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近几年,中职学校始终大力促进校企合作工作,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能力,确保了同学们在就业方面不出现问题,并达到了给社会发展提供有用人才的目标,达到了双赢的目的。紧跟校企合作的推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产生了融合现象。作者站在校企合作的角度,对于企业文化和中职校园文化的整合开展了分析,以期可以给校企合作给予帮助。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引言
目前,日益增多的公司企业走进职业学校,构成了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典范,也出现过失败的典例。然而,怎样把企业文化圆满地整合到校园中?应要企业与学校进一步地开展交流,寻找一个切入点,了解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整合的基础,并找到对应的策略,进而达到在正能量的影响下长久合作。
一、中职院校推行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
第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整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企业可以走进中职学校,让同学们可以在学校里了解企业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整合,让同学们在无形中提升了专业素养[1]。第二,伴随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院校之间也产生了激烈竞争,中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基础上的校园文化与企业的整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中职院校人才培育的竞争力。第三,中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也推动了企业的建设,并给企业文化给予了丰富的内在涵义。企业单位在和中职院校的合作中,在拓展企业文化的前提上,提高了企业的能力,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
二、中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校企文化融合作用的认识不够
首先,从全面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整合期间,中职院校比较重视,可企业单位一般没引起重视,双方对文化整合的理念不一样;其次,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整合的理念方面,二者对于合作的基础与主要目的认识缺乏,造成在校企合作期间二者未能把文化当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2. 校企文化融合中政策支持不够
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期间,政府相关政策支撑力度的不足,也是一个妨碍校企文化整合的重要原因,政府未能给中职院校与企业单位之间构建一个科学的互助平台,造成很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双方的自主合作,该合作方式下的文化整合出现很多不能协调的矛盾冲突,单单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合作的目的,校园文化对公司企业的促进也只限于企业单位宣传画报的形式,让同学们不能切实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2]。
3. 校企文化融合的活动创新不够
中职院校组织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以反映校园文化、构建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在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期间,开展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大多数均是由单一性、传统的歌舞演唱、展示、体育比赛等形式为主,在举办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的时候未能整合企业文化,就是有涉及到企业文化的一些活动,也可能由于这些活动的方式没有足够新颖感不能吸引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性。在组织这些文化活动中缺乏创新元素,也给学校和企业的文化整合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中职院校推进校企文化融合的策略
1. 搭建有效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形成和拓展一种文化,肯定不是一蹴而就和指令性文件的下达,而是要坚持不懈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企业文化希望在职业学院校园里立稳足,就一定应和院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沟通平台,增进公司和职业学校间的沟通,可以在合作过程中频繁交流,在交流中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真正运用二者的资源特点,构成双方共赢的沟通平台[3]。例如,根据校企合作的条件,企业单位给职业院校同学提供上岗实习的机会,使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公司强烈的工作气氛和企业文化,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把学生身份和员工身份开展整合,潜移默化中将影响到校企文化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方法,把中职学生当作企业文化的载体,并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校企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较好地促进了校企文化的发展。
2.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中职院校的人才教育目标的基础,中职院校应结合专业方向合理设置科学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和行公司专业能力要求进行衔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专业技能开展整体化与模块化的探究,并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课程体系开展科学排序,最终构成课程体系。
首先,中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应和企业工作实际项目相连接。中职院校可以诚聘成功企业家参加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学校和企业合作可以制定课程标准与课程落实方案,以达到课程体系和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使之更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其次,课程内容是中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基础。为了较好地达到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目的,中职院校应重新修订课程内容,有效地整合现行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市场需求,达到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工作岗位对接,让教学内容更适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再有,课程体系的落实是课程体系的终极目标,还是课程优化成败的重点。中职院校应逐步优化课程体系,在落实课程内容过程中仿真企业工作岗位模型,并达到课程内容的实施和企业岗位实习之间的零距离衔接。
3. 教学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
课堂教学是达到院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文化是校园与企业文化整合的关键。企业文化借助教学文化的扩散与拓展,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活动中能体会、了解与认可企业文化。把教学文化整合到企业文化中有下面几个具体方式。首先,教学活动师徒化。在教学活动中,中职院校仿真学徒训练方法,在院校学习中,老师和学生形成师徒化,师傅一直负责学徒的专业知识、专业培训与实习操作等方面。其次,教学设备模拟化。教学设备的模拟化是提升中职院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在教学设备方面,中职院校应该仿真企业单位实际工作情况购买培训设备。对教学设备的运用方面,中职院校应该模拟企业生产维护措施,使同学们能够在平时学习中参加设施的运行维护业务,如设施运行交接、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等方面。
4. 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
现在,职业院校学生在他们的身心发育过程中遭受非常严重的网络文化的干扰,因为有些同学缺乏认知方面的能力,极易受消极的互联网文化的干扰,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逆反心理,产生厌学问题,一些也可能出现择业观与价值观的扭曲现象,他们对人生的发展未报什么希望,更多地感受到心理方面的忧虑,这已经非常大的制约与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水平,并且这些消极思想常常将可能滋生和蔓延,对于很多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专业素质方面等造成负面影响。现在,所有公司最缺乏的是高素养水平的创新专业人才,这也是公司聘任员工的最终目的。假若由中职院校教育出来的学生很难以针对企业单位文化与价值开展认同与理解,此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则将展现出自由而随意的状态,敷衍塞责,他们显示终将被公司所淘汰。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在某一定程度上有关联的关键点,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均是组织文化,尽管有彼此的特色和内涵,可是,只要目的相同,构建有效的沟通体系,总能在矛盾中找到双方共赢的切入点,不断达到职业院校和企业文化的进一步整合,院校终将和企业达成长期、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一起给中国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戴文兵, 吴佳蒂. 校企合作,培养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J]. 湖南教育:d版, 2018(12):46-47.
郭洪波. 論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路径[J]. 新智慧, 2018(10):1-1.
廖燕兰.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65-67.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引言
目前,日益增多的公司企业走进职业学校,构成了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典范,也出现过失败的典例。然而,怎样把企业文化圆满地整合到校园中?应要企业与学校进一步地开展交流,寻找一个切入点,了解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整合的基础,并找到对应的策略,进而达到在正能量的影响下长久合作。
一、中职院校推行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
第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整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企业可以走进中职学校,让同学们可以在学校里了解企业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整合,让同学们在无形中提升了专业素养[1]。第二,伴随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院校之间也产生了激烈竞争,中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基础上的校园文化与企业的整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中职院校人才培育的竞争力。第三,中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也推动了企业的建设,并给企业文化给予了丰富的内在涵义。企业单位在和中职院校的合作中,在拓展企业文化的前提上,提高了企业的能力,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
二、中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校企文化融合作用的认识不够
首先,从全面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整合期间,中职院校比较重视,可企业单位一般没引起重视,双方对文化整合的理念不一样;其次,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整合的理念方面,二者对于合作的基础与主要目的认识缺乏,造成在校企合作期间二者未能把文化当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2. 校企文化融合中政策支持不够
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期间,政府相关政策支撑力度的不足,也是一个妨碍校企文化整合的重要原因,政府未能给中职院校与企业单位之间构建一个科学的互助平台,造成很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双方的自主合作,该合作方式下的文化整合出现很多不能协调的矛盾冲突,单单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合作的目的,校园文化对公司企业的促进也只限于企业单位宣传画报的形式,让同学们不能切实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2]。
3. 校企文化融合的活动创新不够
中职院校组织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以反映校园文化、构建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在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期间,开展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大多数均是由单一性、传统的歌舞演唱、展示、体育比赛等形式为主,在举办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的时候未能整合企业文化,就是有涉及到企业文化的一些活动,也可能由于这些活动的方式没有足够新颖感不能吸引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性。在组织这些文化活动中缺乏创新元素,也给学校和企业的文化整合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中职院校推进校企文化融合的策略
1. 搭建有效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形成和拓展一种文化,肯定不是一蹴而就和指令性文件的下达,而是要坚持不懈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企业文化希望在职业学院校园里立稳足,就一定应和院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沟通平台,增进公司和职业学校间的沟通,可以在合作过程中频繁交流,在交流中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真正运用二者的资源特点,构成双方共赢的沟通平台[3]。例如,根据校企合作的条件,企业单位给职业院校同学提供上岗实习的机会,使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公司强烈的工作气氛和企业文化,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把学生身份和员工身份开展整合,潜移默化中将影响到校企文化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方法,把中职学生当作企业文化的载体,并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校企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较好地促进了校企文化的发展。
2.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中职院校的人才教育目标的基础,中职院校应结合专业方向合理设置科学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和行公司专业能力要求进行衔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专业技能开展整体化与模块化的探究,并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课程体系开展科学排序,最终构成课程体系。
首先,中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应和企业工作实际项目相连接。中职院校可以诚聘成功企业家参加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学校和企业合作可以制定课程标准与课程落实方案,以达到课程体系和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使之更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其次,课程内容是中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基础。为了较好地达到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目的,中职院校应重新修订课程内容,有效地整合现行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市场需求,达到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工作岗位对接,让教学内容更适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再有,课程体系的落实是课程体系的终极目标,还是课程优化成败的重点。中职院校应逐步优化课程体系,在落实课程内容过程中仿真企业工作岗位模型,并达到课程内容的实施和企业岗位实习之间的零距离衔接。
3. 教学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
课堂教学是达到院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文化是校园与企业文化整合的关键。企业文化借助教学文化的扩散与拓展,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活动中能体会、了解与认可企业文化。把教学文化整合到企业文化中有下面几个具体方式。首先,教学活动师徒化。在教学活动中,中职院校仿真学徒训练方法,在院校学习中,老师和学生形成师徒化,师傅一直负责学徒的专业知识、专业培训与实习操作等方面。其次,教学设备模拟化。教学设备的模拟化是提升中职院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在教学设备方面,中职院校应该仿真企业单位实际工作情况购买培训设备。对教学设备的运用方面,中职院校应该模拟企业生产维护措施,使同学们能够在平时学习中参加设施的运行维护业务,如设施运行交接、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等方面。
4. 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
现在,职业院校学生在他们的身心发育过程中遭受非常严重的网络文化的干扰,因为有些同学缺乏认知方面的能力,极易受消极的互联网文化的干扰,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逆反心理,产生厌学问题,一些也可能出现择业观与价值观的扭曲现象,他们对人生的发展未报什么希望,更多地感受到心理方面的忧虑,这已经非常大的制约与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水平,并且这些消极思想常常将可能滋生和蔓延,对于很多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专业素质方面等造成负面影响。现在,所有公司最缺乏的是高素养水平的创新专业人才,这也是公司聘任员工的最终目的。假若由中职院校教育出来的学生很难以针对企业单位文化与价值开展认同与理解,此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则将展现出自由而随意的状态,敷衍塞责,他们显示终将被公司所淘汰。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在某一定程度上有关联的关键点,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均是组织文化,尽管有彼此的特色和内涵,可是,只要目的相同,构建有效的沟通体系,总能在矛盾中找到双方共赢的切入点,不断达到职业院校和企业文化的进一步整合,院校终将和企业达成长期、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一起给中国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戴文兵, 吴佳蒂. 校企合作,培养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J]. 湖南教育:d版, 2018(12):46-47.
郭洪波. 論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路径[J]. 新智慧, 2018(10):1-1.
廖燕兰.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