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出卖德国间谍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为混入美军内部搜集军情,不惜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情报人员。为了让每位情报人员都能天衣无缝地进行情报搜集活动,德国军事情报局特意聘请了研究过美国国情的专业人士对情报员进行特训,特训内容小到美国的方言特色,大到美国的地理版图。但也正是这种近乎完美的知识训练,出卖了这些经过特训的德国间谍。
  起初,德国情报员的谨慎与“全美化”训练一度助他们顺利混进美军内部,即便美军严谨到连皮肤色差也不放过,但对美国了如指掌的德国间谍,面对美军的各种盘问时,总能对答如流,以证明自己的“美国人”身份。不料,有一次却弄巧成拙了。
  一位德国间谍在试图潜入美军内部时被美军当场逮捕。只因他准确地回答了美军的问题——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是哪里?“斯普林菲尔德。”这个德国间谍信心满满地回答道。“逮捕!”面对美军的一声令下,自认为回答完美的德国间谍仍试图证明自己是“美国人”。
  这时,这个美军不屑地耻笑道:“作为美国人连一个州的首府都不清楚,还想狡辩?”此话一出,德国间谍一脸茫然,内心犹如万马奔腾:“难道特训员讲错了?难道我记错了?难道这是个假美国人?”随即,那位美军叫来手下一名士兵,故意当着这位德国间谍的面问道:“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是哪里?”士兵不假思索地答道:“芝加哥。”
  原来二战期间,美国很多士兵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而且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因此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的美国士兵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芝加哥才是伊利诺伊州的首府。而拿下德国间谍的美军也一度认为芝加哥才是问题的正确答案。直到后来,在与其他军官谈及如何俘获这位德国间谍时,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军傻眼了:“伊利诺伊州的首府就是斯普林菲尔德。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回答正确的,我都当自己人了。”大家赶忙翻查资料,发现斯普林菲尔德确实是伊利诺伊州的首府。这下整个美军营都炸了,大家由嘲笑对方的无知到为不明军队究竟潜入了多少个间谍而担忧。
  后经再三暗查,才了解到其实当时美国有超过95%的士兵都误以为伊利诺伊州的首府就是芝加哥,而能对上正确答案的大多是接受了正规训练的德国间谍。
  此后,“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是哪里”成为美军鉴别自己人与德国间谍的秘诀。而一直认为已将美军身份饰演得天衣无缝的德国间谍,可能挠破头皮也无法料到,正是这种完美的知识储备,被美军识破了身份,从而斷送了自己的间谍生涯和生命。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中国的挂面和味噌(又称面豉酱)传入日本一百多年后,同为天皇后裔的源、平两大武士集团之间发生了激烈战争——源平合战。源平合战的结果是平家被消灭,只剩下旁系血统继续流传,取得胜利的源家首领源赖朝被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开创了日本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  那么平家為何会输给源家呢?这跟日本人当时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古代朝廷早在八世纪就下达了“肉食禁令”,之后的天皇持续发下类似的诏书,日本贵族
元朝大将张弘范常被列入秦桧、吴三桂之流,在“叛国”的耻辱柱上扒皮示众——作为元军中的汉人将领,他带兵攻打南宋的残余势力,活捉文天祥,逼他修书招降正跟元军死磕的宋将张世杰,并许以丞相之位;在崖山岩壁上刻了“张弘范灭宋于此”几个大字,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人愤恨难平,在这几个字前添了个“宋”字,于是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颇有“高级黑”的意味。明朝诗人陈献章则在这行字旁题诗讽道:“勒功奇石张弘范,不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军主将卢象升所率的五千人马在河北巨鹿贾庄陷入清军重围,他身中四箭四刃后仍格杀数十人,却因战马倒地而被擒杀。  后人常将卢象升与岳飞相提并论,不仅因为他们同样骁勇善战,更是因为他们极其相似的悲剧命运——因主战而被主和派害死。卢象升虽是书生出身,但军事素养过硬,训练出了明末战斗力最强的“天雄军”,把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打得一点脾气都没,获赠绰号“卢阎王”。但这一仗,他的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同时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个书籍装帧设计高手,其设计风格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  闻一多的装帧艺术创作发端于他在清华学校学习期间,他经常对身边的好友表示,如果想在这方面做出成绩,就要设计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而非一味去模仿他人。此外,22岁的他还发表了有关书籍装帧方面的论文——《出版物的封面》,此事在师生间引起不小的轰动。  当时,一家出
林纾是近代翻译界的开山祖师,毕生翻译外国作品两百多部,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等文学大咖的名著都是由他首次译成中文的,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等时代先锋都是他的忠实迷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翻译大家,居然压根不懂外语,那他又是如何端稳这碗饭的呢?  如果不是父亲经商破产,林纾差点就成富二代了。他的少年时代穷得叮当作响,肚子里塞不了多少粮食,却被诗书填满。他在家里的墙上涂鸦,走的却是惊悚路线——画了一具棺材,
从仅三天可见到多长时间可见,再到对部分人屏蔽朋友圈,这是一道围墙。我们在围墙里辛辛苦苦地种植自留地,养花養羊,大水漫灌,奇崛胜景侘寂飘落,快乐满分,悲伤满分。我们会编一些给“某些人”看的内容,企图让他们心领神会;我们会改来改去,成功的时钟在某个错别字处戛然而止。这些都是自我经营,类似网络妆容。没有说不好的意思,但我想逼自己不再关心别人,不再关心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因为我明明有一万种渠道可以了解—
我是沙僧,成名是因为参与西天取经。不过,有人说我是最没存在感的取经人,甚至总结我只有三句台词:“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和师父都被妖怪抓走了!”“师父,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这三句的确是我的口头禅,但其实我的本领一点都不差,可我在西行路上从不出位、抢镜,能吵吵就不动手,能当啦啦队就不打冲锋。  即便最后修成正果,也不过得了个“金身罗汉”的封号。二师兄对“净坛使者”的封号不满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清军铁骑包围锦州,关乎明朝国运的宁锦大战一触即发。紧急时刻,崇祯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本来会议是探讨如何增兵添饷的,谁知礼部右侍郎蒋德璟却一番话雷倒全场,“难道二三百年来并无一兵,到皇上这时才要设兵;本无一饷,到皇上这时才要加饷?”  在蒋德璟看来,只要崇祯能恢复朱元璋时期的卫所制度,明朝的军事实力转眼就能大涨。且不论这个观点放在明末根本不现实,就是放在辽东大战火烧眉毛
公元220年的春天,曹操终于要挂了。准治丧委员会的人围着曹老板,心情激动:曹总英雄一世,临走之前,肯定有什么一句顶一万句的英明指示,不是指示我们要砍死躲在四川盆地的大耳朵刘备,就是指示我们去消灭南方的小白脸孙权。  谁知,曹总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的那些小老婆们这辈子辛苦了,以后让她们住到铜雀台去,没事组织她们跳一下广场舞(辄向帐中作伎乐),乐和乐和。”  曹总,您在逗我们吗?这都到什么时候了,还
19世纪时,管道系统发生了创新性变革,城市里第一次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下水道,住宅内有了带陶瓷马桶、浴缸和洗面池的浴室。这一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精神病院也不甘落后,发展出了水疗法—用水流来治疗精神病。  这种不寻常的想法并非横空出世。早在17世纪,一位弗兰德地区的医生—范·海尔蒙特就曾将病人推入池塘或海中,他的灵感源自他听过的一个逃走的“疯子”跳进湖里的故事。“疯子”差点溺亡,但当他清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