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CPVC电缆保护管纵向回缩率的影响因素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cry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向回缩率是管材热稳定性的体现,纵向回缩率越小说明管材的热稳定性越好.在CPVC管材的质量检测过程中,纵向回缩率指标不合格率偏高,为探究影响纵向回缩率指标的因素,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比对测试,结果表明影响CPVC电缆保护管纵向回缩率的因素中,壁厚的大小起到了最明显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替代、修复人体硬组织的生物材料,骨植入材料广泛应用于骨科、整形外科及牙科领域.本文综述了可用作骨科领域可降解吸收高分子材料,主要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及复合高分子材料的性质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可降解吸收骨科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特别是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间进行复合,可取长补短,将是可降解吸收骨科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研究了四种相容剂对PPO/PBT/SE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环氧型相容剂(SG-06,SG-20,PPO-GMA)可以有效改善PPO/PBT/SEBS的加工性能,易拉条造粒,提高力学性能;马来酸酐型相容剂(PPO-MAH)对PPO/PBT/SEBS体系增容作用小.环氧型相容剂中,SG-06的环氧含量适中,既可以增加相容性提高力学性能,融指降低幅度又不大.进一步地,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环氧型相容剂可以降低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有助于相态的
本文通过介质相容性、耐气体渗透性测试以及抗开裂稳定性、最小弯曲半径、爆破压力等试验研究了新型RTP管材-玻纤带增强黏合型HDPE内衬柔性复合管基本性能;通过试验结合理论分析优化了管材强度设计计算方法.实验表明,HDPE材料在80℃酸性水环境下1500h,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降低率仅为1.33%和6.0%;管材在60℃下、含H2S不超过0.03个大气压时,非扩散状态时1h和10 min的H2S渗透量聚集浓度分别为24.68和4.11 mg/m3,均小于人体最低安全限值;优化的管材强度设计计算方法吻合度超过9
使用二醋酸纤维素(CDA)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以壳聚糖改善二者相容性,成功以螺杆挤出法制备CDA/PBS复合材料.分别用悬臂式摆锤冲击仪和万能力学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冲击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定;通过热重分析仪测定其热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截面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 表明:CDA含量在10%时,复合材料冲击强度为5.0 KJ/m2,较纯PBS的4.0KJ/m2有明显提高;随CDA含量增加(10%~30%),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破坏载荷整体呈增长趋势:分别为13.6 MPa到14.7 MPa,2
航空子午胎胎体筒的成型是航空子午胎成型的关键技术.传统正反包成型方法在胎圈根部出现不均匀打褶或死褶问题,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无法实现自动化.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胎体筒的新的成型方法并设计开发了胎体筒收直角装置,此装置满足了新的航空子午胎成型方法要求,解决了胎圈根部打褶及胎圈定位问题,实现了航空子午胎胎体筒的自动成型.
丙烯腈-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AAS树脂)又称ASA树脂即一种耐候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是一种新型树脂及高效树脂改性剂.本文采用乳液接枝——树脂共混法制备AAS树脂工艺:以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大粒径交联聚丙烯酸酯胶乳,以其作为接枝主干物,与共聚单体进行接枝聚合,再进行凝聚、洗涤、干燥,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AAS接枝弹性体.之后,将AAS接枝弹性体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各种助剂掺混挤出造粒制备PVC/AAS合金,并进行了共混改性研究,考察了AAS接枝弹性体
采用自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测量了热熔胶黏剂的软化点,讨论了重复性测量、软化点测定仪温度偏差、设备误差、升温速度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了环球法测量热熔胶黏剂软化点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当包含因子k=2、置信概率p=95%时,热熔胶黏剂软化点的不确定度为1.6℃.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软化点测定仪设备误差.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其可以用于工业上产品性能的比较方法之一.为了了解环氧树脂不同测试方法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异,本文采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机械分析法(TMA)测试相同灯珠环氧树脂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比较之间的差异.
本文采用Dittus-Boelter公式建立了活络轮胎模具换热系数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考虑轮胎模具升温时壁面的温升过程,采用该换热系数模型作为对流边界条件进行轮胎模具温度场模拟分析.设计测温实验,将得到的测温数据与模拟数据作对比.结果 表明:与常用恒定温度边界相比,采用对流边界能有效提高模拟精度,与实验测温结果最大误差从20℃降低至5℃.结果 对于轮胎模具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此技术在生物医疗、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方面获得普遍应用.由于其独特的制造方法,为制药、医疗开辟新思路,其中,3D打印技术及3D成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这种技术及3D成型材料被应用于医疗器械、药物载体、组织器官修复、体外细胞培养之中,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疗领域的3D打印技术及原理、3D打印高分子材料现状、应用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