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电话”一课,教材编排的主旨是在寻找打电话最优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教学实践表明(课前调研40名学生):少数思维敏捷的学生能运用文字表述或画图的方法得出答案后,主动放弃其他费时方案的设计;其余学生并不能有序思考,只是随意地设计出一种方案。从中发现,学生不能在多种方案的对比中实现自主优化,感悟优化的思想。那么,教师该如何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呢?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唤醒思维
  1.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师:“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生简述略)
  师:大象不好称,曹冲把它换成了石头来称。
  2.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师: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生简述略)
  师:年幼的司马光没办法下水救人,他急中生智,想到了砸破水缸来救小伙伴。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小朋友怎么样?
  生:聪明、机智……
  师:你们想像这两位小朋友一样聪明吗?
  生:想。
  师:数学就是一门能让人变聪明的学科,因为它里面蕴藏着很多的思想方法。像“曹冲称象”其实运用了“替换”法,而“司马光砸缸”运用的则是“从反面入手”的方法。如果你们也学会运用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成为像他们一样富有聪明才智的人。
  二、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师:上星期六,章老师在学校值班,上午11∶00左右的时候,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说要在下午1∶00召开全体老师的紧急会议,让我负责通知到位。我一想,这可要通知255个人哪!时间又这么紧,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呢?
  生1:打电话或发短信。
  师:发短信能保证对方及时收到吗?
  生2:不能。可先打电话通知一些人,再请大家一起帮忙通知。
  师:你真善解人意!为什么建议我再请一些老师帮着一起通知?
  生3:一个一个通知太慢,怕来不及。
  师:那我们来算算看,假设章老师给1名老师打电话需要1分钟,给2名老师打电话需要2分钟,给3名老师打电话呢?(3分钟)给255名老师打电话呢?(255分钟)
  师:估算一下,大约要多少小时?(4个多小时)
  师:由老师逐个打,要4个多小时,时间上确实来不及。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因紧急会议,章老师需电话通知学校的255名老师,假定每分钟通知1人,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师: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感觉怎么样啊?
  生4:人多,不好想。
  师:怎么办?面对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容易的来解决。(板书:化难为易)
  三、引导探究,激活思维
  1.探究
  师:那“易”到什么程度好呢?我们不妨学习司马光,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先明确1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个人。(1个人)2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
  师:请你用简洁的,能使人一看就明白的方式表示在作业纸上。(师巡视)
  展示学生想出的方法:
  [
  章老师 ① ②
  ][章老师][① ][②][章老师 ① ②][③]
  (1) (2) (3)
  生5:要想2分钟通知的人最多,已经知道通知的“每个人都不闲着,同时打电话”,2分钟最多能通知3人。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用简单的符号和图示来表示打电话的方法,很了不起。数学家也常这样分析问题,他们使用的是更加简洁的“树状图”。(课件出示下图)
  [第1分钟][第2分钟][章老师][其他老师]
  师:接下来研究几分钟?(3分钟)3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呢?可以用“树状图”来表示。(指名学生交流,课件演示)
  师:照这样通知下去,猜一猜,4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学生先猜想,再画图或计算验证)
  2.建模
  师:通知到现在,“树状图”差不多要被画得密密麻麻了,可是离255人还差很远,还要继续画下去吗?
  生6:可以停下来找找规律。
  师:对。从容易处开始思考,而不是一直画下去,要适时地停下来看一看。
  师:我们把刚才打电话的情况列表整理,寻找其中的规律。(组织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逐步完成下表)
  [时间(分钟)\&1\&2\&3\& 4\& 5\& 6\& 7\& 8\&…\&n\&知道通知的总人数(含章老师)\&2\&4\&8\&16\&32\&64\&128\&256\&…\&2n\&已通知到的总人数\&1\&3\&7\&15\&31\&63\&127\&255\&…\&2n-1\&]
  生7:我发现通知255名老师只要8分钟。
  师:7分钟行吗?
  生8:7分钟最多只能通知127人。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9:学数学不要害怕,要动脑筋思考。
  师:按照这种省时的方法,打电话之前要注意什么?
  生10:要先想好谁打给谁,不然就乱了。
  师:也就是要先规划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活化应用,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化难为易”这种思想方法还能作为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金钥匙呢!(课件依次出示下图)这把金钥匙在“烙饼问题”“植树问题”“找次品问题”“兔子数列问题”“切蛋糕问题”“巧算问题”……中都能派上用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研究,相信你们一定能有所收获。
  [每次只能烙两张饼。][在一些零件里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每次拿2个称太慢了,能不能分几份称呢?][把每次称的过程记录下来吧。]
  师:如果你们还能把“化难为易”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用上,你们就能成为像曹冲、司马光那样有智慧的人了!
  ……
  思考:
  课前,带领学生重温两则耳熟能详的古代益智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维动力。
  课中,以“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主线贯穿全课,把“优化思想”作为辅线隐于其中。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运用“化难为易”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必要性;(2)深入探究,让学生感悟“化难为易”思想方法的特质;(3)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验“化难为易”思想方法的价值。
  课尾,适时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引领学生能自觉地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生活,即“通过数学学会思维”,实现认知的跨越。
  整个课堂教学借助问题情境,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渐提升,让学生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与生活的智慧。
其他文献
有一次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我望着哗哗的大雨发愁:没带伞,这可怎么办呀?“别怕,我带伞了,咱们来打一把伞。快走吧。” 赖雯举着伞朝我走来,微笑着叫住了我。她和我共用一把伞,挤进了雨里。为了不让我淋雨,她把伞使劲往我这边倾,等到了托管班,她的半个身子已经被淋透了。赖雯给予我的帮助还有很多。一次,我忘了戴红领巾,她用自己的钱帮我买了一条。如果我忘记带本子文具什么的,她总是热心地帮我借。平时,只要碰到
期刊
【原文亮相】  听,爸爸的声音多美  冬天的早晨格外冷。有一天,我又睡过了头。眼看就要迟到了,我心急如焚,跑到爸爸的房间敲了敲门。但转念一想:爸爸每天工作很累了,还是让他多休息会儿吧。于是,我迈开步子准备往外冲。  谁知还是吵醒了爸爸,他追出来急切地问:“是不是又要迟到了?走,我送你去。”沙哑的声音满是疲惫。话音刚落,爸爸就转身到屋里,快速穿好羽绒服出来后,对我说:“儿子,书本和文具都要拿好了,千
期刊
后台朋友  林语堂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前台是粉墨登场的所在,费尽心思化好了妆,穿好了戏服,准备好了台词,端起了架势,调匀了呼吸,一步步踱出去,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唱得五音不乱;该说的,说得字正腔圆;该演的,演得淋漓尽致,于是博得满堂彩,名利双收,踌躇满志而归。  然而,当他回到后台,脱下戏服,卸下妆彩,露出疲惫发黄的脸部时,后台有没有一个朋友在等他,和他
期刊
发明家燕七七虽然聪明绝顶,但是再聪明的人也会生病,比如最近,他就整天犯牙疼。忍无可忍之下,他来到了萧九九的诊所。  “牙被虫子蛀了,必须拔掉。”萧九九说。  “大夫,能不拔吗?我……我怕疼。”燕七七可怜兮兮地问。  “你的牙已经被蛀成马蜂窝了,不立即拔掉,别的牙也会坏掉的。”  燕七七只好闭上眼睛,躺在治疗椅上。萧九九给他打上麻药,虽然不怎么疼,但拔牙的过程太难受了。付账的时候,他不禁叹气道:“唉
期刊
第一棒(龙头):魏桢  我们班,也就是五(3)班新换了一位班主任,姓包名耿天,模样十分古怪。长着鹰钩鼻,鼻梁上本该架副眼镜,这样看上去还会显书卷气,可他偏偏要戴隐形眼镜,还挑副蓝颜色的,多大的人啦,一点都不保守!一个长着皱纹的凸额头下面,有两颗凹陷的眼球,可那黑洞洞的眼珠子好像随时都会整个儿凸出来,把你盯得浑身战栗——就像一个诡异的巫师。  不过,他真如有特别神奇的法术似的,全班同学——不管是“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敢于在课堂上争辩,逐渐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可以讨论、可以发问、可以争辩,使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我教学北
期刊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数学课,教学内容分别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和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与除法”。两节课都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教学流程为“个体自学——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当堂训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两节课都设计了导学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导学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汇报。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一课的导学问题:1.认真
期刊
不可否认,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一线教师绝对不能等闲视之,而应当因地制宜,顺应农村小学的特点,改变传统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统一、单一、划一”的模式,采用 “多层、多样、多元”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作业,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一、从统一的作业改为多层次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
期刊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但一堂课中是否提问越多,效果越好呢?事实并非如此。善教者,必善问。好的提问,能够在一堂课中起着引趣、导思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在不同的节点上提问,设置好的思维问题,将能引导学生突破困境。在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良好的思维设问显得分外重要。  【思维一】在没有疑问处追问问题  在应用题教学中,经常会有教师这样进行课堂教学: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照本宣科,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
期刊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7页“10 的分与合”。  苏教版教材设计:  [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吗?][你还能想到什么?]  整合优化设计:  [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吗?][你还能想到什么?]  前期教材钻研:  教学前,仔细分析教材设计的活动,发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几个重要的信息:首先,分与合的操作活动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操作活动已经从具体的实物(如小圆片、小花片等)的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