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与考研调查分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s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为对象,开展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对考研和就业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与近年来的就业形势、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优势性较差,家庭要求、经济压力等外在因素及个人偏好等内在因素有關。学院应加强就业与考研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就业观,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课程,完善教学服务体系。
  关键词:经济管理;考研与就业;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9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日益重视,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连年扩招,毕业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与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为我国三大就业难题。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广泛重视,也成为近年来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得出其真实情况,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抽取经济管理学院四个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47人,女生797人,平均年龄20.3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五个专业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为确保调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问卷选择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个年级1431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431份,收回问卷1244份,回收率为86.93%。
  2.文献检索法。广泛查阅有关普通高校学生考研与就业的情况,并对其筛选、分析整理以备参考。
  3.数理统计法。采用自然平均法,没有进行加权平均。统计分析使用EXCEL,主要通过性别分类汇总、年级分类汇总、专业分类汇总、综合汇总得到分析结果。
  二、研究结果
  (一)年级分类汇总
  此次调查对象中,13级共计351人,12级共计295人,11级共计338人,10级共计262人。其中,13级选择考研84人,选择就业105人,选择出国的38人,选择自主创业32人,91人在思考中,16人无打算;12级选择考研65人,选择就业116人,选择出国的16人,选择自主创业33人,65人在思考中,11人无打算;11级选择考研76人,选择就业129人,选择出国的75人,选择自主创业8人,61人在思考中,15人无打算;10级选择考研38人,选择就业194人,选择出国的7人,选择自主创业6人,24人在思考中,0人无打算。
  (二)专业分类汇总
  此次调查对象中,会计学共计483人,财务管理共计169人,工商管理共计194人,市场营销共计192人,国际经济与贸易共计205人。其中,会计学选择考研89人,选择就业181人,选择出国的103人,选择自主创业18人,95人在思考中,6人无打算;财务管理选择考研35人,选择就业56人,选择出国的12人,选择自主创业26人,23人在思考中,18人无打算;工商管理选择考研43人,选择就业104人,选择出国的10人,选择自主创业8人,39人在思考中,0人无打算;市场营销选择考研47人,选择就业97人,选择出国的1人,选择自主创业13人,48人在思考中,0人无打算;国际经济与贸易选择考研49人,选择就业106人,选择出国的10人,选择自主创业11人,36人在思考中,4人无打算。
  (三)综合汇总
  1.生源地相关。此次调查对象中,生源地在甘肃省学生的共计669,占全部人数的53.78%,其他省份学生共计575人,占全部人数的46.22%。其中,甘肃省生源地的学生中有87人选择去“京广沪”工作,103人选择去长三角地区工作,113人选择去珠三地区工作,167人选择去中部城市工作,127选择去西部城市工作,184人选在去生源地工作。非甘肃省生源地的学生中有90人选择去“京广沪”工作,108人选择去长三角地区工作,99人选择去珠三地区工作,92人选择去中部城市工作,53人选择去西部城市工作,169人选在去生源地工作。
  2.学生预计的就职单位。此次调查对象中,共有178人选择考公务员,占比13.14%;共有310人选择国有企业,占比22.88%;共有363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占比26.79%;共有256人选择私营企业,占比18.89%;共有71人选择自主创业,占比5.24%;共有106人尚未考虑好,占比7.82%;共有71人选择其他就职单位,占比5.24%。
  3.学生生活状态。在全部学生中,有243人参加社会活动,94名同学做过家教,164名同学在公司兼职,95人自主创业,305人做零时兼职,还有在业余期间炒股、当志愿者、参加辩论赛的同学。其中,生活充实的人占39.7%,迷茫的人占44.0%,焦躁不安的人占15.14%,觉得无所谓的人占1.1%。认为现在就业形式乐观的人占11.64%,一般的占33.54%,不太乐观的占43.18%,很不乐观的占11.64%。
  4.考研难题与障碍。此次调查中,想考研的同学最担心数学的占46.33%,最担心英语的占39.19%,最担心专业课的占14.48%。有33.22%的同学担心时间紧迫,34.13%的同学担心毅力不够,14.11%的同学担心实力不够,4.89%的同学对考研没兴趣,3.35%的同学担心身体状况,10.30%的同学担心家庭经济情况。
  三、研究讨论
  (一)就业方面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直接就业。从年级分类汇总看,大一有意向考研的学生较多,而高年级有考研意向的人数越来越少,其中,大四有72%的学生都选择直接工作。大部分学生意愿去中小城市和生源地发展,他们对就业指导不够满意,尤其国贸专业,就业压力较大。对于将来的就业,学生们考虑较多的是经济问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参与社会活动与公司兼职的学生越来越多,这都是增加就业砝码的实践方法。   (二)考研方面
  大部分学生起初有考研的打算,到大学四年级,最终参加考研的学生人数比较少(2010级有考研意向的仅有14%)。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毅力不够、时间紧迫,而经济情况并不是影响考研的最主要因素。在考研的课程中,同学们最担心数学,其次是英语。学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从汇总表可以看出,工商管理和国贸的学生意向考研的人数较多,而实践性较强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有意向考研的人数较少。
  (三)心态与障碍方面
  调查中学生对就业的形式并不乐观,不乐观的人数占据了55.82%。学生们大多自尊心强,压力过大,尤其是女生的压力更大。生活迷茫和焦躁不安的同学占据了59.14%,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工作极为重要。学生应更多地参加校内外活动和兼职工作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讨论小结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学生相对学校其他工科专业学生基础差、就业机会少,承受的就业压力更大。主要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严峻的就业形式。除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其他几个专业学生就业较困难,尤其是女生就业更困难,这也是目前人才市场就业的基本形势;二是残酷的考研竞争。经管类专业属于考研的热门专业,考试的竞争愈加激烈,分数线逐年提升,进一步加剧了考研的压力。学生选择就业和考研要理性判断,切忌不可盲目跟风,根据自己的偏好、家庭经济情况、自身发展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就业与考研选择引导,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就业观。对高校就业而言,尽管考取硕士研究生已被纳入有效就业,但毕业生应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关注个人未来工作的收入、发展空间、社会保障等问题来选择考研与就业。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注重自己的社会价值,也要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因此,要合理引导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兼顾个人情况与社会发展,在考研与就业中做出合理选择并制定学习方案。
  2.指定专业导师指导,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指导方案。专业导师对学科的了解与就业渠道比学生更详尽,因此,制定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就业与考研指导工作,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大有裨益。专业导师凭借自己的理论优势与实践经验,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就业与考研全过程进行疏导,将会对学生选择考研与就业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大部分学生生源地在农村,贫困生较多,个体特殊性较多,因此,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经济情况建立帮扶方案。
  3.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课程,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其起点规划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将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成败。因此,对学生应进一步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課程的开设与指导力度。如在大一时期注重未来相关职业认知与自我认知;大二时期侧重专业课程学习、创业教育认知;大三时期加强考研辅导,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大四时期开展面试技巧培训等课程。另外,完善考研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实体与网络信息平台,包括及时更新就业与考研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4.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扩大就业质量和深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经济管理学科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更为重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被推向社会经济的中心,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因此,传统的教育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大学生就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彩,谢萍丽.浅谈如何做好理科学生考研就业指导工作[J]河南教育,2011,(06).
  [2]邓朝晖.关于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02).
  [3]朱炎杰,王晓静.关于考研、就业与医学生临床实习矛盾的几点思考[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03).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在实现有效教学上,我们教师需要注意做好“灵活地用好教材”和“科学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材;课堂教学  
题记:2017年7月,炎热的夏日送来了炽热的喜讯:41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鼓浪屿申遗成功。  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共同构成了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遗产的核心要素。  踏上鼓浪屿的土地,我发现这里有一种神奇的美,岛上没有工业,没有任何机动车辆,没有大气污染,空气清新得醉人,景色美丽得迷人。每天早晨五点多钟,我被岛上啾啾的鸟鸣吵醒,听着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云计算的优势,以及云计算服务的分类。其次,对高校教学中应用云计算的优点,以及高校云平台为学生、教师和研究者提供服务进行说明。最后,介绍了云计算在高校中的应用体系架构范例。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62-02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
摘要:教学目标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所以,不能用一套模式去教所有的功课,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改;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中探索出运用导学案,“先学后教”的一种学习模式。采用目标展示、自主、合作探究、质疑、教师点拨、归纳小结的课堂结构。充分体现由过去教师的“教”到现在学生的“学”、体现了由过去教师的“演”到现在教师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与青年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人生特征之下,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探讨新时期下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党员价值构建、理念塑造、人格关爱与尊重理解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试图总结大学生党员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
摘要: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专业以校企共建商函研究中心为平台,通过研究中心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保障机制、集中多方力量联合研究的合作机制、面向全国函件经营单位的成果推广机制的机制建设,对提升教师服务产业发展的研发、支撑和培训能力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专业服务产业;保障机制;研发能力;支撑能力;培训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顶岗实习近年来得到高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要大力加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基于“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用人单位实际岗位要求出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服务礼仪教育,分析高职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的对策,对于培养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等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
摘要:本文以声乐教学的课堂实践为研究背景,从声乐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特殊性入手,结合传统声乐教学中的原始互动方法与影响互动效果的因素,从可行性角度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并根据国内外声乐教学的发展取向,详细论述了互动式教学的特点、作用与优越性,提供了互动式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声乐教学;互动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学风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安徽省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通过科技竞赛、职业证书、校企合作、评奖评优和学业警示等方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该学院的学风建设。  关键词: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54-02  参照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标准,高
观中外音乐历史,很多作曲家在步入创作成熟期后,音乐风格和艺术观念都会进一步拓展,其创作往往从对个人内心感受的表达转变为关注和思考全社会和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宏達主题。一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从他的《幻想交响曲》到歌剧《特洛伊人》,就经历了从自传性表达向个人与民族和国家使命关系的深入思考;英国作曲家布里顿晚期的作品《战争安魂曲》显示出一个和平主义者对战争与死亡的终极观照;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