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说起合浦,第一个被想起的往往只有珍珠,似乎珍珠就是合浦的一切,但是在历史中,合浦所拥有的远远不止于珍珠。
合浦的诞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加快了向岭南地区推进的步伐。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出兵南越直至南海北部湾畔,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先后“徙兵士农夫罪人五十万于其地”。秦朝曾派兵士凿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后又凿桂门关沟通北流与南流江。这样秦军从中原出发,沿长江、湘江、漓江、桂江、北流江、南流江抵达合浦,将秦王朝的疆界推进到南海之滨。大量北方移民定居岭南地区,与当地越人相处融合,也带来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信息,使合浦成为秦朝中国南海前哨、军事重镇。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征集“楼船十万”,水陆并进至合浦征讨交趾叛乱。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合浦郡郡治所在地为今广西南部的合浦县。合浦县地形平坦,临江濒海,南流江贯县境注入北部湾,西汉后期汉朝开凿湖南南部的峤道,进一步疏通灵渠,使湘江至南流江这条黄金水道更加通畅。这不仅有利于军事活动,也促进官方与民间的物资、人员交流,使岭南地区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合浦港扼北部湾顶的中枢位置,西邻钦州、防城及越南北部,东接广东的廉江、海康、徐闻,东南侧有海南岛,过琼州海峡可抵湛江、广州、香港。从陆域来说,其直接经济腹地包括今广西及广东西部广大地区。自此,合浦地区受到中原文化的巨大影响,合浦县成为西汉岭南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合浦港也成为汉代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合浦的繁荣
合浦作为郡治,城市人口必定较为稠密。史籍记载,西汉时期合浦郡人口达“7.898万”,是岭南各郡中人口较多的,仅次于曾作为南越国国都的南海郡(人口为“9.4253万”)。从考古发掘情况亦可得到印证。在合浦县城周边,已发现汉墓达6000余座。几十年来,结合城市建设,已发掘的汉墓有数百座。如此集中的汉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合浦作为当时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人气较旺,已颇具规模,合浦大浪古城遗址据称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县治遗址。
合浦地处北部湾畔,南流江人海口,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发展稻作农业的有利条件。尽管有史籍记载说,合浦“郡不产谷,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似乎表明合浦粮食奇缺。然而,从已经发掘的汉墓中,人们不仅发现有用铜碗装着稻谷的随葬品,还有大量陶制的类似粮仓模型的随葬品。这些陶仓大都呈长方形,像一间平房,前有门,门槛较高,其余三面则封闭,显然是用于储藏保管粮食之用。这就表明,无论是用珍珠换回粮食,还是在本地生产粮食,当时合浦的粮食还是比较丰富的。此外,汉代合浦手工业也较发达,其加工工艺水平也较高,尤以青铜铸造工艺和玻璃烧制工艺为突出。汉代以来,岭南地区生产一种颇有特色的缕刻花纹的青铜器。这种青铜器物,在合浦已发掘的汉墓中屡屡发现,应视为本地所生产。合浦汉墓中又发现有大量的玻璃制品随葬。有关专家运用现代科学分析测定,证实这些玻璃制品大都既有别于西方国家早期的“钠钙玻璃”,也有别于古代中国内地的“铅钡玻璃”,是一种用北部湾地区的原料加工的“钾玻璃”。
广西及当地文博部门公开发表的若干发掘报告表明,汉墓中各种随葬品极为丰富,单从《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类海外产品来说,其数量就十分惊人。如合浦望牛岭西汉木椁墓,出土27件水晶珠组成的串珠一串,蓝色的玻璃串珠三串,琥珀印章一件,佩饰片五件,花玛瑙穿坠一件。合浦堂排西汉墓葬,出土玻璃1656枚,玛瑙珠13枚,肉红石髓珠99枚,琥珀7件,水晶19件,以及大量绿松石。合浦凸鬼岭汉墓,出土水晶珠一粒,玛瑙耳趟三件,琥珀一件,琉璃珠20颗,玻璃珠149颗,琥珀串珠三颗。合浦母猪岭东汉墓葬,出土蓝色玻璃珠860粒,水晶珠七粒,玛瑙珠二粒,琥珀珠28粒。合浦九只岭东汉墓,出土玛瑙耳踏一对,琉璃珠5000粒,由黄金、水晶、玛瑙、琉璃珠、琥珀等各色饰品组成的组合串饰五组。上列珠饰类制品中,玛瑙、琥珀、水晶饰品,多是从海外输入。至于玻璃珠饰,应有一部分从海外输入,更多的可能是当地工匠掌握了西方玻璃烧制技术之后,“利用当地矿料造出价廉物美的玻璃投放市场,与进口玻璃一同在市场销售,以满足市场上不同层次的需要”。合浦汉墓大量珠饰类制品的出土,反映了汉代合浦的对外贸易曾极盛一时。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藏的绿柱石饰品,在它之前,我國出土该类宝石的最早记录是明代的金绿宝石和祖母绿(即透绿宝石)等,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带回的珠宝,而合浦汉墓出土的绿柱石,则比它早了1600多年。
古合浦的没落
自设置合浦郡县以后,合浦郡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合浦郡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合浦港的商贸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合浦港的商贸发展又极大地促进合浦郡的经济繁荣,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昔日的古合浦港口由于南流江入海泥沙的淤职,不仅远离现合浦县城达l0公里,而且港口变浅,船舶进出困难,已为新兴的北海市其他港阔水深的港口所替代。曾经管辖过北海的合浦,今天已成为北海市所管辖的县,其原因与港口的变迁不无关系。
合浦的贡献
汉代合浦郡和合浦港是当时国内物资集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它对发展中西交通和贸易,起着重要枢纽作用。汉朝政府开拓的这条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最初是因输出丝织品而得名,其后,中国的瓷器、茶叶也通过此道大量涌入世界市场。从汉代至清代长达两千年岁月中,各国人民一直利用这条海上通道经商、交往、旅行,相互进行文化、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惠互利的,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反之,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以及价值观念也会对西方国家与人民产生深远的影响。?笏(编辑/ 赵欣 )
合浦的诞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加快了向岭南地区推进的步伐。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出兵南越直至南海北部湾畔,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先后“徙兵士农夫罪人五十万于其地”。秦朝曾派兵士凿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后又凿桂门关沟通北流与南流江。这样秦军从中原出发,沿长江、湘江、漓江、桂江、北流江、南流江抵达合浦,将秦王朝的疆界推进到南海之滨。大量北方移民定居岭南地区,与当地越人相处融合,也带来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信息,使合浦成为秦朝中国南海前哨、军事重镇。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征集“楼船十万”,水陆并进至合浦征讨交趾叛乱。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合浦郡郡治所在地为今广西南部的合浦县。合浦县地形平坦,临江濒海,南流江贯县境注入北部湾,西汉后期汉朝开凿湖南南部的峤道,进一步疏通灵渠,使湘江至南流江这条黄金水道更加通畅。这不仅有利于军事活动,也促进官方与民间的物资、人员交流,使岭南地区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合浦港扼北部湾顶的中枢位置,西邻钦州、防城及越南北部,东接广东的廉江、海康、徐闻,东南侧有海南岛,过琼州海峡可抵湛江、广州、香港。从陆域来说,其直接经济腹地包括今广西及广东西部广大地区。自此,合浦地区受到中原文化的巨大影响,合浦县成为西汉岭南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合浦港也成为汉代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合浦的繁荣
合浦作为郡治,城市人口必定较为稠密。史籍记载,西汉时期合浦郡人口达“7.898万”,是岭南各郡中人口较多的,仅次于曾作为南越国国都的南海郡(人口为“9.4253万”)。从考古发掘情况亦可得到印证。在合浦县城周边,已发现汉墓达6000余座。几十年来,结合城市建设,已发掘的汉墓有数百座。如此集中的汉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合浦作为当时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人气较旺,已颇具规模,合浦大浪古城遗址据称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县治遗址。
合浦地处北部湾畔,南流江人海口,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发展稻作农业的有利条件。尽管有史籍记载说,合浦“郡不产谷,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似乎表明合浦粮食奇缺。然而,从已经发掘的汉墓中,人们不仅发现有用铜碗装着稻谷的随葬品,还有大量陶制的类似粮仓模型的随葬品。这些陶仓大都呈长方形,像一间平房,前有门,门槛较高,其余三面则封闭,显然是用于储藏保管粮食之用。这就表明,无论是用珍珠换回粮食,还是在本地生产粮食,当时合浦的粮食还是比较丰富的。此外,汉代合浦手工业也较发达,其加工工艺水平也较高,尤以青铜铸造工艺和玻璃烧制工艺为突出。汉代以来,岭南地区生产一种颇有特色的缕刻花纹的青铜器。这种青铜器物,在合浦已发掘的汉墓中屡屡发现,应视为本地所生产。合浦汉墓中又发现有大量的玻璃制品随葬。有关专家运用现代科学分析测定,证实这些玻璃制品大都既有别于西方国家早期的“钠钙玻璃”,也有别于古代中国内地的“铅钡玻璃”,是一种用北部湾地区的原料加工的“钾玻璃”。
广西及当地文博部门公开发表的若干发掘报告表明,汉墓中各种随葬品极为丰富,单从《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类海外产品来说,其数量就十分惊人。如合浦望牛岭西汉木椁墓,出土27件水晶珠组成的串珠一串,蓝色的玻璃串珠三串,琥珀印章一件,佩饰片五件,花玛瑙穿坠一件。合浦堂排西汉墓葬,出土玻璃1656枚,玛瑙珠13枚,肉红石髓珠99枚,琥珀7件,水晶19件,以及大量绿松石。合浦凸鬼岭汉墓,出土水晶珠一粒,玛瑙耳趟三件,琥珀一件,琉璃珠20颗,玻璃珠149颗,琥珀串珠三颗。合浦母猪岭东汉墓葬,出土蓝色玻璃珠860粒,水晶珠七粒,玛瑙珠二粒,琥珀珠28粒。合浦九只岭东汉墓,出土玛瑙耳踏一对,琉璃珠5000粒,由黄金、水晶、玛瑙、琉璃珠、琥珀等各色饰品组成的组合串饰五组。上列珠饰类制品中,玛瑙、琥珀、水晶饰品,多是从海外输入。至于玻璃珠饰,应有一部分从海外输入,更多的可能是当地工匠掌握了西方玻璃烧制技术之后,“利用当地矿料造出价廉物美的玻璃投放市场,与进口玻璃一同在市场销售,以满足市场上不同层次的需要”。合浦汉墓大量珠饰类制品的出土,反映了汉代合浦的对外贸易曾极盛一时。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藏的绿柱石饰品,在它之前,我國出土该类宝石的最早记录是明代的金绿宝石和祖母绿(即透绿宝石)等,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带回的珠宝,而合浦汉墓出土的绿柱石,则比它早了1600多年。
古合浦的没落
自设置合浦郡县以后,合浦郡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合浦郡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合浦港的商贸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合浦港的商贸发展又极大地促进合浦郡的经济繁荣,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昔日的古合浦港口由于南流江入海泥沙的淤职,不仅远离现合浦县城达l0公里,而且港口变浅,船舶进出困难,已为新兴的北海市其他港阔水深的港口所替代。曾经管辖过北海的合浦,今天已成为北海市所管辖的县,其原因与港口的变迁不无关系。
合浦的贡献
汉代合浦郡和合浦港是当时国内物资集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它对发展中西交通和贸易,起着重要枢纽作用。汉朝政府开拓的这条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最初是因输出丝织品而得名,其后,中国的瓷器、茶叶也通过此道大量涌入世界市场。从汉代至清代长达两千年岁月中,各国人民一直利用这条海上通道经商、交往、旅行,相互进行文化、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惠互利的,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反之,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以及价值观念也会对西方国家与人民产生深远的影响。?笏(编辑/ 赵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