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需要防中风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ow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王拥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北京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等。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分会委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



  刘丽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主任。兼任美国神经危重症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委员。主要擅长领域与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急救及神经危重症救治、管理。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李子孝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组委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等。擅长青年患者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和结局改善。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赵性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科神经病学中心党总支书记、神经病学中心主任、血管神经病学科主任。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张东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三病区主任。主要社会任职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出血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缪中荣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兼任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控制委员会介入治疗组组长等。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危险的“五高”疾病


  有一种疾病,它不仅是我国成年人因病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而且我国每年该病的发病率都在逐渐增加,它以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花费这“五高”为特点,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这种疾病就是脑卒中!
  早在2004年卒中便已经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因此当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病学专家代表发表一份宣言,呼吁设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10月29日我们迎来了第16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

秋冬季节的常客


  渐入深秋,萧瑟的秋风不仅带来了满地的落叶,更带来了高发的脑卒中。众所周知,只要一进入冬季或秋冬交替的季节,医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就急剧增加,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在秋冬季节,我国几乎每6秒钟就会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6人中会有1人发生脑卒中,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口超过150萬人!   为什么天气变冷后脑卒中会如此高发呢?专家告诉我们,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中,血管会收缩从而影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甚至会影响血压,由血波动引起的后续变化会对人体器官产生不利的影响。脑血管也会受此影响,因此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会在秋冬季节出现暴发式增长。但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却远不止温度变化。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专家告诉我们,目前在我国,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高血压更是脑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

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非常高,目前有3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包括脑血管、心脏以及肾脏血管等。另外,我们国家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人群知晓率30.6%、治疗率24.7%、控制率6.1%,均处于较低水平。
  为什么高血压会成为脑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呢?专家告诉我们,高血压最易影响到的器官有三个,分别是脑、心脏、肾脏。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可能使血管闭塞或破裂出血,如果脑血管的某个部位突然闭塞,血流受到阻塞,那么脑组织没有血液流供应就会出现坏死;另外,长期的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会使血管越变越薄,易造成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对脑组织产生损伤。



  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伤主要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理改变。在血压升高状态下,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使动脉内皮细胞回缩、连续性中断,引起血管内皮机械性损伤和功能异常。高血压患者往往并发脂质代谢紊乱,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在内皮损伤处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血管内皮损伤后,黏附因子表达增加,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壁黏附,引发血管炎症反应;血管舒张因子(如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1等)和血管收缩因子(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分泌失衡,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动脉粥样硬化后的脑部血管极其脆弱,其血管壁上附着的沉积物一旦掉落,便会形成栓子,堵塞脑血管,发生脑梗死;其血管壁硬化进而导致脆性增加、管壁变薄,因此极易破裂,一旦破裂出血形成脑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血脂异常


  另一脑卒中危险因素是血脂异常,专家告诉我们,血脂异常或者是高胆固醇血症都会造成血管壁斑块生成。这种状态下,患者也最容易出现动脉钙化而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膜十分光滑,动脉粥样硬化后则会有黄色物质附着在血管的内膜表面,黄色油腻的就是血脂,粥样硬化后的冠状动脉管壁会附着有脂质物质、斑块,这些附着成分会阻挡正常的血流运行,使血流减慢,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就开始出现钙的沉着,这一病理改变被称为“钙化”,即是指血管出现异常的钙质和磷酸盐沉积。钙化的结果就是血管壁变得僵硬,钙化后的血管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还可以脱落,脱落后的血栓会随着血流堵到远端的脑组织中,形成脑梗死;血管钙化严重的时候还会阻塞血管,局部血管狭窄导致远端血液灌注不够,诱发脑梗死;甚至钙化本身也可以破溃,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在局部聚集,从而导致血栓及梗死的发生。
  高脂血症并不是肥胖人群的专利。我们吃下的食物会转变为能量供人体消耗,如果摄入多于消耗,多余的能量便会以血脂、血糖的形式储存起来。脂肪可以存在于皮下,也可以存在于器官、血液中,瘦仅仅代表皮下脂肪不多,仍然存在内脏脂肪、血脂超标的可能。高脂血症如果长时间未得到改善将有可能引起血管堵塞,甚至并發血栓、脑梗死等,严重影响生命健康。

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专家介绍,脑卒中患者的症状表现有许多共同之处,那就是大多表现在手脚、嘴巴不听使唤。这是因为脑卒中的多发部位正好是负责手、足、口的神经纤维通过的地方,所以一旦这里出现了破裂或堵塞,就立刻反映在了身体的手、足、口部位。
  专家强调,脑卒中是可以早发现早预防的,并且带有一定的特异性。

脑卒中风险的预警信号


  1.中老年人、男性多见;
  2.北方多见、冬春季节好发;
  3.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
  4.有一过性的半身麻木、说话不清楚、看东西不清楚、走路不稳。
  如何区分脑梗死与脑出血?
  脑卒中分为脑出血与脑梗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专家告诉我们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病比例约为1∶4。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梗死呢?
  如果您有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突然感到头疼剧烈,恶心呕吐,并伴有四肢活动障碍及语言障碍等问题,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之内)上述症状进展迅速,发展得非常严重,这种情况就可能提示您可能发生了脑出血。
  脑梗死的症状相对温和,其症状是缓慢出现的,然后逐渐加重,会在几小时甚至一两天内才出现变化。
  【专家提示】区分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简单办法就是去医院进行脑部CT、MRI检查。

 凶险的脑出血


  一位患者呕吐昏迷失去意识,濒临死亡,紧急送往医院发现脑中的血管破裂,血肿有“鸭蛋”大小的体积。这样的患者情况并不少见,可脑出血为什么会如此凶险?专家告诉我们,颅内血管出血后会在脑内形成血肿,血肿占据本来脑组织的空间,将脑组织向坚硬的脑壳挤压,对脑组织形成了高压力,会使得正常的脑组织因压迫发生组织损伤和坏死,所以需要及时对症治疗。
  正如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所言: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脑出血的患者想要尽早得到救治,那么就需要尽早识别其症状。

脑出血症状


  脑出血的常见症状有单侧或双侧剧烈头疼、脖子发硬、呕吐(喷射性的)、一侧肢体瘫痪,甚至昏迷、抽搐等,少数患者会在病情早期出现无力、轻微头疼、手麻脚麻等类似脑梗的症状,需要快速送医检查加以鉴别。
  突发脑出血会危及生命,专家提醒我们,如果您有常年的高血压且长期控制较好,那么患脑卒中的风险就会降低;如果您常年有高血压且控制不佳,出现以上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如果就医后确诊为脑出血,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也就会越好。
  特别提醒:脑卒中患者切勿长途转诊。

应对脑出血的方法


  专家为大家讲解了脑出血的三种应对方法:
  1.快速出血——外科开颅
  专家告诉我们,做这个手术,患者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因为在清除脑部血肿的时候会对血肿周围脑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所以得要权衡好手术带来的收益与代价之间的利害关系。
  2.缓慢出血——内科保守
  如果脑出血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大量出血,而是缓慢、逐渐的出血,那么脑部也会激活一种适应的机制,脑组织在压迫下会发生萎缩一些,腾出一定的空间容纳流出的血液,避免颅内压增高损伤大脑。这种情况没有或少量影响脑功能,可以考虑内科保守治疗。
  3.微创穿刺
  利用粗针在脑部放一个引流管来吸出血流。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创伤很小,缺点在于如果血块较硬的话,这种方法就可能只能吸出一部分或者吸不出来,对于情况危急的患者来说可能会耽误治疗。

 紧急的脑梗死


  专家告诉我们,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腦供血量占全身供血量的15%,所以说我们的大脑对血的依赖是非常强的。如果为大脑供血的血管中出现血栓,血栓大于血管直径的话,血管就会被堵住,远端血流断绝,脑部神经细胞会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中短时间死亡,可能导致偏瘫、失语、痴呆,甚至死亡。
  人体的组织器官离不开血液供应养分,如果失去血流供给,进入缺血缺氧状态,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但是,不同组织的耐缺血缺氧能力不同,有较好储备能力的组织细胞能坚持得更久。脑组织、神经细胞并没有储能的结构,所以它几乎一刻也离不开血液供给营养,只是几分钟的缺血缺氧就会造成脑组织的不可逆损伤,进而便会产生多种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十分危重。除了会引起休克、死亡,脑梗死导致的偏瘫等后遗症更是极大地损害着患者、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
  脑梗死症状
  脑梗死的主要症状为口眼歪斜、四肢无力及口齿不清,如果发现其一,就应该尽快就医或寻求急救,珍惜救援时间。
  应对脑梗死的方法
  当脑梗死发生后,送医急救越快,死亡风险越低,预后越好。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脑中梗阻的面积和位置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尽快地选取最合适的急救方法。
  在发病3~4.5小时之间:溶栓
  目前用作溶栓的药物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效果好但易诱发出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才能在疏通血管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专家介绍,这种药的使用时间在发病后最长不超过4.5个小时,这就是药物溶栓的时间窗。
  在发病4.5~6小时以内:取栓
  如果患者是大血管堵塞,这个时候溶栓是无效的,就要用到取栓的方法。
  【专家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用取栓的方法,须先进行影像学检查,由专家评估是否合适。所以一旦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也要充分信任医生,不要耽误时间。

 找出病因,防治中风


  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专家特别强调:防治中风,找出病因很重要。因为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脑卒中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心源性脑卒中
  我们的心脏分成四个腔,包括右心室、右心房以及左心室、左心房。通常,如果是左心房或者左心室有血栓时,在我们心脏搏动的情况下,血栓可能会脱落,血栓脱落以后进入脑血管就会出现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脑卒中在脑卒中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谓心源性脑卒中就是指我们心脏发生异常从而引发脑卒中。心源性血栓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两类,第一类是节律异常,如房颤;第二类是结构异常,比如肿瘤组织脱落形成栓子。
  来自心脏的栓子一般比较大,所以导致的后果通常更加严重。另外,专家告诉我们,年轻人也易受到心源性脑卒中所威胁。
  心脏中易形成血栓的位置大都相对静止、血流较缓。比如房颤会导致无效的收缩,局部血流变缓就容易在心脏中形成血栓;如果发生了心肌梗死,心脏大面积坏死,心脏局部不跳动,也易形成血栓;心脏出现异常扩张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专家提示】所以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必须要做两类心脏检查,心脏节律检查和结构学检查。
  小血管病变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类穿支动脉,这些穿支动脉出现问题时,也会出现急性的脑卒中。小血管病变的原因十分复杂,笼统地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的原因与我们的基因有关,基因异常可能引起小血管病变,出现痴呆、偏瘫、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后天影响小血管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血压控制不佳,第二个是血糖控制不佳,长期会引起小血管损害。
  动脉炎、动脉夹层
  这一类指的是少见病因的一些病变,在少见病因里有很多都会引起脑卒中,比如动脉炎、动脉夹层等。
  外力、外伤引起动脉撕裂,血液就会进入血管壁内膜和内弹力层之间,形成局部的肿块即夹层,血肿压力越来越大,夹层破裂,血冲出来以后堵在脑子里则可造成脑出血。



  (编辑    周逸宁)
其他文献
受访专家  王海隆  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负责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美国梅奥诊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白求恩医学专家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对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精准诊疗及关节软组织疼痛微创治疗有独到见解。擅治类风湿
期刊
受访专家  王建六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兼任国际妇科癌症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等。临床工作主要侧重于妇科肿瘤、盆底疾病和生殖系统整复。擅长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2003年百变歌后梅艳芳因宫颈癌永辞于世,年仅40岁
期刊
受访专家  杨金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首席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主任。兼任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市糖尿病综合会诊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您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的一生能吃下多少食物呢?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种说法,“人的一生只能吃九吨食物,而且谁先吃
期刊
受访专家  张忠涛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擅长胃肠及肝胆外科手术,包括肝脏移植、肝胆微创手术、代谢(减重)手术等。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张鹏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普外六科(
期刊
在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中,如何运用同一官能团有效地同时构建一个或多个新的化学键一直是有机合成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以α,α-二芳基烯丙醇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官能团化策略,实现了α,α-二芳基烯丙醇的氰化反应、氧化二氟烷基化反应、氧化羟基化反应以及不对称氧化羟基化反应和不对称氧化三氟乙氧化反应。第一部分工作:I_2/Li_2CO_3促进的α,α-二芳基烯丙醇的氰化反应研究以α,α-二苯基烯丙醇为标
单层Cu2Si材料在理论预测中具有良好的自支撑稳定性和超导性质,具有成为拓扑材料的潜质,受到了实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Cu2Si层状材料可以通过在Cu表面以及Si表面生长来制备,目前尚无法实现剥离。Cu表面生长的Cu2Si,Cu体相晶格和Cu2Si的晶格非公度达到-15.9%,表面重构形成R30°-Cu2Si/Cu(111)结构。Si表面生长的Cu2Si,表面是金属态,体相是半导体,理论上具有更优异的表面性能。Si衬底表面Cu2Si的电子态和拓扑性质的表征目前已经取得初步结果,但解释和机理尚未成熟。该体系中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炎性反应和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截止2013年,全世界大约有230万人罹患多发性硬化症。目前,长非编码RNA(lncRNAs)被认为是一种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分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并且,已经有少数几个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的lncRNAs以及它们在疾病中的作用被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所确认(比如:linc-MAF-4、NeST和lnc-OPC等)。另一方面,以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的与多发性硬化症
超级电容器通常具有与电池互补的电荷存储特性,拥有比功率大、寿命长等优点,但较低的比能量制约了其发展。由于赝电容材料可通过类似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储存能量,且充放电速率可与双电层电容器媲美,故被认为是一种较佳的储能材料。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众多赝电容材料相继得到开发。其中,钒基材料因具有不同的结构、化学组成、多种价态和较高的储能容量,为新型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导电性差、反应活性低、结构不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有效防治金属及其合金的腐蚀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大战略,开发廉价高效型缓蚀剂分子是金属腐蚀与防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着眼于高效缓蚀剂分子的设计和开发,通过电化学、表面形貌分析、表面成分分析、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实验和理论的方法从原子尺度上探究了缓蚀剂分子对金属腐蚀抑制的动力学机制,并探究了缓蚀剂分子的结构与腐蚀抑制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未来开发高效缓蚀剂分子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
  第一,缓蚀剂分子的链长对
钨酸盐因其在清洁能源生产、电催化、光催化、电子存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性能而成为功能材料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因催化反应多发生在半导体材料的表面,通过对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的精准调控,可以有目的性地合成特定形貌、组成与结构的催化材料,从而使得其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在钨酸盐纳米材料的可控设计中涉及到的生长机制和结构与性能的关联规律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课题以钨酸盐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