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薇薇:今年的夏天真是热疯了!即使是在阴凉地方站着人都会崩溃,那温度,估计马路上都能煎蛋了吧。
大玉:肯定的,光是上下班的路上就够受了,幸亏现在要入秋了。
一一:淡定亲们,要催眠自我——心静自然凉。像我,最近迷上了悬疑推理类的故事,下了班看看书看看视频,时间过得可快了。
薇薇:不行,我胆子小,什么侦探片恐怖片惊悚片根本是看都不敢看。
大玉:《聊斋志异》那种我是爱看的,主要是奇闻异谈都很有意思。
一一:如果换个体裁,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这类故事,比如《剧院魅影》就是根据悬疑侦探类的原著小说改编的,你们喜欢吗?
薇薇:喜欢,我还看过现场呢,气氛营造得特别浪漫迷幻,又有点小惊悚,非常精彩。
一一:那我猜你们也会喜欢《变身怪医》(Jekll & Hyde)这部音乐剧的。前不久刚在大劇院上演过中文版。
大玉:这名字听起来似乎是部与医学相关的作品?
一一:嗯,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男主角杰克是位医生,剧名也有直译成《杰克与海德》或《化身博士》的。
薇薇:还化身啊?有点吓人,舞台上不会充满着奇奇怪怪的实验场景吧。
一一:安啦,最多只是放了个摆满常用实验必备品的工作桌在舞台上。
大玉:那原著小说的作者是谁,很有名吗?
一一:当然!作者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Stevenson),他的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还包括成名作《金银岛》(Treasure Island)。而这部《杰克与海德奇案》(The Strange Case of Dr.Jekyll and Mr.Hyde)的最大影响力,恐怕莫过于使“杰克”和“海德”成为了双重人格的代名词。
薇薇:双重人格,那就是指人格分裂,精神出了问题咯?
一一:基本可以这么说。全剧讲述了杰克医生为了医治昏迷的父亲和其他病人,用自身做实验注射了药物,以期能够分离人性中的善与恶,却最终被反噬走向不归路的悲剧。
大玉:这么一说这似乎是部暗黑系的音乐剧,嗯,我喜欢。
一一:其实这部《变身怪医》是作曲家弗兰克·怀德霍恩(Frank Wfldhorn)的第一部代表作,他还参与了部分作词工作。对了,根据他姓氏的直译,大家俗称他为“野角”。
薇薇:这个昵称好可爱!既直接又贴切。
一一:对的,而且特别好记呢。这部音乐剧首演于1990年,在1997年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获得了托尼奖包括最佳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几个奖项提名。除了进行巡演外,还有音乐会版,2013年还进行了百老汇复排。有意思的是,怀德霍恩之后的几部重要音乐剧作品如《德古拉》(Dracula)、《鲁道夫》(Rudolf-TheLastKiss)、《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D,Monte Cristo)、《死亡笔记》(DeathNote)都或多或少带有些阴郁黑暗的成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大玉:很好,暗黑复古又神秘的风格完全是我的取向,怕的话薇薇你可以捂耳朵了哟。
薇薇:没事,光是听故事我不怕,如果像《剧院魅影》那样有吸引力,我也会想去看现场演出的。
一一: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积极正面的“小天使”性格和消极负面的“小恶魔”性格,在剧中的杰克医生身上分裂成了平日善良的杰克和暗地邪恶的海德两种独立的人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精分”,而最后杰克用自尽的方式与海德同归于尽,在爱人艾玛的怀中安息。
大玉:也就是说在实验启动后,逐步偏离了杰克最初治病救人的出发点,海德的恶行完全脱离了掌控,他才会选择同归于尽。
一一:是的,不然海德还会祸害别人。剧中的名曲包括杰克决定亲身实验的《就在这瞬间》(This is the moment)、杰克与未婚妻艾玛在订婚场景上互诉真情的《接受真实的我》(Take me as I am)、舞女露西被杰克吸引后沉醉在温柔中唱的《如你一般的人》(Someone like you)等等。
薇薇:我比较关心在舞台上是如何做到从杰克变身成海德的,是当场换了一个演员,还是同时有两位演员在台上?
大玉:又或者是杰克下场换了衣服?不然怎么区分这两人。
一一:都不是,杰克与海德就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的,其人格分裂的过程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音乐、歌词、灯光等的变换,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从杰克的挣扎到海德登场,演员的嗓音完全变粗犷,头发乱蓬蓬,眼神也变得凶狠发亮,很明显要不同于原先的杰克。
薇薇:哇,那太考验演员的功力了,关键还要让观众相信这已经是海德出现了。
一一:对,我个人觉得剧中最精彩的就是第二幕快结束时,杰克与海德争夺身体控制权的那首《对抗》(Confrontation),绝对是实力演绎精分的经典片段,非常赞。
大玉:就是说演员会在杰克与海德这两个人格间不断反复交替,这一段歌词是杰克,下一段就变成海德了?
一一:没错,而且变换的频率越来越快,这句是杰克,下旬就成海德了,海德是声音粗野的,而且靠着演员行动而变换的发型也与杰克完全不同,同时配合着灯光的切换,无缝跳转。
薇薇:那岂不是杰克活着一天,海德也会存在一天,永远摆脱不掉,因为他们本就是一体的。
一一:的确如此,海德就是杰克的一部分,他做了杰克不敢去做的事情——杀了反对医学实验的伪善虚荣的理事会成员、对露西施虐和下手。其实未婚妻艾玛和舞女露西的设定也是一种对立,一个体现了杰克的正直良善,而另一个则释放了海德的暴虐渴望。
大玉:我觉得这有点类似“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有时就是一念之差,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一一:其实善良和邪恶就像光明与黑暗一样,是硬币的正反面,是共生的。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有谁能说自己是百分百完全纯粹的善良,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和阴暗面呢?但不管好坏,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薇薇:就是,毕竟现实世界充满了虚假和谎言,为了更好地生存,很多人都会带着伪装和面具隐藏真实的自己。而且世上的人和事并非都是非黑即白,有好多都是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有些事情在你看来我是错的,在我看来你是错的,大家立场不同而已。
大玉:我想主要还是善恶的界限问题,毕竟人性复杂,“小天使”和“小恶魔”永远在打架和对抗,两者所占比例的多少决定了人所呈现出的样子。
一一:是啊,该剧把人性至恶黑暗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现了出来,探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界限在哪。就像哲学命题那样,“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不断地进行自我追问和认知,我想这就是这部音乐剧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大玉:肯定的,光是上下班的路上就够受了,幸亏现在要入秋了。
一一:淡定亲们,要催眠自我——心静自然凉。像我,最近迷上了悬疑推理类的故事,下了班看看书看看视频,时间过得可快了。
薇薇:不行,我胆子小,什么侦探片恐怖片惊悚片根本是看都不敢看。
大玉:《聊斋志异》那种我是爱看的,主要是奇闻异谈都很有意思。
一一:如果换个体裁,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这类故事,比如《剧院魅影》就是根据悬疑侦探类的原著小说改编的,你们喜欢吗?
薇薇:喜欢,我还看过现场呢,气氛营造得特别浪漫迷幻,又有点小惊悚,非常精彩。
一一:那我猜你们也会喜欢《变身怪医》(Jekll & Hyde)这部音乐剧的。前不久刚在大劇院上演过中文版。
大玉:这名字听起来似乎是部与医学相关的作品?
一一:嗯,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男主角杰克是位医生,剧名也有直译成《杰克与海德》或《化身博士》的。
薇薇:还化身啊?有点吓人,舞台上不会充满着奇奇怪怪的实验场景吧。
一一:安啦,最多只是放了个摆满常用实验必备品的工作桌在舞台上。
大玉:那原著小说的作者是谁,很有名吗?
一一:当然!作者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Stevenson),他的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还包括成名作《金银岛》(Treasure Island)。而这部《杰克与海德奇案》(The Strange Case of Dr.Jekyll and Mr.Hyde)的最大影响力,恐怕莫过于使“杰克”和“海德”成为了双重人格的代名词。
薇薇:双重人格,那就是指人格分裂,精神出了问题咯?
一一:基本可以这么说。全剧讲述了杰克医生为了医治昏迷的父亲和其他病人,用自身做实验注射了药物,以期能够分离人性中的善与恶,却最终被反噬走向不归路的悲剧。
大玉:这么一说这似乎是部暗黑系的音乐剧,嗯,我喜欢。
一一:其实这部《变身怪医》是作曲家弗兰克·怀德霍恩(Frank Wfldhorn)的第一部代表作,他还参与了部分作词工作。对了,根据他姓氏的直译,大家俗称他为“野角”。
薇薇:这个昵称好可爱!既直接又贴切。
一一:对的,而且特别好记呢。这部音乐剧首演于1990年,在1997年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获得了托尼奖包括最佳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几个奖项提名。除了进行巡演外,还有音乐会版,2013年还进行了百老汇复排。有意思的是,怀德霍恩之后的几部重要音乐剧作品如《德古拉》(Dracula)、《鲁道夫》(Rudolf-TheLastKiss)、《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D,Monte Cristo)、《死亡笔记》(DeathNote)都或多或少带有些阴郁黑暗的成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大玉:很好,暗黑复古又神秘的风格完全是我的取向,怕的话薇薇你可以捂耳朵了哟。
薇薇:没事,光是听故事我不怕,如果像《剧院魅影》那样有吸引力,我也会想去看现场演出的。
一一: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积极正面的“小天使”性格和消极负面的“小恶魔”性格,在剧中的杰克医生身上分裂成了平日善良的杰克和暗地邪恶的海德两种独立的人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精分”,而最后杰克用自尽的方式与海德同归于尽,在爱人艾玛的怀中安息。
大玉:也就是说在实验启动后,逐步偏离了杰克最初治病救人的出发点,海德的恶行完全脱离了掌控,他才会选择同归于尽。
一一:是的,不然海德还会祸害别人。剧中的名曲包括杰克决定亲身实验的《就在这瞬间》(This is the moment)、杰克与未婚妻艾玛在订婚场景上互诉真情的《接受真实的我》(Take me as I am)、舞女露西被杰克吸引后沉醉在温柔中唱的《如你一般的人》(Someone like you)等等。
薇薇:我比较关心在舞台上是如何做到从杰克变身成海德的,是当场换了一个演员,还是同时有两位演员在台上?
大玉:又或者是杰克下场换了衣服?不然怎么区分这两人。
一一:都不是,杰克与海德就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的,其人格分裂的过程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音乐、歌词、灯光等的变换,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从杰克的挣扎到海德登场,演员的嗓音完全变粗犷,头发乱蓬蓬,眼神也变得凶狠发亮,很明显要不同于原先的杰克。
薇薇:哇,那太考验演员的功力了,关键还要让观众相信这已经是海德出现了。
一一:对,我个人觉得剧中最精彩的就是第二幕快结束时,杰克与海德争夺身体控制权的那首《对抗》(Confrontation),绝对是实力演绎精分的经典片段,非常赞。
大玉:就是说演员会在杰克与海德这两个人格间不断反复交替,这一段歌词是杰克,下一段就变成海德了?
一一:没错,而且变换的频率越来越快,这句是杰克,下旬就成海德了,海德是声音粗野的,而且靠着演员行动而变换的发型也与杰克完全不同,同时配合着灯光的切换,无缝跳转。
薇薇:那岂不是杰克活着一天,海德也会存在一天,永远摆脱不掉,因为他们本就是一体的。
一一:的确如此,海德就是杰克的一部分,他做了杰克不敢去做的事情——杀了反对医学实验的伪善虚荣的理事会成员、对露西施虐和下手。其实未婚妻艾玛和舞女露西的设定也是一种对立,一个体现了杰克的正直良善,而另一个则释放了海德的暴虐渴望。
大玉:我觉得这有点类似“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有时就是一念之差,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一一:其实善良和邪恶就像光明与黑暗一样,是硬币的正反面,是共生的。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有谁能说自己是百分百完全纯粹的善良,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和阴暗面呢?但不管好坏,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薇薇:就是,毕竟现实世界充满了虚假和谎言,为了更好地生存,很多人都会带着伪装和面具隐藏真实的自己。而且世上的人和事并非都是非黑即白,有好多都是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有些事情在你看来我是错的,在我看来你是错的,大家立场不同而已。
大玉:我想主要还是善恶的界限问题,毕竟人性复杂,“小天使”和“小恶魔”永远在打架和对抗,两者所占比例的多少决定了人所呈现出的样子。
一一:是啊,该剧把人性至恶黑暗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现了出来,探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界限在哪。就像哲学命题那样,“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不断地进行自我追问和认知,我想这就是这部音乐剧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