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于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提升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
  学生对《晏子使楚》这一历史故事很有兴趣。文章中的思辩之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如何很好地使学生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我最初认为,通过引导学生读书,
  可让他们感受到作者透过字里行间传达出的对晏子的赞赏以及对正义与智慧的肯定。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晏子的“笑”。在第二回合的较量中,面对楚王的“冷笑”和挑衅性语言,晏子从容不迫,以牙还牙,以“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驳得楚王张口结舌。这时文章写道:“说着他‘故意笑了笑’。”这“故意”,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楚王“冷笑”的回敬,显示出晏子不卑不亢的气度;二是对自己的胜利充满了自信。这“笑”表面上轻描淡写,实则绵里藏针,有力地扎向楚王的心脏。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只能“陪着笑”。这里,楚王的“笑”和晏子的“笑”相比,显得苍白而无力,这是面对尴尬处境的楚王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窘迫处境。
  在这里我们感觉到《晏子使楚》写“笑”别有韵味,值得学生深入领会,细细揣摩人物的内心。认识“笑”在文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虽然在教学中,我运用朗读、体会等方式,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较深入的感性认识,理解晏子能言善辩、聪明机智、心中有国的崇高品质。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尽管我多方引导,利用电化教学的手段,播放视频短片,反复朗读,但学生的回答却还是千篇一律,只听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师过于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演示,学生成了“配角”和“观众”,课堂教学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的现象。语文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要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但我觉得自己都没有实现。怎样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怎样确立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的程度、水平和互动的方式、成效,成为了我思考的问题。
  经过深思,我又重新设计这一节课的授课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走下圣坛,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究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得主动积极,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上课时我没有口若悬河地大量讲解,先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战国时期”的资料,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高要求,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再让学生找对手分角色朗读,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晏子的浩然正气,楚王的自高自大、尴尬无奈之态呼之欲出,有一组学生在朗读时还加进了楚王得意洋洋斜视的神态,将楚王的傲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了课文饱含的思想感情。
  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后,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既然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孩子喜欢展示自我,我就让学生选择三个故事中的其中一个故事演一演,请剩下的一组同学当评委,评一评哪组演得好,有什么不足。学生跃跃欲试,马上进行了现场排练,学生为了演好角色,主动再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明确,参与的积极性之高是我始料不及的。经过十几分钟的编排,由学生自编自演的小节目在大操场一角上演,在演的过程中学生群策群力,绝不类同。有一组学生表演得非常好,他们摆脱了课文的束缚,加进了日常生活中从电影、电视中学到的、看到的知识。你看那疾走的碎步、高门亮嗓的叫声,十足的京剧演员派头,那押解犯人的卫兵的昂首阔步,那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交锋,都展示了学生不凡的才华。表演的学生演绎了真情,当评委的学生也不甘落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连押解的犯人的头应该是低下的,而不是高昂的,押解犯人的卫兵应该神情严肃,而不是满面笑容这样的小细节也予以纠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独立感受、体验、思考,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新苑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有感于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从以情激趣、情趣相融、寓情于教、陶冶情操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日常教学事例证明:爱生,才能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必须真心付出、真情投入才能赢得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认知;创造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1]确实
摘 要:老子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本为古代治国良方,但如果在今天的班级管理中运用恰当,对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责任心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故广大教育者应认真吸取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管理成果,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关键词:无为而治;班主任;班级管理  本人通过对管理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并反思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领悟到老子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虽为古代治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开始。  当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单独讲授单词;学生缺少大量的词汇练习活动,容易遗忘新知;三会和四会单词一起教学,不分主次等问题。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英语单词发音和拼写的教学和英语单词意思和用法的教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词汇教学法
摘 要:作为一个相信书的人——当然不是尽信书——我有事没事爱翻翻书,工作中也不例外。在我的专业阅读视野中,书分三种:一种聊以娱乐,看看故事,会心一笑;一种是现学现卖,学点方法,简单实用;一种是无招无式,迫你思考,反求诸己。《教学勇气》当属第三种,它不给你提供直接的答案,只是展示开放的心灵具备的力量,带着你认识自己。  关键词:教学勇气;认识自我;教学困惑  一、如果真的热爱,就要知难而进  “如果
1.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小鹰学飞》第六自然段。  2.探究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确立了微课的研究点:怎样引导学生品味文本?怎样引导学生表达感受和想法?  3.探究方法  从研究点出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三步式”导学法,直击教学
摘要:扬剧是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等地的戏剧品种,它唱腔优美、曲牌丰富,是江苏省重要剧种之一。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如何让孩子们了解扬剧,喜爱扬剧,甚至能唱几段动人乡音,品味其中的故土风情……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扬剧;进校园;地方戏曲文化  2009年,沐浴着地方戏曲进校园的春风,江苏省扬州市三元桥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也登上了传承地方戏曲文化的列车,成为了扬剧进校园的试点学
摘 要:电子白板是集多媒体和黑板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完美融合。本人结合执教的《刷子李》一课,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丰富语文课堂,优化教学效果,对于课堂中学生热情激发、课堂生成、难点突破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关键词:电子白板;激发热情;促进生成;简化难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粉笔、黑板、挂图等进行分析讲解的授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德”)课堂活动教学能够对小学生优秀思想品格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带来积极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从小学品德活动教学课程开展的价值和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开展小学品德课堂活动,为小学生优秀思想品格的培养创建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小学生;实践活动  传统的小学品德教育仅仅是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
“艺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于2011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批准号为D/2011/02/612。艺术教学活动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强调的是“提供自由的表现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课题组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优化艺术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满足幼儿的有
夏丏尊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教育需要爱,爱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显著区别之一。而湖南省道县牛路口中心小学陈快元校长把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完成了由爱到大爱的升华。  陈快元认为:“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爱是我在教育岗位上进德修业的原动力。”  做老师时,陈快元希望做一名好老师,每当看到那些聪慧灵秀的孩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