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由于物理知识较为复杂,其内部的各类定理错综复杂,为此,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在目前的新时代物理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高中物理审题教学,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了解物理问题的相对要点,运用自身知识完成问题解决。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审题能力,教师可通过认真阅读题目,寻找关键词,挖掘物理隐含条件,及时筛选题目信息等方案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弄懂知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120
解题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在此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能提高学生能力,稳固学生知识。目前,面对高考选拔,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从基本教材出发,寻找有效方案,注重习题课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问题关键,从而产生更为明确、更为流畅的思路,最终达到成功解题。
一、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关键词
所谓审题,它具体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弄懂题目,最终了解题目关键意思,在正确信息获得过程中提高自我学习效果。同时,审题也是学生明辨是非、了解问题关键词的一大重要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在细致周密审题过程中完成解题[1]。否则,若学生处于一种思维混乱状况,那就更谈不上后期的正确解题了。在物理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看题目,在多角度观察过程中了解题目关键,并从题目问题的本质出发,弄懂题目与外界各相关物理量的关系,了解题目中的有效关键词,从而明确物理规律。
例如,教师在教学某题目——起重机在十秒内将三吨的货物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并上升十米,那么,起重机最小的功率应该是多少呢?在这样一道问题提出之后,一些学生由于审题马虎也无法弄懂题目所需的真正关键,最终错误解题。在閱读时,教师应引领学生了解一些关键词语,如起重机的重物重三吨,提升十米,匀加速提升,十秒。让学生在了解题目内部的一些关键词语过程中感知问题关键,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词,采用有效的关键词品味活动对相关物理量产生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翻译物理语言,了解题目隐含条件
部分物理题目是十分不明确的,各类物理条件也隐藏在文字的具体描述过程中,而这样的物理题目对不少学生的学习来讲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在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反复解题,在认真审题过程中了解问题关键,将各类隐含条件转化为更为明显的条件,这也是学生在后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重要关键。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有效信息,进行物理语言适当翻译,将各类难懂的物理语言翻译成更为通俗易懂的文字,有效加深学生理解,挖掘各类关键词,并在认真观察过程中用理论进行分析[2]。
例如,教师在教学某物理例题——某位工作人员突然打开一个装有压缩气体的钢瓶瓶塞,让压缩气体跑出,当瓶内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基本相等时将瓶塞紧压,让学生求解一段时间之后的瓶内气压。这时,在基本解题完毕之后,一些学生由于无法了解题目内部的隐含条件往往认为这时瓶内气压仍然为p,其实,这时的瓶内气压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打开瓶内气体之后,压缩气体及时膨胀,对外做功,而气体的内能开始减小。过后,瓶子内部的气温也低于环境温度,这一系列隐含条件都是学生在解题时的重要关键,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多加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模式,要求学生掌握隐含条件,从隐含条件出发,逐渐弄懂并了解问题。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学生也会养成一个思维习惯,主动探究、了解问题内部的一些隐含条件,并把它作为解题的相关要点。
三、筛选题目信息,避免无关因素
在部分物理题目考查过程中,命题者也往往会设置一些干扰信息,由于这些干扰信息的存在,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也往往会受到阻碍,无法成功解出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发现干扰信息,从干扰信息出发,避免多余条件的紊乱,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问题之上,最终找出问题解决的关键,成功解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更具效率,在解题过程中才能够完成快速准确解题。
例如,在教学某题目——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起跑后,第三秒末和第十秒末到达速度的中点分别为八米每秒和三米每秒,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在这一问题提出过后,教师要引领学生避免3秒末,10秒末这类干扰信息的困扰,要求学生直接运用十秒和一百米进行计算,成功避免干扰解出问题。
四、总结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自我出发,找到目前物理学习过程中一些相关重要点,了解审题重要性,通过一定的审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题目关键,找到问题突破口,最终了解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为此,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更要严格自我,从基本问题出发,了解目前高考命题的相关重点,加强自我知识归纳,帮助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翔.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0253-0253.
[2]明建国.高中生物理审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3).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中学546800)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120
解题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在此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能提高学生能力,稳固学生知识。目前,面对高考选拔,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从基本教材出发,寻找有效方案,注重习题课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问题关键,从而产生更为明确、更为流畅的思路,最终达到成功解题。
一、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关键词
所谓审题,它具体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弄懂题目,最终了解题目关键意思,在正确信息获得过程中提高自我学习效果。同时,审题也是学生明辨是非、了解问题关键词的一大重要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在细致周密审题过程中完成解题[1]。否则,若学生处于一种思维混乱状况,那就更谈不上后期的正确解题了。在物理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看题目,在多角度观察过程中了解题目关键,并从题目问题的本质出发,弄懂题目与外界各相关物理量的关系,了解题目中的有效关键词,从而明确物理规律。
例如,教师在教学某题目——起重机在十秒内将三吨的货物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并上升十米,那么,起重机最小的功率应该是多少呢?在这样一道问题提出之后,一些学生由于审题马虎也无法弄懂题目所需的真正关键,最终错误解题。在閱读时,教师应引领学生了解一些关键词语,如起重机的重物重三吨,提升十米,匀加速提升,十秒。让学生在了解题目内部的一些关键词语过程中感知问题关键,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词,采用有效的关键词品味活动对相关物理量产生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翻译物理语言,了解题目隐含条件
部分物理题目是十分不明确的,各类物理条件也隐藏在文字的具体描述过程中,而这样的物理题目对不少学生的学习来讲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在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反复解题,在认真审题过程中了解问题关键,将各类隐含条件转化为更为明显的条件,这也是学生在后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重要关键。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有效信息,进行物理语言适当翻译,将各类难懂的物理语言翻译成更为通俗易懂的文字,有效加深学生理解,挖掘各类关键词,并在认真观察过程中用理论进行分析[2]。
例如,教师在教学某物理例题——某位工作人员突然打开一个装有压缩气体的钢瓶瓶塞,让压缩气体跑出,当瓶内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基本相等时将瓶塞紧压,让学生求解一段时间之后的瓶内气压。这时,在基本解题完毕之后,一些学生由于无法了解题目内部的隐含条件往往认为这时瓶内气压仍然为p,其实,这时的瓶内气压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打开瓶内气体之后,压缩气体及时膨胀,对外做功,而气体的内能开始减小。过后,瓶子内部的气温也低于环境温度,这一系列隐含条件都是学生在解题时的重要关键,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多加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模式,要求学生掌握隐含条件,从隐含条件出发,逐渐弄懂并了解问题。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学生也会养成一个思维习惯,主动探究、了解问题内部的一些隐含条件,并把它作为解题的相关要点。
三、筛选题目信息,避免无关因素
在部分物理题目考查过程中,命题者也往往会设置一些干扰信息,由于这些干扰信息的存在,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也往往会受到阻碍,无法成功解出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发现干扰信息,从干扰信息出发,避免多余条件的紊乱,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问题之上,最终找出问题解决的关键,成功解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更具效率,在解题过程中才能够完成快速准确解题。
例如,在教学某题目——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起跑后,第三秒末和第十秒末到达速度的中点分别为八米每秒和三米每秒,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在这一问题提出过后,教师要引领学生避免3秒末,10秒末这类干扰信息的困扰,要求学生直接运用十秒和一百米进行计算,成功避免干扰解出问题。
四、总结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自我出发,找到目前物理学习过程中一些相关重要点,了解审题重要性,通过一定的审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题目关键,找到问题突破口,最终了解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为此,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更要严格自我,从基本问题出发,了解目前高考命题的相关重点,加强自我知识归纳,帮助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翔.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0253-0253.
[2]明建国.高中生物理审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3).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中学54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