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余水位的成因,分析其主要特性:长时间尺度上的偶然性、短期时间域上的连续性和较大空间域上的相关性。基于余水位的主要特性,探讨余水位应用于验潮站潮位数据的粗差探测、修复和潮位推算订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用余水位进行潮位数据修复及推算的精度可满足规范要求,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余水位的成因,分析其主要特性:长时间尺度上的偶然性、短期时间域上的连续性和较大空间域上的相关性。基于余水位的主要特性,探讨余水位应用于验潮站潮位数据的粗差探测、修复和潮位推算订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用余水位进行潮位数据修复及推算的精度可满足规范要求,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其他文献
利用GNSS伪距观测量进行相对定位,基本方法可以是基于干涉原理的方法以及观测量间组差的方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原理进行了详细讨论,利用GPS实测数据进行了算例计算,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进行了总结,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给出了评价组合GPS/GLONASS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IGS跟踪站的实测数据分别从多余观测分量、定位精度因子和可靠性指标三个方面对GPS/GLONASS精密单点定位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同GPS单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GPS/GLONASS精密单点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及定位精度均优于GPS系统。
在水深测量成果图中,水深标注往往与陆地地形图的高程标注不一样,特别是在海图制作中,通常采用一大一小的形式标注水深:大数字表示水深的整数位,小数字表示水深的小数位,定位点在大数字的正中间,小数字向右下偏移一定距离,对于在基面以上的水深值还要在大数字下面加注一横线。所有这些都可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实现自动标注,但要在后期编辑修改后进行数据的提取则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AutoCAD属性块定义则可以
一、引言随着大庆油田井网的不断加密及钻井生产节奏的不断加快,油田钻井对测量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RTK技术在灵活、成本、时效、控制点管理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局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满足油田钻井生产,在大庆油田主油区开展了Trimble GPS单基站系统的应用技术试验,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为大庆油田VRS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本书由郭金运、常晓涛、孙佳龙、高永刚编著。卫星测高技术采集了大量海洋和陆地资料,为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但是在近海、冰面和陆地上的测高数据质量却严重下降。波形重定技术是测高数据质量改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书介绍了卫星测高原理和数据处理方
为实现OBS投放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实现准确的OBS投放与定位,根据已构建的OBS布设导航定位系统,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介绍OBS布设导航定位系统结构,详细阐述S57电子海图显示、多路导航定位数据实时采集与通信、测线导航、OBS水下定位计算等关键技术,并给出相关技术路线、设计方案和数学模型。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OBS投放的作业需求。
介绍最新的加入GOCE数据解算的超高阶重力场模型EIGEN-6C,该模型最高阶次至1420。利用中国大陆地区GPS/水准数据对EIGEN-6C模型不同阶次进行外部检核,并在验证过程中引入EGM2008模型作为比较和参考。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精度在东部优于西部,EIGEN-6C与EGM2008模型在中国地区精度相当,甚至更优。
针对海底浅层声学探测中数据管理效率低、数据挖掘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和应用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基于主题进行数据集成,然后对集成数据根据相关特征和应用进行数据融合,最终实现面向应用的数据高效管理和有效融合。在研究数据集成与融合模型的过程中,提出了相关模型评价方法。本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在海底浅层声学探测中有效提高数据管理和信息挖掘的效率。
本文将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GPS可降水量预测。对GPS可降水量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处理端点问题,针对经验模态分解得到的每个分量分别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并重构出最后的预测结果。重构结果与直接运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的GPS可降水量、实测GPS可降水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预测,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本文提出一种三维坐标转换的方法———两步法,首先对平面转换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法,其次对高程转换采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通过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分析,该方法在一定的坐标轴旋转角内具有较高的转换精度。