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投入、R&D机构和产出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北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现状,并深入研究了湖北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特征,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出走自主创新型发展道路是未来湖北企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湖北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84-03
1 湖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1.1 企业R&D经费投入的规模与强度
表1显示了湖北企业R&D经费的增长变化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140828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307880万元,是2000年R&D经费投入的2.2倍,近5年年均增长16.9%。但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却逐年降低,从2000年的0.8%下降到2004年的0.6%,2005年在2004年的基础上略有增长,为0.7%。
1.2 企业创新人力投入
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创新人力投入变化情况见表6所列。
从表2可以看出,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在2001年-2004年期间逐年减少,从69678减少到52396;2005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较上年有较大增长,但2005年较1995年略有下降,下降了2529人。2005年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中R&D人员数为32005人,较2000年和2004年均有很大增长。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创历史新高,达65.2%,比全国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平均比重61.4%多3.8个百分点,表明湖北企业高层次科技人员所占比例增加,企业科技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1.3 企业创新对外技术依存度
表3显示了湖北省企业创新技术来源状况,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不断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由2000年的40%降低到2005年的21%,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已经达到“创新型国家”的标准。2005年与2004年相比,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有较大幅度下降,显示在企业R&D规模增大的情况下,更加重视企业技术开发活动,注重自主开发技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企业自主技术供给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2 湖北企业R&D机构及科技活动现状
表4列示了湖北大中型企业及其科技机构的变化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在1995-2005年期间有增有减,但从总体上看,呈不断减少趋势,2005年比1995年减少了119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同时,湖北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数在1995年-2003年不断减少,尽管2004年有所增加,但2005年又较2004年有所下降,因此总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在低水平徘徊波动;2005年湖北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数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比重仅为32%,不到1/3的大中型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自己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另一方面,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也在缓慢减少,从2000年的484个减少到2005年的303个,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05年的37.7%,低于全国38.72%的平均水平。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湖北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23.72%的水平;同时也高于东部地区22.86%的水平、中部地区24.77%的水平和西部地区26.57%的水平。但是,2005年湖北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低于东部和西部水平。具体见表4和表5所示。
3 湖北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现状
3.1 湖北专利受理量与批准量
近年湖北专利受理与批准量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湖北省专利受理量和批准量逐年上升,分别从1995年的2004项、1017项上升到2005年的11534项、3860项,增长了4.76倍和2.80倍。专利受理量2005年在全国排名第9,专利批准量排名第10。专利受理量中发明专利增长了4.31倍,实用新型增长了2.38倍,外观设计增长了23.53倍,专利批准量中发明增长了12.33倍,实用新型增长了1.58倍,外观设计增长了8.46倍,显示专利质量显著提高。在所受理专利中, 2005年企业达到2304项,批准901项,分别比1995年的229项、95项上涨9.06倍和8.48倍。显示一方面全社会创新产出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对创新产出的保护意识增强。
尽管近年来湖北企业专利申请量在不断上升,但是从专利的分布来看,企业专利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2 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情况如表7所示。
从表7可以发现,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05年为5906004万元,是2000年2427894万元的2.43倍,而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2005年为13.3%,却比2000年13.4%少0.1个百分点,尽管从量上看在增长,但是从相对量上看却呈波动变化。2000年-2005年间,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均低于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平均比重,2002年时相差最大,达4.9个百分点,到2005年时仍相差1.3个百分点(见表7)。
4 湖北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
通过考察分析湖北企业创新实际我们可以知道,湖北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创新资源的分布企业居首位,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从创新资源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分布看,企业已成为创新资源的分布主体。2005年在三大机构中企业财力和人力资源比重居首位,以人力资源分布为例,2005年,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人员6.08万人;R&D活动人员3.2万人,比2000年增长20.26%,企业科技队伍和R&D力量正在不断发展。从科技人员的素质构成看,2005年度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为65.2%,比1995年增长24.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的素质显著提高,科技队伍正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5年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803家,按企业平均计算,80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每一企业平均拥有科技开发人员76人,303家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每一企业平均拥有R&D活动人员87人。相同指标与全国平均值相比,科技开发人员高于全国平均值17人,R&D活动人员高于全国平均值32人。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开发人员和R&D活动人员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资源向企业的转移集中,使企业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突出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出新。如武钢的硅钢片技术、东风雪铁龙的发动机技术、宜化集团的磷矿选矿技术、华中数控的数控技术、楚天激光的飞行器现场修复激光技术等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发展。全省经过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7万家,其中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多家。三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全省现有各类民营科技企业6000多家,居全国第8位,并建有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入驻孵化器的科技企业1500多家。
(2)企业创新筹资能力增强,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运行稳定程度提高。
2005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648423万元,其中企业资金604596万元,占全部资金的93%,相比2000年来自企业资金增长了92.8%,几乎翻了一番,显示湖北省企业创新资金筹措能力提高,表13反映了湖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变化情况,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在企业创新筹资能力增强的支撑下,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运行稳定,对企业创新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支持,表8列示湖北省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的运行情况,尽管缺乏最近2年的统计数据,我们从已有的资料可以看出,湖北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稳定性强,2003年湖北省9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有经常性开发任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有一定试验测试条件。
由于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运行良好,并在创新投入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投入逐年提高(见表10所示),2005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354130万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倍多,相比2004年增长了20.5%;2000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平均支出为191.4万元,2005年上升到441万元,增长了130%。
(3)企业创新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
有关研究表明,处于不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总体的创新行为取向和创新行为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如R&D费用的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并最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005年湖北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为1.15%,在1%和2%之间,2006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3149元,按最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折合1709美元,比上年增加223美元,增长15.0%。这说明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第一阶段,技术创新模式以改进技术为主,如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见表11)。但也要为从工业化第一阶段向工业化第二阶段过度提前准备,逐步向创造技术发展,不断培养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湖北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支出逐年下降,而消化吸收支出则呈较大幅度上升(见表12),湖北省企业从重视技术引进向重视技术的消化吸收转变。2000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引进与消化吸收支出之比为1:0.085;而到2005年则上升为1:0.2,企业更加重视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更加重视技术的改进提高,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在注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不断强化创新的投入,表13反映了1990-2005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R&D和新产品开发支出强度。
从表13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创新支出强度有较大幅度增加,企业创新意识不断提高,2000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R&D平均支出为166.1万元,2005年上升到383.4万元,增长超过一倍多。
由于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增强,注重增强自身创新投入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独立性提高,对外来技术依赖性逐渐减弱,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4)企业创新市场化程度、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程度不断增强。
湖北省2000年工业企业从外部共获取技术49112项。其中,主要来自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和技术贸易机构,分别为1094项、1595项、866项,所占比例分别为22%、32.5%和18%,企业间交流技术1220项,占24.8%。2005年湖北省工业企业从外部共获取技术8094项,与2000年相比,是2000年的1.9倍。其中也主要来自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技术贸易机构和企业间技术交流,它们分别为1538项、3020项、1092项和2175项,所占比例分别为19%,37.3%,13.5%和26.9%。
从趋势看,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对企业创新的技术贡献最大,它们对企业提供技术保持在50%以上,加上企业间交流技术,三者之和对企业创新贡献在80%左右,说明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来源市场化程度高,同时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之间的合作程度也高。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程度提高突出表现为:一是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实行产学研结合。如三峡工程的多项建筑设计技术以及2006年采用的三期围堰爆破和拆除技术,清江水布垭的高面板堆石坝技术,湖北宜化集团的胶磷矿双面浮选技术,湖北兴发集团的湿法磷酸精制技术等等,都是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完成的;二是以中外合作研发为载体,实行产学研结合。如长飞光纤光缆技术,就是由中国电信集团、武汉长江通信集团与荷兰德拉克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研发而进行生产的;三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自身研发为载体,实行产学研结合。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办企业华中数控公司,用自己研发的数控技术投入产业化生产,现注册资本达到6506万元,形成了年产5000台的高性能数控系统的生产能力。
5 结论
基于对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剖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创新资源向企业的集中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湖北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增强。
(2)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对外技术依赖性降低。
(3)创新投入不足(特别是财力投入不足),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缺乏,创新效果不理想依然是湖北省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4)从发展水平看,湖北省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的发展从依赖物质要素投入,向创新要素的推动转变,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迫切需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此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创新联动,共同推动湖北省企业创新发展,走自主创新型发展道路,是未来湖北省企业创新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夏兴园,田东山.湖北企业技术创新分析[J].江汉论坛,2003,(1).
[2]章慧珠,刘晓明.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分析[J].湖北财税(理论版),2000,(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84-03
1 湖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1.1 企业R&D经费投入的规模与强度
表1显示了湖北企业R&D经费的增长变化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140828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307880万元,是2000年R&D经费投入的2.2倍,近5年年均增长16.9%。但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却逐年降低,从2000年的0.8%下降到2004年的0.6%,2005年在2004年的基础上略有增长,为0.7%。
1.2 企业创新人力投入
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创新人力投入变化情况见表6所列。
从表2可以看出,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在2001年-2004年期间逐年减少,从69678减少到52396;2005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较上年有较大增长,但2005年较1995年略有下降,下降了2529人。2005年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中R&D人员数为32005人,较2000年和2004年均有很大增长。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创历史新高,达65.2%,比全国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平均比重61.4%多3.8个百分点,表明湖北企业高层次科技人员所占比例增加,企业科技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1.3 企业创新对外技术依存度
表3显示了湖北省企业创新技术来源状况,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不断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由2000年的40%降低到2005年的21%,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已经达到“创新型国家”的标准。2005年与2004年相比,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有较大幅度下降,显示在企业R&D规模增大的情况下,更加重视企业技术开发活动,注重自主开发技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企业自主技术供给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2 湖北企业R&D机构及科技活动现状
表4列示了湖北大中型企业及其科技机构的变化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在1995-2005年期间有增有减,但从总体上看,呈不断减少趋势,2005年比1995年减少了119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同时,湖北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数在1995年-2003年不断减少,尽管2004年有所增加,但2005年又较2004年有所下降,因此总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在低水平徘徊波动;2005年湖北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数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比重仅为32%,不到1/3的大中型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自己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另一方面,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也在缓慢减少,从2000年的484个减少到2005年的303个,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05年的37.7%,低于全国38.72%的平均水平。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湖北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23.72%的水平;同时也高于东部地区22.86%的水平、中部地区24.77%的水平和西部地区26.57%的水平。但是,2005年湖北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低于东部和西部水平。具体见表4和表5所示。
3 湖北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现状
3.1 湖北专利受理量与批准量
近年湖北专利受理与批准量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湖北省专利受理量和批准量逐年上升,分别从1995年的2004项、1017项上升到2005年的11534项、3860项,增长了4.76倍和2.80倍。专利受理量2005年在全国排名第9,专利批准量排名第10。专利受理量中发明专利增长了4.31倍,实用新型增长了2.38倍,外观设计增长了23.53倍,专利批准量中发明增长了12.33倍,实用新型增长了1.58倍,外观设计增长了8.46倍,显示专利质量显著提高。在所受理专利中, 2005年企业达到2304项,批准901项,分别比1995年的229项、95项上涨9.06倍和8.48倍。显示一方面全社会创新产出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对创新产出的保护意识增强。
尽管近年来湖北企业专利申请量在不断上升,但是从专利的分布来看,企业专利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2 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情况如表7所示。
从表7可以发现,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005年为5906004万元,是2000年2427894万元的2.43倍,而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2005年为13.3%,却比2000年13.4%少0.1个百分点,尽管从量上看在增长,但是从相对量上看却呈波动变化。2000年-2005年间,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均低于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平均比重,2002年时相差最大,达4.9个百分点,到2005年时仍相差1.3个百分点(见表7)。
4 湖北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
通过考察分析湖北企业创新实际我们可以知道,湖北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创新资源的分布企业居首位,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从创新资源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分布看,企业已成为创新资源的分布主体。2005年在三大机构中企业财力和人力资源比重居首位,以人力资源分布为例,2005年,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人员6.08万人;R&D活动人员3.2万人,比2000年增长20.26%,企业科技队伍和R&D力量正在不断发展。从科技人员的素质构成看,2005年度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为65.2%,比1995年增长24.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的素质显著提高,科技队伍正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5年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803家,按企业平均计算,80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每一企业平均拥有科技开发人员76人,303家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每一企业平均拥有R&D活动人员87人。相同指标与全国平均值相比,科技开发人员高于全国平均值17人,R&D活动人员高于全国平均值32人。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开发人员和R&D活动人员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资源向企业的转移集中,使企业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突出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出新。如武钢的硅钢片技术、东风雪铁龙的发动机技术、宜化集团的磷矿选矿技术、华中数控的数控技术、楚天激光的飞行器现场修复激光技术等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发展。全省经过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7万家,其中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多家。三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全省现有各类民营科技企业6000多家,居全国第8位,并建有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入驻孵化器的科技企业1500多家。
(2)企业创新筹资能力增强,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运行稳定程度提高。
2005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648423万元,其中企业资金604596万元,占全部资金的93%,相比2000年来自企业资金增长了92.8%,几乎翻了一番,显示湖北省企业创新资金筹措能力提高,表13反映了湖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变化情况,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在企业创新筹资能力增强的支撑下,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运行稳定,对企业创新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支持,表8列示湖北省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的运行情况,尽管缺乏最近2年的统计数据,我们从已有的资料可以看出,湖北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稳定性强,2003年湖北省9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有经常性开发任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有一定试验测试条件。
由于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运行良好,并在创新投入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投入逐年提高(见表10所示),2005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354130万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倍多,相比2004年增长了20.5%;2000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平均支出为191.4万元,2005年上升到441万元,增长了130%。
(3)企业创新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
有关研究表明,处于不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总体的创新行为取向和创新行为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如R&D费用的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并最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005年湖北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为1.15%,在1%和2%之间,2006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3149元,按最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折合1709美元,比上年增加223美元,增长15.0%。这说明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第一阶段,技术创新模式以改进技术为主,如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见表11)。但也要为从工业化第一阶段向工业化第二阶段过度提前准备,逐步向创造技术发展,不断培养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湖北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支出逐年下降,而消化吸收支出则呈较大幅度上升(见表12),湖北省企业从重视技术引进向重视技术的消化吸收转变。2000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引进与消化吸收支出之比为1:0.085;而到2005年则上升为1:0.2,企业更加重视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更加重视技术的改进提高,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在注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不断强化创新的投入,表13反映了1990-2005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R&D和新产品开发支出强度。
从表13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湖北省大中型企业创新支出强度有较大幅度增加,企业创新意识不断提高,2000年湖北省大中型企业R&D平均支出为166.1万元,2005年上升到383.4万元,增长超过一倍多。
由于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增强,注重增强自身创新投入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独立性提高,对外来技术依赖性逐渐减弱,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4)企业创新市场化程度、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程度不断增强。
湖北省2000年工业企业从外部共获取技术49112项。其中,主要来自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和技术贸易机构,分别为1094项、1595项、866项,所占比例分别为22%、32.5%和18%,企业间交流技术1220项,占24.8%。2005年湖北省工业企业从外部共获取技术8094项,与2000年相比,是2000年的1.9倍。其中也主要来自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技术贸易机构和企业间技术交流,它们分别为1538项、3020项、1092项和2175项,所占比例分别为19%,37.3%,13.5%和26.9%。
从趋势看,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对企业创新的技术贡献最大,它们对企业提供技术保持在50%以上,加上企业间交流技术,三者之和对企业创新贡献在80%左右,说明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来源市场化程度高,同时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之间的合作程度也高。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程度提高突出表现为:一是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实行产学研结合。如三峡工程的多项建筑设计技术以及2006年采用的三期围堰爆破和拆除技术,清江水布垭的高面板堆石坝技术,湖北宜化集团的胶磷矿双面浮选技术,湖北兴发集团的湿法磷酸精制技术等等,都是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完成的;二是以中外合作研发为载体,实行产学研结合。如长飞光纤光缆技术,就是由中国电信集团、武汉长江通信集团与荷兰德拉克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研发而进行生产的;三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自身研发为载体,实行产学研结合。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办企业华中数控公司,用自己研发的数控技术投入产业化生产,现注册资本达到6506万元,形成了年产5000台的高性能数控系统的生产能力。
5 结论
基于对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剖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创新资源向企业的集中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湖北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增强。
(2)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对外技术依赖性降低。
(3)创新投入不足(特别是财力投入不足),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缺乏,创新效果不理想依然是湖北省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4)从发展水平看,湖北省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的发展从依赖物质要素投入,向创新要素的推动转变,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迫切需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此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创新联动,共同推动湖北省企业创新发展,走自主创新型发展道路,是未来湖北省企业创新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夏兴园,田东山.湖北企业技术创新分析[J].江汉论坛,2003,(1).
[2]章慧珠,刘晓明.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分析[J].湖北财税(理论版),2000,(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