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雀》到《最爱》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顾长卫已经从一位杰出的摄影师成功转型为一名成熟的电影导演。从《孔雀》(2005)经《立春》(2007)到《最爱》(2011),其导演的作品总是能够通过细腻而真实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寓意深远的意象符码来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并在回望时代历史的同时揭示生命的价值、展现生命的力量。
  [关键词] 顾长卫 《孔雀》 《立春》 《最爱》 艺术风格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4.002
  
  顾长卫1952年12月12日出生于西安。从小热爱绘画的他在1978年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影助理。顾长卫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同陈凯歌、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或许也是他能够以摄影师的身份和第五代导演们一起创作出数部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作为摄影师,顾长卫和陈凯歌合作的《孩子王》(1987)、《霸王别姬》(1992),和张艺谋合作的《红高粱》(1987)、《菊豆》(1989)等影片曾经在国际电影节上接连斩获数项殊荣,带领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了国际。可以说,顾长卫的摄影才能已经得到了世界级的赞扬与肯定。在2005年,做了将近二十年摄影师的顾长卫凭借其导演处女作《孔雀》一举夺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从2005年的《孔雀》,经2007年的《立春》,再到2011年上映的《最爱》,通过这三部影片顾长卫成功完成了由一名摄影师向一名作者导演的转型,并且已然形成独具特色的导演艺术风格。
  一、小人物的抗衡
  在顾长卫导演的三部作品里,主人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而且属于他们的世界均显现出狭隘、闭塞的特征。然而作为影片故事主角的这几位生于辟地的普通人,内心却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种种憧憬以及种种欲念。强大的内心愿望往往驱使他们以渺小的身躯去和环境抗衡,让自己走上一条坎坷的人生之路,在饱受伤痕之后往往归于妥协。
  (一)《孔雀》——与时代抗衡
  《孔雀》讲述的是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里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影片以章节式的手法描画了在那个年代三个兄弟姐妹各不相同的人生轨迹。兄妹三人中个性最为张扬的姐姐尤为突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一个压抑的时代做出的毅然决然的抗衡。
  影片故事开始的年代是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此时新的思想浪潮已经开始波及到这个偏远的小城镇,但这里仍然是一个封闭禁锢的环境,生活着一群思想保守的普通人。片中的姐姐是一个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梦想可以牺牲一切的与众不同者。导演选择了张静初来饰演姐姐。张的外形瘦削单薄,但演绎的人物内心却刚烈执拗,外化出来的整体形象是一个内与外强烈冲突的状态。从一开始,姐姐就以一种决绝叛逆的姿态面对世态,追求理想。她要去当伞兵,而英俊潇洒并且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伞兵长官像这浮灰陈杂世界中的一方净土,深深地吸引了她。遗憾的是,平凡到些许卑微的她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失意的她把用弥足珍贵的几元钱买来的酒,就那样面无表情的扔进河里,水花四溅。理想破灭后的她仿佛心如死水,麻木般的站在那里……然而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她又怎会如此轻易的放手?于是影片最为动人的一幕就这样发生了。她一针一线的缝出了属于自己的降落伞,骑着单车,不顾众人惊诧的目光,沉浸在自己意念中的天空,拉开降落伞翱翔畅游……
  理想中的飞翔最终被母亲拉了回来,而且还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痛感警醒着她这样的作为与现实是多么的格格不入。然而后来的她却在这格格不入的路上越走越远。为了要回降落伞,她不畏惧舍弃贞操;为了感受父爱,她自残身体;为了摆脱枯燥的刷瓶子的工作,她以婚姻做赌注……这种种行为在那个压抑的时代看起来是多么的怪诞,然而在她看来却统统都是她实现理想的手段,理想在她眼里始终神圣至上。
  然而一次在街头的偶遇,最终向她理想主义的内心刺了最痛的一刀。曾经在她眼里英俊不凡的伞兵军官,如今却被世俗打磨得邋遢落魄。坚守多年的信念顷刻间坍塌,直令她当街痛泣。年少时的梦想之火此时也似是要渐渐熄灭。影片这一情节的安排,似是向观众暗示着理想主义在现实中的注定失败,昔日为之执着的梦想终有一日将会陨灭凋落。影片《孔雀》借助姐姐这一人物的命运,既肯定和赞扬了小人物的坚忍与奋进,同时又反思省视着生命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无奈。
  (二)《立春》——与自我抗衡
  《立春》多少有点像是《孔雀》的续作。两部片子头尾都有衔接之句,一个说“我记得爸爸走的时候,离立春不远了”,另一个承接着说“每年春天一来,我的心就蠢蠢欲动”。而同《孔雀》一样,《立春》在人物的刻画上也保持着顾长卫的风格,关注着闭塞空间里内心有着不平凡追求的平凡小人物。
  影片《立春》将年代推到了1984到1994年,此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商品大潮开始波及到全国大大小小的每一个角落,并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片中的主角王彩玲便是其中被影响到的一个。影片将焦点对准王彩玲这样一位相貌丑陋却又拥有天籁般嗓音的音乐老师。相貌的丑陋让周围的人忽略了她在声音上的天赋,然而她却和《孔雀》中的姐姐一样志存高远。一心想要去北京的她以近似自我催眠的方式走在坚持理想的道路上,然而现实却总是给与她与意愿相左的回应。春天只是在她自己的心里复苏,四周还是冬天般的死寂。当她去北京的剧院求职时,招聘者最后一句话“行了,我知道你的水平了,其实去年你就来过”回绝了她,给了她想凭借声音优势取胜的理想一记重重的耳光;文艺青年黄四宝当众怒吼“你让我感觉我被你强奸了”摧毁了她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拽着她走出了理想主义的幻境。最后,撞了南墙才回头的王彩玲终于向现实妥协。她开始做面膜想要改善面貌,她去了婚介所,领养了小女孩,自己当起了个体户……现实终于还是折断了她理想的羽翼,让她跌落到人间重新做回凡人。
  影片《立春》所展现的是一个个体的悲剧。王彩玲在与自身抗衡,她不愿接受自己所遭受的不公,试图想要反抗自己的命运。和《孔雀》中姐姐的默默反抗不同,王彩玲炙热的燃烧自己,要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要凭借彰显自己的不凡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导演意在通过关注这样一个平凡人物的奋斗经历向观众展示生命的价值。尽管故事仍是以悲剧收尾,但是从王彩玲身上我们仍看到生命的价值在于为梦想奋斗的过程。恰如顾长卫自己所说:“其实我原本讲的,恰恰是理想的重生,但是重生就意味着一定要先幻灭,然后才能重生。”[1]
  (三)《最爱》——与命运抗衡
  《最爱》以赵得意和商琴琴两个热病(HIV)患者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为主线,穿插展现了这个热病村里各色人物的美丑善恶。在这部电影里,导演仍然将地点选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村庄,镜头一如既往的聚焦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小人物身上。片中人物众多:有心地善良的老柱柱,有粗犷豪放的粮房姐,有憨厚质朴的大嘴,有伐木盗树为了死后有一口好棺材的黄鼠狼等。在这些人物当中,赵得意是一个异类分子。尽管身患不治之症,但他却不甘碌碌了此余生。导演通过对赵得意这一人物言行的刻画展现了他不屈服于命运的个性。
  影片中,赵得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早已心有他属的妻子,放弃自己的家产来换得琴琴的自由身,俩人不顾世俗的目光栖居在小山头的房子里。他的反抗不止是离开世俗的拘禁,更是对世俗的挑战。面对琴琴婆婆的破口大骂,他站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承担下所有的骂名,“要打要骂,冲我来”、“我就是不要脸,是我勾引的琴琴”;俩人正式领证后,他们大摇大摆地走在村庄的街道上派发喜糖;他还故意来到黄鼠狼家门口撒喜糖,亲手喂琴琴喜糖吃……尽管他只是偏远村庄里的一个普通村民,疾病造成生命的短暂,但却没有磨灭他想要作为一个正常人存活的信念。可以说,《最爱》中的赵得意至始至终都表现出一种向命运做出挑战的昂扬精神。
  二、细腻写实的风格
  二十多年的摄影工作让顾长卫对电影画面有着极强的掌控力,而与多位出色导演的多次合作经历也让他累积了足够的导演功底。在顾长卫导演的电影作品里,我们既能够看到“第五代”导演所特有的造型风格与民族责任感,又能够看到“第六代”导演们关注个体生命、关注生活细节的现实情怀。
  (一)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推崇现实主义的安德烈
其他文献
[摘要]《大竞赛下的阿富汗》是由十二部系列短剧构成的一部大型英国戏剧,描写阿富汗及外军对该国干预的历史。该剧由三大部分组成:“侵略和独立”、“共产主义、伊斯兰圣战组织和塔利班”、“永久自由”,每部分又包含四个短剧。该剧2009年4月在伦敦著名的“三轮车”剧院首演,2010年9月至12月在美国巡演。《大竞赛下的阿富汗》由尼古拉肯特和印德胡卢伯星汉姆导演,十二位作家共同创作而成。   [关键词]《大竞
[摘要]《让子弹飞》是姜文2010年导演的一部新片。在这部电影中,众多“子弹男星群”在电影中的加盟亮相让业内人士惊呼,姜文这次是在誓为影坛男星“补钙”,力证中国男星的阳刚之美。但为女性而拍的这部电影却给人一种霸气和强势征服女性的印象。仔细分析开来,也许姜文的英雄主义情怀和“男性图腾”在潜意识里作怪,导致他电影中的女性大都是花瓶的摆设、可有可无。  [关键词] 《让子弹飞》 女性形象 英雄主义男性图
[摘要]社会文化的变迁会引起语言变化,社会文化的变迁促动了影视“方言热”现象,非行政权力系统的公共空间的扩大,为方言影视提供了客观的话语空间;方言独特的地域性,为方言影视表现地方文化提供了语言的表述前提;多元文化诉求心理的受众,为方言影视提供了终端的消费群体。  [关键词]影视 方言 社会 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视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运用方言,方言电影电视比比皆是。尤
[摘要] 将幽默元素导入武侠电影是创新电影风格、丰富电影范式的重要手段。电影《太极张三丰》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例子。  [关键词] 《太极张三丰》 幽默元素 武侠电影 导入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21    武侠电影,特别是摄制于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武侠电影曾经风靡一时。幽默元素在其中的广泛运用系其一大亮点,为武侠电影增色不少。由袁和平导
【摘要】从细节着手,通过对阿诺德的电影《鱼缸》,解读阿诺德镜头世界里的深层次含义,及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影片的精神价值与内涵。  【关键词】 《鱼缸》 阿诺德 青春    每一个叛逆的灵魂下其实都有一颗孤独的心。  夸张的黑色眼影、硕大的环形耳环、松松垮垮的衣服和裤子。被学校开除、被最好的朋友离弃、与行为放荡的母亲关系恶劣、前途一片渺茫。生活的复杂与恶劣让15岁的米娅有了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和一颗难以被
【摘要】 艺术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整体、系统且漫长的工程。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本土特色,所以就会有自己的本土问题。西方的艺术教育革新里有很多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借鉴着,创新着,思考着。研究整个艺术教育,理所当然的就要从儿童基础教育开始。本文仅仅是就当下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师资共享 设计管理应用在教学    什么事情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前进和时代的更替,高校艺术
[摘要]当下影视文化已不再仅仅是个概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它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注意力经济”,“影视小说”则是面对现代媒介技术的强烈冲击,随之而生的文学“影视化”具体表征之一。  [关键词]“读图时代” 传统文学 影视小说    随着科技发展而来的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兴起,在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同时,又将我们引入到“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
[摘要] 影片《刮痧》以一位华人夫妇在美国的经历为视角,体现了人们期盼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融合的愿望。事实上,各种文化都是各国民族在自己疆域内经过漫长岁月的历练沉积下来的,都有各自的精华和特色,因而,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化只能是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在互动关系中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 《刮痧》 价值观 态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15  
【摘要】 主住是语篇信息的起点。对主位结构的研究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语篇的信息结构,把握语篇中新旧信息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转化的脉络,找准侧重信息。重塑是译者为了遵循目的语文本的句法或习惯用法的规约,对原文本进行改动的翻译步骤。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容易导致译文忽略原文所侧重信息的问题。在汉英翻译中,可以针对原文本进行主位信息提取;然后根据英语句法习惯将信息加以调节重塑,从而形成更符合原文内涵的英译文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