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牌楼向南行(下)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内务部街西口顺大街南行,就要到史家胡同时,会看到一个石兽,大多数人说这就是二郎庙的那只哮天犬,可仔细看,这圆头圆脑脖子上披着卷鬃的家伙,分明是风化严重的石狮子,倒也是二郎庙北边某门脸前的故物,只是并非庙前的狮子,更非那只被传说渲染得神乎其神的小狗而已。二郎庙可有年头了,唐代就有,屡次重修,后因修路从灯市口路北迁址于此,庙门顺灯市口正对东华门方向,纪晓岚《滦阳续录》说,“灯市口二郎神庙,其庙面西,而晓日初出,辄有金光射室中似返照,或曰是庙基址与中和殿东西相值。殿上火珠映日,回光耳。”这还是燕京小八景之一呢,可惜现在只能看到这只狮子了。阿南史代老师认为这是卷毛狮子狗,洋人富兰克绘制的1936年《老北京风俗地图》中,更是把这里称为狗神庙,其实二郎神和哮天犬塑像早已无存,唐山大地震后,房子也翻修成了红砖瓦房,石供桌和两只石狮子也被清运,著名的“东城当街庙”基本消失了。
  不惟祠堂无存,小学对面的一大片院落,也早已被一栋西式复古大楼所取代。那些四合院,在史家胡同博物馆收集资料时,竟然找不到一张旧照,《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作者华新民女士在她悲伤的文章里描述过它临终前的模样,此外再无人提及。被拆掉的门楼里,还曾有一幅木刻门联,“得志当为天下雨,交友应有古人风”,至今还激励印证着为保护老北京而努力着的人们的心迹。小小的史家胡同博物馆不遗余力,根据1959年的肮拍图和1957年的測绘图,还有部分老人的回忆,在整片胡同缩微模型中重新建起了这片院落,与其相对的,是已经变为工地吊塔矗立的2009年谷歌航拍图。所幸史家胡同被拆掉的仅此一片,它依然是公认的完整保留老北京生活气息的老胡同之一,只是这样的胡同已经太少太少。
  47号是荣毅仁故宅,1948年曾作过傅作义的绥靖公署,也有说其内宅也在此,傅作义和平起义保护古都的决定,应就是在此处艰难做出的。民国时日本人当过商社,如今翻修一新,银子没少花,但却是农村大瓦房的做法,水泥大砖缝,大门也是冷冷的灰色带监视孔的铁门,唯有戗檐砖雕可看,算新活里面顶精致的手艺了。45号辛亥革命后孙武曾居住,后为民国木斋中学女校长卢定生故居,同43号是形制一样的鸳鸯宅,45号门楼曾面目全非,垂花门几近坍塌,所幸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勉力修复,也算是胡同真正保护的一小步吧。   41号宅就太值得一说了,临街只能看到一栋红色老居民楼,上世纪50年代标准制式,旁边就是曾经的红墙花园酒店,可绕到后面,你就能看到大不一样的景象。高大的筒瓦建筑,院落宽敞大气,戗檐砖雕极为精美,1959年的航拍图上赫然醒目的是它的工字厅,这样的规制和结构,只有在清代的公府宅院才能见到。资料载,这是清末法务部尚书绍昌的宅邸,看规制大约是祠堂,后来租为丹麦使馆,使馆老照片里高大的厅堂,根据辅助文字资料,应是此宅的东花园的五间花厅,后为武警部队用为营房。花园平为操场,就是如今的红墙花园酒店,看来花园酒店之名,是有来由的。更为迷离的是,现居于此的主人家说,曾有一位老太太到此访旧,说是傅作义女儿的中学同学,傅家就住此宅,当年常来玩的。此说与档案不符,录此聊备一说。
  39号是极低矮的老宅,说明了其年代的久远,民国时做过日本人华北盐业株式会社分社。其对面,西段除了那些拆掉的院落,便是曾住过徐向前元帅和独臂将军李天佑的军队大院,当年也是带花园的精美宅院,可惜旧迹全无了。对着51号院,如今是一条南北小道和停车场的地方,曾是一座教堂,后来是少年之家。再就是路南的官学大院了,一条小巷进去,有一段老墙便是遗址,这里是当年搭考棚的地方,用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前三期考试,便在此举行,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皆是当年由此走出国门的少年才俊。快到史家胡同博物馆时,路南、路北都有全国妇联的院子,路南博物馆的西邻,妇女杂志社,当年也是一处豪宅,资本家遗孀、一位周老太太被批斗的惨状,我多次听不同的人提起过,后来她便凄惨地死去,无论老人老宅,一点痕迹都没有了。路北全国妇联活动中心的东侧,是33号院,前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的遗孀姚淑贤老人住在这里。
  史家胡同24号,便是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小小社区博物馆只有两进院。路南,院内3棵大树,中间是一座两卷的花厅,这是凌叔华家的花园宅院。她的父亲凌福彭为清末新政的力行者,曾做过顺天府尹(北京市长)、直隶布政使(河北省长),民国又任参政,可谓政坛不倒翁,凌家宅院是典型的深宅大院,正门开在干面胡同,博物馆的这两进院落是其后花园的一部分。后门便开在史家胡同,凌叔华结婚前,这花厅是她的书房。民国前期,这里常常是知名文人墨客的沙龙,凌家“大小姐的书房”是同后来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相媲美的。后来陈西滢和凌叔华喜结连理,凌老爷子就把后花园的这部分给女儿做了嫁妆。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齐白石等等,甚至泰戈尔,都曾出入这座美丽的宅院,后来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沈从文在北平即将解放时,曾来此凭吊,给遠在英国的凌叔华写了长长的一封信,满是落寞与忧伤,以及对明日的茫然。至今走在这院子里,伴着博物馆收藏的故物与收集的故事,心中还不免薄雾般升腾起类似的慨叹来,也许只在人文积淀深厚的老院子才易有这样的情思吧。
  这里的故事,同整条胡同一样,是三言两语讲述不完的,于是,人们建起了这座索引一般的博物馆。在这里,存放着老北京浓浓的乡愁,也如同翻开了一本书,顺着书中的线索,推开门去,您才真正进入了一座博物馆,真正的、活着的胡同博物馆。如今这小小的博物馆,成了胡同街坊们的展示厅、会客厅和议事厅,也成了社区文化中心,探访者络绎不绝,您能看到旧日生活的老物件、早已消失的吆喝叫卖声,北京老胡同的往日今生,也能听到熟悉的二胡三弦锣鼓点,还有相声票友组团奉上的精彩相声。应运而生的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也在此成立,胡同保护界无论老一辈专家,还是年轻的志愿者,都加入进来,在北京第一座胡同博物馆和第一个胡同保护协会的平台上,希望的心火正执着地燃烧着。
  大院路北,有一个新修豪门,老人们都说这是同仁堂乐家姑奶奶的宅子,如今是陕西办事处。再往东有一个小小的招牌“专做旗袍”,一位90高龄的老爷子,乃是此中高手,民国遗风,在此还留一抹余香。路北再往东,高高台阶,如意门楼的,便是23号院了,在博物馆里,有专门为它制作的一个院落模型,安放在凌叔华们当年斜倚美人靠赏花的小抱厦里。它太珍贵了,在两百多年前的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国》里,竟然找到了这座院子,格局全然未变,而院落本身,经鉴定,依然保留了清中期的建筑风貌,内部装修,则还有民国和上世纪50年代的鲜明风格。一个下雪的早晨,我匆忙赶到这里,拍下了它最美的模样,那时它已搬空,曾作为建筑工人宿舍,零落破败,但风韵犹存,门楼、影壁、屏门、垂花门、正房厢房倒座房,全都原汁原味,完整保留,连门墩上的狮子都是完好无损的,连台基下的石雕出水口都保留着,全京城也难寻这样的宅子了。可惜它长年关闭,闲置不用,而且时刻面临被拆改翻修的危险。这就是京城老宅院的共同命运的缩影。
  路南就是东罗圈胡同,正对胡同的居委会门楼边上,是一个不显眼的泰山石敢当,兽头浮雕和字迹均已模糊,但凛然气魄依在。东罗圈胡同不大,但却拥有精致的3号院,随墙门原汁原味,门上一副木刻对联,门楣竟还有民国时期的木牌横批,砖雕精美,门墩厚重,倒座房墙面垒砌磨砖对缝,行话叫“干摆下碱缝子心”。这个,博物馆里也做了模型小品。同样出现在博物馆里的,还有史家胡同路北11号院的小洋楼,连院里阿姨的花盆都惟妙惟肖地做入了模型,阿姨去看了,很满意。这是海军部的宿舍,如今已成危楼,但当年的风采依然可以窥见,老地砖、西式门窗、铜把手、雕花的栏杆,夕阳打在楼面上,泛出民国年月发黄的色泽来。
  路南邻着人艺大院的18号,诗人艾青一家曾居此。8号院,是同仁堂末代掌门人乐松生的宅子,上世纪50、60年代,住过黄敬和范瑾夫妇,以及胡绳、于光远、王子野等知名人士。8号院门常常是关闭的,偶尔开启,能看到绿色的四扇屏门,有红色的圆型吉祥图案。游廊依然,但已经封闭住上了人家,于光远老先生的屋子在正中,已是危房,门窗紧闭了。站在稍显拥挤凌乱的院子里,只有老人在静悄悄地走动,阳光白花花的,多的是无人问津的破败,缺乏的只是生机。路北的5号院,虽已沦为大杂院,但依然难掩气派,对面是照壁,广亮大门里,是影壁,二道门不是一般宅子的垂花門,而是穿堂门,三门才是垂花门,正房高大,院落宽整,直通内务部街。这是有士族之冠、满洲科举第一家之誉的清代大学士德保家的宅邸,其子英和,亦是大学士。当年和坤曾到访,门口遇到了英和,有意提亲,德保为躲这门亲事,立马给儿子订了另一门亲。和坤跌倒后的年月,嘉庆帝还亲自问起英和这段旧事,颇为感慨。住在史家的大学士英和,和住在礼士的刘墉是师生关系,诗文书法都很了得,他和住在灯草的阿桂则有叔侄之份,当年这一片街巷,就这样联接聚拢着当朝最精华的人物。旁边的三号门,看似不起眼,可进去抬头望,“梅兰竹菊”四个门簪很是惊艳,再往里走,墙边叠放两个青石打造的上马石,应是5号院门前旧物。这院子,大概是附属的花园别院一类,后来作家杨朔曾居此院。西头的1号院,住过老诗人臧克家。对面的4号院,大大刺激过我等爱胡同之人,那里曾是民国的公和出口洋行。门楼一中一西,临街倒座房砌筑风格独特,用白石灰凸线勾勒砖缝,可一夜之间,门楼及倒座房被产权单位拆除殆尽,几经交涉,方才把“平安”二字门簪及其他旧物尽量安放原位,可惜再难恢复旧貌了。而受它的刺激与启发,才有了创立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出台保护胡同居民公约的想法,写于此,作为纪念罢。
  然后其东不远,便是通往史家胡同的西罗圈胡同,小胡同中间的干面胡同15号,是金岳霖、钱钟书等大家居住过的社科院宿舍。小胡同再往北行,1号院,是花园在右前方的王家老宅,大门本为漂亮气派的广亮门,被修后完全变得不伦不类,让原主人王黄二位老教授很是伤心愤恨。整个宅子自当年被分租后,沦为大杂院,垂花门被小厨房裹住一半,原本花木扶疏的院子如今只剩—个坑洼小道,去后院的通道已被封上,王老先生谈及此只是摇头,黄老太太则精神矍铄,带我们参观了人们赞为京城第一的老书房,全然清末民国味道,书香门第的遗风,于此可见一斑。
  退出西罗圈,再回干面。胡同里有一处青瓦红门的小楼,曾是梅葆玖先生宅,我曾有两次见到老先生优雅平和,推一辆红色单车,买菜回家。路南一处木雕门楣特精美的宅子,原也是一处花园,这家甚至还有祠堂家庙,如今盖满了红砖大瓦房。干面胡同这样的大宅门很多,多到无法一一赘述,只能拣知名人士或有故事的说说。路北的东罗圈小胡同里,还住过诗人卞之琳。干面胡同东端的33号,则是茅以升故居,中式大门,西式小楼,如今是外来做生意的人家租住于此。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面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枣树,黑而龟裂的粗大树干,老到望着都让人发憷。胡同的东端路北,一处倒座房几乎坍塌的宅子,里面有带有吉祥字的影壁,上面还有毛主席语录,再往里还有一个宅门,门内再走,是一个西洋式老楼。这宅子,据院子里的大妈讲,是稻香春老板弟弟的宅子。北京的老宅子就是如此,层层叠叠全是历史,点点滴滴都是故事,风云变幻间,多少人的一生倏忽闪过,多少苦乐悲欢被一页翻过,又有多少朝代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百姓,却一如一位诗人所写: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
  这就是东四以南的胡同北京,您乘坐地铁5号线在地下穿行而过时,不妨下车,钻出站口,去看看依然存留着的、或早已逝去的,那所有的一切。
其他文献
绘图/木子  我与个园素不相识,但我游了个园后,明显感到个园纯粹太奢华、太显摆。个园的首任主人黄至筠(1770-1838年)即黄应泰,原籍浙江,十九岁时前往北京,求见父亲的生前好友,当时担任直隶总督的梁肯堂,梁肯堂为黄至筠写了一封介绍信,把黄至筠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当时正在北京的两淮巡盐御史恒宁,恒宁见黄至筠谈吐不俗,委其到扬州就职两淮盐商的首总。两淮盐,天下咸,运河连接盐城13个主要的大盐场,装盐
十一月初,我在湖南参加凤凰双年展,邂逅一位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小昕。她经常在湘西做苗族服饰田野调查,并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了一条苗族腰带,并告诉我腰带上图案的含意,让我产生了去苗寨体验生活的冲动。在她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离凤凰县只有二十多千米距离、交通相对方便的老家寨,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慢生活。八卦迷宫式街巷  老家寨离凤凰县山江镇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落。有70余户人家,300多个村民。
地名,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符号,因为是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沉淀下来的,充分汲取了当地的文化营养、精神营养。地名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名片、精神生态符号。前不久,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已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还出台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以,将地名当做重要的文化工程,想方设法给予重要的法律和文化保护,给群众提供更多
第一番灵山寺山门外。遍路同行人  2月1日,终于要出发了,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天下起了小雨,和美和她小姨特意开车送我们前往第一番灵山寺。寺庙旁边就是商店,可以采购遍路用品。实际上,后面的一些知名的庙门口都有商店可以采买。  第一番入庙,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每个庙堂的仪式都弄了个明白,并在本堂祈福此次路途平安。细雨未停,雨中的寺庙园林十分别致,比平时看上去又多了一丝水润。遍路上的很多寺庙都在山
为了突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特色,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发布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十八景”:盼梦成真、和光瑞阙、北顶飞霞、鸟巢圆梦、奥运之光、水蕴方圆、七院文华、奥塔流云、仰山胜景、五环同心、一路走红、碑林汲古、花田野趣、银杏叠金、双园接翠、奥海游龙、钻石星辉、冰丝炫彩。  纵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可以从北到南划为三个园区:北部是树木茂密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部是场馆林立的文化体育中心区,南部是奥体中
日前,第十五届北京昌平温泉文化节在昌平万豪国际温泉酒店盛大启幕。位居北京城中轴线之上风上水处的昌平,温泉资源十分丰富,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昌平區推出的温泉文化节今年已经迎来了第15个年头,为“温泉之都”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本届温泉文化节从9月底一直持续到2019年元旦,全域“旅游 产业”模式,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可谓是月月有惊喜:北京国际设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才是回家。”山西临汾首届尧都文化旅游节以回家的名义向国人和海外华人发出邀约。古老的尧之都,中国文明的摇篮,博大精深的尧文化……尧都文化旅游节深深地诱引着我。收拾行囊,“回家看看”,在尧都来一趟寻根问祖之旅。2018,尧都的盛典  自从知道祖先是从临汾洪洞县的大槐树走出,先到山东,而后在河北定居,一代一代,直到父亲在哈尔滨有了我,我对临汾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我家的根在
密云东部浅山区大地乡居·张泉文化民宿精品酒店,乡咖、蜜堂、云集、花台、草舍、风景食课、农礼铺子,给您带来不一样的乡村度假、创客社交休闲和慢生活感觉。 大开眼界的乡咖  车行驶在风景里。公路两侧是茂密的山林,郁郁葱葱的立体绿色画屏爽目悦心。若赶上有彩叶树迎面扑来,画面便更加丰富生动。山体是不甘寂寞的,它们在绿植的缠裹中奋力凸显着岩、坡、崖、岭的形姿与色彩的斑斓,时不时还会冒出村舍,冒出公交车站的站亭
北京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历经六百年的世事沧桑,成为新中国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之地,中外游人敬重向往的地方。参观天安门城楼、观看广场国旗升旗仪式、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走进毛主席纪念堂,使天安门地区成为北京旅游热点中的热点,游客终日络绎不绝。  传奇的那座门  小时候,每次路过天安门,仰望着城门楼上毛主席的画像,总是让只想到中山公园玩一玩的我们神情马上变得庄重起来。曾记得那时天安门城楼的门洞
在北京旅游,选一处四合院宾馆,住进去,体验老北京人的原生态生活,越来越成为旅游新热点。一次住四合院的北京之旅,定会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让你难以忘怀。  上网浏览一番,准备就在西城区的新街口附近找住地,住在北京的老城区,交通便利。订好了价格不贵的煦园宾馆,这是一家四合院主题酒店,很想借此次旅游假期當一回北京四合院的主人,就在北京城区里逛街,自由自在,让旅游不再辛苦奔波。  煦园宾馆,听名字就很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