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博物馆藏元代龙泉窑瓷器赏析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zwzrz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代龙泉窑瓷器,虽然不及宋代以及明代永乐时期的精美,但因烧造规模大,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各国,影响力可想而知。赤峰博物馆馆藏龙泉窑瓷器以元代居多,通过精选国家二三级文物,对元代龙泉窑印花花口碗、元代龙泉窑荷叶口碗、元代龙泉剔花高足杯、元代龙泉窑青釉刻花菊瓣盘、元代龙泉窑青绿釉小香炉的赏析,了解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征,然后试图通过瓷器的器型、胎质、釉色、烧造方法、装饰技法、纹饰进行深入研究,找到鉴定元代龙泉窑瓷器的方法。
  关键词:赤峰博物馆;元代;龙泉窑;瓷器;鉴定
  龙泉窑瓷器的概况
  龙泉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主要产地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以青瓷闻名于世,而关于龙泉窑的创烧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始烧于三国两晋,另一种说法则是从五代魏晋时期开始烧造的。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龙泉窑瓷器却是在宋代以及明代永乐时期达到了两次巅峰。在市场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仿南宋或者是仿明永乐时期的龙泉窑瓷器,因其价值相对较高。
  元代龙泉窑烧造的瓷器,虽然不及宋代(主要指南宋)以及明代永乐时期的精美珍贵,但因烧造规模大,并通过丝绸之路,经中东地区,远销欧洲各国,影响力也非同一般。
  元代龙泉窑瓷器一般体积较大,胎质较厚并且粗糙,釉色成熟,青黄色较多,少有宋代龙泉窑的温润感。器型上在保留宋代器型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例如蒙古族的高足杯,被广泛应用于元代龙泉窑的烧造。此外,荷叶形的瓷器、环耳瓶也都属于创新器型。
  馆藏龙泉窑瓷器综述
  在元代,赤峰大部分地区为元代贵族部落——弘吉剌部的封地,留下了丰厚的遗迹及遗物。赤峰博物馆馆藏元代龙泉窑瓷器种类丰富,既有沿袭宋代的器型,也有元代特有器型。具体器型上有碗、高足杯、香炉、盘,十分精美珍贵。
  元代龙泉窑印花花口碗(国家二级文物)、元代龙泉窑荷叶口碗(国家二级文物)、元代龙泉剔花高足杯(国家二级文物)、元代龙泉窑青釉刻花菊瓣盘(国家二级文物)、元代龙泉窑青绿釉小香炉(国家二级文物),这些元代龙泉窑瓷器的不同器型,从胎质、釉色、纹饰、装饰技法、烧造方法等方面展示了元代的特点。一件文物的鉴定标准往往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作为标杆,很多馆藏文物成了某一个朝代的典型器。所以,博物馆的文物是了解历史、学习鉴定最好的教科书。本文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及描述,对赤峰博物馆馆藏元代龙泉窑瓷器进行赏析,呈现其艺术之美。
  (一)元代龙泉窑印花花口碗(图1)
  国家二级文物,口径13.4 、高5.4 、足径5厘米,花瓣口,曲腹,圈足,碗内底印菊花纹,壁饰莲叶,外壁施出筋紋饰,釉有小开片,圈足无釉泛火石红色。
  (二)元代龙泉窑荷叶口碗(图2)
  国家二级文物,口径11.7、高4.9、足径3.5厘米,荷叶形,口沿外侈,斜弧腹,圈足。内饰荷叶叶脉纹,圈足露火石红,有修胎痕,碗内有一乳钉状凸起。器身表面满釉,釉汁浓厚光润,造型美观别致。
  (三)元代龙泉剔花高足杯(图3)
  国家二级文物,口径12.7、高9、足径3.8厘米,圆唇,侈口,深弧腹,竹节形足柄,喇叭形底有火石红,杯内壁分六区,剔盘肠等纹饰,杯底饰小花,胎质细密坚硬,釉汁浓厚,具有典型元代的特点。
  (四)元代龙泉窑青釉刻花菊瓣盘(图4)
  国家二级文物,高5.1 、口径27 、足径15.1厘米,折沿,斜腹,平底微上鼓,圈足。盘口及腹部呈菊花瓣形,器身施青釉,盘心剔并蒂莲。这类盘子在元代主要是外销,沿着丝绸之路到中东,一直销到欧洲。
  (五)元代龙泉窑青绿釉小香炉(图5)
  国家三级文物,口径5.3、高4.5厘米。平口平沿,束颈,鼓腹,底有三乳钉状足,底部釉色不均匀,颈间有积釉,整体有开片。
  赤峰博物馆藏元代龙泉窑瓷器都属同时期上乘之作,其中元代龙泉窑印花花口碗(国家二级文物)釉色明亮,细腻温润,很接近南宋风格。南宋时期是龙泉窑巅峰期,元代时期能有此花口碗,实属不易。此外,元代龙泉窑青釉刻花菊瓣盘(国家二级文物)也属于元代的精品,不论从造型、工艺及装饰手法,都与明永乐时期的龙泉窑相似。明代永乐时期的龙泉窑瓷器是继南宋时期之后的又一高峰期,元代能有此佳作,可谓同一时期的馆藏精品。
  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辨析
  关于龙泉窑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坦斋笔衡》“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鸡肋篇》也有相关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王所供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虽然未能准确记载创烧时间,但至少也说明了早在五代的时候,龙泉窑瓷器已经作为朝廷的贡瓷了。
  龙泉窑的瓷器其实主要分为北宋、南宋、元、明等这几个主要时期。由于赤峰博物馆馆藏的龙泉窑瓷器基本属于元代,我们这里就对元代龙泉窑瓷器作辨析。在第一章节元代龙泉窑瓷器特点中,已介绍可通过元代特有器型进行鉴定。现在结合赤峰博物馆馆藏元代龙泉窑瓷器特点,通过看胎、看釉、看纹饰、看装饰技法、看烧造方法,深入介绍鉴定方法。
  (一)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
  元代早期龙泉窑瓷器胎质与南宋晚期相似,都是灰白胎。到了元代晚期,胎质则比较白。此外,由于元代龙泉窑瓷器胎土中加入更多紫金土,使得铁含量增加,在受到二次氧化作用后,就变成可溶性金属盐类,高温时就会顺着往外流,在没釉处形成红斑。所以,元代龙泉窑瓷器圈足或其他漏胎地方会呈火石红颜色,也被称为朱砂胎。
  (二)元代龙泉窑瓷器的釉
  元代龙泉窑瓷器的釉色,由于工艺与釉色的成分不同,呈现出的效果与前朝也有所不同,工艺上多层上釉,入窑一次高温烧成。所以,我们常看到元代龙泉窑的釉,一般都比较厚,而且层次比较多,器物上可以明显看到釉色分成的效果。元代龙泉窑瓷器的釉色,呈现青黄色,不如宋代青翠,少见梅子青和粉青的釉色。
  (三)元代龙泉窑的烧造方法
  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烧造采用长度稍短的长条形斜坡式,这样更有利于控制温度,可以使热量更加均匀分布,对烧制大型器物十分有利。
  元龙泉瓷在露胎的地方,经常有削切不规整之处,不像南宋时期那么精细,这也是鉴定的一个方法。在装烧方面,大型器物采用圆环形垫圈,垫在瓷器的底部,所以在底部会出现圆环形火石红胎的特点;小型器物采用瓷土做成垫饼,垫在底足内,所以足内无釉,会出现火石红胎。
  (四)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装饰技法
  由于元代龙泉窑瓷器胎质较粗糙,所以工匠会使用印模在坯上打印成花纹,称为模印花纹,具有这种特点的大部分龙泉窑瓷器都可定为元代。此外,如果瓷器上有露胎装饰或褐斑的,基本上可鉴定为元代龙泉窑瓷器。
  (五)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纹饰
  元代龙泉窑瓷器带纹饰的比较多见,素瓷则比较少,许多纹饰与元青花相似。纹饰上主要有花卉纹、龙凤纹、八仙纹、人物故事纹饰等。在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中已经提到过,纹饰以模印花纹为主,此外还有刻花、剔花等。一些元代龙泉窑瓷器上有八思巴文、窑厂工人的姓名等,这也是鉴定元代龙泉窑瓷器的标志之一。
  (作者沙大禹,硕士研究生,赤峰博物馆藏品部主任,研究方向:藏品保管与藏品研究)
  参考文献
  1.戴柔星,阿德比尔清真寺收藏的中国瓷器[J],紫禁城,2016(03);
  2.蔡小辉,窖藏出土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相关研究[J],东方博物,2010(02);
  3.刘茵,龙泉窑接近历史的真相[J],紫禁城,2007(05);
  4.施群,南宋龙泉窑制瓷工艺与艺术风格的探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8(03);
  5.牟新慧,新疆博物馆馆藏的几件元代龙泉窑瓷器分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01);
  6.许明,中国元瓷[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7.中国古陶瓷学会,龙泉窑瓷器研究[M],故宫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与传统年画相比,月份牌年画通常有三个特点:一、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丰满逼真的彩图更为生动感人,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超越;二、商品广告,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补充,也是它生存的动力与依据;三、配有中西对照历表,这是后者对前者的保留与发展。  月份牌画发展初期,题材丰富多样,历史典故、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时装仕女、摩登生活等无所不包。约从民国元年以后,月份牌的题材趋向单一化,绝大多数则是时装美女之类,赢得了普通
期刊
豇豆红釉的美源于釉面下涌动的生命气息,其丰富、蕴藉、含蓄的美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空前绝后的。鲜活的釉面如婴儿之肤红润而充满元气,如少女般青涩光洁惹人怜爱,似康巴女子脸上的高原红健康又狂野,如贵妃醉酒满面酡红风情万种,如红脸关公威风凛凛,似春风中盛开的桃花让人心醉。而绿色苔点好比美人痣点缀在红色的釉面上,或寥若辰星,或晕散成片,红绿对比强烈,更增添了几分娇艳之色。  豇豆红釉名称也十分有趣,就其呈色多样
期刊
提起“月份牌”,恐怕旧社会过来人都会记忆犹新,它曾经以雅俗共赏的格调在上海滩风靡一时,成为海派文化的一个标识。  月份牌发祥于清末的上海滩。1843年,上海正式成为国际通商口岸,开埠时间只比香港晚了一年(1842年)。上海开埠的结果使得欧美大量资本输入上海,许多外国资本家纷纷在上海开厂设店,倾销商品进行广告的宣传。月份牌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借鉴和运用了在中国最有群众性的民间年画中配有
期刊
绚烂多彩的南京云锦催生了华夏传统文化史上的不朽名著《红楼梦》。清代文学大家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祖上三代人均曾担任过江宁(今江苏南京)织造一职,其祖父曹寅(1658—1712)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起监理江宁织造等职逾20年,履行公务较有政声。目前吉林省博物院内,典藏有一件清初画家张纯修(1647—1706)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创作的《楝亭夜话图》画卷(纸本墨笔,画芯纵26
期刊
摘要:文物保护的核心动机重点在于保护古代各类文物素材与变化规律,提出较合理的管理优化方法,经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文物和陈列由于管理缺陷,经常会演变成各种文物危机问题。针对这种問题,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增强相关人员意识,尽量规避安全事务隐患问题,在第一时间对原有管理结构缺陷进行处理。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数年文物保护经验,浅议新时代下文物保护和陈列意识增强方法,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推动我国文物
期刊
摘要:古代铁质刀剑、剪刀文物在受侵蚀后,往往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在古代铁质刀剑、剪刀的修复中,封护材料的使用效果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修复成效以及后续的保管利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在对一批馆藏铁质刀剑、剪刀文物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采用了铁器修复领域常用的Paraloid B-72材料进行文物的封护,并开展了对封护材料的实验评估,证明了该材料的稳定性。  关键词:铁质刀剑文物;铁质剪刀文物;封护效果
期刊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教育的公益性机构,在当代社会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博物馆应当积极发挥自身重要工作职能,做好社会教育宣传工作,提升馆内藏品、历史资料、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社会群众普及我国具有民族传承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以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为研究核心,简要分析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其社会教育工作的宣传方式、工作方法
期刊
摘要:红山文化的玉器,造型多样,形态生动,不仅有闻名于世的C形碧玉龙,更有勾云形玉佩、玉箍(玉斜口筒形器)等典型器物。玉器的材质,多就近选取于辽宁的岫岩玉,由于保存环境不同,颜色主要有黄色、浅黄色、青黄色、青色、暗绿色、青绿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等。玉器的工艺主要采用透雕方式,纹饰一般为阴刻线和瓦沟纹。红山文化的玉器多出土于墓葬之中,因为古人认为玉与神灵相通,有保佑的作用,因而也为后人提
期刊
摘要:敖汉地区出土的兴隆洼玉器开创了中国史前制玉、用玉之先河,之后的红山文化玉器兼有兴隆洼玉器的特点。故此,通过对玉矿原料的研究考察,证实了敖汉是红山文化时期采玉、制玉、用玉的中心,红山人制作玉器的原料取自敖汉,这些原料即“敖汉玉”。“敖汉玉”的发现,改写了敖汉乃至蒙东地区玉石文化的历史,夯实了敖汉是红山文化中心地带的观点。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源;敖汉玉  敖汉旗地处燕山山脉与松辽平原的地理过
期刊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的古代钱币储藏器具多种多样,汉代陶扑满和绿釉陶钱柜就是目前所见的遗留下来且为数不多的古代钱币储存器具。  1.扑满  我国古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流通的货币是“天圆地方”的圆形方孔钱,人们为了方便存储,便用陶作一个瓦罐,在瓦罐上开一个能放进铜钱的长方形孔,平常将散铜钱投入其中,需用钱或罐装满之后,摔破罐子将钱取出。这种我国古代人民日常储蓄钱的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