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基本组织模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对培养社会型高技能高应用性人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现今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发展
校企合作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而来,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建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而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校企发展,明确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能促进校企合作的更好发展。
一、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类型分析
(一)学校主体式校企合作是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校作为主体,根据教育部门要求和市场信息,确定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培养学习者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企业作为辅助,根据学校计划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指导学生生产学习,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学校主体式校企合作强调学校教育功能,使学生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
(二)企业主体式校企合作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主体为企业,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学校负责提供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企业根据行业要求和自身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比如以德国校企合作为例,根据企业目标、教育部门要求确定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学生2/3时间在企业学习,1/3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根据岗位要求,由行业、企业组织专家实施考核。
(三)共同主体式校企合作是由学校和企业主动参与办学,共同协调融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企业与学校分工合作、相互结合实施教学;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个主体评价学生教学效果。因此人才需求信息、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师能力、教育评价等多方面内容需校企共同合作,有效的衔接。
二、校企合作问题概述
(一)企业、学校未开展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一般缺乏固定校企机构则难以贯彻落实高层政策和精神,但建立专门机构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对中小型企业和普通院校难以开展校企合作机构。
(二)企业缺乏校企合作参与积极性与学生培养环节。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但人才培养中,企业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明显效益,又需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企业多缺乏积极性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多接收学生学习和短期顶岗,教育前期主要由学校推动,企业参与度不高,缺乏学生培养环节。
(三)師资培养缺乏。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而青年教师缺乏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和高水平专业技能,相对缺乏满足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而对教师队伍培养,培养层次低,形式单一,互动性少,缺乏统一长效的师资培养方案。
三、现代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建对策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促进校企合作发展。高校学院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平台,注册企业,促进公司企业实体化运作。高校学院与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对口专业部门相互合作,与专业教师组成兼职研究队伍。构建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校企合作中心固定平台,充分体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可持续。
(二)校企合作机制中融入企业发展,实现资源利益共享。高校学院与企业相互合作,确定企业支撑和项目研究,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积极性。校企合作机制应充分利用最为先进、前沿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科学项目和学习资源。比如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与邮政企业相互合作,在数据库营销专业建立资料室,充分运用企业业务形成成果,比如《中国邮政单业务发展研究》、《邮政函件业务损益研究》、《邮政数据库营销》等项目资源。校企长期合作模式,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雄厚的双师队伍建设。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培训课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借调、调研、交流、业务支撑等形式,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发展目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能承担学校课程、企业培训课程等,形成高教学水平、培训技能及高科研双师人才。
(四)专业建设定位准确,积极参与企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应准确定位,体现企业需求。校企合作核心是人才培养,基础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教师需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根据学校发展,制定校企合作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利用企业最新实践经验总结实践目的、实践方法和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创建“订单生”制度,与企业共同合作面试。人才培养要紧贴企业岗位工作,实现完全一致的实训环境,设定完整的实习制度,使学生提前熟悉岗位工作,学生所掌握知识能为岗位所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企业岗位学习机会,加强校企合作介质人才培养。
总结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产生与发展,促使学校和企业真正共同参与,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共同主体,真正实现主体校企合作,结合校企资源,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学生培养经验。
作者简介:付强(1981-),民族:汉,籍贯:山东济宁,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谷斌,张利敏,付浩轩.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48-149.
[2]张修哲.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师徒关系类型研究区[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4):9-12.
[3]项建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64-167.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发展
校企合作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而来,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建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而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校企发展,明确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能促进校企合作的更好发展。
一、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类型分析
(一)学校主体式校企合作是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校作为主体,根据教育部门要求和市场信息,确定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培养学习者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企业作为辅助,根据学校计划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指导学生生产学习,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学校主体式校企合作强调学校教育功能,使学生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
(二)企业主体式校企合作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主体为企业,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学校负责提供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企业根据行业要求和自身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比如以德国校企合作为例,根据企业目标、教育部门要求确定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学生2/3时间在企业学习,1/3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根据岗位要求,由行业、企业组织专家实施考核。
(三)共同主体式校企合作是由学校和企业主动参与办学,共同协调融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企业与学校分工合作、相互结合实施教学;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个主体评价学生教学效果。因此人才需求信息、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师能力、教育评价等多方面内容需校企共同合作,有效的衔接。
二、校企合作问题概述
(一)企业、学校未开展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一般缺乏固定校企机构则难以贯彻落实高层政策和精神,但建立专门机构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对中小型企业和普通院校难以开展校企合作机构。
(二)企业缺乏校企合作参与积极性与学生培养环节。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但人才培养中,企业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明显效益,又需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企业多缺乏积极性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多接收学生学习和短期顶岗,教育前期主要由学校推动,企业参与度不高,缺乏学生培养环节。
(三)師资培养缺乏。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而青年教师缺乏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和高水平专业技能,相对缺乏满足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而对教师队伍培养,培养层次低,形式单一,互动性少,缺乏统一长效的师资培养方案。
三、现代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建对策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促进校企合作发展。高校学院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平台,注册企业,促进公司企业实体化运作。高校学院与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对口专业部门相互合作,与专业教师组成兼职研究队伍。构建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校企合作中心固定平台,充分体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可持续。
(二)校企合作机制中融入企业发展,实现资源利益共享。高校学院与企业相互合作,确定企业支撑和项目研究,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积极性。校企合作机制应充分利用最为先进、前沿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科学项目和学习资源。比如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与邮政企业相互合作,在数据库营销专业建立资料室,充分运用企业业务形成成果,比如《中国邮政单业务发展研究》、《邮政函件业务损益研究》、《邮政数据库营销》等项目资源。校企长期合作模式,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雄厚的双师队伍建设。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培训课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借调、调研、交流、业务支撑等形式,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发展目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能承担学校课程、企业培训课程等,形成高教学水平、培训技能及高科研双师人才。
(四)专业建设定位准确,积极参与企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应准确定位,体现企业需求。校企合作核心是人才培养,基础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教师需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根据学校发展,制定校企合作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利用企业最新实践经验总结实践目的、实践方法和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创建“订单生”制度,与企业共同合作面试。人才培养要紧贴企业岗位工作,实现完全一致的实训环境,设定完整的实习制度,使学生提前熟悉岗位工作,学生所掌握知识能为岗位所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企业岗位学习机会,加强校企合作介质人才培养。
总结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产生与发展,促使学校和企业真正共同参与,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共同主体,真正实现主体校企合作,结合校企资源,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学生培养经验。
作者简介:付强(1981-),民族:汉,籍贯:山东济宁,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谷斌,张利敏,付浩轩.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48-149.
[2]张修哲.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师徒关系类型研究区[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4):9-12.
[3]项建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