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发生后,我们率先打通了上下游,与上游企业的生产制造单元进行紧密沟通,并对下游用户在卡车使用过程中的需求进行及时对接”,上海远行供应链管理(集团)公司总经理赵晓阳说。该企业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汽”)在长三角地区设立的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链下游企业,目前有5万多辆重型卡车在该地区运营。
打通产业链条
陕汽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西北地区大型重型汽车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首批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在海外13个国家建有工厂,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2月14日复工复产以来,工厂产能已全面恢复。
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链长、集群度高,劳动力、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任何一个零部件如果断供都会导致整个流水线的停摆。集团公司董事长袁宏明说:“我们采取‘2 1’的产业链布局,即两个主供、一个副供,几乎没有依赖国外的产品,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架、驾驶室都是我们自己来生产,所有的产品分布在国内不同的省份。”完善的产业链保障使得陕汽实现了高效协同复产复工。
陕汽的重型卡车产能逐渐恢复后,对零部件厂商的拉动效应也非常明显,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以及物流运输业发展都提供了强力支持。陕西华臻车辆部件公司是陕汽产业链上游产品供应商,该公司總经理颜峰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整个产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恢复速度非常快,4月份同比数据增长了18%。”
与此同时,陕汽致力于创新和技术升级,新开发的纯电动轻卡也已进入市场,其无人驾驶技术搭载全新电控平台也将于2020年下半年亮相。
陕西不仅培育了一批汽车龙头企业,还打造了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集约化的超级汽车产业集群。早在2003年,比亚迪就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如今,比亚迪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新能源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亚迪西安也成长为公司在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业基地。5月19日,比亚迪官方表示,搭载高安全、长续航、长寿命刀片电池技术的比亚迪汉EV将出口欧洲。
进一步推进开放举措
在国内汽车产业链企稳回升的同时,落户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于2月10日全面复工复产。
特斯拉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介绍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目前生产顺利,预计2020年6月就可实现周生产4000辆Model 3的目标。这意味着实际产量将超过一期超级工厂年产15万台的设计产能。目前生产Model Y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厂房也在建设中。
在全球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特斯拉却实现了盈利,这与其良好的销量密不可分。2020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了近10.3万辆电动车,交付约8.8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3%、40.3%。特斯拉在其一季度财报中表示,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第一季度产销成绩。
作为中国放开汽车业外商投资股比后的第一个外商独资汽车生产厂,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曾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重大产业项目对保持产业投资稳定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吕鸣介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梳理了特斯拉项目推进过程中好的做法,总结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举措。未来将围绕招商策划、审批改革、企业服务等环节,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招商、落地和建设,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的常态。
为了把特斯拉审批模式复制推广到所有在临港新片区落地的投资项目,3月12日,临港管委会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仅2020年第一季度,新片区签约落地的科技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就超过了713亿元人民币。
作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上海一直是全国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数量最多的城市。2020年第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新增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
4月10日,上海还公布了《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的通知 (简称“24条”)。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表示,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法》,从法律框架上做了准入门槛的突破,解决了外资企业能否进来的问题;“24条”则更多地解决了企业落沪后的发展问题,比如人才如何留下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更注重解决外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为不断提升外商投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全球投资者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上海还设立了“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已上线的2020版《上海外商投资指南》,选取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中的九大产业重点推介。
制造业产业优势吸引力依旧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当前,中国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制造业全面复工复产,带动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确保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强大韧性,不仅给世界经济重启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让一些欧美企业看到,中国的制造业已具备了“大市场、大基建、全产业链及人才红利”等产业优势。
以新能源车为例,当前中国拥有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最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120万辆,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今年两会期间的“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就表示,下一步主要在三个方面继续发力:在供给侧,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在需求侧,鼓励换电模式的发展,鼓励地方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使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侧,工信部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持续的政策利好,有望带动疫情期间的新能源车销量企稳回升,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上下游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也是吸引包括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的一大优势。仍以汽车产业链为例,整机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在中国都可以找到;动力电池从上游的材料、到中游电机电控等部件、再到下游需求,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这种优势是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或者规模偏小的发达经济体所不具备的。
中国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形成的“超级网络”也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中国高铁等基础设施优势仍在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5万公里,约占到全球高铁网的70%。与此同时,包括5G在内的“新基建”在中国的布局,也将助力产业升级、带动创业就业,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巨大的人才储备和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也使得中国从传统的“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弗里曼指出,中国经济近20年突飞猛进发展得益于高等教育,让中国在科学与工程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使从事电子商务和5G网络技术的中国领军公司大获成功。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4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申请专利数5.9万件,居全球第一位,占比22.2%。这都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走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业强大韧性正在助力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逐渐复苏。
打通产业链条
陕汽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西北地区大型重型汽车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首批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在海外13个国家建有工厂,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2月14日复工复产以来,工厂产能已全面恢复。
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链长、集群度高,劳动力、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任何一个零部件如果断供都会导致整个流水线的停摆。集团公司董事长袁宏明说:“我们采取‘2 1’的产业链布局,即两个主供、一个副供,几乎没有依赖国外的产品,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架、驾驶室都是我们自己来生产,所有的产品分布在国内不同的省份。”完善的产业链保障使得陕汽实现了高效协同复产复工。
陕汽的重型卡车产能逐渐恢复后,对零部件厂商的拉动效应也非常明显,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以及物流运输业发展都提供了强力支持。陕西华臻车辆部件公司是陕汽产业链上游产品供应商,该公司總经理颜峰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整个产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恢复速度非常快,4月份同比数据增长了18%。”
与此同时,陕汽致力于创新和技术升级,新开发的纯电动轻卡也已进入市场,其无人驾驶技术搭载全新电控平台也将于2020年下半年亮相。
陕西不仅培育了一批汽车龙头企业,还打造了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集约化的超级汽车产业集群。早在2003年,比亚迪就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如今,比亚迪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新能源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亚迪西安也成长为公司在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业基地。5月19日,比亚迪官方表示,搭载高安全、长续航、长寿命刀片电池技术的比亚迪汉EV将出口欧洲。
进一步推进开放举措
在国内汽车产业链企稳回升的同时,落户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于2月10日全面复工复产。
特斯拉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介绍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目前生产顺利,预计2020年6月就可实现周生产4000辆Model 3的目标。这意味着实际产量将超过一期超级工厂年产15万台的设计产能。目前生产Model Y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厂房也在建设中。
在全球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特斯拉却实现了盈利,这与其良好的销量密不可分。2020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了近10.3万辆电动车,交付约8.8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3%、40.3%。特斯拉在其一季度财报中表示,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第一季度产销成绩。
作为中国放开汽车业外商投资股比后的第一个外商独资汽车生产厂,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曾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重大产业项目对保持产业投资稳定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吕鸣介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梳理了特斯拉项目推进过程中好的做法,总结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举措。未来将围绕招商策划、审批改革、企业服务等环节,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招商、落地和建设,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的常态。
为了把特斯拉审批模式复制推广到所有在临港新片区落地的投资项目,3月12日,临港管委会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仅2020年第一季度,新片区签约落地的科技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就超过了713亿元人民币。
作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上海一直是全国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数量最多的城市。2020年第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新增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
4月10日,上海还公布了《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的通知 (简称“24条”)。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表示,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法》,从法律框架上做了准入门槛的突破,解决了外资企业能否进来的问题;“24条”则更多地解决了企业落沪后的发展问题,比如人才如何留下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更注重解决外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为不断提升外商投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全球投资者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上海还设立了“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已上线的2020版《上海外商投资指南》,选取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中的九大产业重点推介。
制造业产业优势吸引力依旧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当前,中国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制造业全面复工复产,带动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确保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强大韧性,不仅给世界经济重启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让一些欧美企业看到,中国的制造业已具备了“大市场、大基建、全产业链及人才红利”等产业优势。
以新能源车为例,当前中国拥有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最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120万辆,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今年两会期间的“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就表示,下一步主要在三个方面继续发力:在供给侧,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在需求侧,鼓励换电模式的发展,鼓励地方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使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侧,工信部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持续的政策利好,有望带动疫情期间的新能源车销量企稳回升,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上下游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也是吸引包括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的一大优势。仍以汽车产业链为例,整机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在中国都可以找到;动力电池从上游的材料、到中游电机电控等部件、再到下游需求,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这种优势是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或者规模偏小的发达经济体所不具备的。
中国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形成的“超级网络”也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中国高铁等基础设施优势仍在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5万公里,约占到全球高铁网的70%。与此同时,包括5G在内的“新基建”在中国的布局,也将助力产业升级、带动创业就业,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巨大的人才储备和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也使得中国从传统的“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弗里曼指出,中国经济近20年突飞猛进发展得益于高等教育,让中国在科学与工程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使从事电子商务和5G网络技术的中国领军公司大获成功。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4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申请专利数5.9万件,居全球第一位,占比22.2%。这都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走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业强大韧性正在助力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逐渐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