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多学科融合尝试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cl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积极促成英语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尝试将英语教学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融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各学科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综合性的知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融合;英语教学;主题意义
  英语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积极促成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在充分挖掘英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其他学科的素材,让学生借助丰富的学科素材,在多元的学习情境中习得综合性知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一、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英语和语文都属于语言系科目,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等;并通过学习与实践,运用所学语言正确地表达事物,能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语文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而英语是学生从三年级才开始接触的语言,缺少直接的语言环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生动的语言情境中领会文本的主题意义,学会用正确、恰当的语言表达。
  (一)助力深入领会主题意义
  领会和把握主题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还能将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渗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单元主题蕴含着主题意义,是单元教学的主线。与语文学科相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领会。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描写天气的方法和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发生过的事情,学会总结经历了怎样的一天。第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杨玲的日记,了解到杨玲经历了不一般的一天:她欣赏了有趣的鹦鹉表演,在公园里快乐地放风筝,但在野餐时发现带来的食物上爬满了蚂蚁和蜜蜂,最后下雨了,她和朋友们又饿又湿,从而感慨:“What a day!”此环节,教师将语文学科中写日记的形式引入教学,启发学生通过对日记内容的解读,比较英语日记和中文日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了解了日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表达,进而准确把握了英语日记的基本格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在Checkout time板块启发学生根据英文日记的形式,写一写周日自己和家人或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构思时可以结合写中文日记的语气,让语句丰富深入一些。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动词过去式的用法,也了解了英语日记的格式,此时便能灵活融入中文日记的表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in the morning, then,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或finally, at last有条理地描述周日的活动,并通过活动内容总结出“What a happy day!” “What a busy day!” “What a wonderful day!”等。可以看出,将英语教学与语文学科融合,学生更深层地领会了单元主题意义,提升了英语写作能力。
  (二)帮助深切体会人物情感
  体会人物情感是牵引学生走向深入学习的标志之一,能够避免学生的思维浮于表面。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选入的故事题材,往往在语文教材中也有选入,涉及相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情感。打通两个学科,以内容架起理解的桥梁,能帮助学生深切领会人物情感。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就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语文教材中也有涉猎。教学时,教师先借助故事卡通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然后给学生讲述了语文教材中《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第一、第二幅插图中人物的动作,体会两个骗子奉承拍马屁的语气并模仿“My king, we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you. 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m. Foolish people cant see them.”“Please try on these magic clothes.”。朗讀第三段时,学生利用在语文课堂中习得的方法,以问题“What did the people do in the street?”为牵引,画出描写街上围观人们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如“They looked at the king and shouted.”“What beautiful clothes!”等,体会到成人的虚伪与做作。之后,他们又站在小男孩的角度,以嘲笑的口吻读出了“Ha,ha! 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的嘲讽语气,形象表现了小男孩的童言无忌和诚实的品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语文学科中模仿录音读一读、加上动作演一演等方式,在近乎真实的语境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心情和神态,感受到了shouted、 laughed等动词凸显的人物的情感,增进了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二、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数学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如合理购物、规划时间、设计图形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数学学科的元素,能够让学生在适切的思维训练中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推理分析能力。
  (一)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英语教材中也有不少涉及数学学科的内容,如,数字拼读、数学图形描述等。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数字或数字图形等的发音、拼写以及规律变化,学习就容易机械化,让学生感觉到拼读无味无趣。如果将数学的学习方式融入英语教学,那英语学习就有可能转化为高阶的逻辑思维提升课堂。例如,教学与数字有关的内容时,笔者就以数列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数字排放的规律,并用英语表达。当原有的1、2、3、4、5、6……转化为2、4、6、8……1、3、5、7……10、20、30……时,学生马上就有了拼读表达的欲望。他们以接龙的形式延续数字,虽然思维难度加大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生的参与兴致不减。他们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地接龙,大胆地用英语表达数字,出错了随时改正,有效练习和巩固了所学内容。之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与所学数字相关的题目,并利用所学数字知识讨论解题。学生积极调用思维出题,大大拓宽了思维,奇数、偶数、末尾是0的数,末尾是5的数,能被3整除的数……都在他们的题目和讨论中有所体现。这样将英语教学与数学学科融合的训练,一定程度上训练和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发展推理分析能力
  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统计某一类型的内容或数据,然后经过推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方法。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中的Fun time板块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调查同学的出生日期,并统计每个月份生日的人数,填写统计表,再用“...student(s) have(has) their(his or her) birthday(s) in...”问答并记录。调查记录完毕,学生先在小组内统计,然后汇总全班的数据,并推荐组长汇报。通过简单的统计,学生能利用统计图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班级同学的生日哪一个月份最多,哪一个月份最少。有小组还发现有在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同学,由此他们便很有兴致地推理分析这位同学到现在过了几个生日。在有趣的推理分析过程中,学生利用数据总结分析汇报,在发展推理分析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与音乐学科的融合
  舒缓的音乐使人轻松,欢快的歌曲使人快乐。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安排了Rhyme time板块或Song time板块,意在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语法知识点和词汇。让英语教学与音乐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化解知识难点、促进有效复述。
  (一)化解知识难点
  让学生在音乐的唱读节奏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有助于他们化解知识难点,增强记忆。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How many?中的Story time板块描写的是Liu Tao和Yang Ling去Mike和Helen家去玩,Mike向他们两个介绍他的小汽车,Helen向Yang Ling介绍贴纸的故事。本课的难点是掌握人物对话中car、 sticker等词的复数形式,并能用How many询问数量。为了化解这一难点,笔者特意引入了与car、 sticker相关的音乐咏叹曲(分别见图1、图2),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边拍手边读。
  如此有节奏的读唱,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很快记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直观形象地记住了car、 sticker的复数形式,领会了以How many询问数量时的基本规则。
  (二)促进有效复述
  有效复述是教师评价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标准之一。在课前播放与学习内容匹配的英语歌曲,能很快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中来,进而自然地导入教学。英语歌曲或儿歌能为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奋点,促进他们积极表达和有效复述。在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课前,教师播放Song time板块中的歌曲Wheres the bird?,带着学生一起律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从嘈杂的课间带入快乐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接着,教师又利用这首歌导入教学:“Look, the little bird and her friends are in the tree. Now its flying away.(看,小鸟和它的朋友们都停留在树上。现在,它们要飞走了。)”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小鸟从树上飞走的情景,问学生:“Where’s the bird now?(现在小鸟在哪里?)”由此,学生很自然地就循着教师的引导进入对Story time板块内容的学习中,跟着视频寻找小鸟的足迹,习惯地运用a bird、 a desk、 a chair等词汇以及in、 on、 under、 behind等介词。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单元句型“Wheres...?Its...”有效复述,效率就高了很多。
  四、 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能丰富英语学科的内涵,拓宽英语学科的实施途径,还能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化词汇记忆,深化文本解读。
  (一)强化词汇记忆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讲,词汇记忆是个难点。将美术学科和英语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降低记忆难度,强化词汇记忆。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时,教师鼓励学生把an ice cream、 an egg、 a cake、 a sweet、 a pie、 a hot dog等词汇变成一幅幅形象的图画。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冰激凌、蛋糕、糖果、热狗、煎饼等。绘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增强学生理解词汇的过程。学生绘画结束,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张大大的餐桌,让学生将自己画出的食物贴到餐桌上,附上与食物相关的单词拼读识记。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表达,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词汇记忆的效率很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带着学生围绕这些图画和单词进行语言拓展训练,在利用句型“Would you like a...?Yes./No...”进行表达时,学生对单词的运用已经较为熟练。几轮的训练下来,他们基本上已经熟记了单元的所有单词。
  (二)深化文本解读
  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教学适合融入美术学科元素,鼓励学生立足一定的主题,绘制与主题相关的邀请卡、生日卡、海报等,及时输出所学的英语知识。例如,教学与生日相关的主题内容时,引导学生制作生日卡片,设计生日派对邀请卡;教學与节日相关的主题内容时,启发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假期旅游攻略图,等等。笔者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的时候,还发动学生围绕“保持城市整洁”的主题,小组设计海报,倡议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学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分别从“Is the city clean?”“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What makes the streets messy and dirty?”等几个角度设计海报,不仅形象绘制出了文中提及的“take the bus and the metro to school(乘公交和地铁上学)”“walk to school(步行上学)”“move som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从城市里搬走一些工厂)”“put rubbish in the bin(把垃圾扔到垃圾箱)”“plant more trees(种更多的树)”等场景,还从自身出发,以画图的形式绘制了为保护家庭环境、小区环境、社区环境等而开展的清扫地板、打扫书桌、随时捡起地面上的垃圾、保护树木、清理水面等细化场景。这样将英语知识与美术元素充分融合的做法,很好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英语学习中变幻丰富的美。   五、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融合
  小学阶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性和自我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帮助学生进行整合分析、参与有效评价等的亲身体验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技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互帮互助,并在多样化的语言运用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一)形成整合分析的思维
  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最直观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整合分析的思维。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和Unit 3 A healthy diet時,笔者就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入手,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与生活习惯培养相关的内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养成方法。Unit 2 Good habits讲述了Wang Bing和Liu Tao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中列出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两个角度,笔者鼓励学生分别列出Wang Bing和Liu Tao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并小组讨论怎样帮助Liu Tao改掉坏习惯。等学生一一列举出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系列建议后,笔者又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安排表的方法,指导学生结合单元内容,立足文本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综合分析,合理制订生活学习时间表,运用文本单词和句型列举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早睡早起,做到生活作息有规律;早晚刷牙,保持房间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Unit 3 A healthy diet的教学中,笔者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食物金字塔素材,启发学生比较Mike和Yang Ling的饮食习惯,初步建立健康饮食的认知。接着,让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中推荐的食谱设计法,综合分析单元知识点和食谱设计法的关联所在,自主设计自己喜欢的一周健康食谱,并与大家分享。学生自主设计的食谱公开后,笔者又组织他们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食物以及喜欢这种食物的原因。之后,又组织学生汇集课上谈到的所有食物,分析哪些是健康食物,哪些是有害食物,最终梳理汇总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实践证明,本次基于单元主题的学习活动,将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整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半功倍。
  (二)养成多元评价的能力
  评价是学生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参与元素的同时,指引学生随时开展小组评价、个人评价、伙伴相互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在引导学生谈论水果以及怎样做水果沙拉的基础上,笔者带着学生先认识各种水果,熟悉本单元与水果相关的单词banana、 grape、 mango、 pineapple及句型“I have... Do you have...?”,然后以此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做水果拼盘的素材,指导各小组做水果拼盘。之后,让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摆盘,最后呈现作品,用已经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评价。当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Wonderful!” “Yummy!” “How nice!”等评价词的基础上,笔者又让他们回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的评价角度做更多元的评价。学生想到了从水果沙拉的外观、味道以及拼盘技巧、拼盘窍门等角度进行评价,不仅巩固复习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还在多元评价中习得了分享、赞美的本领,提高了生活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科融合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能使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却高于教材,有助于拓展知识外延,构建多元、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要立足具体的教学内容,主动为学生搭建各类学科融合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互动,在学中玩,在玩中做,在做中思,获得英语语言能力、拓展思维能力和品格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军,陆启威.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6(11).
  [2] 刘春阳.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课程教学,2019(15).
其他文献
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研究的热点主题和未来展望,对我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3年至2020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收录的500篇以高校辅导员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研究聚焦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辅导员专业化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和优秀辅导员特征研究.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研究热点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特征:转向微观层面、强调“以生为本”、注重总结经验和关注自身发展.展望未来,应从三个方面着力:协同研究和研究协同、政策研究
当下的公开课上,常能看到贴板书的做法:伴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师将课前写好板书内容的黑板贴逐一贴到黑板上,从而形成一节课的板书。  对这样“一贴了之”的方式,很多教师都不认可。特级教师余颖讲述过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1999年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赛课时,她因担心课堂上的板书不够漂亮,而在课前把上课要板书的内容写在黑板贴上,上课时一个个贴出来。结果,评委因此下调了评分。这说明,当年的评委很在意板书是不是现场写
融合出版是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融合出版并不是电子书、线上课程、有声书等形式的相加,而是多种形式的共存和相互促进.为此,在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需要主动将传统出版与新形式、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融合,构建起出版的新生态,从思维观念、体制机制、人才队伍、产品形式、平台构建、销售渠道等方面作出转变和创新,以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使融合出版成为大学出版社的新增长点.
高校科研诚信的治理能力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从整体性治理这一公共治理的重要理论视角出发,深入剖析高校科研诚信治理现状,发现高校内部各级主体意识的碎片化、各类协作机制的碎片化和各种工具手段的碎片化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文章认为高校应从思想根基的理念引领、以人为本的目标设置、多维合作的路径选择、信责并重的关键要素和现代信息的技术支撑等方面解决高校科研诚信治理的现存问题.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全面审视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维度,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建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德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最早可以追溯至1952年的《山东师范学院校刊》.1954年11月,山师学报改版更名为《山东师院》,标志着学报由报纸向学术期刊的转型.1956年山师学报拿到省委批文,标志着山师学报的正式创刊.近70年来,山师学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基本定型、稳步发展、改革推进,是因为有学校的政策和全体山师人的共同努力,始终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编辑团队,坚持“内容为王”“因时而动”“开放办刊”的办刊原则.山师学报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师人多年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山
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利用几何直观,带领学生不断辨析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抽丝剥茧,理解并内化运算规律.教学中,有匹配问题情境的直观呈现,让学生在“形”中提升对“数”的认识;有凸显数学本质的动态呈现,让学生对“合着算”和“分开算”算式的结构特征与内在联系印刻入心;有发展模型意识的抽象呈现,让学生经历富有层次的表征过程后,顺理成章地用语言、文字和符号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
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能够激发高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流动呈现出区域流动失衡与校际流动失衡并发、整体流动率偏低与明星学者流动频繁并存,以及人才违约流动与高校限制流动的零和博弈等困境.推拉理论对分析高校人才流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推拉理论出发,要实现高校人才流动的良性治理,一是政府要发挥“中间障碍”作用,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监测和约束功利化流动行为;二是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制定合理合法的人才引留政策,发挥“拉力”和“粘力”的作用;三是人才个人要树
现如今“以本为本”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学界共识,然而该理念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内涵悬浮,对“以本为本”内涵的把握,停留在“以本科阶段教育为本”层面,没有深入“以本科生发展为本”这一核心层面;制度悬浮,促进教师教学投入、促进学生学习投入的核心制度没有成为大学主要的改革举措;主体悬浮,落实“以本为本”的主体链条“政府—大学—教师—学生”发生断裂,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彰显.针对这三个悬浮问题,文章尝试探索与阐述其中原因,并提出了落地思路和基本对策.
印度高等教育体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不同时期出台的国家教育政策对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国家教育政策2020》是印度政府最新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教育新政,推出的多项改革举措将对印度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高等教育治理机制改革产生积极影响.该政策保持高等教育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内容彰显印度政府改革的决心,但政策的落地实施面临多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