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能自养硫氧化细菌Halothiobacillus sp.LS2介导的以乙炔为电子受体的硫氧化反应

来源 :微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3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化能自养硫氧化细菌Halothiobacillus sp.LS2介导的以乙炔为电子受体的厌氧硫氧化反应。【方法】稀释涂布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离子色谱仪测试硫氧化动力学中SO42-和S2O32-以及基于相对荧光定量法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尽管菌株LS2在以氧气为电子受体时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更高,但在厌氧条件下且以乙炔为电子受体时,菌株LS2的生长量是氧气为电子受体时的2倍,且硫氧化酶基因sox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时。【结论】菌株LS2不仅可以以乙炔为电子受体完成厌氧硫氧化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微生物参与的反硝化是河口区氮损失的主要途径。【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研究了长江口外低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nirS型和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分布特征。【结果】样品共检测到346个nir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和267个nirK Operational TaxonomicUnits,根据采样地的环境特征及nirS型和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聚类分析结果将所有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划分为
铁电材料的极化翻转特性是铁电存储器实现“0,1”信息读写的物理基础,因此极化翻转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器件的服役可靠性.在交变电场循环载荷下,HfO2基新型铁电薄膜存在唤醒(wake-up)、疲劳(fatigue)和极化翻转电流峰分裂(split-up)等极化翻转不稳定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在铁电存储器件中的实际应用.探明极化翻转行为复杂演变的微观机制,从而提出优化稳定性的可行措施是目前工作的重难点,但是基于传统测试手段的研究难以解决上述问题.一阶回转曲线图谱法被誉为迟滞系统研究中的"指
醇基燃料是世界上公认的清洁燃料,然而其热值较低,为提高其热值,可通过添加高热值的轻烃类物质加以改善.本研究以甲醇和水为原料,石脑油和凝析油为高热值添加物,制备高热值环保的醇水型醇基燃料.从热值、原料成本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探究高热值醇基燃料的最优制备配方以及参照国标分析其理化性质,并通过将制备的高热值醇基燃料与传统燃料应用于锅炉燃烧中,分析高热值醇基燃料的经济及环保性能.结果表明,M-5为最优的制备配比(98%甲醇75 kg、水5 kg、石脑油10 kg、凝析油10 k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 kg、硝酸环己酯
探索相变和构建相图对于铁电物理和材料研究至关重要,是相关理论和实验领域的研究焦点.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并结合其他计算方法如第一性原理,可以从海量的材料数据中选择符合目标的材料种类,从而大大节约了实验成本.本文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和唯象理论计算准确预测出不同取向铁电薄膜的相图中可能出现的相,进而建立了(001),(110)和(111)取向Pb(Zr0.52Ti0.48)O_(3 )铁电薄膜的温度-应变相图,并计算了室温下不同取向的极化和介电
介质微放电已经成为制约航天器有效载荷地面研制和在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航天器环境模拟试验中真空罐穿舱法兰介质表面单边微放电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周期性脉冲信号激励下,观察到调零信号间歇性局部跳变的现象.采用三维粒子模拟工具对微放电从起始到饱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模拟结果给出了实验现象的物理解释及若干讨论.研究表明,在本文采用的脉冲信号配置参数下介质单表面微放电在脉冲内建立并达到饱和、在两个相邻脉冲之间没有射频信号的时段“熄灭”.所得结果对介质微放电的理论研究和高功率介质微波部件的工程设计具
在嗜盐细菌盐适应中,四氢嘧啶(1,4,5,6-四氢-2-甲基-4-嘧啶羧酸)和羟基四氢嘧啶(1,4,5,6-四氢-2-甲基-5-羟基-4-嘧啶羧酸)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氢嘧啶的生物合成以L-天冬氨酸-β-半醛(ASA)为底物,依次由2,4-二氨基丁酸转氨酶(EctB),2,4-二氨基丁酸乙酰基转移酶(EctA)和四氢嘧啶合成酶(EctC)催化反应,分别生成L-2,4-二氨基丁酸(DABA),N-乙酰-L-2,4-二氨基丁酸(ADABA)和四氢嘧啶。羟基四氢嘧啶则由四氢嘧啶羟化酶(EctD)将四氢嘧啶羟
气-液-固三相流混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重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颗粒参数与流道物理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计算收敛性,强剪切区域的流固双向耦合作用数值建模与网格处理具有较高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气-液-固三相流混合的建模与求解方法.基于流体体积-离散单元耦合模型,建立考虑颗粒运动的三相动力学模型,通过求解动量方程,实现两相流体与颗粒的双向耦合.自主开发用户自定义函数(UDF)通信接口,得到流体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提出了一种多孔相间耦合解法来描述颗粒运动轨迹.以带强剪切的三相流混合过程为例,使用该方
【目的】探究不同菌浓度和亚铁浓度条件下,Acidovorax sp.strain BoFeN1介导的厌氧亚铁氧化耦合硝酸盐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和次生矿物。【方法】构建包含菌BoFeN1、硝酸盐、亚铁的厌氧培养体系,测试硝酸根、亚硝酸根、乙酸根、亚铁等浓度,并收集次生矿物,采用XRD、SEM进行矿物种类和形貌表征。【结果】在微生物介导硝酸盐还原耦合亚铁氧化的体系中,高菌浓度促进硝酸盐还原,对亚铁氧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亚铁在低菌浓度下氧化反应速率和程度降低,但是在高菌浓度下无明显影响;亚铁浓度越高次生矿物结
纳米复合电极是提高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性能的新型前沿技术,其内部三相界面(three phase boundary,TPB)处空间电荷层(space charge layer,SCL)效应凸显,显著影响氧空位传输能力,是其性能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研究广泛采用Poisson-Boltzmann方程模拟SCL效应,受限于载流子电化学平衡假设(导体净电流为零),难以准确地揭示SOFC运行条件下(净电流不为零)SCL效应的影响规律.针对SOFC模式电
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碳作为碳源合成自身营养物质,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富钙偏碱的岩溶区土壤的碳固定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驱动的自养固碳过程、岩溶区土壤固碳功能微生物、自养固碳的分子机制及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深入研究和认识岩溶区土壤生态系统自养微生物驱动的固碳过程及其机制、提高岩溶区土壤的固碳潜能、发展岩溶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退化风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