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口爆炸,农田被吞噬,空气、水和土地资源日渐退化,环境祸患正威胁人类。然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城市建筑来说就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简单扼要阐述了我国的生态建筑。仅供参考。
关键字:生态建筑发展趋势改造
生态建筑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和工作需要的空间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建筑活动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掠夺性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寻求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统一,体现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关怀。
1生态建筑的起源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建筑耗能和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建筑的建设如何与环境相协调,这样“生态建筑学”概念便应运而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人类爆发了全球性的石油危机,保护环境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家园的呼声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各国纷纷开展对“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中的时尚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生态建筑的现状
生态建筑(Ecology Architecture) 是指有效地利用自然生态条件把节能设计和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并保持了生态多样性的建筑。 进行生态考虑的建筑设计, 尽可能利用建筑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如阳光、空气、水、植被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的自然循环过程,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作。与生态建筑相近的还有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可持续发展的建筑(Sustainable Architecture)以及健康的建筑等。
2.1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利用天然的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优点是:节能节地,微气候较稳定,防震防尘,防风防爆,隔声性好,可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侵入,洁净,安静,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安全性较好,维修面少,有利于生态平衡以及保护原有自然景观。
2.2有机建筑
以建筑大师莱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的倡导者,关注特定的地域和环境,认为有机建筑应该是自然的建筑,是地面上的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环境,同时强调整体概念,认为建筑必须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2.3结合气候的建筑
印度建筑师柯里亚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理念,认为过去的和现在的很多乡土建筑体现了对气候的适应,他以一种从传统印度建筑中发掘出来的“开放向天”的空间为中心,形成了很多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
3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有效途径及趋势
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面,与气候相近的国家相比,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约是他们的3倍左右;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3.1生态建筑设计
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是致力于为我们的后代保护环境,对设计行业而言,最有效的生态解决方法就是通过与环境的融合而更持续地发展,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自然环境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3.1.1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可能建筑师在考虑设计方案时比较倾向于表现所设计建筑的个性,但在表现建筑个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及与已有建筑的共性, 在进行设计的同时应注重保護土地和植被,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确保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在建筑内部创造舒适的环境,使建筑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城市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相一致。
3.1.2生态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美学效益更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经济合理性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使用功能要求,而建筑师所追求的美学效果有时会造成投资的大幅增加或建筑使用功能的降低,从而降低其价值系数,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优化设计、节约资源,充分运用自然生态原理,尽量采用自然能源以及高效的新材料、新设备,寻求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建筑构造形式,提高建筑的环境物理条件。同时,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使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有足够的空间面积以备将来改造。但一味追求经济效果,则可能使设计方案丧失很多美学性质,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因此,要尽量使美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
3.1.3在设计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必然趋势。
3.2发展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
生态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效益,其贯穿于生态建筑的设计、选材、运营直至寿命终结的全过程。高效益主要包括:节约土地、原材料、节约能源,以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我国的资源与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也难以缓解。
在发展生态建筑过程中应选择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 有效地利用资源,尽量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2.1土地的合理利用。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因此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规划住宅建设用地,适度发展小城镇,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以减少占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发展新兴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强制淘汰实心黏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土壤。
3.2.2生态建材的运用。建筑从建材的生产到建造、使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且产生大量污染。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节省原材料,采用环保、易降解、可再生的材料或替代品。
3.2.3能源的合理利用。由于我国建筑物普遍存在保温隔热性能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粗放滞后等状况,导致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建筑能耗所排放的温室气体CO2占至全国CO2 排放总量的1/ 3左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节能,促进传统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2.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670 个大中城市中目前60%缺水,80%地面水受到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必须节约宝贵的洁净水,大力推进雨、污水回用以缓解城市缺水危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5加强绿化设计。绿色植物有释放氧、净化空气、杀菌、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防噪防风、保持水土等作用。城市与建筑的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环境的绿化覆盖率,除了增加绿地面积以外,还可以向立体发展,向空中拓宽,采取屋顶绿化,窗、墙垂直绿化等手段。
3.3中国的生态建筑往高技派趋势发展
生态建筑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 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 采用现代科学手段, 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 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需要从整体生态的思路和观念来进行建筑设计。
4结语
我国的生态建筑及智能建筑希望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的建筑设计师和开发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共同探讨未来生态建筑及智能建筑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关键字:生态建筑发展趋势改造
生态建筑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和工作需要的空间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建筑活动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掠夺性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寻求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统一,体现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关怀。
1生态建筑的起源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建筑耗能和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建筑的建设如何与环境相协调,这样“生态建筑学”概念便应运而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人类爆发了全球性的石油危机,保护环境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家园的呼声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各国纷纷开展对“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中的时尚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生态建筑的现状
生态建筑(Ecology Architecture) 是指有效地利用自然生态条件把节能设计和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并保持了生态多样性的建筑。 进行生态考虑的建筑设计, 尽可能利用建筑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如阳光、空气、水、植被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的自然循环过程,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作。与生态建筑相近的还有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可持续发展的建筑(Sustainable Architecture)以及健康的建筑等。
2.1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利用天然的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优点是:节能节地,微气候较稳定,防震防尘,防风防爆,隔声性好,可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侵入,洁净,安静,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安全性较好,维修面少,有利于生态平衡以及保护原有自然景观。
2.2有机建筑
以建筑大师莱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的倡导者,关注特定的地域和环境,认为有机建筑应该是自然的建筑,是地面上的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环境,同时强调整体概念,认为建筑必须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2.3结合气候的建筑
印度建筑师柯里亚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理念,认为过去的和现在的很多乡土建筑体现了对气候的适应,他以一种从传统印度建筑中发掘出来的“开放向天”的空间为中心,形成了很多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
3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有效途径及趋势
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面,与气候相近的国家相比,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约是他们的3倍左右;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3.1生态建筑设计
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是致力于为我们的后代保护环境,对设计行业而言,最有效的生态解决方法就是通过与环境的融合而更持续地发展,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自然环境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3.1.1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可能建筑师在考虑设计方案时比较倾向于表现所设计建筑的个性,但在表现建筑个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及与已有建筑的共性, 在进行设计的同时应注重保護土地和植被,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确保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在建筑内部创造舒适的环境,使建筑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城市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相一致。
3.1.2生态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美学效益更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经济合理性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使用功能要求,而建筑师所追求的美学效果有时会造成投资的大幅增加或建筑使用功能的降低,从而降低其价值系数,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优化设计、节约资源,充分运用自然生态原理,尽量采用自然能源以及高效的新材料、新设备,寻求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建筑构造形式,提高建筑的环境物理条件。同时,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使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有足够的空间面积以备将来改造。但一味追求经济效果,则可能使设计方案丧失很多美学性质,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因此,要尽量使美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
3.1.3在设计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必然趋势。
3.2发展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
生态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效益,其贯穿于生态建筑的设计、选材、运营直至寿命终结的全过程。高效益主要包括:节约土地、原材料、节约能源,以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我国的资源与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也难以缓解。
在发展生态建筑过程中应选择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 有效地利用资源,尽量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2.1土地的合理利用。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因此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规划住宅建设用地,适度发展小城镇,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以减少占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发展新兴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强制淘汰实心黏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土壤。
3.2.2生态建材的运用。建筑从建材的生产到建造、使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且产生大量污染。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节省原材料,采用环保、易降解、可再生的材料或替代品。
3.2.3能源的合理利用。由于我国建筑物普遍存在保温隔热性能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粗放滞后等状况,导致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建筑能耗所排放的温室气体CO2占至全国CO2 排放总量的1/ 3左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节能,促进传统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2.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670 个大中城市中目前60%缺水,80%地面水受到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必须节约宝贵的洁净水,大力推进雨、污水回用以缓解城市缺水危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5加强绿化设计。绿色植物有释放氧、净化空气、杀菌、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防噪防风、保持水土等作用。城市与建筑的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环境的绿化覆盖率,除了增加绿地面积以外,还可以向立体发展,向空中拓宽,采取屋顶绿化,窗、墙垂直绿化等手段。
3.3中国的生态建筑往高技派趋势发展
生态建筑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 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 采用现代科学手段, 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 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需要从整体生态的思路和观念来进行建筑设计。
4结语
我国的生态建筑及智能建筑希望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的建筑设计师和开发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共同探讨未来生态建筑及智能建筑相统一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