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重围困中艰难成长的索马里新闻传播业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d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简称索马里)地处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状如犀牛角,故有“非洲之角”之称。索马里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西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西北方紧邻吉布提,国土面积637,660平方公里,拥有非洲最长海岸线,首都摩加迪沙。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截至2015年,索马里人口1300万。由于连年战乱、饥荒等原因,索马里成为难民数量居高不下的国家之一,联合国难民署(UNHCR)报告显示,2017年该国仅境内难民人数已达150万。索马里主体民族为索马里人,约占总人口数的97%。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索马里人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在经历了较漫长的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后,穆斯林为主要人口,1960年独立后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1974年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接纳为成员国。根据2012年颁行的《索马里临时宪法》,该国实行联邦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军队总司令,总理为联邦政府首脑。
  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索马里的现代新闻传播业具有起步晚、成长坎坷、碎片化严重且前景难测的特点。新闻传播业在索马里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也遭受多重困扰,至今已成为国家权力真空、暴力蔓延和经济停滞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一、殖民主义影响下的索马里社会传播(19世纪中期-1960年)
  由于地处战略要冲,19世纪中期以降,索马里先后遭受法、英、意等国入侵和瓜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意实际控制索马里全境。从某种程度来说,严格意义下的现代新闻传播业在独立前的索马里尚未出现。然而,这一时期新闻传播业的萌芽也在悄然孕育,集中体现在索马里语的发展和阿拉伯语的普及,以及早期广播的出现。
  自古以来,从索马里到吉布提,人们都能以标准索马里语进行交流,这得益于其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这是一种独立的、特别生动的语言,有著非常丰富的口头文学。然而,由于先天强烈的口语属性,以及阿拉伯语的“后来居上”,索马里语长期没有对应文字。19世纪以来,强势入侵的殖民语言和文化成为困扰索马里本土知识分子、延缓新闻传播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多个由知识界提出的文字方案均遭殖民当局禁止。例如,1920年前后,奥斯曼·克纳迪德(Osman Kennadid)为索马里语创立了一套精炼而准确的字母和文字,随后被命名为“奥斯曼尼亚文”(Osmanya;The Osmanya Alphabet)。这种新文字有全新的字母,克服了原有字母的不足。由于宗教保守人士及殖民当局的阻挠,索马里语的文字化并没有实现,但为日后新闻传播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阿拉伯语于公元7世纪随伊斯兰教辗转进入索马里。加之索马里人与阿拉伯沿海地区自古就有密切联系,阿拉伯语在独立前的索马里得到较大程度的普及而被视为第二语言,而且,索马里语中含有数量相当的阿拉伯词汇,这无疑使日后阿拉伯语在索马里新闻传播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可能。
  由于民族语言没有文字,殖民国家的语言教育也只针对少数人群,索马里的文盲率始终居高不下。20世纪40年代,广播第一次出现在索马里第二大城市哈尔格萨(Hargeisa),并随之成为索马里人民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手段。
  二、独立初期索马里新闻传播业悄然兴起(1960-1969年)
  1960年6月26日和7月1日,英属索马里和意大利托管地索马里先后获得独立,并于7月1日宣布合并,索马里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有赖于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新政府打造现代索马里的雄心壮志,以及国家初建阶段民众高涨的热情,独立前业已存在的新闻传播业得以继续发展,集中体现在多份报刊和通讯社的出现。这一时期的报刊主要包括:
  《索马里信使报》,意大利文。系政府机关报,于首都摩加迪沙出版发行,其国际新闻来源主要依靠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发行量约4000份。该报总编辑为意大利人,并雇有意大利专家,其控制权掌握在意大利人手中。
  《索马里之声》,阿拉伯文。于1964年由索马里新闻部主办。
  《索马里新闻》(Somalia News),英文。同样为官方报纸,发行量约3000份,其编辑和记者均为索马里人。
  《联盟报》,以意大利文和阿拉伯文同时出版,系索马里青年联盟(Somali Youth League Party)机关报,每周出版一次。此外还有《旗帜报》《战斗报》等。
  1960-1969年,索马里先后出现由私人经营的索马里通讯社以及官方通讯社索马里国家通讯社。
  不难看出,尽管索马里的报刊和通讯社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却仍然面临殖民色彩和影响难以立时褪去、以索马里语为基础的独立自主的新闻传播业难以实现两大困扰。新建立的索马里共和国很大程度上依旧依赖阿拉伯文、英文、意大利文等外来语言。究其原因,除了来自内部宗教保守势力和传统部落主义的影响,以及国家受制于国际援助外,根本在于传统社会结构难以被迅速打破。为逐步破解这些难题,索马里政府在独立初期便设立了索马里语言委员会,以研究和制定适合索马里语的最佳文字书写方案。该委员会于1962年提交的方案倾向于使用拉丁字母书写索马里语,以方便青年学生赴国外接受高等教育,也有利于国家采用现代印刷设备。然而,由于部分宗教保守人士和泛阿拉伯主义者强烈反对,该方案最终搁浅,委员会也一度停止运转。
  共和国时期,索马里新闻传播业在民族主义国家建设的大潮中开始发轫并取得一定成绩和发展,但仍然面临来自内外两个层面的困扰和压力。
  三、巴雷执政时期索马里新闻传播业的国有化(1969-1991年)
  索马里青年联盟主导下的共和国政府在执政后期,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出现巨大鸿沟,各类问题和矛盾引起人民诸多不满。1969年,总统阿卜迪拉希德·舍马克(Abdirashid Shermarke)被暗杀,原军队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Mohamed Barre)掌权,索马里共和国更名为索马里民主共和国,由巴雷任主席的最高革命委员会(Supreme Revolutionary Council)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开始长达20年的军人统治。尽管西方对这一时期颇多批评,高度集权的索马里客观上仍然为真正独立、自主的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索马里语文字化的最终实现
  随着最高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几度被搁置的索马里语文字化再次被提上日程。1971年,原索马里语言委员会恢复工作,并开始编写由拉丁字母拼写的索马里语语法、字典和学校教材。1972年10月,最高革命委员会作出决议,规定用拉丁文字母拼写的索马里语为官方文字。这一决定正式结束了长久以来索马里语没有独立和正式文字的窘境,为形成以索马里语、阿拉伯语为主体的新闻传播业奠定了基础。
  (二)通讯社、报刊和广播的官方化和国有化
  民主共和国政府成立后,政府取缔前政府时期的通讯社和报刊,索马里国家通讯社成为唯一的通讯社。报刊领域,新创办的《十月之星报》(October Star)成为全国唯一的日报,日发行量约1万份。该报最初以阿拉伯文和英文出版,1972年政府确定索马里文为官方文字后,开始加入索马里文版。由此,官方首份索马里文报纸于1973年10月问世。广播领域,1969年以来索马里的广播节目均由政府新闻部广播局统一负责播放。摩加迪沙广播电台为国家电台,使用索马里语、阿拉伯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斯瓦希里语、阿姆哈拉语等多语种播送;哈尔格萨电台属于北区地方政府电台,主要以索马里语进行广播。此外,1983年索马里首家电视台——索马里电视台(Somalia Television)也在摩加迪沙建立,用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播放电视节目。
  对索马里新闻传播业发展而言,这一时期的军人统治具有耐人寻味的两面性。一方面,巴雷总统自上台之初就宣布政府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而与其相关的“统一”和“自力更生”等概念自然有助于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的索马里现代新闻传播业,新闻机构的国有化客观上也使索马里国家层面的新闻传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多个非洲国家均出现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政府并没有将新闻作为独立的社会公器,而使其成為宣传自身、打击政敌的工具。索马里也不例外。
  (三)“应急计划”的实施和开展
  1973至1975年,索马里民主共和国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反对和打击部落主义、腐败和裙带关系的运动,被称作“应急计划”(Parnaamaaj),重要举措包括于1973年和1975年在城乡开展的大规模扫盲运动,以及强化1970年初就开始的反部落主义全国运动。当局对部落主义的打击是为了有效维护中央集权,削弱地方部落势力和影响。此举带来正反两面的结果:一方面,“应急计划”有利于促进现代索马里民族在“言同语”的基础上“书同文”,在大大降低国家文盲率的同时间接带动了索马里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打击部落主义的举措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部落和氏族首领的利益,客观上又构成引发巴雷执政后期国家动荡并最终发生大规模内战的重要动因之一。
  四、动荡时代索马里新闻传播业的沉浮(1991年至今)
  自1991年开始,由于长期积压的内部矛盾和愈演愈烈的外部冲突,索马里进入中央政府垮台、国家碎片化、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的国家权力真空时代。巴雷多次试图重建中央政府均告失败。随即,索马里各利益集团之间、部落与部落、部落内氏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演变为无休止的内战,索马里人也以“灾难”一词来形容这一时期:仅在1991-1992年间,首都摩加迪沙一场为期4个月的军阀混战就造成2.5万人死亡、150万人逃离和至少200万人流离失所的惨剧。这一时期的索马里新闻传播业历经坎坷和灾难,艰难生存与发展。总体而言,具有私营化与碎片化并存、新闻自由严重退化、新闻传播孤立隔绝等特点。
  (一)传媒的私营化、碎片化和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崛起
  1991年1月,伴随着巴雷“民主共和国”政府的垮台,索马里原有国家媒体断崖式解体,私营传媒取代了原有的国有媒体。然而,由于国家陷入武装割据和战乱,碎片化成为私营媒体无可避免的“附加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索马里原有传媒格局被打破,形成以广播为主、电视次之、报刊影响极弱、互联网媒体井喷的新格局。
  1. 报刊。内战之初的索马里出现多家私营报社,却从此再没有出现全国发行的报纸。各报发行量也极为有限,受局势影响,部分报纸的制作水平不高,且大多数报纸都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早期出现的重要报纸包括:
  《知晓报》(Xog Ogaal),1991年创办于摩加迪沙,以索马里文发行。日发行500-700份,至2011年,该报成为首都唯一的日报。
  《共和国报》(Jamhuuriya),于1991年创办。以索马里文发行,是当时索马里兰地区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日发行约700-1000份。
  《呐喊报》(Haatuf),2000年创办于哈尔格萨,以索马里文发行。日发行700-1000份,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此外,《非洲之角报》(Geeska Afrika)、《瓦辛报》(Waheen)等报均创办于本世纪初期,但日发行量均几百份。没有一份报纸具备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2012年,一份名为“以数据为援”(Info As Aid)的索马里传媒与通信业报告显示,至2011年,只剩一份日报仍在首都常规发行。总体而言,由于种种原因,报纸在索马里大部分地区已经停止出版发行。
  2. 广播电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再次成为索马里人获取消息的主要渠道,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传媒形式,电视,尤其是卫星电视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1991年以来,索马里全境各类广播电台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多数以索马里语播出。除少数地区以外,大部分新建立的广播电台均为私营。早期主要的广播电台包括:“博萨索调频台”(Bosasso FM)、“非洲之角电台”(Horn Afrik Radio)、“巴纳迪尔电台”(Radio Banadir)、“自由索马里电台”(Radio Free Somalia)和“摩加迪沙电台”(Radio Mogadishu)等。此外,英国广播公司(BBC)设在摩加迪沙和哈尔格萨的服务台致力于向索马里民众转播其节目,也颇受民众欢迎。2000年以后出现的主要电台包括:“谢贝利电台”(Radio Shabelle)、“库米耶电台”(Radio Kulmiye)、“荣耀电台”(Radio Xurmo)、“使命电台”(Al Risaala)、“民主之声电台”(Radio Xamar/ The Voice of Democracy)等。   除电台外,私营电视也开始播出,早期共有七家电视台。1999年在摩加迪沙建立的“非洲之角电视台”(Horn Afrik)是索马里人创办的第一家私营电视台。此后,又陆续出现了“环球电视台”(Universal TV)、“东方电视网络”(Eastern Television Network)、“索马里兰卫星频道”(Somaliland Space Channel)等电视台。
  同样,这一时期无论广播或电视,在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下,没有一家能覆盖全国,且自身时常受到地方政府的管制;电视播出的时间仍然有限,制作水平不高,本地节目不多,大部分时段为粗制滥造的广告所占据,余者则转播海外卫星电视节目,如半岛电视台节目。因此,这一时期经济条件宽裕的索马里听众和观众,都使用卫星接收器来收听或收看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半岛电视台等西方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新闻节目。
  3. 互联网。与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的普及率和社交媒体的使用人数在索马里动荡时代后期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互联网世界统计”(Internet World Stats)网站于2017年12月刊载题为《非洲互联网用户数据》的调查报告显示:索马里网络使用人数从2000年的200人骤增至2017年的120万人,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用户达到110万人。同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索马里日益壮大,手机用户逐年增长。几近消失的报刊也借机纷纷转战互联网平台,如“今日索马里”的网络平台已成为当下索马里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来源之一。
  (二)“逆时代”的新闻与言论自由
  对索马里而言,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及言论自由却走向“逆时代”的道路。即便在阿拉伯人眼中,暴力与混乱侵袭下的索马里也缺乏新闻自由。
  这一时期,索马里各类传媒机构在地方政府、反对派、宗教极端组织和其他激进组织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媒体运营的条件和环境异常艰苦,且随时面临关停的命运。例如,前文提及的“谢贝利”电台(Radio Shabelle)于2002年在首都建立,拥有一定数量的力求客观报道的记者和大批听众。同境内多数广播电台一样,他们只能在普通居民楼的几间简陋屋子里办公。建立之初,该广播台就同时受到联邦政府和反对派的威胁,伊斯兰激进组织更多次勒令其停工。多年来,至少有五名资深记者遭到杀害。
  “环球电视台”(Universal TV)是第一家面向全球索马里人用索马里语播出节目的卫星电视台。2011年到2012年,该电视台因被指控立场偏颇和挑唆暴力而先后遭到多个地方政府的禁播。在极端和暴力组织索马里青年党(Al Shabaab)控制的中南部地区,多家广播电台更遭到其永久取缔。类似管制广播和电视业的事件在索马里不胜枚举。
  2018年2月,索马里记者联合总会发布报告称,索马里约76家广播公司、21家电视台和30家报纸的记者遭受到各种威胁。2017年有32位记者被无端拘押,而过去5年共有51名记者遭到杀害。同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报告也显示,对新闻从业者来说,索马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排名仅次于叙利亚、伊拉克和墨西哥。由此可见,国家无政府状态及暴力冲突是索马里新闻和言论自由陷入危机的直接原因。
  (三)动荡时期索马里新闻传播业的艰难成长与孤立隔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8年2月出台的索马里国家报告显示,至2017年,索马里经济仍然遭受严重干旱和零星恐袭的困扰。在此情形下,索马里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之路仍然艰辛而漫长。索马里境内多数私营传媒均依赖广告收入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捐助维持运营。然而,在国民温饱问题尚难以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传媒机构获得的资助杯水车薪。近年来,索马里传媒业在以往依赖西方国家的基础上,正将求助的目光转向阿拉伯国家和东方世界。
  2012年,“摩加迪沙研究中心”(Mogadishu Center)在一份关于索马里境内阿拉伯语传媒机构的报告中称:多年来,索马里各阿拉伯语传媒机构,始终致力于突出索马里作为东方阿拉伯国家的面貌和属性,以加强与阿拉伯兄弟的联系与互动。然而,它们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苦难,尤其体现在能力不足、外援缺失,以及出版、印刷设备匮乏。
  五、结语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索马里现代新闻传播业伴随国家坎坷的命运而沉浮,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重围困中艰难生存,它应成为当下全球新闻传播业中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的对象。未来一个时期内,索马里各派别和利益集团握手言和、共同扶持联邦政府的前景暗淡。冲突各方矛盾的激化,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该国陷入大规模战争和人道主义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索马里新聞传播业面临怎样的前景尚属未知。
  (本文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冠名讲习教授陈力丹组织写作和修改,系教育部攻关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传播业历史与现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7JZD042)
  (版面所限,本文略去作者所加注释。)
其他文献
本文从内部审计的职能、独立性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从认识定位、法律环境、机构设置等多方面,对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尤其对内部
当前,伴随着政治经济和国际传播格局转型的是全球话语权力的转移和世界对于新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探索。后西方、后美国、多边主义和新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等成为新形势
作者皮特·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是英国牛津大學世界历史系的教授,也是英国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和拜占庭研究中心的主任。作者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丝绸之路的现在与未来,关注亚洲正在形成的新关系网。该书写道:“从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今是条条大路通北京。”作者认为,在特朗普时代和英国脱欧的背景下,西方世界正遭到孤立主义和分裂浪潮的冲击。伴随着古老贸易线路的复兴,世界的东方因“一带一路”
5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承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分论坛在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筹委会主
介绍马蹄沟立井过流砂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要达到的技术要求,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可供同类矿井借鉴.
通过对近期城市园林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园林城市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生态园林的概念,阐述生态园林的内涵,从生态园林的功能即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景观、丰
柏类:柏类盆景堪称为盆景之王。柏树和松树齐名,有松柏长青之说,柏树的美学特征几乎与松树一样,但也有不同之处,除古老,翠绿,坚强,奇特之处,还有一点就是它的韧性,柏树皮纹理条状旋转如
在过去的20年里,小汽车上玻璃的面积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这样,能在炎热大气里减少进入汽车中的太阳能“光能控制”玻璃应运而生,其中包括红外线反射镀膜玻璃和可用浮去法生产的
凤尾竹别称为观音竹。【科属】禾本科蝴竹属多年生木质化植物,为孝顺竹的变种。【分布】为南方暖地种植。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出产;江苏,浙江,安徽南部栽培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树移植技术正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是树木成活的保障。对园林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