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艺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从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革新设置以及实践教学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培养技能性强、适应性强、竞争性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艺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艺工复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服装行业发展中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教育“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围绕上海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学科交叉、重视新兴技术的专业特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满足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
紧紧追踪上海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艺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和强化艺术与技术结合特色,将学科链对接产业链,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将创意思维培养与实际课题训练有机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对接。培养适应一线职业技术岗位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技能性强、适应性强、竞争性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
一、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化服装产业,加强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把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补、融合的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优良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从事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工程管理、服装工程设备配置与运行、服装企业信息管理、服装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服装高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等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标准要求,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设计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针对我国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依据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凸现我校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和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特色,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指导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专业培养标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列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领域标准)。
> 了解服装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
> 了解服装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熟练掌握服装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 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
> 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试验;
> 掌握现代服装制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微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 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
> 熟悉现代服装制造装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 掌握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方法和系统的应用;
> 掌握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
三、艺工复合课程革新设置
在艺工复合课程革新中,我专业瞄准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的方向,开展教学内容改。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艺工结合”,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要实现知识、能力复合,首先要建立艺工结合的课程体系。但艺工结合不是简单地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艺工课程的共存比例、模块结构,要注重“艺”与“工”内容的融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有机地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1]。
以服装设计学为例,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主要专业课,从基础的服装设计入门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成衣设计实践与操作,最后结合毕业设计完成具体的成衣设计企划和成品的操作训练。课程主要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市场调研、成衣设计实战能力的培养,采取课堂讲授、团队组合市场调查分析,全班交流讨论,独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成衣设计和设计师基本素质的全方位训练;强化学生们对品牌服装设计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该课程的设计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服装品牌风格设计拓展训练。
由于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成衣设计与生产”。不同于高级时装设计,成衣设计是按照一定的号型规格系列标准,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制作的衣服。同时有高级成衣和大众成衣之分,因此针对市场需要,要求课程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基本的款式设计能力。通过对成衣市场的调研分析以及商品企划的具体操作和训练,逐步掌握基本的服装商品的企划方案到成衣单品的设计,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展开掌握整体的规划、设计整合能力及设计方案制定的基本技能。该课程区别于服装设计学课程的地方是针对性更强,方向明确,主要针对市场和成衣这一块的内容来进行基本的设计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以及产品设计的整合能力。 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合作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在综合性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小型项目任务,结合企业的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更密切的产学合作教育,加强企业与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企业的大中型项目作为教师科研课题,再由此带动更多小型项目的课程导入。交互循环使产学研合作得到切实的成果展现。
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的具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的成衣品牌设计、制作、展示的分段一体化企业服务流程,根据企业实际的阶段性需求,给予分段服务或一体化的项目跟进。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宗旨,提供企业自身市场以外的创新途径探索。
四、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服装工艺实习、服装工程认知实习、服装工程岗位实习、服装工程见习实习、职业装课程设计、针织服装课程设计、礼服课程设计、创意成衣课程设计、工业样板企业实践、服装生产管理企业实践、采风、毕业设计等。
1.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
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和主线,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服装制作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科技教育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是学生全部学完课堂教学任务后,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的实践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各生产环节,跟班劳动,巩固和加深理解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知识,了解服装企业运作的过程,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获得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接触,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受到生产技术工作的严格规范化和科学技术严密性的熏陶[2]。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对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从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语实践的一种初步尝试,是设计与工程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考核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应围绕“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专业目标和理念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服装产业和市场需求的素质高、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艺工融合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陈建勇、徐定华、关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2] 廖青.坚持艺工融合.构建新时期服装人才培养体系[J].纺织教育,2009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7-14
关键词:艺工复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服装行业发展中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教育“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围绕上海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学科交叉、重视新兴技术的专业特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满足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
紧紧追踪上海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艺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和强化艺术与技术结合特色,将学科链对接产业链,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将创意思维培养与实际课题训练有机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对接。培养适应一线职业技术岗位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技能性强、适应性强、竞争性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
一、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化服装产业,加强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把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补、融合的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优良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从事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工程管理、服装工程设备配置与运行、服装企业信息管理、服装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服装高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等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标准要求,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设计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针对我国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依据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凸现我校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和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特色,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指导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专业培养标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列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领域标准)。
> 了解服装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
> 了解服装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熟练掌握服装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 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
> 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试验;
> 掌握现代服装制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微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 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
> 熟悉现代服装制造装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 掌握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方法和系统的应用;
> 掌握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
三、艺工复合课程革新设置
在艺工复合课程革新中,我专业瞄准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的方向,开展教学内容改。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艺工结合”,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要实现知识、能力复合,首先要建立艺工结合的课程体系。但艺工结合不是简单地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艺工课程的共存比例、模块结构,要注重“艺”与“工”内容的融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有机地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1]。
以服装设计学为例,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主要专业课,从基础的服装设计入门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成衣设计实践与操作,最后结合毕业设计完成具体的成衣设计企划和成品的操作训练。课程主要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市场调研、成衣设计实战能力的培养,采取课堂讲授、团队组合市场调查分析,全班交流讨论,独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成衣设计和设计师基本素质的全方位训练;强化学生们对品牌服装设计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该课程的设计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服装品牌风格设计拓展训练。
由于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成衣设计与生产”。不同于高级时装设计,成衣设计是按照一定的号型规格系列标准,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制作的衣服。同时有高级成衣和大众成衣之分,因此针对市场需要,要求课程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基本的款式设计能力。通过对成衣市场的调研分析以及商品企划的具体操作和训练,逐步掌握基本的服装商品的企划方案到成衣单品的设计,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展开掌握整体的规划、设计整合能力及设计方案制定的基本技能。该课程区别于服装设计学课程的地方是针对性更强,方向明确,主要针对市场和成衣这一块的内容来进行基本的设计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以及产品设计的整合能力。 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合作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在综合性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小型项目任务,结合企业的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更密切的产学合作教育,加强企业与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企业的大中型项目作为教师科研课题,再由此带动更多小型项目的课程导入。交互循环使产学研合作得到切实的成果展现。
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的具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的成衣品牌设计、制作、展示的分段一体化企业服务流程,根据企业实际的阶段性需求,给予分段服务或一体化的项目跟进。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宗旨,提供企业自身市场以外的创新途径探索。
四、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服装工艺实习、服装工程认知实习、服装工程岗位实习、服装工程见习实习、职业装课程设计、针织服装课程设计、礼服课程设计、创意成衣课程设计、工业样板企业实践、服装生产管理企业实践、采风、毕业设计等。
1.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
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和主线,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服装制作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科技教育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是学生全部学完课堂教学任务后,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的实践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各生产环节,跟班劳动,巩固和加深理解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知识,了解服装企业运作的过程,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获得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接触,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受到生产技术工作的严格规范化和科学技术严密性的熏陶[2]。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对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从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语实践的一种初步尝试,是设计与工程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考核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应围绕“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专业目标和理念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服装产业和市场需求的素质高、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艺工融合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陈建勇、徐定华、关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2] 廖青.坚持艺工融合.构建新时期服装人才培养体系[J].纺织教育,2009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