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评论形态 在小“屏”里读懂“融评”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bc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工作应主动把握互联网变化新规律,积极开拓创新。基于此,华龙网出品了让观点可视化的“融评”栏目《小屏论》,将网评内容通过不同载体生动地传递给受众。栏目自开设以来,坚持以弘扬主旋律为魂、可视化赋能观点为形、挖掘传统文化为新,围绕大政方针、热点事件等主题积极发声,符合互联网传播特色,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关键词:评论;移动化;可视化;中国风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167-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字”方针体现了时代和形势发展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指明了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努力方向[1]。
  为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积极将网评内容通过不同载体生动地传递出来,2019年1月,华龙网策划出品了让观点可视化的“融评”栏目《小屏论》,栏目名为“评论”谐音,结合移动可视化屏幕,取为“屏论”。
  《小屏论》栏目自开设以来,坚持以弘扬主旋律为魂、可视化赋能观点为形、挖掘传统文化为新,围绕政策方针、热点事件等主题积极发声,出品了不少符合互联网传播特色的“融评”,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一、弘扬主旋律是“屏”论之魂
  新闻舆论战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传递好党和人民的声音,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身处网络时代,我们必须学会“网言网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努力占领网上新闻舆论场[2]。
  当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战线适应这些新变化,主动把握互联网变化新规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媒体发展新理念,推动舆论传播业态方式变化[3]。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探索创新评论形式,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为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增添新动力,才能让嘹亮的好声音直达人心。
  2019年末,《小屏论》发布年终献词,围绕“忆”“盼”二字进行解字评述。回忆盘点2019年一年来全国、重庆市发生的可喜变化,期盼2020年祖国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作品内容文笔优美、文风大气、逻辑清晰,既有国家发展大格局,也有民生实事小确幸。做到了以弘扬主旋律为“屏”论之魂,鼓舞了士气,传播了正能量。
  2020年5月,《小屏论》围绕2020全国两会,推出《屏论两会》系列。
  系列首期《屏论两会|相约初夏 聚起“信心之力”》,主题展现时值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凝聚中国力量,增强一往无前的中国信心,奏出奋进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作品内容问百姓之问——“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如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拉动经济回补又不造成‘大水漫灌’?”“如何稳就业,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
  系列第二期《屏论两会|人民至上 映照初心使命》,结合全国两会热词,表达出“人民至上”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前行道路上永恒的价值“灯塔”这一观点。该期内容鼓舞士气,引起网友的广泛共鸣。作品推出后,被重庆各大网络媒体重点推送,国内多家媒体转载。仅发布当天,网友点赞量达200条。
  二、可视化赋能,观点是“屏”论之形
  新技术的发展驱动媒体融合、产品创新,传播形态追求日益多元。在此背景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积极改革,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业态、体制等;必须坚持“创新为要”,融入时代革新的潮流,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效性[4]。可视化赋能,能够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直击感官感受,实现轻量级传播的形态。
  2020年末,《小屏论》延续每年年终献词,重磅发布《小屏论·解字2020》。将时政评论内容打造成可视化“融评”形式,利用绿幕抠像、虚拟演播厅搭建、3D建模等方式,为观点内容赋能添彩。特别是在可视化呈现上,主创团队充分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风采,利用虚拟动画让水墨画风灵动大气,使文字内容在动画、场景的加持下,更易懂、更生动,产生别样的意蕴和美感。
  过去,评论通常是跃然纸上,论据仅靠文字描述。而在移动化、可視化、轻量化的背景下,以“屏”论员出像、论据由画面直观展示为主要展示形式的《小屏论》应运而生。自2019年1月初推出以来,《小屏论》就刻上了“创新”的标签。栏目坚持深耕可视化传播方式,创新观点可视化表达,以3D可视化方式呈现论据,以新颖的形态表达正能量观点。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小屏论”话两会》系列利用大数据分析、element3D制作模型等方式,解读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阐释习近平多次到团组发表的重要讲话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
  《“小屏论”话两会》共三期节目,分别用4分钟时间,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脱贫攻坚内容和重庆本地举措、彰显民意分量的热词新词,习近平到团组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重庆反响,进行梳理、提炼和可视化加工,内容既有全局高度,又有基层反响。
  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更迭,受众对新闻评论的接收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小屏论》坚持以可视化赋能观点,围绕如何让热点事件和问题的剖析、评论以更加直观、更符合移动传播规律的方式呈现一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努力让用户在视觉、听觉两方面深入感知评论内容,并产生认同和共鸣。
  三、挖掘文化内涵是“屏”论之新
  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不断丰富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追求[5]。   《小屏论》借助中华传统文化之力,利用汉字之美,围绕汉字进行解字,延伸汉字含义、演化、典故、词组等,让单个汉字变得丰富而立体,承载当前社会发展意义,将汉字解读得简约而深刻,让读者在美感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9年1月初,重庆两会期间,《小屏论》推出《小屏论|“说文解字”看两会》,该系列在3分钟的时长内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之力和汉字之美,提取既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又具备重庆地方特色的关键字“通”“新”“智”,对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期解读。
  其中,第一期“通”字,展示“畅通无阻,通南彻北”“互通有无,通力合作”“心灵相通,彼此理解”,表达“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万事亨通”;第二期“新”字,展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表达“去拥抱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孕育新希望”;第三期“智”字,展示“足智多谋,聪明睿智”“‘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型升级”,表达“使绝伦之力,展高世之智,重庆‘智’在未来,大有可为”。
  《小屏论》系列力求让评论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精心打磨文本内容,深入挖掘每一个汉字背后的含义,探索传统文化。在“融评”中创新传统之“新”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这不仅是内容的创新,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具体来说,文案方面,《小屏论·解字2020》提取了“上”与“干”两个字,并以此为主题进行解读。“上”字勇敢,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疫抗洪,逆行而上、迎难而上、乘势而上,最重要的是人民至上,这些“上”都化作了老百姓可见的行动;“干”字提气,2021年,“十四五”规划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新蓝图,勾勒新路径,开启新征程。作品鼓舞每个奋斗中的人敢想实干、加油干。
  四、结语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小屏论》坚持把“48字”方针作为新闻评论工作的灯塔和指南,有效地将传播价值和新闻价值融合在一起,创新评论话语特色,探索现代可视化技术与传统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方式,让老百姓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发挥了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集聚民心民意,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坤明.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总书记新闻舆论金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EB/OL].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9/0826/c209043-31318291.html,2019-08-26.
  [2] 任伟.人民论坛网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四个牢牢坚持”[EB/OL].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1/0219/608109.shtml,2021-02-19.
  [3] 胡敏.吹响新闻舆论工作新征程上的时代号角[EB/O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opinion 2020/2021-02/18/content_77223358.shtml,2021-02-18.
  [4] 梁严冰,蒙冰峰.【平语新时代】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开新局[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x.cssn.cn/zx/bwyc/202103/t20210308_ 5316143.shtml,2021-03-08.
  [5] 范玉刚.【实践新论】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揚优秀传统文化[EB/OL].光明网,https://theory.gmw. cn/2021-01/04/content_34510683.htm,2021-01-04.
  作者简介:蓝心妤(1989—)女,重庆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评论。
其他文献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教与学的形式,也推动着传统出版业不断革新、转型,向越来越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形式发展.本文分析纸质图书数字化融合的必要性
本文通过阐释文化传播力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意涵,从通过新媒体构建与时俱进的文化观、优化配置新媒体资源以促进文化传播以及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实力等方面提出提
摘要: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阶段,科学有效的新闻宣传不仅能使广大基层群众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从而强化政策实施效果,同时还可以报道此期间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树立优秀的人物事迹典型,推动“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驻站记者;基本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177-02  一、前言  对于主要从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
摘要:本文阐述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编辑转型的必要性,并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编辑的定位进行分析,提出着重把控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强化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站在受众的角度完成新闻编辑、依托语言的调整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等具体转型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台;编辑;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191-02  一、引言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
“纸媒必死”的说法下,向来以新闻专业主义著称、以严肃权威为傲的传统媒体,唯有改革、转型才有出路.《新京报》就是例子.《新京报》让我们看到了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对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校报的编辑理念指引着校报编辑的实践活动,对高校的形象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重庆师大
新时代教材出版应该以社会效益为先,出版精品化教材;应紧跟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保证学术权威性和高质量.出版社在出版计算机类教材时,要建设新兴专业系列教材,组建相应的教材编
新媒体时代,受众面对大量信息轰炸,阅读如食快餐,好的标题成了吸引受众的第一步.因此,点亮作为文章眼睛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民生类新闻标题的剖
重庆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作为全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项目,是重庆市委党刊(CQDK)全媒体智能化、智慧化、智库化发展的“聚力”支点.它支撑起党刊主流舆论传播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