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智慧》(Sapientia Sinica,1662)作为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大学》中拉双语全译本,因其印本数量少长期不为学界所关注。但作为儒学西传的开山之作,在其身上已开始呈现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在儒学西译中擅用的一系列译介手法。本文在版本描述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呈现早期来华耶稣会士在中拉双语译本对照刻印上的开创性贡献,并对译文中出现的情景化译词、“以史注经”“以经注经”的释经学手法、中西文化意象比附的归化式译介等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下的中国典籍外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