老师;关心周围的同学,搞好与同学的关系;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踩踏花草、不虐待动物等。
5.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班、队会和社会实践活动,寓感恩教育于活动之中,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给教师做贺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逐渐认同、接受社会规则,积极走向社会,把校园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他人、社会对自己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工作,培养会感恩、能负责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1.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旗帜鲜明地褒扬富有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好人好事,抨击一切丑恶现象,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及所有有恩于他们的人。
2.要利用好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工具,对一些感恩典型事例进行推广和宣传,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大力弘扬感恩精神的良好氛围。
3.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成长,处处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让青少年每时每刻认识到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是一个有责任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感激的东西太多:要感激生育他们的父母;要感激朋友他们真诚的友谊;要感激学校让他们充实而愉快地学习;要感激老师教给了他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修养;要感激祖国为他们提供了安定的生存空间;要感激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家庭、学校、社会、时代、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我们要用爱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长处,用爱的鼓励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阴霾,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的责任心,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动,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的精神,用爱的理性惩罚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逐步走出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敢承担起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